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048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7.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课件 人民版.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导入新课,如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入新课,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讲授新课,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88914人,2009年为77620人,2010年为68203人,2015年为43839人,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然不少。,思考,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误入歧途。,一

2、.什么是违法?,阅读教材P117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案情发布,讲授新课,思考:面对阿龙的请求,杨益刚不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他向你求助,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理由是什么?,相关链接,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行为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教材P117),讲授新课,1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才会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违法犯罪。(教材P118),讲授新课,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 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讲授新课,2违法的含义。(教材P118) (1)

3、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2)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讲授新课,请你举出实例说明下列两种违法的情况。(教材P118),讲授新课,不赡养扶助父母,破坏国家安全,行贿受贿,抢劫、盗窃,3违法的分类。(教材P119) (1)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都比较轻,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因此这两种违法行为被称为一

4、般违法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5)广义的违法是指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在内的一切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行为,不包括犯罪。,讲授新课,4犯罪及其特征。(教材P119)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必须是刑法,而不是其他法律。第三,是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

5、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讲授新课,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也不会受到处罚。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5我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是一部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

6、的法律。(教材P120相关链接) 6我国法律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教材P120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讲授新课,讲授新课,7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

7、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教材P120),思考讨论:(教材P120) 1.因为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及时应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时会出现刑法上没有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或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补救? 2.请你就法律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或“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举一例说明。,讲授新课,有一个大学生刘明,他去北京旅游,在很多名胜古迹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没有白来一趟。结果受到长城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处理。对于罚款他十分不服气,他觉得自己就是刻了几个字而已,又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罚我的款?,刘明应该接受罚款吗?,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七嘴八舌,小智,小红,讲授新课

8、,老师来支招,刘明的这种行为是损坏、毁坏文物的行为,已触犯了我国文物保护法。在我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所以,刘明必须接受罚款。,8违法需担责。(教材P121)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 (2)刑事制裁即刑罚,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

9、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4)民事制裁是指对民事违法行为的主体依其所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其制裁方式有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十多种。 (5)行政制裁是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依其所承担的行政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两种。,讲授新课,下列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教材P121) A.携带鞭炮上公共汽车 B.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C.抢劫他人财物 D.故意损坏路灯 E.无证驾驶致使他人死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10、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教材P121),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刑法以外的法律,刑法,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受到刑事处罚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9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区别?(教材P121) (1)犯罪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 (2)比较一般违法、犯罪两种行为的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法律和法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同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是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而犯罪违反的法律是刑法;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小,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大;一

11、般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刑事责任。,讲授新课,什么是违法?,课堂小结,走向犯罪的原因,违法含义与分类,犯罪的含义及其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无知、法律意识淡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随堂训练,1.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A,2.2016年江苏省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处罚条例,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明确了室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规定了经营者

12、、管理者、个人、执法管理部门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条例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表明( C )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随堂训练,二警惕不良行为,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犯罪,了解了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有效避免违法犯罪。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特点是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重要前提。,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学会正当防卫,学会紧急避险,讲授新课,案情发布(教材P122),案例一,案例二,年仅16岁的王宜原本是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

13、。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丁继光和他的同学,他们向王宜索要钱物。王宜见丁继光人多势众,只好交出身上仅有的10元钱,但心中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整整丁继光。一天晚上,王宜和同学看完电影,回家途中正巧遇到独自行走的丁继光。于是,一群人上前围住丁继光,要他把钱还给王宜。借着人多势众,王宜狠狠地将丁继光打倒在地,然后与其他同学离去。后经法医鉴定,丁继光被打致重伤。王宜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案例三,据统计,70%左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是团伙作案,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的团伙犯罪率?答案并不难找:在许多稚气未脱的青少年看来,“一起干不会有事”,其实结果不一

14、定是这样的。,讲授新课,结合以上案例以及生活实际,想一想,未成年人常见的犯罪行为有哪些?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又有那些呢?,小红,讲授新课,老师来支招,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教材P123) (1)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盲目心理等诱发因素,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不强等因素。 (2)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家庭环境及教育、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方法失当等。,阅读教材P123漫画,思考讨论:(教材P123-124) 1.上述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你知道

15、这些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危害性?,讲授新课,讲授新课,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培育其良好品质、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对未成年人不得具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做出了界定。(教材P124相关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

16、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良习惯真的没关系吗?,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不良习惯累积而成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的

17、和睦和社会的和谐,危害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尊严。(教材P124),讲授新课,想一想:(1)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2)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案例分析:,初中生小健、小青、小强课后经常聚在一起下棋、打扑克,开始是谁输谁请客,后来感到不够刺激,就约定谁输谁给钱。他们还一起上网吧,到营业性舞厅跳舞,夜不归宿,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为了满足赌博和高消费的需求,他们先后多次到同学家里及商场行窃,共窃得现金六千多元和价值三千多元的财物。后来他们在一个商场行窃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抓获,扭送到派出所。,讲授新课,(1)恶不积不足于灭身,说的就是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

