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0838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298 大小:1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8页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8页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8页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8页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2012年.doc(2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操操 作作 细细 则则 重庆市林业局 二一年二月 前前 言言 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是森林法 实施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每 10 年开展一次。我市于 19982002 年开展了第一次二类调查,距 今将近 10 年,已成为全国森林资源数据较为陈旧的省市之一,而 我市近年来林业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及时开展二类调查,更 新森林资源数据,才能真实反映我市林业建设现状和取得的成就, 才能正确评估森林工程建设成效,才能更好地谋划、决策林业发 展方向。因此,开展全市第二次二类调查工作已成为服务森林重 庆建设

2、刻不容缓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类调查工作技术复杂,内容丰富,为了统一技术标准和操 作方法,提高二类调查成果的真实性,根据国家林业局 2003 年颁 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2008 年颁布的全 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 、中华 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LY/T1662.1 2008 、 林业地图图式 LY/T18212009和建立全市林业资源地 理信息管理系统(GIS)的要求,结合国内二类调查新技术、新方法 的应用,编制完成了本操作细则,并通过了国家级单位专家审查、 重庆市林业局领导及专家评审。 本操作细则从查清森林资源种

3、类、数量、质量和分布,建立 全市统一、规范、标准的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出发,提出 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因子,突出细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包括二类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 设、质量与进度管理、成果验收与提交、管理制度等五大部分。 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技术规定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1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内容 1 第二节 调查范围3 第三节 调查组织3 第四节 二类调查期限及时间要求 11 第五节 二类调查等级和详细程度 15 第六节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17 第七节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解释权 17

4、 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18 第一节 地类18 第二节 林种25 第三节 优势树种(组)划分标准与树种组成32 第四节 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划分标准33 第五节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35 第六节 林分因子39 第七节 名木古树57 第三章第三章 区划调查区划调查58 第一节 土地区划58 第二节 遥感判读区划61 第三节 调查方法66 第四节 蓄积量实测调查 98 第五节 株数实测调查107 第六节 生长量调查107 第七节 消耗量调查123 第八节 其它资源调查123 第四章第四章 图件制作图件制作125 第一节 矢量化125 第二节 成果图制作13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林业资源地

5、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第五章第五章 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体系 143 第一节 总体框架及系统框架 143 第二节 矢量化数据库结构 153 第三节 属性数据库结构建立 158 第四节 软件建设183 第六章第六章 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统185 第一节 系统功能设计185 1 开始189 2 地图189 3 报表统计192 4 林业专题管理194 5 林权证管理195 6 资源动态管理197 7 证件管理198 8 查询统计198 9 空间分析203 10 系统维护203 11 帮助206 12 地图排版(Lay

6、out) 206 13 小班数据录入和编辑 208 第二节 WEBGIS 管理系统 210 第七章第七章 相关统计报表格式相关统计报表格式211 一、国家报表格式 211 二、重庆报表格式 218 三、其它统计表格式 227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类调查质量与进度管理调查质量与进度管理 第八章第八章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232 第一节 质量管理机构232 第二节 质量管理程序232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233 第四节 质量管理措施253 第九章第九章 进度管理进度管理256 第一节 进度管理对象256 第二节 进度管理办法256 第三节 进度管理要求258 第四部分第

7、四部分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验收与提交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验收与提交 第十章第十章 成果验收成果验收259 第一节 验收程序259 第二节 验收提交资料260 第三节 工作表彰26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提交成果提交成果263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管理制度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269 二 、奖惩办法271 三、材料移交管理办法 273 四、安全保密工作制度 276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主要技术规定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一节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内容目的任务及内容 一、目的一、目的 查清森林资源现状,搭建

8、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全市统 一、规范、标准的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为森林资源 保护与管理、工程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估提供现代化手段,为规划、 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限额 采伐和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实行森林生态 效益补偿和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制订林业发 展中长期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社 会各界人士提供所需要的各类林业信息,为森林重庆建设服务。 二、任务二、任务 1 查清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调查非林地资 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建立林地和非林地资源数据库; 2 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

