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237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想一想,青少年是指哪个年龄段的人? 青春期是哪个生命阶段? 什么是青春期早熟和晚熟?各有什么后果? 青少年的认知有什么明显特点? 青春期情感和情绪有什么特征? 青少年的哪些行为会让成人和社会担心?,青少年期(adolescence)的界定,“青少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olescenre , 指的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成熟是此时发展的主要特点,通常又被称为青春期(The puberty stage)。 目前, 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把青少年年龄定为从11、12岁到18、19岁。又可划分为: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初中阶段);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2、(高中阶段)。,关于青少年期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 霍尔(1904): 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 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 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 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过渡。,青少年期充满一系列生物成熟事件,它们促成了儿童与成人相似的体格和性成熟,也使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第一节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一、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外形的变化 身高和体重 身体的比例 第二性征 体内机能的

3、增强 心脏的结构与机能的变化 肺的发育 大脑的发育 性的发育与成熟 性激素分泌增多 性器官的发育 性机能的成熟,(一)外形的变化,1、 身高和体重 青少年期最初的外部标志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这被称为生长加速期。一般而言,女孩在10岁以后就会发生这种变化,而男孩在大约12岁半时才开始,女孩到达青少年期的年龄一般早于男孩2年。 在青春早期,女孩较高,体重较重,但是这种优势持续时间很短。在14岁时,发育典型的男孩就超过了女孩,这时男孩的生长加速期已经开始了,而女孩的生长加速期几乎停止。对大部分女孩来说,到16岁时身体的成长就完成了,而对男孩来说,到17岁半时,身体的成长就完成了。这时,长骨末端的

4、骨骺生长已经完全结束。,中国722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均值增长表,2 、身体的比例 到了青少年期,首先是他们的手、腿和足的成长,然后是其他没有发育完全的部分的发育。这种发育模式表现为青少年早期身体比例失调长长的腿、很大的脚和手。 身体比例也开始出现巨大的性别差异,这是由性激素对骨骼的作用所导致的。男孩的肩部比臀部增宽的比重要大,而女孩的臀部增宽的比重比肩部和腰部要大。当然,男孩的体格最终会比女孩大得多,而且,他们的腿比身体的其他部分都要长。,3 、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的变化包括生殖器官(女性的卵巢、子宫和阴道;男性的阴茎、阴囊和睾丸)的变化。另一些与性生理成熟有关的变化,属于第二

5、性征方面。在男性身上,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唇部出现胡须等;在女性身上,则表现为声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变大、皮下脂肪较多等。这些变化在身体外部可以看到,并且是性成熟的另外一些标志。,(二)体内机能的增强,1 、心脏机能的增强 心脏增大,心室壁的肌肉增厚。 心率、脉搏减缓(7080/分钟),每次心搏所排出的血量增多。 2 、肺的发育 12岁时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完善,肺泡容量增大,肺活量迅速增长。 3 、大脑的发育 脑重:10岁时脑重为成人的95,12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 大脑皮质沟回组合完善,神经纤维完成髓鞘化。兴奋和抑制渐趋平衡。,(三)性的发育与成熟,1、 性激素的变化

6、 性成熟为性激素所控制。雌激素被认为是女性激素,雄性激素是男性的激素,男女都同时具有这两种激素,但量不同。 男孩的睾丸释放出大量的雄性激素睾丸素,导致了肌肉的增长,躯体及面部毛发的生长和其他的男性性特征的出现。 女孩的卵巢释放的雌激素促进了乳房、子宫和阴道的成熟,使身体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脂肪积累。,2 、性器官的发育 在青少年期以前,儿童的性器官发育缓慢,但到了青春期,男女青少年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3 、性机能的成熟 女孩月经初潮的年龄多在1016岁之间。 男孩首次遗精一般发生在1218岁之间。,男、女第一第二性征发育顺序,资料来源:许政援、沈家鲜等编著: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

7、96,发育的加速现象 由于新世代种种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原因而促进个体身体发育与性成熟的现象。 青少年重要发育特征(如月经初潮)出现年龄的提早,或最大年间发育量时间的提前 1963-1964年的调查发现,当时我国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为14.5岁,男性首次遗精为16.6 岁,而1989-1990年的数据显示,这两个重要事件在25年之后分别提前了1.46岁(13.04岁;2000年数据:12.28岁)和2.2岁(14.4岁;2000年数据:13.86岁)。 发育的提前和加速导致了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普遍提高 英国学者泰纳,根据美、英、瑞典等国的综合资料研究指出,1880到1970年间,青少年身高每10年提高有

