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3395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狼走了,我们的防御还在么?-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如果评选2012年2月份十大流行语:除了林书豪,就是山东文理综。2月3日网上的一则山东文理综要恢复全国卷的帖子,不亚于一声狼来了,在山东掀起了轩然大波。山东考生们也经历了半个月的“坑爹”的叫骂声,经历了半个月惴惴不安和磨刀霍霍向全国卷的难忘时光。人们对于文综和文综老师的关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随着2月18日山东早间新闻报道的播放,人们对于山东文综临阵换卷的争议终于渐渐平息下来。但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思考和关注却没有结束。2月29日,高考说明的出台,体现了文综卷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证明了山东文综向全国卷靠拢并非无稽之谈,那么2012年的高考命

2、题风格,是否会体现这一趋势,我们尚不得而知。所以,狼走了,危机还在,我们做好两手准备却是必须的。一、山东卷和全国卷的异同。(一)本是同根生-相同点1命题理念和考核目标基本相同。二者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全国考试大纲,教材依托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者都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实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2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基本相同。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卷,都以三册必修为重点。对于选修课程,新课标卷比重稍大占15%,山东卷比重为13%。两套试卷都由单项选择题和以材料解析为主的非选择题构成。3、选材丰富性和时效性基本相同。二者选材渠道均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有历史典籍,有传统名著,有儒家经典,有历

3、史地图,有小广告,有学生笔记,可谓包罗万象。二者对社会热点,都不回避,或显性或隐性地回应社会热点。4能力立意基本相同。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全国卷,都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比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区别1、山东卷反应齐鲁文化,彰显山东特色。山东是孔孟故里,礼仪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出题点自然也很多。2007年、2009年、2010年的山东卷都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山东特色。2、回应热点的程度不同。2011年全国卷直接考热点问题,如201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命题考“东南互保”,折射出20世纪初期中国政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

4、60周年(考太平天国从反孔到尊孔变化的原因,折射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考巴黎公社对农村的文告,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工农联盟的必要性)、辛亥革命100周年(关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出现在选做题中)等大事非常露骨的体现出来,山东卷则隐晦得多,2011年仅选修农奴制改革属于明显的热点。3、选修试题的考察不尽相同。全国卷和山东卷不同的是选修题目的材料和课本知识无直接联系,如2011年蒙古族的盟旗制度及2010年唐朝的改革都没在课本中呈现,而山东卷的改革命题与课本联系更为紧密。4、总体感觉,全国新课标卷的试题和山东卷比较是相当难的。除了刚才提到的选

5、修让人无从下手外,还有其他两点。其一,难度仍然体现在选择题上,学生对选项的选择模棱两可,成为试题难度的关键,如2010年的25、28、35题。其二,试卷仍有超纲的现象。2010年29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但这一知识点在岳麓版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上已没有了,因此学生做这一题时,对选项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二、山东卷的纠结:1、不识庐山真面目-地方特色在淡化。2008年和2010、2011年均没有直接体现山东地方特色,这是偶然为之,还是与全国卷接轨的信号,尚不得而知。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题目有玄机。大家对山东卷的开放性试题一直津津乐道。但正如闭关锁国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一样,开放性试题不一定都

6、是全开放。2008年和2009年的试题,就是陷阱。3、满园春色关不住-不拘泥于版本的承诺。一标多本是这轮课改后出现的独特景观。就历史学科而言有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还有我们的岳麓版等多种教材。为解决这一问题,命题中心多次表示,创建新情境和新材料,不拘泥于任何一个版本,但2008年和2010年高考却违背了当初的诺言。2010年墨家的“兼爱”思想在人教版教材中没有。2008年选修“商鞅变法和梭论改革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的命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是正文,而岳麓版的教材中在“知识链接”部分。4、为赋新词强说愁-反猜题之殇。2007年选修考了王安石变法,都觉着近几年不会再考,但2010年高考王安石变法重出

7、江湖,让一干专家学者大呼“想不到”。2011年高考,眼瞅着只剩下孝文帝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没考,农奴制改革又属于“周年大事”,考得可能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专家吸取上次教训,不敢妄下结论,这次狼真的来了。山东特色的体现也是如此。真是虚虚实实,让人不好捉摸,好生为难。三、防狼措施(一)基础知识篇 1、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建立知识体系。我们常说,一轮打基础,二轮搞专题,三轮需静悟,这里面肯定有他的道理。二轮知识专题化,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纵向把握上更进一步。但仔细研究全国卷和山东卷,你会发现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除了纵向对知识的考查外,还有对知识横向联系方面的考察,甚至比重更大。2010年全国卷,阶段特

8、征或时代背景的字眼出现频率颇高,山东卷亦是如此2011年27题,考察的是 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带有横向比较的意思。所以把分散在各个专题“纵”的知识点“横向”化,形成一个“面”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新的历史概念或者是阶段特征非常有必要。2、多套教材相互整合、借鉴。一枝独秀不是春,把多种版本进行必要的比对,各取所需,共同提高。比如“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还有“限民名田”的内容,如果把这个知识点补充上,我们还会考虑其原因。如此就联系到了必修2第二课的汉代土地兼并问题,加上我们同学熟知的匈奴问题,就总结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时代背景:必要性-王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匈奴威胁汉朝统治,土地兼并严重

