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9402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材料.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宣贯材料,宣贯 提 纲,1. 背景说明,2007年,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378号文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的修订工作。 2013年7月,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JTG A02-2013)的要求及部公路局审查意见,原“规范”修改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1 背景说明,原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1 背景说明,本标准于2007年开始搜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有关调研。 2007年6月完成编制大纲。 2008年1

2、2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10于2月形成送审讨论稿。 2010年11月形成送审稿。 2013年1月形成总校稿。 2013年4月形成报批稿。 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1 背景说明,2. 修订内容说明,2 修订内容说明,此次修订的重点,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2 修订内容说明,共分8章和4个附录,1 总则 2 术语 3 原材料要求 4 混合料组成设计 5 混合

3、料生产、摊铺及碾压 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 7 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8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附录A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 附录B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附录C 回弹弯沉值的计算 附录D 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 修订内容说明,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技术要求,增加了软石 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增加了细集料 技术要求。,2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材料分 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的要求。,3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 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

4、 修订内容说明,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6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 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内容与要求。,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的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7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8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设备和工艺要求。,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 修订内容说明,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 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3. 关键技术讲解,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 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 材料沥青混合料、

5、浇筑式碾压贫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固化剂类材料不适用于本细则。,3.1 总则讲解,讲解二:关于“四新”技术应用 积极、稳妥。 振动压实 骨架嵌挤结构 再生基层,3.1 总则讲解,增加了容许延迟时间和碾压遍数的名词解释。 碾压遍数前进+后退算1遍。 对于11m宽路面,如钢轮压路机碾压宽度2.1m,按1/3错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0.713个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3.2 术语讲解,3.3 原材料要求讲解,3.1 一般规定 3.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 进行材料试验。 3.1.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

6、路建 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3.3 原材料要求讲解,3.6.1 粗集料 表3.6.1 粗集料技术要求,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3.3 原材料要求讲解,3.6.2 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3.6.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 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粗集料单一粒级专用筛分机,原材料单一粒径筛分备料,3.3 原材料要求讲解,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3.7.4 对03mm和0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

7、5mm材料 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mm的材料含量。 3.7.5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 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3.3 原材料要求讲解,3.8.1 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 表3.8.1 材料分档要求,注:a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 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3.8.2 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 砾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8.2的规定。,3.4 混

8、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 一般规定 4.1.1 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4.1.2 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 4.1.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5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选择级配范围。 2 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 3 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4.1.6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2 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9、 3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4 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7 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1 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 2 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 3 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4.1.8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 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2 强度要求 4.2.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 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4.2.4 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应符合表4.2.4 的规定。,表4.2.4 水泥

10、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2 强度要求,4.2.5碾压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7MPa,且宜不高于10MPa。 2 水泥剂量宜不大于13%。 3 需要提高材料强度时,应优化混合料级配,并验证混合料收缩 性能、弯拉强度和模量等指标。,正确认识“强度”的概念,强度的高低不能反映混合料的所有性能的好坏。半刚性材料设计绝不仅仅是强度设计。 R7是施工施工质量过程化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但也不能替代其它质量评定。,新旧基层材料强度对比表(水泥稳定材料)(MPa),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

11、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基层强度对层间结合的影响,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的关系,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3 强度试验及计算 4.3.1 强度试验时,应按现场压实度标准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 4.3.2 强度试验试件的径高比应为1:1。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 料的试件直径应为100mm,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试 件直径应为150mm。,注: a公称最大粒径小于16mm的材料; b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16mm,且小于26.5mm的材料; c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26.5mm的材料。,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4 无机结合料的计算和比例 4.4.1 水泥稳定材

12、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 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4.4.2 石灰稳定材料的石灰剂量应以石灰质量占全部干燥被 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4.4.3 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应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 工业废渣:被稳定材料的质量比表示。,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5 混合料推荐级配及技术要求,表4.5.2 水泥稳定材料的推荐级配范围(%),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表4.5.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推荐级配范围(%),矿料级配,骨架嵌挤密实,标准结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分析,不存在严格工程意义上的骨架密实结构 碎石含量一般不宜多于65%,控制在60%65%之间 严