8、1.5厘米。,讨论,一、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青春期早熟和晚熟对于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参考: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直接影响,是指身体的生理变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心理的某些变化。研究发现,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机能和行为。对男性而言,青春期睾丸激素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南青少年性驱力和性活动的增加。对女性的研究也发现,月经周期的第22天,随着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含量大大增加,大约有40的女性体验到更为强烈的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下降、疲倦、头痛等。,间接影响:传递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影响的中介因素,包括个人、他人、社会对青春期身体变

9、化的评价和态度。 如,青少年关于身体外表的自我期望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形象。另外,自己或他人对于早熟或晚熟的态度和看法,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早熟的男孩 在男孩身上,早熟与积极的自我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早熟男孩必同龄晚熟男孩处于更有力的地位。在成人和同伴看来,早熟男孩更具有吸引力,更有能力。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更为出色,并由此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和威信以及女生的青睐,更容易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物或领导者。另外,早熟男孩与同龄女生在心理体验上更为相似,所以更容易平等地和女生交往。 研究也发现,早熟男孩更经常地经历强烈的愤怒情绪,更僵化、顺从和缺乏幽默感。,晚熟的男孩 男孩晚熟时常与他们

10、消极的自我评价联系在一起,由此更经常受自卑的困扰。 晚熟男孩相比之下缺少身体魅力,肌肉不够发达,心里更幼稚、更紧张、霸道、缺乏自信和更不受欢迎。 晚熟男孩在智利、好奇心、探险行为和社会主动性等方面的分较高。同时在决心问题时更灵活、更具洞察力。,女孩的早熟和晚熟,早熟女孩与早熟男孩的处境完全不同,她们遇到了最困难的适应问题,处于最不利的地位。早熟女孩比同龄同伴更沉闷、无主见、不自信、不善于表达、更顺从、更不受欢迎和孤僻;而晚熟女孩则被认为更具有吸引力、好交际和富于表现力,并且具有更高的活动性、社会性、领导能力,更加受同伴喜爱。 早熟女孩具有更多的情绪障碍和行为困扰、更低的自我形象。而晚熟女孩则拥

11、有更高的自尊。 早熟女孩更可能卷入不正常的活动中,如酗酒和性活动。,瑞典心理学家马格纳森考察了女生的生理成熟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早熟女孩饮酒行为比率更高、与成人有更多的冲突、对学校和未来职业较少感兴趣。早熟女孩对自身躯体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关注比晚熟女孩要大得多。而多年追踪的结果又显示出,尽管15岁时早熟者与晚熟者的差别很大,但到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时,许多差别明显消失了。,第二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一、感知的发展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常常是粗枝大叶、不精确、不持久、不系统的。 少年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明显的发展。而且,少年开始逐步能够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

12、更全面地感知事物,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年初期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复杂化和实验教学的训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觉和观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能区分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属性。然而,他们有时也会过早下结论。,二、注意的发展 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以及注意转移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初中生稳定的注意一般能够保持在四十分钟左右。 青年初期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一般已达到成人的水平,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注意的范围已相当大,在复杂的活动中能很好地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对于一些重要而不感兴趣的材料,也能有意地集中

13、注意。,三、记忆的发展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青少年记忆有较大的发展,除了记忆量的增长外,还表现在: 有意识记逐渐占重要地位;意义识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抽象记忆能力明显提高。 更有效地使用记忆策略。 各方面记忆品质都有很大发展。,四、 思维的发展 青少年的思维水平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内省的思维。 皮亚杰:大约12岁左右,就开始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到15岁时,已经完全进入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他们可以采用逻辑形式,抽象地思考问题。并且可以提出并实验验证假设。,1、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 “钟摆