18、般违法如不及时改正,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2)给我们的警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授新课,思考讨论:(教材P125) 1.关于小错与大错的关系,我国的成语或俗语有精辟的表述,如“防微杜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你还知道哪些?与同学分享。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有的同学认为:不良行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没有关系。你能否结合上述成语或俗语告诉他们错在哪里?,讲授新课,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

19、良行为开始。,讲授新课,吸毒,贩毒 抢劫,(犯罪),打架,(一般违法),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斗殴,(犯罪),偷窃,(一般违法),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的,盗窃,(犯罪),(一般违法),讲授新课,5.无数事实说明,“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之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在危害社会程度上存在区别,但其本质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行为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教材

20、P125),讲授新课,思考讨论:(教材P125) 1.剖析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讲授新课,伤害身体,伤害身体,打伤他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他人休息,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让家人忧心忡忡,容易惹是生非,伤害他人人格尊严,丧失正确荣辱感,影响家人名誉,损害和谐人际关系,侵害他人财产所有权,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扰乱社会管理秩序,思考讨论:(教材P126) 2.面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和矫治? 6.我们要警惕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要远离这些行为。而已经沾染上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必须进行矫正。首先,要提高

21、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其次,要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冶高雅情趣。再次,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磨炼坚强意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教材P126),讲授新课,二学会正当防卫,讲授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违法犯罪行为必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两种情形虽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却不必承担刑事责任。思考一下,是哪两种呢?,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讲授新课,案情发布,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持刀青年黄某从胡同口处跳出来,拿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

22、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华立即向派出所投案,后经查验,黄某受了轻伤。(教材P126),讲授新课,思考,田某的行为是否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讲授新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教材P127),讲授新课,思考:如果田某当时没有反抗,过后再去找黄某麻烦,这属于正当防卫吗?,(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

23、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一定限度。,属于,因为:2正当防卫必须满足四个要件。(教材P127),讲授新课,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教材P127相关链接),思考讨论:(教材P127) 根据正当防卫的要件,判断桑某下列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桑某在开车送货期间,被边上另一位驾驶员吴某冤枉,对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桑某骂着辩解了几句,被吴某在额头和眼眶

24、上打了几下,因为在开车,怕出意外,当时就没有还手。等下车后,桑某发现自己的眼部受伤,非常生气,就打了吴某,造成吴某嘴角破损。,讲授新课,思考讨论:(教材P127),讲授新课,吴某在车上打桑某,吴某不再打桑某,桑某下车打吴某,造成吴某嘴角破损,桑某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讲授新课,案情发布,郑某为某海轮船长。郑某的船由南美载货回国,途径公海时收到台风紧急预报。由于船远离陆地,不能进港避风,而在原地抛锚或者继续前行以及返航均不能避免台风的袭击。郑某为减轻船的负荷,以免船毁人亡,即命令船员将所载货物的10%(价值10余万元人民币)抛入大海。最后,该船终于顺利回国。(教材P128),郑

25、某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吗?为什么?,讲授新课,七嘴八舌,小智,小红,讲授新课,老师来支招,在我们判断郑某的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之前,我们需要知道紧急避险的含义和构成要件。,4紧急避险的含义: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教材P128) 5紧急避险有三个构成要件:第一,危险的紧迫性。第二,避险措施的必要性。第三,紧急行为的合理性。(教材P128),讲授新课,小红,讲授新课,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教

26、材P128),讲授新课,案情发布,孙某驾驶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千米的时速由东向西行驶,当公共汽车行驶到某大街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的汽车,孙某为避免与失控汽车相撞,急忙向右打舵(左方道路上车辆较多),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一人被撞成轻伤。(教材P129) 思考:请你根据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判断孙某的行为是否符合紧急避险,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警惕不良行为 学会正当防卫,课堂小结,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以及原因有哪些,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其矫治方法是什么,正当防卫的含义及其条件,紧急避险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1.青少年在看暴力的影视作品以及小说时应该牢记( A ) 其中的情节大多数是虚拟的,

27、和现实存在差别 认真学习和模仿 要明辨是非不可以模仿 要明白依靠非法手段获利的人没有好下场 A B C D,随堂训练,2.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 D ) 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 A B C D,随堂训练,随堂训练,3.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A杀人犯持刀向许受害人砍去,受害人顺手捡起砖头将杀人犯砸成重伤 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威胁时,妇女奋起奋力反击,将强奸犯咬伤 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D把小偷抓住后,将其打成轻伤,D,随堂训练,4.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他有三大构成要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构成要件的是( ) A.危险的紧迫性 B.避险措施的合理性 C.利益的最大化 D.避险行为的合理性,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