9、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的经 营方向、利用途径和保护措施; 3 建立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现 代化、可视化提供平台。 三、内容三、内容 1 利用现有行政区划界,现场对县、乡、村、社界进行核实 或调绘; 2 完成森林资源小班区划,明确林地权属关系; 3 以小班为单元,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起源、 健康状态、可及程度、受灾害情况等; 2 4 查清四旁资源、散生资源、下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 包括用材乔木树种、经济林木、竹类; 5 调查马尾松、杉木、柏木、栎类四个主要树种单株材积和 马尾松、杉木、柏木等主要林分不同龄组近 5 年的生长量和上述 主要树种的生长率;并调

10、查了解近 5 年内各林分消耗量(如采伐、 盗伐等)、损失量(如林地征占用、塌方、病虫灾害、雪压、风折、 火灾等); 6 对区划小班进行拍照,作为建立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 统重要的可视化资源,要求拍摄小班全貌照片(如确实不能拍摄全 貌的,应尽量拍摄大范围的照片),并在 Photoshop 中用红线勾绘 出小班范围; 7 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气象、 水文等自然环境因子,并提出经营措施建议; 8 调查已建苗圃地、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林木良种繁 育基地及有关的内容; 9 依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结果,在维持国家林业局 2010 年 认定的国家公益林面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国

11、家公益林区划 条件,对国家公益林进行核实和调整; 10 根据重庆市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 通知”(渝绿委200118 号文件)有关要求,开展名木古树调查,将 名木古树定位在 1:1 万地形图上; 11 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林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开展 1:1 万地形图全图矢量化工作,包括等高线、道路、水系、建筑物(群)、 管网线、地类界、行政界线、符号、文字标注等,并对高程进行 赋值; 3 12 对小班进行矢量化,并录入小班各类属性信息; 13 购置 2009 年以来森林植被生长季节、分辨率在 3m 以下 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并进行正射校正处理,建立数字正射 遥感影像数据库

12、; 14 以“3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使用统一开发的 “重庆市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建立全市林业行业现 代化管理体系,促进全市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 第二节第二节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以区县为单位,调查辖区内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和非林 地。 第三节第三节 调查组织调查组织 一、承担单位及资质要求一、承担单位及资质要求 二类调查承担单位必须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承 担单位需提出书面申请,由重庆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审查合格后, 才具有参与二类调查工作的资格。调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须经重庆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二、工作职责二、工作职责 (一

13、)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 1 主持、指导全市二类调查工作,协调、联系、处理工作过 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等; 2 审定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 3 检查区县落实二类调查经费情况; 4 督促二类调查工作进度; 5 组织评审二类调查成果; 4 6 落实二类调查市级补助经费; 7 表彰二类调查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 重庆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1 编写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 2 负责二类调查技术指导、质量检查; 3 组织开发“重庆市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 4 采购及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形成同 1:1 万地形图配准的真 彩色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图; 5 审查、

14、认定二类调查承担单位的资质,并对参与人员开展 全员培训; 6 审查各区县二类调查结果,并对成果进行验收,出具验收 意见; 7 建立重庆市森林资源数据中心; 8 编制、汇总全市二类调查成果。 (三) 区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领导小组 1 落实二类调查经费; 2 落实调查人员,组织调查队伍; 3 检查二类调查工作质量,督促二类调查工作进度; 4 建立遥感影像图解译标志; 5 开展室内图斑区划; 6 开展外业调查。核实、修正或调绘到社的各级行政界线、 小班界;填写小班因子;拍摄小班照片;小样方调查小班蓄积, 并对总体蓄积进行抽样控制;开展树干解析工作并造材;调查名 木古树和四旁资源等; 7 矢量化 1:

15、1 万地形图、小班界、行政区划界、名木古树等; 5 8 录入属性数据; 9 建立区县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搭建本区县森 林资源数据中心; 10 提交二类调查成果。 三、二类调查工作步骤三、二类调查工作步骤 二类调查工作分为准备、实施及审查验收三个阶段。见框图 11。 技 术 培 训 准 备 阶 段 成立领导小组 编写工作方案 技术资料准备 物资资料准备 建立解 译标志 实 施 阶 段 实地修正 因子调查 质量检查 判读区划 平行检查 蓄积抽 样控制 数据检查数据入库 审 查 验 收 区 县 自 查 区县 申请 验收 市森林 资源监 测中心 验收 市二类 调查领 导小组 评审 市政