14、的摆动速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吊线长度?对单摆的推力?单摆的重量? 他们可以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先提出假设,然后检验这些假设。,2、青少年能够使用命题思维一种在缺失具体例子的情况下使用抽象逻辑的推理形式。 所有的人都是有尊严的 前提 中国人是人。 前提 因此,中国人也是有尊严的。结论 青少年不但能够理解两个正确的前提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他们还能够对更加抽象的前提和结论进行相似的推理: 所有的A都是B。 前提 C是A 前提 因此,C是B。 结论,3、思维自我监控的发展,思维监控: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过程中将思维个体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积极主动的定向、控制、调节。 思维监控的

15、六大功能:确定思维目的;管理控制非认知因素,努力将消极转化为积极非认知因素;搜索和选择恰当的思维材料;搜索和选择恰当的策略;实施并监督思维的过程;结果评价。,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的发展 随着青少年元认知(metacognition: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认知的监控能力。)的发展,他们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也显著发展,主要表现在: 计划性:年龄增长,停顿减少,思考延长 监视性:年龄增长,悔步次数逐渐减少 有效性:认知操作总时间减少,错误数减少 总之,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较少时间思考,表现出无计划性,影响思维效率;年长的青少年花较多的时间思考分析,选择策略,操作时候减少了悔步和停顿的次数,表现

16、出较高的监控水平。,两个阶段,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占优,但是形象逻辑还在起作用。初二年级学生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向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青年期:形象和抽象逻辑思维全部发展成熟。高二年级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初步完成,标志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 1、质疑父母和其他权威。 2、喜爱辩论。 3、鲁莽行事。,(三)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概念: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者程序,并创造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表现:多种思维的集合,比如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创造性思维发展趋势:高二时高潮,初一和高三时低潮。青少年期是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三

17、节 青少年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一、情绪情感变化发展的背景 生理发展 社会环境变化 自我的发展 二、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情绪波动明显,具有两极性。 原因:其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影响情绪的各种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大量出现,如学习成绩、交往情况、与父母关系、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等。其二,青少年期是充满各种矛盾的时期,生物、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常在青少年内心得以体验。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对待矛盾易产生偏激,因而引起情绪上的两极反应。,2、情绪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心境(mood)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尤其是进入青年早期的高中生

18、,会出现情绪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延缓作出情绪反应,二是延长情绪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心境化的趋势。,3、情绪表达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文饰性转变。,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 情绪文饰现象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造成文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青少年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使他们既注意到自己情绪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以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又逐渐具有了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强烈的情绪反应得到一定的调节。,4、情绪的内容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 情感逐

19、渐占主导地位。,比如自尊感的发展 自尊感(se1festeem)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它在儿童生活早期就已展露,只是随着个体进人青少年期,主体我和客体我一分为二,青少年不仅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确定,从而引发自我体验。青少年仿佛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因此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青少年的自尊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青少年自尊感强烈。 其次,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有的青少年会为一件小事争得脸红耳赤,有的则为此闷闷不乐或耿耿于怀,还有的甚至发生殴斗,不惜诉诸武力。 第三,青少年自

20、尊感稳定性差,极易波动。,三、青少年期常见的情绪障碍 郁闷 悲伤 焦虑 愤怒 孤独 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第四节 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青少年社会交往的发展,一、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自我:个体在生命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自 己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尊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总的来说,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也是自我的分化期和矛盾期。被一些学者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自我的发现”时期。,(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外表、心理特质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自我知觉。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 青少年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

21、期,青少年了解、探索自身成长的兴趣日益增长。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青少年也开始以更加复杂和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与个体早期的自我概念有着很大不同。,1、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抽象性和理想化 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抽象和理想化地思考自我(拥有元思维能力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思考我是谁” ),开始广泛地思考自我和他人的理想特质,并通过一些理想化的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比较。 青少年的自我描述: “我有点优柔寡断。我不知道我是谁” “我能够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我感觉敏锐。我想我看上去是很漂亮的” “如果我是*,我将会”,2、自我概念在结构上更加分化,青少年在进行

22、自我描述时更倾向于把自己的一些特质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而不是泛泛地谈论。“当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是友好的”,“在熟人面前,我是外向的”。 在自我描述时,青少年能够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有些人认为我是内向的,但好朋友都知道我是开朗活泼的” 自我概念的分化,带来青少年在不同领域、不同关系中的“多重自我”,使他们必须面临自我同一性的任务。,3、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组织性和整合性逐渐增强,相对于早期儿童,青少年个体能够把自我形象的不同方面整合为一个较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整体,并把一些有明显差异或冲突的信息整合,使其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当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会有些退缩,但熟悉以后,我是积极和热情的”。

