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2453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刍议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作者:_单位: _邮编: _)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具有融资优势,对集群融资提出建议以达到强化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目的。关键词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称的是,占全国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所占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文章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础上,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及对集群融资的建议

2、。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 (一)内部自身条件的限制 1信用观念淡薄。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商业银行,但是中小企业的还贷问题是商业银行心中永远的痛。中小企业到期贷款不还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现象较普遍,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很多企业借钱时就没有准备还钱,有些企业则想方设法悬空或逃债,导致中小企业群体信用的短缺;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机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银行贷款所需的证账表管理混乱、不齐或不实,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有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风险比较大,没有过

3、硬的信用记录,这些都是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原因。 2抵押担保不足,信用等级低。抵押担保是目前最主要的贷款方式,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只有极少数3A以上的黄金客户能在授信度内享受30左右的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和担保难:企业原来大多是依赖银行的信贷资金起步发展的,原有的有效资产已向银行抵押完毕。新建企业不动产规模往往较小,也难以提供足值抵押,加上目前抵押贷款率较低,抵押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抵押物只得放弃。同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替别人作保,效益一般或太差的企业,银行又不认同其担保资格。 3法

4、律意识不强。在贷款取得、材料采购等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往往更多考虑的是眼前利益,只是千方百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向供货单位赊购材料,而常常不按合同办事,到期的贷款不能偿还,应付的材料款不按时支付,预收的贷款不能如期履约,最终金融机构不再放贷,供应商不再向企业赊销,其结果只能是资金更加紧张,生产难以维系,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 4融资方式单一。中小企业融资多数为银行贷款,融资市场不发达,融资中介机构缺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二)外部环境的限制 1从金融业的角度来看。金融业实行的谨慎原则,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谨慎原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客观上

5、也给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金融企业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精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而且多得用不完: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所以融资比较困难。 2从融资渠道的角度来看。现行的管理体制决定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发行股票上

6、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发行额度小而且很难获准,因此中小企业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从金融机构那里取得贷款,而且获取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尽管一些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其所提供保障的企业数极为有限,难以满足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而其他一些融资方式如融资租赁、票据、信用担保还没有真正展开。 二、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 产业群或集群(chuster)是指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他们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集群有空间集聚、柔性专精、合作网络、根植性、自我增强等特征。通

7、常集群成员包括上游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行业协会、贸易联盟,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集群内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主要在信誉重要性、信用依存度,失信成本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优势,从而降低金融机构向集群内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 1信誉的重要性。集群是根植于某一特定区域内,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企业及相关实体的空间集聚。这些相互联系的企业通过分享的专业化、协同作用,整体上表现”柔性专精”的区域特点。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部分是建立在资本链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企业的信誉基础上

8、:同时较强的专业化无可避免地带来较高的转换成本,亦即集群内企业面临较高的退出壁垒。因此可以说,信誉对集群内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十分重要。群内企业也十分重视自身信誉的维护。 2信用依存度。集群内企业通过分享的专业化协同形成了全新的路径依赖,各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间通过关联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互为依托的“信誉链”,通过相互提供帮助、信息共享、提供自由度,发展长期客户关系。“信誉链”的价值在于在将来的行为中减少各企业交易成本,并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长期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动各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称和信息的沟通流动,加深对彼此价值信念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整个区域范围内债信

9、文化的形成。这种信用依存通过各企业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多次交易实现双赢结局,同时也通过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作用、区域根植等特性来对失信者进行有效及时的惩罚来得以实现。 3失信代价高。有必要重新定义产业集群内企业失信行为的成本(或者代价)。对于群内企业而言,一旦违背承诺,它就面临被切断核心资源(主要是信息)渠道的潜在风险。这种潜在风险不仅意味着企业将有可能流失重要客户和供货商,在往后的交易中面临更为严峻的信用条件。失信企业将有可能被迫退出集群,代价是十分高昂的。 三、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策略与建议 1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加强信贷服务。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专门的资信评

10、估机构。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使企业、银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等各参与实体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监督体系。政策扶持、各方注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时建立健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以及银行风险联动机制,实现担保机构、贷款银行风险共担,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进一步分散风险。 2多层次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集群内达到主板市场上市要求的企业的上市步伐。同时为不能达到主板市场上市要求的企业,设立“创业板”或“二板市场”,设立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健全风险投资相关法律规定。为企业吸引风险资本创造环境。同时激活民间资本,建立以创业板市场和风险资本为主渠道的中小企业

11、直接融资体系,真正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3建立区域主办银行。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一规定大大阻碍了主办银行制度的建立和施行。有学者建议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模式:商业银行选择几个优秀企业优先贷款,成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关键是主办银行与关系企业之间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中小企业因披露重要经营信息可能产生的风险,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4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在完善金融体制的同时,健全企业和金融法律法规,加快直接、间接融资的法律调整,抓紧修订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加快有关信用、风险投资、主办银行等方面立法,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保障。 国家竞争优势来源于区域竞争优势,区域竞争优势来源于区域内的集群的竞争优势。地方政府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合作,深入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中长期战略规划。促进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以合作为特点的融资体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