16、府审定二类调查成果 6 框图 11 (一)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区县相 应成立二类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二) 编写工作方案 市级工作方案编制主要内容:一、目的任务;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内容;四、工作安排(组织形式、进度安排);五、资金概 算与筹措;六、保障措施。 县级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目的任务及调查等级;二、 承担单位及人员配备;三、物资设备;四、工作进度;五、质量 管理;六、成果清单;七、经费概算;八、工作保障。 县级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调查范围;二、调查任务 内容;三、调查等级及细致程度;四、总体划分,落实到乡镇、 林场、森林公

17、园或保护区等;五、区划调查方法,包括技术路线、 区划体系、调查内容与方法(如面积、蓄积或株数、名木古树、生 长量)、工程处理(如退耕还林、森林工程、公益林处理方案)等; 六、质量管理;七、成果提交。 区县工作方案送重庆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进行审定。 (三) 技术资料准备 1 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1) 编制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购置,并进行图像融合、增强、 拉伸等处理和地图整饰工作,生成 1:1 万真彩色数字正射遥感影像 图,形成时,将村或社的行政区划界(各区县提供)叠加到影像图上; (3) 组织开发重庆市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7 (4) 调查卡片及调查

18、表格格式准备; (5) 各类属性信息录入 Excel 格式。 2 区县林业局 (1) 最新 1:1 万纸质图或栅格图或矢量化地形图; (2) 1:1 万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空间配准,并使两者重合一致 (即地形图表现出的地貌与遥感影像图的地貌一致)。如有 2009 年 以来的航空影像图,可利用该图。 (3) 上期二类调查成果; (4) 最新到村或社的行政区划图; (5)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森林工程等各项工程检查或竣 工验收图; (6) 2010 年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成果图表; (7) 其它技术资料,如权属证明、土壤调查资料、2009 年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10 年来历年林地征占用统计资料等。

19、 (四) 物资资料准备 1 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1) 调查卡片、表格印制,包括小班调查卡片、名木古树卡 片、各乡镇名木古树摸底调查记录表、样地调查卡片(每木检尺记 录表,测高记录表,罗盘仪测量记录表、生长量调查记录表)、四 旁资源调查记录表、小班照片记录表格、树干解析木调查卡片、 消耗量调查表格等; (2) 调查仪器。如测树围尺、笔记本电脑、手持 GPS、相机、 罗盘仪、花杆、测距仪等。 (3) 重庆市林业数据中心设备及软件配置。 2 区县林业局 (1) 调查卡片与表格; 8 (2) 调查仪器,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持 GPS、相机、罗盘仪、 花杆、测距仪、测绳等; (3) 台式电脑; (4)

20、其它物资设备,如测树围尺、文件夹、小刀、铅笔、橡 皮擦、手电筒、背包、皮尺等。 (五) 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要求 凡参与二类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均要参加技术培训,经技 术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二类调查工作。实行分级、分类培训制 度,对区县林业局质量管理人员重点培训质量管理办法,承担单 位技术人员重点培训技术要求和实作程序。 1 培训内容 (1) 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 ; (2) 数字正射影像图解译标志的建立与判读区划; (3) ArcGis、GeoWay 等软件使用,重点培训空间配准、矢量 化操作; (4) 重庆市林业资源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应用; (5) 二类调查质量管

21、理。 2 培训方式 理论培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 3 考核要求 (1) 理论考核 考核重庆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中的相关内容, 90 分为合格,150 精度 落实 单位 精 度 可靠 性指 标 一 级 50 公顷 10%的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 3 其它农用地其它农用地 除耕地和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二二)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的土地,包括城市用地、建 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军事、宗教、 监狱、陵园等)、风景旅游设施用地、交通用地等。 (三三) 水域水域 指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 (四四) 难利用地难利用地 指悬岩、岩石、

22、裸露等目前条件下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 地。 (五五) 其它非林地其它非林地 指其它土地以外的非林地。 第二节第二节 林种林种 表 23 林种分类系统表 森林类别一级林种二级林种 一、生态公益林(地) (一)防护林 11.水源涵养林 26 12.水土保持林 13.防风固沙林 14.农田牧场防护林 15.护岸林 16.护路林 17.其它防护林 21.国防林 22.实验林 23.母树林 24.环境保护林 25.风景林 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二)特种用途林 27.自然保护区林 续表 23 林种分类系统表 森林类别一级林种二级林种 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32.速生丰产用材林(三)用材林