23、 14-15岁的青少年同11-12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相比,更容易对自我不一致的信息产生困惑。整个青少年期的自我概念实际上经历了分化困惑整合的历程,青少年后期基本上达到了自我概念的整合。,4、青少年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大量的发展性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跌宕的,存在某些关键期和转折期。 马什(Marsh,1989)运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6-18岁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在7-9岁开始下降,14岁开始回升,11-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发展呈U型曲线。 我国学者周国韬、贺岭峰(1996)运用修订后的SongHattie自我概念量表对500名11-15岁学生进行

24、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基本上也呈现U型发展曲线,小学五年级至初一显著下降,初一至初三逐年显著上升,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5、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概念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社会心理学范畴,社会的偏见或刻板印象会在人们的自我概念中表现出来。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征上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的差异,自我概念的发展相应会呈现出性别差异。 弗莱厄蒂(Flaherty)的研究表明:男孩在成就/领导方面又高于女孩的自我概念,在意气相投性/社会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却较女孩低。 马什和帕克发现:男孩在数学自我概念上有优势,女孩在语文自我概念上有优势。,我国学者周国韬(1996)等

25、人的研究发现,男生同伴自我的发展比女生滞后一年;同时,初一、初二女生的身体自我概念要明显低于女生。 刘慧军(1999)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身体自我和班级自我两个维度上具有性别差异,这集中体现在初二女生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二)自尊的发展,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Coopersmith,1967)。 如果说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的描述和评价,自尊则是个体自我评价的结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张文新,1999)。,1、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关于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果,有的研究发现了青少年自尊的变动性,有的则认为青少年时期的自尊是

26、稳定的。 阿拉斯克等(Alasker & Olweus,1992)认为,青少年的自尊随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稳定,儿童期具有高自尊的个体在青少年期也会具有高自尊。,西蒙斯等(Simmons & Rosenberg,1973)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在1214岁时最可能出现自我意象的波动。与年长的青少年(15岁以后)以及青少年期以前的个体相比,在青少年早期,个体具有较低的自尊、较高的自我意识以及教不稳定的自我意象。 哈特(1998)的研究发现,从初一开始,青少年的自尊发生转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张文新(1997)的研究发现,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是不稳定的,初一学生的自尊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初

27、三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自尊的发展变化是否具有差异性? 相同的个体在自尊的不同维度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 赫希等(Hirsch & DuBois,1991)的研究认为,有些个体的自尊在整个青少年期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有些则不然。在从小学六年级向初中过渡期间,约35%的青少年具有稳定的高自尊,约13%的青少年有严重的低自尊,约52%的青少年在两年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21%的青少年自尊水平直线下降,31%的青少年自尊水平有所提高。,青少年既可能在整体意义上评价自我,也会从学业、运动、外表、社会关系与道德品行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评价自我。因此,青少年个体很

28、可能在自尊的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哈特(Harter,1997)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在与父母关系中的自我评价截然不同于在与同伴关系中的自我评价。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是其整体自尊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其次是同伴关系的自尊,而学业能力、运动能力或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自尊是相对次要的预测指标。 身体自尊对女性青少年的影响要大于男性青少年。,2、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1)主体因素 外表吸引力 性别 自我知觉 (2)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 (3)学校因素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学业成就,(三)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1、青少年早期(1114岁):同一性解构 急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29、知觉的变化唤起早期青少年对同一性的重要思考,开始重新考虑童年期的价值观和身份。 2、青少年中期(1517岁):同一性重构 在青少年早期急剧的生理、认知变化之后,青少年中期的任务是调节和巩固这些变化以整合到不断完善的同一性中,于是开始了同一性的形成过程。 3、青少年晚期(1822岁):同一性巩固 这一时期个体一方面对童年期形成的重要认同进行筛选并整合他们到新的同一性结构中,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新的有意义的自我表达和被社会认可的方式。因此,这一时期是个体最有可能实现同一性定义的时期,由此被称为同一性的巩固时期。,二、 青少年的社会交往,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一)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随着青少年