13、格控制各档级配。,六种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性能比较,无侧限抗压强度比较,当粗集料含量在60%55%之间具有最佳的抗压强度。 当粗集料含量在60%65%之间具有最佳的抗弯拉强度。,抗弯拉强度(龄期7天),抗压回弹模量(龄期90天),为了达到最佳的模量水平,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含量宜为60%65%。,6种混合料干缩试验的干缩参数汇总,针对前5种混合料,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混合料的干缩应变与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837。,当混合料中4.75mm以上的粗集料含量为55%65%之间时, 混合料具有最佳的力学状态。其最大干密度较高,最佳含水量较低, 同时强度和模量较高。,3.4 混合料

14、组成设计讲解,4.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4.6.2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 分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4.6.3 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 要求成型标准试件,验证不同结合料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技 术性能,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6.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材料,应根据当地材 料特点和技术要求,优化设计混合料级配,确定目标级配曲线 和合理的变化范围。 4.6.8 在目标级配曲线优化选择过程中,应选择不少于4条级配 曲线,试验级配曲线可按本细则推荐的级配

15、范围和以往工程经 验或按附录A的方法构造。 4.6.9 在配合比设计试验中,应将各档石料筛分成单一粒径的 规格逐档配料,并按相关的试验规程操作,保证每组试验的样 本量。,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6.10 选定目标级配曲线后,应对各档材料进行筛分,确定 其平均筛分曲线及相应的变异系数,并按2倍标准差,计算出 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 4.6.11 应按下列步骤合成目标级配曲线并进行性能验证: 1 按确定的目标级配,根据各档材料的平均筛分曲线,确 定其使用比例,得到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2 根据合成级配进行混合料重型击实试验和7d龄期无侧限 抗压强度试验,验证混合料性能。 4.6.12

16、应根据已确定的各档材料使用比例和各档材料级配的 波动范围,计算实际生产中混合料的级配波动范围;并应针对 这个波动范围的上、下限,验证性能。,目标级配范围确定,某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共有5档原材料,分别为1926.5mm、13.219mm、 9.513.2mm、4.759.5mm和小于4.75mm的集料。通过大量的筛分试验, 得到这五档矿料级配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见表4-14)。,按照作为级配波动的上下限,由此得到各档矿料的级配范围。 以上表中小于4.75mm规格料为例,计算的矿料级配波动的上、下限见表4-15。,根据表4-14中的均值,合成各档料的比例,见表4-16,相应的合成级配见表4-17。,

17、表4-16 各档矿料的比例,表4-17 各档矿料的合成级配(中值)(%),表4-18 级配波动的上下限(%),按照各档料实际的波动范围和按照各档料的级配均值确定的掺配比例,可以计算 出合成级配的波动范围,见表4-18。,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7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4.7.1 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各档材料比例,应对拌和设备 进行调试和标定,确定合理的生产参数。 4.7.2 拌和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 结合料剂量的标定和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等内容,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绘制不少于5个点的结合料剂量标定曲线。 2 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

18、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 和设备各个料仓的进料速度。 3 按设定好的施工参数进行第一阶段试生产,验证生产级 配。不满足要求时,应进一步调整施工参数。,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7.3 对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应分别进行不同 成型时间条件下的混合料强度试验,绘制相应的延迟时间曲 线,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容许延迟时间。 4.7.4 应在第一阶段试生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分别按不同结合料剂量和含水率进行混合料试拌,并取样、 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 计的设定范围。 2 通过混合料中实际结合料剂量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结 合

19、料掺加的相关技术参数。 3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结合料剂量变化、含水率变化对混合 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 通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材料的实际强度水平和拌和工艺 的变异水平。 4.7.5 混合料生产参数的确定应包括结合料剂量、含水率和 最大干密度等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水泥稳定材料,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 确定的剂量多0.51.0个百分点。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宜 增加0.5个百分点;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个百分点。 2 以配合比设计的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施工过程的气候条 件,对水泥稳定材料,含水率可增加0.51.5个百分点;对 其他稳定材料,可增

