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2663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真理,总特征 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核心实质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要求,创新,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十一课,十二课,回忆:,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一.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

2、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它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扩展和运用,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把辩证唯物主义里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在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四.为什么

3、其它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了唯心主义?,1.社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P86),2.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88),3.轻视人们群众,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P93),第一目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最主要的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低层次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以及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见“相关链接”)。,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

4、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chinaman与chinese player,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相对独立性体现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如:社会主义中仍存在封建注意落后思想; 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对社会存在 的决定作用的否定。因为它是在社会存在起 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相对独立。,对比记忆:,政治生活:政体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生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2)反作

5、用体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原理内容(原理3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方法论要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范畴。,2.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范畴?,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规律属于辩证法范畴。,2、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属于唯物论。,“规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范畴?,五.联系实际,1.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民主、法制、科学、平等、竞争、市场、环保等意识的形成及作用。,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 节 小 结,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

7、进、阻碍),精神方面,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本质,实践,1、(单选)“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A、动物也有意识 B、上帝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D,单选,2、(单选)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

8、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3、(单选)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 D、实践,D,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实质是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主观唯心主义);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知识拓展1:,存在与思维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1.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2.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

9、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知识拓展2:,第二目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 变革和更替。,(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构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主矛的

10、主要方面);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二目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构 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 。,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

11、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两个规律是客观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总和,判断: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错误),第二目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原理3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构

12、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第二目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及方法论。,2.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正确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 利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第三目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

13、 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二.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注意: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 要用阶级分析法(含义、地位)。,第三目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2.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4.正确认识改革:,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小结,1.总趋势:人类

14、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 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2.具体表现:封建社会代替,3.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单选)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现行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治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B,(多选)关于阶级社会

15、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C、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D、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A B C,3.(2008广东卷34.多选)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ABCD,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6、),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专家点评),(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 主体部分。,(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 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2.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考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 首先是物质生产发

17、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 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 产力的体现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 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注:人民群众与广大劳动群众的区别,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 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

18、具体制度。,考点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1.党的群众观点,(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是什么?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呢?,2. 党的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 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坚持群众

19、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两个重要保证),考点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方法论总结(原理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原理内容:,(2)方法论,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B C D,单选,c,2. (单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一切相信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向群众负责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B. C. D.,D,3.(多选)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 发展的源泉 C.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条件 D.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B C D,4.(多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说明了 A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