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935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分析重点.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R 八年级下册,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文体特征;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 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3.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重点),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去感受一下古人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的。,宋濂(

2、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朱元璋称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潜溪集秦士录等。,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序 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

3、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生难字,逾约( ) 既加冠( ) 叱咄( ) 俟( ) 负箧( ) 曳屣( ) 皲裂( ) 媵人( ) 缊袍( ) 绮绣( ) 容臭( ) 烨然( ),y,un,ch du,s,qi,x,jn,yn,yn,q,xi,y,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肢”,肢体,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4、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特别爱好。,没有办法。,得到。,常常。,借。,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书。,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跑。,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亲近、亲附。,交游。,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塞满,充满。,言语和脸色。,

5、引、提出。,询问。,请教。,训斥,呵责。,周到。,回答。,等待。,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书箱。,拖,穿。,走。,隆冬。,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这里指服侍的人。,热水。,浇洗。,被子。,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旅店。,两次。,通“披”,穿。,帽带。,腰佩。腰,用作动词。,气味,这里指香气。,光彩照人的样子。,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旧絮

6、。,破。,丝毫没有。,羡慕。,指吃的穿的。奉,供给品。,古今异义,跑 例句:录毕,走送之,行走,热水 例句:媵人持汤沃灌,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借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不真实的,奔,快走 例句:尝趋百里外,趋向,两次 例句:主人日再食,又一次,气味 例句:右备容臭,气味难闻,得到,这里指买到 例句:无以致以观,达到、实现,一词多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当余之从师也( ),礼愈至(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介词,向,动词,跟从,形容词,周到,动词,到,到达,人多以书假余( ) 以中有足乐者( ) 以衾拥覆( ) 俯身倾耳以请( ),介词,把,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

7、,来”,烨然若神人(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动词,好像,动词,如,比得上,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手自笔录( ),名词做动词,腰佩,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文言句式,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首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 寓逆旅(“寓”后面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来概括?,写幼年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学习的态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

8、何表现这一点的?,得书之难(幼年读书的艰辛),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学习条件差(艰苦),借书抄录(学习的勤奋) 弗之怠 学习态度好(求学的执着),对比,从师之难(成年求师的艰难),未尝稍降辞色老师的严厉,对 比 (师生态度),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 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旅途之艰(求学的艰难),负箧曳屣,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四支僵劲,生活之苦,住:寓逆旅 食:日再食 衣:缊袍敝衣,对 比,苦(贫寒),同舍生:被绮绣 若神人 服饰华美,生活奢侈 豪华,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4.作者写

9、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6.把宋濂求学与我们今天的求学比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甲生:我觉得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乙生:我觉得宋濂的求学态度很谦虚,有问题就大胆请教,不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轻易放弃,我们应向一切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在记叙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

10、体会其作用。,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1.夹叙夹议,结构紧密。,文章以记叙为主,叙述中又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给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具体生动。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联系很紧。写自己幼年时、成年后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主题有关的事情,在叙述中隐隐有着议论

11、的意图。因而,全文结构紧密,最后推出结论,水到渠成。,本文说服力强得益于对比的运用。作者在记叙自己勤奋求学的生活时,以主观的勤奋与客观的艰苦作对比。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缊袍敝衣”作对比。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2.运用对比,说服力强。,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作者写自己艰难求学的目的何在?,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课文是赠序,参照后文叙述的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

12、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得书之难:,语重心长殷切期望循循善诱诚恳真挚,假借 笔录 弗怠,从师之艰:,趋百里外 俯身倾耳 色恭礼至,卒获所闻,便观群书,求学之苦:,负箧曳屣 四支僵劲 足肤皲裂 缊袍敝衣,勤艰若此,本文作者通过自述年轻时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只有不怕艰辛,才能学有所成。,“人生当勉励”,你能说出一个名人读书或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并写出两条勉励自己的名句吗?,(1)明朝文学家张溥每读书必抄录七遍,因而书斋被称为“七录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

13、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联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参考答案: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自己“嗜学”,但因家贫,学习上“无书”和“无师”。求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于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一日只有两顿粗茶淡饭。,克服的方法: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尝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原因: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走:跑。

14、稍:稍微、稍许。,致:得到。,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患:忧虑,担心。 尝:曾经。,俟:等待。,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参考答案: 学习态度:作者“家贫”却“嗜学”,“勤且艰”,能乐以忘忧,这种学习态度应该肯定。我们从中可看到:学业的成就,道德的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勤”“专”是学有所成的关键。,从师尊师方式: 示例一: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值得推广学习。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时代都要发扬。我们只有尊敬师长,遵从师长的教导,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示例二:不值得学习。尊师不等于怕师。我们要在尊重老师的基础上同老师成为亲密的朋友,互相信任,互相沟通,带着愉悦的心情向老师学习,大胆质疑,合理发问,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我们的能力,并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