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297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1教育心理学(1-5).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个人简介: 曹伟勇,92年湖南师大教育系毕业,湖南株洲 铁路机校心理咨询中心讲师,株洲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株洲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长期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在电大担任2007、2008、2009、2010年、2011年教育心理学讲师。 网站:株洲心理咨询网 http:/www.zzxL 联系电话:13167416867 QQ群:8134596,中学教育心理学,如何迎考?,1、熟悉教材:以书为本,细心!耐心!用心!提纲契领减负 2、理解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应用 3、巩固练习:巧记多练! 理解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的关系! 主要题型: 一、选择题:一般15道题,

2、每题2分,共30分,紧扣教材考理解 二、填空题:一般20个空,每空一分,紧扣基本概念,考教材熟悉度 三、简答题:一般六小题,每题5分,共30分,主考应用部分 四、论述题:共两题,每题10分 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2:005:00 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学,教,教师心理特征/能力特点/教师成长过程

3、,学生-认知、人格、自我意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联结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论,动机-强化/需要层次/归因/成就/自我效能论,迁移形式训练/共同要素/经验类化/关系转化,形成技能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教学设计-设置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选择策略,课堂管理-影响因素/课堂群体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策略应用认知、元认知和资源管理策略,教学测评-分类/功能/方法/技术/结果处理,获得知识加快知识获得/促进知识保持,问题解决和创造性分类/方法/影响因素,态度和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发展理论/影响因素,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 及

4、教学的系统研究。它主要包括: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P 3页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P 4页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为教师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创建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 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论教学方法 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德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冯特(德):1879年;科

5、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梅伊曼著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在欧美掀起实验教育运动。 桑代克(美):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 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 个性差异及其测量公认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该阶段特点: 开始在教育中应用心理学,并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20年代:兴起教育科学运动 30年代:把学科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 弗洛伊德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的研究,重 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发挥影响 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

6、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在中国:1908年出现房东岳译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科书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时期的特点: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三、走向成熟时期(二十世纪6070) 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结合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随着人本主义兴起、开始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70年代,奥苏伯尔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系统阐述 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

7、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达到新水平,四、完善时期(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 教学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 1994年布鲁纳总结该阶段成果有四方面: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复习检查:,填空题:1分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时期 、发展时期 、走向成熟 和 四个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 人的本性 、个性差异与 P8页、 学习心理三大问题。 3、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A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8、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里,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评价过程 E、反思过程,3、主张要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上,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是: A、德国赫尔巴特 B、俄国卡普捷列夫 C、瑞士裴斯泰洛齐 D、德国梅伊曼 E、美桑代克 填空题: 1、20世纪20年代到五十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 发展 时期,兴起了 教育科学 运动。 2、维果茨基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入教育心理学,强调教育与教学 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我国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门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

9、出版于1908年是由房东岳 翻译的,1924年 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 理学,ABA,第一章简答和论述题复习:,1、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哪些帮助? (作用或意义)p5 *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四个阶段,时间,代表人物著作)p7 3、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P4 4、简述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主要成就? P10,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10、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其三:具有不平衡性 其四:具有个体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导,形象思维作支持。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关于学习准备 指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格塞尔双

11、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成长受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点),即“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关于关键期: 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洛伦兹小鹅认母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理论,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儿童发展是渐进有序的四个阶段 (几个重要概念:同化、顺应、平衡和图式) (一)感觉动作(0-2) 获得客体永恒性 (二)前运算(2-7) 出现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三)具体运算 (7-11)获得守恒概念/分类/序列 (四)形式运算(11-15)分析/归纳/综合/假设演绎推理/命题

12、思维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1、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2、内化是促使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 语言起重要作用 3、学习应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最近发展区,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观察的自觉性、持久性、精确度不断增强 2、 观察的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 3、能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份到整体的顺序观察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中学生意义识记超过机械识记 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 2、初二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由经验型上

13、升为理论型。,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喜欢争论:应避免强加于人,开展平等讨论,耐心等待其思考 2、理想主义:爱批评,有代沟,别压制,须引导避免其走极端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应用“教学支架” 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发表于儿童期与社会: 人格的发展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

14、相互联系的过 程,须经历连续发展的八个阶段 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 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感; 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 对角色混乱; 青年期(18-24) 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人期(24-65)繁殖感对停滞感 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P24* 根据寄望和反应两种维度,把教养方式分为四类 2、学校教育:教师人格与行为+班级环境+活动 3、同辈群体: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

15、会模式或榜样, 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寄望,反应,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三)健康人格的建构,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角色混乱,人格统合内容,自我内部的统合:形成自我内在一致的感受,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获得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获得活动效能感,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P25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P2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已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分为 1、自我认识

16、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看,分为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从自我观念上看, 1、现实自我 2、投射的我 3、理想的我,(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2、3岁开始出现自我评价,小学后加速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突变的时期 易出现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 个人的虚构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内容: 1、对个人未来方向和独特性的认识 2、以往各种身份自我形象的综合感 3、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的明确意识 4、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对作为社 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特点:从对别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