20、加12个百分点。 3 最大干密度应以最终合成级配击实试验的结果为标准。,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表5.1.1 施工工艺选择表,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1.2 稳定材料层宽1112m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500m 为宜;稳定材料层宽大于12m时,作业段宜相应缩短。宜综合 考虑下列因素,合理确定每日施工作业段长度: 1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2 施工人员数量及操作熟练程度; 3 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4 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延迟时间; 5 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 5.1.11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下,基 层和底基层的压实标准可提高12个

21、百分点。,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2 混合料集中厂拌与运输 5.2.7 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拌和生产设备应满足下 列要求: 1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混合料拌和设备的产量宜大于 500t/h。 2 拌和设备的料仓数目应与规定的备料档数相匹配,宜较 规定的备料档数增加1个。 3 各个料仓之间的挡板高度应不小于1m。 4 高速公路的基层施工时,每个料斗与料仓下面应安装称 量精度达到0.5%的电子秤。,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2.13 高速公路基层的混合料拌和时,宜采用两次拌和的生产 工艺,也可采用间歇式拌和生产工艺,拌和时间应不少于15s。 5.2.14 在

22、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的生产计量,对高 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每10min打印各档料仓的使用量。 5.2.20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材料从装车到运输至 现场,时间宜不大于1h,大于2h时应作为废料处置。,冷料仓加装电子称,拌合楼冷料仓的电子称计量及规范,第一次拌和,第二次拌和,水泥稳定碎石的二次拌和工艺,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4 摊铺机摊铺与碾压 5.4.1 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的摊铺 厚度宜不小于160mm,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mm。 5.4.2 具有足够的摊铺能力和压实功率时,可增加碾压厚度, 具体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大厚

23、度的摊铺施工时, 应增加相应的拌和能力。 5.4.3 应在下承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摊铺上面结构层。 采用两层连续摊铺时,下层质量出现问题时,上层应同时处理。,大厚度碾压芯样,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4.6 采用两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型号及磨 损程度宜相同。在施工期间,两台摊铺机的前后间距宜不大 于10m,且两个施工段面纵向应有300400mm的重叠。 5.4.7 对无法使用机械摊铺的超宽路段,应采用人工同步摊铺、 修整,并同时碾压成型。 5.4.8 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橡胶挡板底部距下承层距 离宜不大于100mm。,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

24、4.14 应根据施工情况配备足够的碾压设备,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半幅摊铺时,应配备不少 于4台重型压路机。 2 双向六车道的半幅摊铺时,应配备不少于5台重型压路机。 5.4.15 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碾压,严禁漏压和产生轮迹。 5.4.20 碾压成型后的表面应平整、无轮迹。,3.5 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讲解,5.4.21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严禁随意停放,应停放在已碾压 完成的路段。 5.4.24 碾压贫混凝土等强度较高的基层材料成型后可采用预 切缝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切缝的间距宜为815m; 2 宜在养生的35d内切缝; 3 切缝深度宜为基层厚度的

25、1/21/3,切缝宽度约5mm; 4 切缝后应及时清理缝隙,并用热沥青填满。,重胶轮初压及碾压工艺组合,关于碾压收面问题,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1 一般规定 6.1.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 应及时养生。 6.1.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期宜不少于7d,养生期宜 延长至上层结构开始施工的前2d。 6.1.3 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 湿砂养生、草帘覆盖养生、撒铺乳化沥青养生等方式,宜结合 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 6.1.4 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和小型通勤车辆外严禁 其他车辆通行。,3.6 养生、

26、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2.6条文说明 采用洒铺乳化沥青方式养生曾在我国不少工程上使用过,但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不利于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有效结合,特 别对于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沥青面层厚度小于180mm 的路面结构。因此,其使用条件需要限定。,碾压“结束”后及时养生,养生方式的选择,洒水养生 薄膜覆盖养生 湿砂养生 土工布覆盖养生 草帘覆盖养生 洒铺乳化沥青养生,基层潮湿对下封层的影响,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4 交通管制 6.4.1 正式施工前宜建好施工便道。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无施工便道,不应施工。 6.4.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养生7d后,施工

27、需要通行重型货车 时,应有专人指挥,按规定的车道行驶,且车速应不大于 30km/h。 6.4.4 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基层未做透层沥青或铺设封层前, 严禁开放交通。,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4 交通管制 6.4.5 无法安排施工便道而需要车辆通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障715d的养生期; 2 宜在硬路肩或临时停车带的位置划出专门车道,专人 指挥车辆通行; 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适当提高早期强度; 4 限定载重车辆的轴载,应不大于13t。,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之间的处理要求 6.5.1 在上层结构

