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4127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8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6-2017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9).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表现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2.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 。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相对稳定性,民族性,3.影响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 (2)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 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阻碍,在相近知识的对比中认识传统文化的影响,方法技巧,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古为今用。对

2、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 和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 易俗”,自觉地加以 或 。 2.创新 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 、 ”。,批判,保持,发扬,改造,剔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批判继承的具体表现。“古为今用”强调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运用传统文化推动现代社会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辨别区分,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是促

3、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具有选择、 、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类文化的 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传递,传承,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 的基础上发展,在 的过程中继承。,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继承,发展,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辨别区分,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点一,考点透析,1.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

4、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特别提示,2.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易错辨析,1.(2014年浙江文综,31)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辨析: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014年山东文综,30B)承袭农

5、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辨析: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 3.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辨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辨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高考扫描:2014年四川,7,选;2014年北京,25,选;2014年江苏, 19,选;2014年江苏,22,选;2013年山东,31(1),非选;2012年海南,17,选,典例导引 (2014年四川文综,7,

6、4分)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材料强调了廉洁文化在不同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错误。不同时代都强调廉洁,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廉洁文化对政治经济

7、发展的作用,排除。廉洁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其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正确。答案为D。,命题角度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高考扫描:2014年安徽,7,选;2014年浙江,31,选;2014年重庆,8,选;2014年江苏,22,选;2014年山东,30,选;2014年天津,14(1),非选;2013年山东,31(1),非选,典例导引 (2014年安徽文综,7,4分)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

8、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常回家看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继承与发展传统的“孝”文化,D符合题意;B是指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部分采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A、C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与题意不符。答案为D。,技法指导 区分相近知识,有利于提高做题的效果。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方法是不同的,只有做到正确辨别,才能避免误选。,考点二,1.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9、。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2.自身因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透析,(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随

10、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易错辨析,1.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辨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发展才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发展必然使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 辨析:科技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科技发展,也为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支撑。,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 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高考扫描:2014年浙江,29,选; 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9(1),非选;2012年江苏,20,选;2012年海南,18,选。,典例导引 (2014年浙江文综,29,4分)

11、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 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载体的作用等知识。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表明文字载体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也说明知识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故符合题意。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这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但看不出波浪式前进,故排除。材料不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问题,故排除。答案为B。,

12、技法指导 关注材料的主旨信息,对于解题大有裨益。本题材料信息强调点不是读写技术的发展过程,而是读写技术发展对书写和阅读的影响。,命题角度4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高考扫描:2013年北京,25,选;2013年广东,32,选。,典例导引 (2013年北京文综,25,4分)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

13、平鼓”,而把它纳入学校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符合题意;教育的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A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为B。,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热点材料,关注民族节日 继承传统文化 材料一 每当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在媒体的关注和商家借机的各种促销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话题都会引发公众关注。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措施,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为我们,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材料二 我们的社会亟须道德建设,尤其在传统文化的继承

14、、弘扬中,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备崇高的道德感,才能摒弃糟粕,取其精华,用优秀的文化滋润心灵,鼓舞人心。端午、中秋、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祖先留下的这一极其丰厚、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整理好,继承好,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特色,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其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精神守望和心灵依附。,信息解读,关键信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信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个人成长产生影

15、响,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关键信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问题一: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分析:(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热点分析,问题二: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分析:(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