17、我评价,从对外部 行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对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 方法:正反人物对比分析+活动表现评价+自我小结与日记+谈心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方法:尊重独立性建立自尊感,克服闭锁性战胜自卑感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方法:通过实践加强锻炼+教授自控策略和方法,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中学生的认知差异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 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 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整体型与序列型认知方式等。,(二)认知能力差异 p 3 1页 1、智力与智

18、力测量 IQ=MA/CA100 IQ=100+15(X-X) /S 2、智力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2)智力的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个别化教学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美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美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 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一)性格的特征差异 性格可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症、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二)性

19、格的类型差异 P34 1、培因的机能类型说将人格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荣格的向性说将性格区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3、阿德勒根据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性格的性别差异: (四)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历届考题分析:2005年 选择题: 1当儿童的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时,其认知发展主要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P17B 】 2从自我观念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A、自我认识、自我体念和自我控制 B、生理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阶段 C、生理自我、社会

20、自我和心理自我阶段 D、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阶段 【P26D】 3学生在解题时,喜欢察颜观色,且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其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P29B】 填空题:1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 顺序不变的阶段。P22 简答题:36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 p13,2007年选择题 1、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P39B 2、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A、

21、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P38D 3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 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 4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 P32 自我同一感 。 5、智力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差异和 ,其中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不同。 群体 质和量 P31 6、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幼儿期,相当于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 婴儿期 P23-P14,简答题,1、心理发展的定义是什么?P13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3、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P20 4、简述认知发展与教

22、学的关系?P21 5、简述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 P24 6、学校教育应该如何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p25页 7、如何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P27 8、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组织教学? P32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9、性格差异的教学育意义是什么? P35 10、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P16,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三节 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个定义说

23、明了实质有三方面 学习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变化是习得的/变化是持久的 (二)人类学习(狭义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过程,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P39 美加涅根据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 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8、问题

24、解决学习 加涅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 学习为前提,并成为后一类学习的基础,(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从纵向由低到高分为八个层次,同时认为学习也是多侧面多目标性的,从横向学习结果的角度可分为 五种学习类型: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的学习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顺序关系,学生的每一 科学习都可获得这五种结果,他依赖于不同的内外部条件产生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1898-1930)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1、桑代克

25、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这观点来自于他的经典实验 (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评价:强调学习是尝试和淘汰错误的过程,其实践意义是: 要重视 “练习”鼓励探索允许学生犯错,强调学习应在“做中学” 要在有准备,有奖励能获得满意效果的反馈中的反复练习,桑代克迷笼示意图,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评价 探讨的是无意识或经 由被动引发的反应, 难于解释人类为了某 种结果主动作出反应

26、 的学习现象。,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一)人物与实验 斯金纳其人 斯金纳箱白鼠实验 (二)基本规律 1、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 3、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 5、惩罚 (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20世纪60年代),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 学习: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S-R联结,而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如奖励和表扬

27、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如批评、警告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世纪中期,受信息论和通讯技术的影响,开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探讨学习的原理,加涅认为学习不是刺激反应间的简单联结、而是一种信息加工的模式,(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信息流程 环境感受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发生器 2、控制结构 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内部加工 过程,教学设计应使教学阶段 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加涅的学习8阶段 动

28、机阶段 了解阶段 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一)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 P 48 1、普雷马克原理(祖母规则)低期望+高期望活动 2、行为塑造 也称连续接近化,注意强化的及时性 (二)消除不良行为 P49 1、餍足 2、代价 (加扣分) 3、结合消退和强化,一、格式塔的顿悟学习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1913-1917) 黑猩猩学习实验 (二)主要观点 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评价: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9、,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让学生完整地了解问题情境,促进顿悟的产生,但它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不是全部。,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 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或观念为中介,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60年代,布鲁纳在美国掀起课程改革运动。他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被称之为认知-发现学习论,(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

30、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P52 1、动机原则 激发学生的好奇/胜任/互惠内驱力 2、结构原则 知识结构呈现为动作/图像/符号三表象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70年代,美奥苏伯尔致力于学校情境中的学习研究 (一)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 2、意义学习的条件 P54 学生有学习心向/材料的逻辑性/适当的原有观念 (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的实质 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P55 先行组织者技术 陈述性和比较性

31、的组织者 P55,1. 先行组织者的定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 2、设计目的: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四、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事物关系的理解,把握事物本质 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 要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顿悟的实质即新结构的发现和新关系的建立 3、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应根据学习的具体条件 和目的配合使用,提倡有意义的学习,避免机械学习。,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背景: 20世纪9

32、0年代以来,维果茨基的思想传入美国后,极大地推动了建构主义的发展。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作用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皮亚杰,维果茨基,概述: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方向的发展。,理论要点: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 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 物本身决定的,而是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所 建构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例:北半球上空的仙后座,其形状为W。这种知识是“真实的”。,但这5颗星是:45光年, 150光年,96光年, 43光年,520光年。仙后座是我们主体对 经验世界的一种建构