28、施工前,应将下层养生用材料彻底清理干净。 6.5.2 应采用人工、小型清扫车以及洒水冲刷的方式将下层表 面的浮浆清理干净。下承层局部存在松散现象时,也应彻底 清理干净。 6.5.3 下承层清理后应封闭交通。在上层施工前12h,宜洒 铺水泥或水泥净浆。 6.5.4 可采用上下结构层连续摊铺施工的方式,每层施工应配 备独立的摊铺和碾压设备,不得采用一套设备在上下结构层来 回施工。,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处理 6.6.1 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应清理基层顶面。 6.6.2 应彻底清除基层顶面养生期间的覆盖物。 6.6.3 应采用

29、人工清扫、小型清扫车、空压机以及洒水冲刷 等方式将基层表面的浮浆清理干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表面达到无浮尘、无松动状态; 2 清理出小坑槽时,不得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 3 清理出较大范围松散时,应重新评定基层质量,必要 时宜返工处理。,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处理 6.6.4 在基层表面干燥的状态下,可洒铺透层油。透层油宜 采用稀释沥青、煤沥青或乳化沥青,沥青洒铺量宜为0.3 0.6kg/m2。 6.6.5 透层油施工后严禁一切车辆通行,直至上层施工。 6.6.6 下封层或黏层应在透层油挥发、破乳完成后施工,并 封闭交

30、通。,清扫基层前后对比,清扫前,清扫后,设置热洒铺式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6.6.7 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或较薄的沥青面层,基层顶 面应采用热洒沥青的方式加强层间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工程情况,热洒沥青可采用普通沥青、改性沥青或橡胶 沥青。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 或沥青面层厚度小于150mm时,宜选择SBS改性沥青或橡胶 沥青; 2 普通沥青的洒铺量宜为1.82.2 kg/m2,SBS改性沥青宜 为2.02.4 kg/m2,橡胶沥青宜为2.22.6 kg/m2;,3.6 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它讲解,4

31、 撒布的碎石宜选择洁净、干燥、单一粒径的石灰岩石料, 超粒径含量应不大于10%,粒径范围宜为13.219mm; 5 碎石撒布前应通过拌和设备加热、除尘、筛分,碎石撒布 到路面前的温度应不低于80; 6 碎石撒布量宜为满铺面积的60%70%,不得重叠; 7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宜采用同步碎石施工设备,应采 用分离式的施工设备。 8 沥青洒铺车的容量宜不少于10t,1台沥青洒铺车应配备2 台碎石撒布车,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1 一般规定 8.1.1 基层、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应按本章要求执行。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还应符合附录B的 相关规定。 8.1.6 高

32、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拌和厂内或距离不超过1km 的范围内设有功能完备的试验室。 8.1.7 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有相关试验资质的试验操作人员, 每个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操作人员宜不少于8人,同时应明确每 个质量控制环节上的责任人。,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3 铺筑试验段 8.3.2 试验段应设置在生产路段上,长度宜为200300m。 8.3.3 试验段开工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提交完整的目标配合比报告和生产配合比报告; 2 正常施工时所配备的施工机械完全进场,且调试完毕; 3 全部施工人员到位。,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3 铺筑试验段 8.3.4 在试验段施工期间,应

33、及时检测下列技术项目: 1 施工所用原材料的全部技术指标; 2 混合料拌和时的结合料剂量,应不少于4个样本; 3 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率,应不少于4个样本; 4 混合料拌和时的级配,应不少于4个样本; 5 不同松铺系数条件下的实际压实厚度,宜设定23个松铺 系数; 6 不同碾压工艺下的混合料压实度,宜设定23种压实工艺, 每种压实工艺的压实度检测样本应不少于4个;,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7 混合料压实后的含水率,应不少于6个样本; 8 混合料击实试验,测定干密度和含水率,应不少于3个样本; 9 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样本量应符合要求。 8.3.5 养生7d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