9、;可能性-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景帝时期对“七国之乱”的平定,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整合,不仅仅有利于补充个别知识点,更有利于我们完整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3、教材的多种功效。教材既是获取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最可信最便捷的资源,又是训练、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最有效资源。不完全依赖教材,不简单的照搬教材。把教材当做材料,进行设问式教学。(可以以工业革命的背景为例)4、注意学法指导。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历史老师在很多人眼中大多是一些或冥顽不化或老气横秋的古董。作为新时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改变这一形象,把历史教活,灵活的教学方法

10、就是一个平台。如梭伦改革开始的时间,属于那一个世纪的什么时期。用数轴来表示更为清楚。毛泽东的一生大事用数轴来表示等。同时代的不同时间,用时空坐标来表示。分清角度,抓关键词的记忆方式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5、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的倒查机制。知识的倒查机制有很多的好处,可以使贫瘠变得丰盈,可以让错误得到修正。比如鸦片战争的影响。又如1787年宪法和西学东渐中诸派别的局限。(课件展示)6、史学范式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注意高考试题考查史观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革命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而是多元解读人类历史进程文明史观(为主)、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这就要求我们用新史观指导高考复习,以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人

11、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很难达到准确的理解,熟练的运用。比如我们告诉学生社会史观的题目,大多是小切口,但要注意大背景下考虑。2008年的家庭观念的变化问题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眼向上看,向下看)(课件展示)(二)答题能力篇1、超越时间、空间。关注以往经典老题和他山之石。2011年北京海淀区的多种史料的探究,让我们眼前一亮。2007山东高考卷中多出出现了“用史实说明观点”的命题和2008年山东卷的逆向思维经典之处。2010年新航路开辟的立场问题的原型。(课件展示)2、要增加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一点:把好学生脉搏,准确掌握学情。我们可以把答题能力分解为审题能力、对材料的分层能力

12、,从材料中抓关键语句关键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第二点:专项题目的专项训练和专项指导。例如选择题属于概念类,材料类,图表类、程度等类那一种。剩下两项不知如何取舍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干扰项通常以“偷换概念”或者“以偏概全”的面目出现,我们可以对应概念,对应题干,或者用代入法解决。(课件展示)又如图片类大题:注意图片本身,注意地图类图标,注意附属文字等(以2007年和2009年高考驰道为例)(课件展示)。启示类正则正说,反则反说,道理阐述等。论文类不仅要注意用上关键词、史论结合,还要注意落脚点通常是“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方类问题,可以注意考虑角度要有层次性。(以青岛奥帆赛举办为例)。(课件展

13、示)3、答题习惯的培养。答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强化。第一点先审题,对必要的问题进行思维转换。“磨刀不误砍柴工”。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郑永年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是内部力量的外延,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问题没有解决好,即使崛起也是不可持久的”。以德国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的史实说明该观点。很多学生要点不全,究其原因,盲目作答,没有审清题干,没有分清观点两面性。又如思维转换的题目。“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像油一样漂浮在乡土文化带的上空”,“为什么说康有为是中国的马丁路德”,“史上最牛公章”等。(课件展示)第二点注意答题时史论结合,采用总分结构等。例如2007年高

14、考题27题第一问“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很多学生,只答民生,而第三问“通过什么方式”,学生又答的十分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就是总分式答题法。(课件展示)4、进行必要的魔鬼训练。所谓魔鬼训练就是用非人道的非常规的训练手段使学生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材料非常多,题意非常难懂,情景非常新,时间非常紧张,让学生非常不适应。我们曾经经历过2008年选择题顺序打乱和2011年29题顺序打乱的事情,学生非常不适应。当然没有必要经常搞,偶然为之却必不可少。经常在单科考试时打乱平时8个选择题,36分必修和10分选修大题的做法,加到12个选择题,突然加个选修,或者加大古文史料的比重,但时间仍然为45分钟

15、;在文综考试时偶尔打乱三科顺序。这样的尝试既能让学生有种新鲜感,又增加了警惕性和适应能力,何乐而不为?5、热点探究的度要适中。首先不可一拥而上,原因有三:其一,热点在高考中经常不热(包括山东特色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其二,历史毕竟不是政治,更不是时政,最后仍然是通过热点考察历史知识。其次,不能不搞,除了因为高考映射外,更因为我们历史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和价值观”的光荣使命,连现实都不关注,其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是纸上谈兵么? 老师们,时代在变,高考形势在变,但我们对狼的警惕意识未变,我们历史工作者的工作本质未变,我们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未变,我们把学生成功送入高等学府的最终结果也不会变。相信明年山花烂漫时,我们都在丛中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