33、。,(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社会性。,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 每个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间的合作可以使这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情境性 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它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三)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1、研究性学习 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验证假设来解 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见材料,美国小学生的研究

34、性学习 2、合作学习 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在积极互动中发生的 共同学习,关键在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3、教学对话 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对话包括“教学”和“对话”两部份,历届考题分析:2004年:5+ 简答题:36、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意义学习? P54页,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2005年:2+2+4 选择题 4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P42D 】 5在知识学习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强调准确性,这实际上是重视新旧知识间的 A、实质性的联系 B、非实

35、质性联系 C、人为性联系 D、非人为性联系 【P54B】 7“杀一儆百”所产生的强化作用主要属于【P71B】对比 P45 页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13加涅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 A、进行信息检索 B、引发学生的注意 C、操作反应阶段 D、激发学习动机 【P47D】,填空题 1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相对持久的变化。 P38 19学生在字词学习初期,常常出现错别字,对生字掌握不准确,这是 一种刺激 泛化 的表现。P50 20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行为 。P45

36、 21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 转化 和评价三个过程组成。 P52页 28建构学习论认为,教学不是 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P58 选择题:2007年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P59A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P44B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 P45 负 强化。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 探讨过程本身 , 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

37、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 思考等。P59,简答题: 1、试述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P39 2、试述桑代克关于学习的基本规律? P42 3、简述联结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P48 4、试述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P52 5、试述奥苏泊尔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P54 6、试述认知学习理论如何在教学中应用? P55 7、试述研究型学习的一般过程? P59 8、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些什么? P59 9、论述题: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对话? P60 1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P57,人为什么要学习?,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

38、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的定义 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或维持功能,(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的概念 P64 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动机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最根本的动力,是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期待是静态的,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态的 P64,学习需要内驱力 如:求知欲,学习期待诱因 如:奖励,动机,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二)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认知的内驱力

3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另一方面学习结果能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2、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难度、学生个性不同而不同,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论 斯金纳提出强化能起动机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其中又可分为两类 缺失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成长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

40、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需要层次论的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关爱和尊重,能激发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乐于创造和自我实现。,三、动机的归因理论,归因(Attribution):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归究。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

41、学家海德(Heider)在研究人际关系时指出,寻求理解是人们的基本动因。 教育心理学家维纳发现,对学习行为结果的归因,可成为学习行为的动因。,维纳(Weiner)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归因。 人们常将成败原因归于6个因素,维纳认为,每一个维度都对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动机的归因理论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4、由于归因是学生对自己成败原因的主观解释和推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这就为教

42、育提供了机会。,应用例: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四、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类独有的,后天获得的社会性动机,是 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它影响着个体选择任务难度的 倾向,并影响其坚持性。 代表人物: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

43、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力求成功者 多选择50%成功率的任务 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倾向-避免失败者多回避50%成功率的任务 应用: 1、激发和引导学生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感到成功是有希望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2、 学生尽力了就应该得到奖励,奖励学生的努力或进步比奖励取得高分更重要,阿特金森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 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这两种力量的组合形成如下四种情况:,五、自我效能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他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一般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感

44、: 三种强化:直接强化-如奖励和征罚 替代强化-榜样的作用,杀一儆百 自我强化-内心追求成功,自我激励,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树立自信心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P72 (二)设置合理的目标 (三)进行归因训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一)使任务更有趣 (二)引发认知冲突(引发人-人冲突或人-物冲突) (三)合理使用表扬 (有效应用/设置评介体系) (四)合适的反馈(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及时),历次考题分析:2004年 5分 简答题39、简述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67 选择题: 2005年:2分 6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45、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 P65B 】 填空题:22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P68 简答题37简述动机的主要作用。P63简答题: 1、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P72 2、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P74 3、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71,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锝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

46、移 (五)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产生的效果分 正迁移(也称积极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称消极迁移),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打羽毛球 (压腕),打网球 (不压腕),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如先学中文后学日语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如学了方程式后再做小学应用题,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和长方

47、形的面积公式,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它又分为又上而下、或由下而上两种方向的迁移。,水平迁移:难易复杂程度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 影响叫水平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先学勾股股定理再通过标杆房子阴影测建筑物高,4、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又叫非特殊性迁移、普遍迁移,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如数学中学到的四舍五入法则,在购物中应用 具体迁移又叫特殊性迁移。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或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如学单词,basket篮子 后来学basketball篮球,、同化性迁移:认知结构没改变直接应用于同类学习 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将鳗鱼纳入鱼概念,、顺应性迁移:需要通过调整原有认识结构以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外界变化的迁移,叫顺应性迁移 如从报刊、杂志、网络+ 短信 传媒,、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的某些构成要素或 成分,调整建立新的联系应用于新情境。 如将体操与滑冰运动组合成新的花样滑冰,连裤袜等,5、根据迁移过程所需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三、迁移的作用 (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