34、料的试验段应及时检测下 列技术项目: 1 标准养生试件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 水泥稳定材料钻芯取样,评价芯样外观,取芯样本量应不 少于9个; 3 对完整芯样切割成标准试件,测定强度;,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4 按车道,每10m一点测定弯沉指标,并按附录C计算回弹 弯沉值; 5 按车道,每50m一点测定承载比。 8.3.6 对非整体性材料结构层,试验段铺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 承载板试验,按车道,每50m一点。,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3.7 试验段铺筑阶段应对下列关键工序、工艺进行评价: 1 拌和设备各档材料的进料比例、速度及精度; 2 结合料的进料比例和精度; 3 含水

35、率的控制精度; 4 松铺系数合理值; 5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6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7 对人工拌和工艺,应确定合适的拌和设备、方法、深 度和遍数; 8 对人工摊铺碾压工艺,应确定适宜的整平和整形机具 和方法。,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3.8 试验段施工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 内容: 1 试验段检测报告; 2 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 3 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率、松铺 系数、碾压工艺等; 4 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 施工过程检测 8.4.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

36、包括外形尺寸检查及内在质量 检验两部分。 8.4.3 施工过程中的内在质量控制应分为原材料质量控制、 拌和质量控制、摊铺及碾压质量控制等四部分。对集中厂拌、 摊铺机摊铺的施工工艺,应按后场与前场划分。,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7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 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 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 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2 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 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3

37、.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钻取芯样检验其整体性,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芯样直径宜为100mm,无机 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芯样直径应为150mm; 2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不得在现场人为挑选位置,否则,评 价结果无效; 3 芯样顶面、四周应均匀、致密; 4 芯样的高度应不小于实际摊铺厚度的90%; 5 取不出完整芯样时,应找出实际路段相应的范围,返工 处理。,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10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在下列规定的龄期内取芯: 1 用于基层的水泥稳定中、粗粒材料,龄期7d; 2 用于基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的中、

38、粗粒材料,龄期1014d; 3 用于底基层的水泥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龄期 1014d; 4 用于基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龄期1420d; 5 用于底基层的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龄期2028d。,完整芯样的评价,8.4.11 设计强度大于3MPa的水泥稳定材料的完整芯样应切割 成标准试件,检测强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准试件的径高比应为1:1; 2 记录实际养生龄期; 3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试件强度的评价标准; 4 同一批次强度试验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 5 样本量宜不少于9个。,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12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应在养生7

39、10d内检测弯沉,不满足要求时,应返工处理。 8.4.13 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710d龄期的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的代表弯沉值宜为: 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15mm; 对重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0mm; 对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应不大于0.25mm。,3.7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讲解,8.4.14 施工过程的混合料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现场的摊铺机 位置取样,且应分别来自不同的料车。,3.8 附录A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讲解,A.0.1 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级配碎石和砾石材料的级配宜采用粗集料 断级配的方式构成。 A.0.2 粗集料断级配宜以级配的公称最大粒径及其通过

40、率,4.75mm及其通过率 和0.075mm及其通过率为3个控制点。 A.0.3 粗集料断级配应由从公称最大粒径到4.75mm的粗集料级配曲线和 4.750.075mm的细集料级配曲线构成,A.0.4 宜采用下列数学模型分别构造粗、细集料级配曲线。 1 幂函数模型为: ; 2 指数函数模型为: ; 3 对数函数模型为: 。 式中: 通过率(%); 集料粒径(mm); 、 回归系数。,A.0.7 应按照两条级配曲线分别计算各筛孔通过率,完成级配的设计。,C-B-1级配是一种25型级配,26.5mm的通过率要求为100%。 4.75mm的通过率上限为45%,0.075mm的通过率上限为5%。 则根

41、据幂函数模型建立该级配的上限粗集料级配曲线模型和细集料级配曲线模型,,粗集料级配曲线的方程组,细集料级配曲线的方程组,可以计算出粒径分别为19、16、13.2和9.5mm等的通过率,计算出粒径分别为2.36、1.18、0.6、0.3和0.15mm等的通过率,3.9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讲解,3.9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讲解,3.9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讲解,3.9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讲解,公路工程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技术的研究日新月异,在规范修订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遗漏和不足,请各方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批评指正。,4结语,提问与探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