23、 33.一般用材林 (四)薪炭林41.薪炭林 511 干果林 51.果树林 512 水果林 521 油料林 522 饮料林 523 调料林 52.食用原料林 524 香料林 53.林化工业原料林 54.药用林 二、商品林(地) (五)经济林 55.其它经济林 27 一、用材林一、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 林地。 1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按工程项 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 林地。 2 速生丰产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 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

24、获得最 佳经济效益,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或行业 标准的有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3 一般用材林一般用材林 其它以生产木材和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 林造林地。 二、防护林二、防护林 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 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一一)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 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 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居民点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有林地、 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1 长江(重庆段)、嘉陵江、乌江、涪江等江河主干流和一级 支流(长度在 100 公里以上)、二级支流(直接汇入主流时,长度在 28 30

25、 公里以上;汇入一级支流,长度在 50 公里以上)两岸山地中第 一层山脊以内或水平距离主流在 600 米、一级支流在 300 米、二 级支流在 200 米以内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 地。 2 梅江、濯河、郁江、大宁河、小安溪、渠江、御临河等河 流主干流和一级支流(长度在 50 公里以上)两岸山地第一层山脊内 或水平距离在 200 米以内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 造林地。 3 干流(指流程在 100 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尾部 1000 米,支 流(流程在 30 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尾部 500 米,以及常年流水的 菁沟两侧各 50 米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

26、林地。 4 库容 1 千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装机容量 2.5 万千瓦以上 的水电站和水面面积达 2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等周围第一层山脊 内或四周水平延伸 300 米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 未成林造林地。 (二二) 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 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 地肥力为主要目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 1 坡度35、或坡度虽低于上述规定,但土壤厚度35%、更新困难、采伐后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或生态 环境难以恢复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2 地质结构疏松、水土冲刷或泥石流严重地段以及石

27、质山区 29 沟坡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3 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 300m 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三三) 农田牧场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 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农田、牧场生态环境, 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 成林造林地。农场、牧场边界外 100m 范围内和农田林带林网应划 为农田、牧场防护林。 (四四) 护岸林护岸林 以防止河岸、湖岸冲刷或崩塌,固定河床、湖岸为主要目的 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具备下列条件之 一者,可以划为护岸林: 1 主要河流两岸各 200m 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各

28、50m 范围内的。 2 堤岸(包括防洪堤)、干渠两侧各 10m 范围内的。 (五五) 护路林护路林 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泥石流、水、雪危害为主要 目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具备下列条件 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 1 国道及干线铁路路基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 下同)第一层山瘠或平坦地区水平距离 200m 以内,非林区、丘岗、 平地和沙区各 50m 以内。 2 省、县级道路两侧各 50m 以内,其它道路两侧各 10m 范 30 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六六) 其它防护林其它防护林 以防火、防雪、防雾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有林地、疏 林

29、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三、特种用途林特种用途林 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 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1 国防林国防林 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军事设施周围的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2 实验林实验林 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 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包括科研试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 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 3 母树林母树林 以培育优良种源为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 林造林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圃、 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 4 环境保护林

30、环境保护林 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 分布在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31 5 风景林风景林 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 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 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6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历史 与革命遗址地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以 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 7 自然保护区林自然保护区林 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

31、保护小区内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 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及栖息地或原生地,或者保存和重建自然 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 造林地。 四、经济林四、经济林 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 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1 果树林果树林 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 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如柑桔类、苹果、梨、桃类、枣、柿、板 栗、李、龙眼、荔枝、枇杷、杏等。分为干果林(以生产干果为主 的果树林)和水果林(以生产水果为主的果树林)。 2 食用原料林食用原料林 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的

32、的有林地、 32 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分为油料林(以生产食用或工 业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如油茶、油橄榄等)、饮料林(以生产饮料为 主的经济林,如茶)、调料林(以生产调料为主的经济林,如花椒) 和香料林(以生产香料、提取香精等为主的经济林,如兰桉)。 3 林化工业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 以生产树脂、橡胶、木栓、单柠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 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4 药用林药用林 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 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5 其它经济林其它经济林 以生产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 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五、薪炭林五、薪炭林 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 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六、林种优先级确定六、林种优先级确定 当某地块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 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 商品林按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公益林按以下优先顺序确定: 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 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防火林、水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