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9863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脊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脊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脊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脊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篇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 基本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区分 。常用术语的概念。,神经系统概述,组成: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 经组成。,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 维持肌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 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脑 Brain 脊髓 Spinal cord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脊神经 spinal nerves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躯体神经 分

2、布 内脏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性质 运动(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 神经胶质,神经元,胞体,突起,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神经元的分类,根据突起的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传导方向:,又称为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星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神经胶质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绝缘等功能。,脑管膜细胞,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神经元,神经胶质

3、neuroglia,星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gray matter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起树突的集聚部位。 皮质cortex是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神经核nucleus :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成的团块。 白质white matter :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色泽亮白而得名。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称为髓质medulla .,灰质,白质,皮质,神经核,髓质,神经节 Ganglion 周围部 神经 Nerve,神经的纤维性质 躯体感觉 躯体运动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神经的性质 运动性 感觉性 混合性 神经节的性质 感觉

4、性 交感性 副交感性,中 枢 神 经 系 统,皮肤、黏膜、肌、肌腱、关节、感觉器,骨骼肌,内脏 心血管,平滑肌 心肌 腺体,躯体感觉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节,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反射 reflex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弧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膝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第二节 脑,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 髓 Spinal Cord 基本要求 脊髓的位置与外形、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的

5、主要核团。 脊髓白质中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第一节 脊 髓 一、 脊髓的位置外形 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 柱状 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脊髓圆锥 终丝,后正中沟,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终丝 filum erminale,颈膨大,腰骶膨大,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根丝穿出 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根丝进入,脊髓圆锥,终丝,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脊神经,脊神经节,

6、前根,后根,前面,脊神经前、后根 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脊髓部分。 31个脊髓节段: 颈8、胸12 、腰5、骶5、尾1,脊神经(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尾神经,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马尾 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马尾,第一骶神经,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终丝,腰椎穿刺部位 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只有马尾。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穿刺。,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灰质,中央管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灰质 侧角(侧柱T1L3) 灰质连合

7、前索 白质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连合,(Rexed)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板层 边缘层(海绵带) 板层 胶状质, Rexed 板层,板层 板层,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调节运动,内有后角固有核,板层 板层,板层 中间神经元,影响与运动神经元,板层-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板层-中央灰质,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边缘层 胶状质: 与痛觉有关 后角固有核: 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接受后根纤维,发出纤维至丘脑:脊髓丘脑束。,1、后角 Posterior horn (column),板层 与调节运动有关 板层,(板层 属于外感受区),2、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 板层

8、 ) 1)胸核:与反射性本体感觉有关 2)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3)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交感 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出纤维随前根走出。 4)骶副交感核:位于骶24段,与内脏运动有关(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胸核,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Renshaw cell (闰绍细胞)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两群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Renshaw cell,3、前角( Anterior horn (column) 板层、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内侧纵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网状脊

9、髓束,楔束,薄束,(二)白质,(二)白质 包括前、后、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1)薄束和楔束 起自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薄束成自T5节段以下,楔束成自T4以上。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1. 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损伤:病人闭目时,不能确定肢体所在位置,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纹理粗细等 。,薄束,脊神经节,腰部,颈部,薄束,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Spinal ganglion 1neuron,Fasciculus gracilis,Fasciculus cuneatus,Gracile and cuneate nuclei 2neuron,Decussat

10、ion of medial lemniscus,Medial lemniscus,VPL 3neurons,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T4,功能: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 意识性本体感觉信息至小脑。,胸核,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腰骶膨大节段层外侧部,(2) 脊髓小脑束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非意识性(反射性)本体感觉传导路,Spinal ganglion,脊髓小脑后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Lamin

11、a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Nucleus thoracicus,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灰质层和 层,白质前连合,(3)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损伤:一侧损伤时,对侧损伤平面1 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 觉的减退或消失。,起自脊髓灰质的和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上升1-2节段,交叉至对侧半的外侧索(脊髓丘脑侧束传入的痛、温觉信息)和前索(脊髓丘脑前束传入的粗触、压觉信息)。,Spi

12、nal ganglia 1neuron,Lamina, 2neuron,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Spinal lemniscus,VPL 3neurons,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2.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Rubr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

13、act (前庭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网状脊髓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内侧纵束),Tect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Fasciculus proprius (固有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脊髓灰质 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灰质前角。 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前角运动神经元,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 (3)前庭脊髓束

14、:兴奋伸肌 (4)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肌的运动控制 (5)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6)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头部姿势,三、脊髓反射,功能表现在两方面: 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 反射中枢。,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 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 一个传出神经元,(一)脊髓反射,完成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屈曲反射、 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 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竖毛反射、 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1.牵张反射 (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2

15、.屈曲反射,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脊髓的损伤及临床表现,脊髓全横断损伤 脊髓半横断损伤 脊髓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 脊髓空洞症,(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脊髓全横断 脊髓休克 脊髓半横断 布朗-色夸综合征,伤平面以下1-2节段左侧肢体痛、温觉障碍,病理反射,右侧运动障碍痉挛性瘫 右侧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脊髓半横断损伤,(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前角受损 弛缓性瘫痪 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感觉分离,(二)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 病变多位于颈、胸髓; 脊髓外形呈梭形膨大或萎缩变细,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MRI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空洞,脊髓空洞症,复习思考题,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如何区分 ? 2.脊髓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的主要核团有何功能? 3.脊髓白质中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 置、起止和功能? 4.一侧的脊髓半横断损伤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侧伤平面 不同的深、浅感觉障碍? 名词解释: 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 纤维束、神经、脊髓节段、白质前连合、马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