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3439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0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高考历史热点问题习题汇总建国62周年1. (湖南省安化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材料二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

2、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5分)序号方面举例1政治制度2经济建设3文化政策4外交思想材料三 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

3、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3)试例举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3分)(1)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分)(2)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分) 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1分) 文化政策提出“双百”

4、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分) 外交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1分)(3)天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和扩展;亚太经合组织代表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任答3点即可,3分)2.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第22题)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

5、09年。(10分)请回答:(1) 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最根本的问题?(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分)(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分)。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或人民的选择),(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分)。 (2)

6、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分)(3)政治建设方面:可举法制制度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史实;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可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外交成就方面:举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的成就。科技方面:可举载人航天工程、人类基因研究等成就(4分)3.(高考预测题)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

7、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1) 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2) 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3分)对社会经济发

8、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3)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4) 2009年10月1日,中国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的展示主题提两个建议。 (1) 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

9、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2) 表现: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 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4) 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教、外交等方面任选几个角度进行设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展示“神舟”飞船的模型、高举“

10、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等)金融危机与全球化1. (湖南安化二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 1929年10月,一场破坏力极大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人民版教材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意、日、德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

11、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威胁。高中历史上海版教材材料三 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过去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银行倒闭、股市暴跌、油价跳水、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回答: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很强的破坏力,它导致了哪些矛盾的激化?(2分)据材料一

12、、三,两次危机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据材料二、三,面对两次经济危机,世界各国应对的措施有何明显的不同?试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应对措施产生的社会根源。(6分)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认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的基础上,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危机的危害。(2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2分,任答两点即可)由一国波及到多国,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2分)世界市场形成。(2分)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着力于寻求各自的出路;当前世界

13、各国寻求全球合作来应对危机。(2分)原因:国际贸易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增强。(4分)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采取得力措施拉动内需。(2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湖南省浏阳一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年级10月考联)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

14、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 。(2分)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

15、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2分)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

16、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4分)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

17、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材料五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江南制造总局大门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3分)根据材料五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扩张的加剧。(1分)(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3)新式

18、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4分)(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考生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给分。)(3分)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分)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阅读材料

19、,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今天下午我接受CNN采访的时候,记者小姐问我,你最喜欢美国哪个城市?但是今天,我可以在这里说,我最喜欢纽约。我讲这个话是我心里的感受,因为我今天上午去访问NASDAQ(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代名词)的时候,经过你们的East River(东河),看到旁边的高楼大厦,就想起了上海的外滩。我想,上海就是中国的纽约。保持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这样一个政策,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一致的政策。首先,是共和党的尼克松总统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大门,我很高兴今天能够会见尼克松总统的女儿;是民主党的卡特总统建立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在加入WTO问题上,我们认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

20、展,我们双方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的谈判已经接近于完成了。据美国方面的有些人士分析,现在已完成了95%,照我看起来,99%已完成了。朱镕基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晚宴上的演讲(1999年4月13日)材料二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说,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的惩罚性

21、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摘自新华网材料三 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佳通轮胎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维克德罗利奥对此(美国轮胎特保案)深表失望。他说:“奥巴马此举与其早前声称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公开承诺自相矛盾,这样做不但不能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而且会加重普通消费者的负担。”由美国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自由轮胎贸易联合会警告说,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导致轮胎销售业内2.5万人失业,而且美国消费者每年花在更换轮胎上的开支也将增加7亿美元。华盛顿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对记者表示,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史剑道称,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特保措

22、施不仅对中国轮胎企业和工人造成沉重打击,而且也有悖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可谓损人不利己。材料四 (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根据已签署的农业协议,我国将逐年降低目前高达45%的农产品关税。到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要降至17%,重点农产品关税则要降至14.5%。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约进口200万吨美国小麦,今后有可能增加进口300万吨,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岳麓书社历史必修请回答:(1)材料一中朱镕基说:“上海就是中国的纽约。”这是从经济意义上说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的上海重大经济事件。(4分)(2)根

23、据材料二、三,概括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出台背景及部分美方人士持反对立场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1)经济事件:1842年,上海成为最早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诞生最早一批中国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等);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每点1分)(2)背景:美国钢铁工会为美国工人利益提出调查申请;(1分)美国总统批准轮胎特保,对中国

24、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税率。(1分)反对理由: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打击中国轮胎企业和工人;(2分)这是贸易保护主义;错误的贸易政策,有悖美国国家利益。(2分)(3)积极影响:推动贸易往来;(1分)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利用;(1分)引领工业文明;(1分)加速城市化进程;(1分)有利于人民生活的丰富与改善。(1分)面临挑战:贸易争端;(1分)工业竞争强;(1分)农业发展受冲击大。(1分)4(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

