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426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6高三政治复习课件: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 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从地位上讲,所有“反作用”相对于“决定作用”而言都是第二位的

2、;从性质上讲,所有“反作用”都有两重性。,辨别区分,落后,先于,阻碍,推动,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

3、变革,性质,推动,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当上层建筑为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2)当上层建筑为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决定,先进,落后,辨别区分,上层建筑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而上层建筑既包括制 度和设施等社会存在的内容,也包括意识形态等社会意识的 内容。,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4、本矛盾的特点 (1)特点:是 的矛盾。 (2)解决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 即 加以解决。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的人们。,社会基本矛盾,非对抗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推动作用,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原理内容: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 的 。 (2)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决定力量,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一,考点透析,1.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5、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4)社会存在的决定

6、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是矛盾的。图示如下:,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从地位上来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作用上来看,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易错辨析,1.(2014年广东文综,33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辨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7、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 作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辨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同步变化。 辨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4.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辨析: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高考扫描:2014年四川,10,选;2

8、014年海南,18,选;2014年江苏,30,选; 2014年山东,41(2),非选;2013年北京,39(1),非选;2013年浙江,27,选; 2013年山东,25,选。,典例导引 (2014年四川文综,10,4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索,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正确;人们的追问,反映的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迷茫心境,说明社会意识的产生具有物质基础,正确;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社会心理源自社会存在,而不是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答案为B。,命题角度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高考扫描:2014年重庆,12,选;2014年广东,33,选;2014年江苏,30,选;2014年福建,34,选;2013年北京,39(1),非选;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综,23,选。,典例导引 (2014年重庆文综,12,4分)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

10、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获得的回报多不等于人生价值大,错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正确;“心态”不能决定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错误;以公益的心态做好事符合社会规律,以公益心态促进商业成功,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转化

11、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正确。答案为D。,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点透析,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12、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易错辨析,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辨析: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13、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3.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辨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高考扫描:2014年山东,41(2),非选;2013年四川,14(1),非选;2013年江苏,18,选;2011年山东,24,选;2011年江苏,32,选。,典例导引 (2014年山东文综,41(2),9分,节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

14、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思维流程如下:,答案:(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

15、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技法指导 仔细研读材料信息,有利于全面考虑答题角度。本题中“环境保护法”可以对应社会意识,也可以对应上层建筑。所以,针对环境问题修改环境保护法,既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考点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透析,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易错辨析,1.(2014年江苏政治,33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16、动力。 辨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辨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辨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辨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17、基础的发展。,命题探究,命题角度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高考扫描:2014年江苏,33,选;2012年天津,12(2),非选。,典例导引 (2012年天津文综,12(2),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2)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

18、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析:,答案:(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技法指导 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

19、改革的性质、依据时,要注意围绕改革这一主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性质、改革的性质、改革的目的、改革的作用等,然后依据材料从上述四个方面全方位回答。,考点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透析,1.人民群众的概念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20、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辨析:人民群众是个历史概念,其内涵一定,指的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但外延是不断变化的,而其中的主要部分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是稳定的。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辨析: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辨析: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某一历史时期内,某一剥削阶级代

21、表新的生产关系而能参与甚至领导社会变革的活动,他就属于当时的人民群众的范畴。可见,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 4.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辨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命题角度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考扫描:2014年海南,24(2),非选;2014年江苏,33,选;2014年山东,41(2),非选;2013年重庆,13(4),非选;2013年江苏,32,选;2013年安徽,39(1),非选;2012年海南,22,选,典例导引 (2014年海南政治,24(2),6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

22、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 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 500亿元。,命题探究,(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人民群众的地位看,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从其效果看,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让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答案:(2)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热点材料,贯彻群众路线 提高执政能力 材料一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

24、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专家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成效很明显,要对活动取得的成效有足够的自信,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材料二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款大吃大喝现象、铺张浪费现象显著减少;与此相应,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效果也更加明显了。这就是一种改变,虽只是点滴,但可以积少成多。,信息解读,关键信息: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性质、宗 旨和执政理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关键信息: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矛盾分析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关键信息: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群

25、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分析: (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成效很明显,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不盲目乐观。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改变,虽只是点滴,但可以积少成多。,热点分析,问题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为什么要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 分析:(1)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