30、与家庭外个体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与父母的互动也发生了变化。 1、青少年期家庭元素的重大变化 父母和孩子的生理变化 父母和孩子的社会地位、角色的变化 父母和孩子人格、自我的变化 家庭功能的变化,2、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权力关系的改变 青春期开始之际,亲子关系往往是不对称的,父母拥有大多数权利和对关系的影响力。然而,在青春期末,随着青少年自主性的增加,权利和影响力变得更为平衡,父母和孩子最终分享了权力和影响力,亲子关系变得对称或平等。 个体、文化差异:青少年最终实现自主的程度,因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孩子而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倾向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社会比集体主义的亚洲社会的青少年,寻求自主

31、性相对较早,热情也较高(Kim,1994)。另外,集体主义文化下的青少年比个人主义文化下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家庭责任感(Fuligni & Lam,1999) 。,关于代沟问题 代沟:父母和青少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歧。 研究表明,代沟问题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在许多重要领域里(如社会、政治、宗教等)往往是观点一致的。(Flor & Knap,2001)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亲子关系是积极的,青少年对父母有着深深的爱、感情和尊敬。(Gavin & Furman,1996) 虽然青少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他们和父母任一方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在整个

32、青春期却相当稳定。(Larson,Richards & Duckett,1996),亲子冲突 青少年和父母经常在生活的个人品位上(如休闲、爱好、着装)或交友等方面发生冲突,尤其是青少年早期阶段。 冲突原因: 各自对适当行为的定义和解释不同 青少年新发展的精细推理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用更复杂的方式思考父母的规定或建议。 青少年早期个体好争论和过分自我中心。 文化差异:虽然每种文化下都可能发生亲自冲突,但传统的、工业化前的文化下,亲自冲突似乎更少。这可能与青少年所期望的以及父母所允许的独立程度有关。,(二)青少年的同伴关系,生命中没有哪个阶段的同伴关系,会像青春期那么重要。 1、青春期同伴关系变得重要

33、的原因? 提供社会比较信息。 成为成长的参照群体。 获得社会归属成为某个小群体中的成员。 实现与异性交往。 获得学习信息。,同伴关系和青少年发展(张文新),同伴关系的文化传递、行为发展功能 同伴关系的认知发展功能 同伴关系的情绪性功能 完善个性发展功能,2、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日益重要 与异性关系的变化,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的最明显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表现为6、7个儿童经常一起交往和玩耍。到小学高年级,交友的团伙方式逐渐解体。 青春期后,青少年的交友范围逐渐缩小,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朋友关系日益重要,小学儿

34、童虽有自己的同龄朋友,但感情上仍然依赖父母 青少年阶段,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关系亲密的朋友。 调查:让儿童、青少年回答“你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情经常对谁说?”并要求他们将所列对象的重要程度排出顺序 小学生:父母、兄弟姐妹、朋友 初中生: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与异性关系的变化,刚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对异性逐渐发生兴趣,但是最初是以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或者实际上喜欢某个异性,但在同学面前却装出漠不关心的样子。 初中阶段后期,男女生之间开始融洽相处。在一些男生和女生的心目中,会有一位自己比较喜欢的异性朋友。,3、影响青少年同伴地位的因素,受欢迎的?受拒绝的?有

35、争议的?被忽视的?,思考与讨论: 影响青少年同伴地位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同伴地位的因素(雷雳、张雷),获得成就(体育运动、娱乐活动、学业科目上) 参与活动(校内和校外各种社团、社会活动) 个性和社会技能 外表形象 行为方式,(三)青少年的师生关系,小学儿童:与老师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友好,他们接受任何一种类型的老师 青少年不象小学生那样接受所有的老师,也不象小学生那样与所有的老师都保持友好的关系。他们开始独立地评价老师,接受自己喜欢的老师,与之保持友好的关系;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甚至对其持全然拒绝的态度。,附1:青少年期的基本特征:矛盾动荡性,性的需要,独立的需要,社会规范与心理成熟水平,生

36、理和性成熟自我意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矛盾 动荡性,社会性进一步增加等特征.,矛盾动荡的具体表现:,思想偏激 行为冲动 情绪两极化明显,敢作敢为 患得患失,依赖性 独立性,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反叛传统 标新立异,对成人闭锁 对同伴开放,附2: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

37、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武侠、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