25、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太机遇,一次是1 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一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三

26、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请回答: (1)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的含义和所学知识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4)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 “G8无民主

27、”这种观点和抗议者的行动正确吗?我们应如何应对?(1)含义: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事件,打破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2)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开始了中国的近

28、代化之路。 (3)两极格局的形成。 原因:二战后期。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失去原有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经济和军事势力空前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 (4)原因:第一次: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第二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三次;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杜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5)不准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积极投身全球化的浪潮。抗震救灾,社会救济、保障与民生1、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

29、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 材料二: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材料三: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6分)材料四:朝廷上下官员喜好诌媚腐化,庸俗无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河防松弛,水利失修,河道梗阻

30、,诸河频频漫口决口,堵而复决。“防弊之法有尽,而舞弊之乃无穷”,修河官员穷尽贪污之能,承办人口偷工减料。乾嘉时水灾骤增,每年平均达100余州县,到道光朝一跃为177州县。(2)依据材料4 分析,康熙、雍正年间,水患较少,乾隆以来,水患日益增加,危害越来越大。原因是什么?(4分)(3)据以上分析,总结清朝备荒救灾的经验教训。(4分)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欧美国家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 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

3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面对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六: 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

32、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4)根据材料六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6分)(5)材料六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1)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各种措施多管齐下。(2)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水利工程偷工减料,河工废弛,水利失修。(3) 经验:应制定完备、严密的制度,将防灾与

33、救灾相结合,国家与民众相结合教训:要根治腐败,加强抗灾救灾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位。(4)通过立法手段(或颁布一系列法案)救济或保障工人权益;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工人生产、生活权益;建立保险体制,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5) 以工代赈,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以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度,特别是早期的农业经济,由于环境的恶劣和技术水平的低下,人们的抗灾救荒能力极为有限。 “天时不详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谨”,每次灾荒的肆虐,都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使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境地。正

34、是基于这种分析,管子提出“纤墙省用,以备饥谨”的主俭观。 孙炳芳谭化俊管子消费观简论 材料二 墨子把节用当作“圣王之道”,“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墨子节用上“节俭则倡,淫佚则亡” 一一(墨子辞过 材料三 今吾君战则请秆民之所重,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富者靡之,贫者为(做工)之,此百姓之怠(怡)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 管子,侈靡 材料四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中国

35、宜造洋货议 申报(18920118) 材料五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等6个部门在1999年就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养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这必然有利于推动绿色消费进入更多人盼生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古代思想家提倡节俭消费观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这种主俭的消费观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管子又持种什么消费观?他的提倡这种消费观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观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36、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我们应提倡“绿色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时代不同消费观的总体认识。(1)原因:备荒救灾,保持社会安定; 巩固政权的需要 根源:农本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2)消费观:主张奢靡的消费观。目的:消费的增加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生产,有利于治国安民。 (3)变化:人们以购用洋货为时尚,形成了崇洋、奢豪的消费风气。 原因:近代以来,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物美价廉,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生活用品日益商品化、市场化。(4)目的:在消费的同时,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认识:消

37、费观产生和发展由各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时代背景所决定:同时适度的消费也能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国崛起1、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例题: 材料一 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183514533.8(52.4)152112.8187037491.8(140)454234(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2)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

38、个外延,在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3分)材料二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

39、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3)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当代中国选择“和平崛起”道路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作的努力(3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1)地位: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1分)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2分)(2)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1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

40、略战争道路。(1分)一战中德国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 (3)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自力更生;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努力: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济”不给分);必须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和稳定;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化步伐。(符合题意

41、,言之成理,任意两点就可得2分。)2、中国崛起成为热门话题。材料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请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6分)材料二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

42、以来,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该片第三集中国新生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2)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在走和平崛起道路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具备

43、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3分)(1)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2分)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封建陋习,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继续探索与奋斗。(1分)(共6分)(2)政治: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经济: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

44、造了必要的前提;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莫定了外交基础。(6分)(3)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等。(3分,答出三项即可。)3(湖南省师大附中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第28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

45、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相比在人均GDP水平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4世纪前后,西欧人均GDP水平开始超过中国,此后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中国人均GDP水平长时期处于停滞状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8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有利于冲破封建束缚,为西欧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荷兰等国的确立;科技备受重视,取得较快发展,并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任答3点即可)(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19、20世纪的中期人均GDP水平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警示作用?(4分) 原因:19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