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6715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基本经验及跨世纪的发展趋势.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建协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 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FCIOB)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 A),吴 涛,推进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综述,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起源于学习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进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计委提出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行招标承包制,1986年又提出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特别是1996年以来,建设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和指导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文件和规定,并开始着手项目管理国家标准的制定。2002年形成了中国第一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范颁布以后,在相当

2、长的时期内对统一项目管理认识;规范、约束项目管理行为和基本做法;理顺各层之间关系,促进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发展;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前 言,随着国家对一些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项目管理国际化的发展,原规范内容和不少条款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部决定从2004年着手对规范进行修订。这次修订广泛收集和采纳了政府管理机构、政策研究单位、各类建筑业企业(包括勘察设计、咨询、监理、施工、总承包等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意见和建议,历时一年半召开大小会议20多次,上百人次参加,征求意见585条,基本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定位,最终

3、形成了规范标准,并已由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于12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仍保持18章,但节数由68节增加为69节,条数为328条。,2002版,2006版,一、规范修订的目的和重要意义,1.规范修订的目的可归纳为四个需要 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依据国内外建筑市场变化,推进我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 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建设部新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需要; 与我国工程建设类执业资格制度规范实施配套的需要。,2.规范修订的重要意义在于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全面规范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为,指导和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 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国家和建设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以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 有利于全面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应用水平,加快中国建筑业产业国际化的进程; 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施工生产方式深层次变革,努力实现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管理,提高我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规范编制和修订的六大原则,1.以原规范基本内容为基础向前延伸、向后扩充,对内容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充实、调整和完善; 2.严格遵守国务院、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行政法规和文件规定; 3.以现有工程项目管理的行业认识,实施水平为基础,保持已被实践证明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

5、本框架体系; 4.广泛吸收国内外优秀、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做法,特别是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国家和地区适应我国市场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5.最大限度地体现与国际通用模式的融合,参考和采纳了许多专家学者大量的、有益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6.全面体现全过程、全功能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将项目管理工作范围扩展为相对的全寿命周期;,三、规范编制和修订的主要依据,1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主要有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2000)、ISO14000、GB/T28000、项

6、目管理质量指南(ISO/10006)等; 2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条例、规定 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3建筑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成功经验 一是坚持内容调整不脱离实际,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注重吸收和保留我国建筑业企业二十年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实践证明成功的经验。比如把坚持项目经理责任制不但写在总则中,而且专列一章; 二是在理论提升方面注重前瞻性和创造性,结合规范和条

7、文说明已着手编写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项目生产力理论的贡献,从而使大家进一步弄清建筑生产力不但应包括社会生产力,建筑生产力,企业生产力,还应加上项目生产力。项目管理带来的不但是技术、方法上的创举,更重要是理论和体制上有了创新; 三是充分考虑项目管理领域所涉及的范围和企业典型案例,比如吸收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建设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上海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建筑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成果。在修订人员和单位的选择上,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四、原规范的缺陷,1.原规范存在的缺陷与不适应 (

8、1)原规范只规范了施工项目管理做法,与建设工程项目 管理规范的名称含义不一致 (2)原规范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行为规范不够全面 (3)原规范对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不明确 (4)原规范条文中没有明确提出,项目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走我国自主创新道路的思想,2.新规范的定位和几种通用模式介绍,内容上从原来的施工项目管理前伸后延,扩展到建设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定位于以约束和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和基本做法为重心,不涉及某一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机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工程总承包(EPC),施工总承包(GC),分包(SC),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服务(PM),项目管理承包(PMC),

9、规范可适用的主要方式和范围,设想,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验收,投产,拆除,计划,从不同阶段开始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的全寿命过程,采购,决策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总承包方,使用阶段,Development Management,项目管理方,Project Management,Facility Management,物业管理方,建设项目全过程工作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 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等服务,代表业主管理,承担管理责任 (2)项目管理承包(PMC) 除PM

10、外还可负责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承担管理风险和经济责任,工程总承包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 1.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 2.设计施工总承包(DB)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类型和精度要求,工程总承包还 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EP)、 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方式,施工为主体的项目管理,公司层次的项目管理,项目部层次的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3.新规范主要特点 “规范”修订的突出亮点在于抓住一个灵魂与重心,实现了五个创新: 即有机的把业主项目管理与承包商的项目管理体系相结合,统一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行为并加以约束与规范,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体、规范内容、管理方式、岗位执业以及理

11、论研究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1)基本做法与行为的规范性 新规范正是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着眼,突出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重在规范项目管理行为,而不是企业的运作模式 (2)知识体系与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新规范从国际上两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美国的PMP与欧洲的IPMP)九大内容以及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上对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规定,(3)管理范围适用的广泛性 不论任何单位和组织进行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就可以按照新规范去执行 (4)与国际通用做法的一致性 体现了当前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四大特点,即管理集成化、行业多元化、学科专业化以及实践量化管

12、理等特点 (5)行业发展的支持性 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公司提供了理论研究、方法应用、组织实施与运行过程的全面支持,(6)岗位执业要求的必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了管理人才的岗位能力和执业资格的有机结合,以岗位管理促进执业要求,以执业资格保障岗位管理职能有效执行 (7)实践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注重保留成功的管理经验,便于实施主体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和操作 (8)项目管理理论提升发展的创造性 第一,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的新思想;第二,坚持自主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新思想;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主张自主创新,实际上是三种自主创

13、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规范就是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五、规范的关键技术要点,1.重视“范围管理”,加强程序化与制度化管理 没有范围管理就无法项目目标的实现 2.强调管理计划工作与项目管理规划 大中型项目应单独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承包人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以用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代替,但应能够满足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 3.新增“项目管理组织”一章,对管理组织进行了科学界定 实施或参与项目管理工作,且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人员和设施的集合。包括发包人、承包人、分包人和其他有关单位为完成项目管理目标而建立的管理组织,4.强化

14、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 规范要求相关项目管理组织都要建立环境资源保护与管理体系以实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资源保护一体化管理和知识共享 5.促进了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规定采购管理对象是多元的”。规范指出,项目采购管理是“对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资源供应、咨询服务等的采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6重视加强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作用 改进和充实了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了项目管理功能,7.突出和加强建设项目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对策及规划决策等都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形

15、势下,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8.充分发挥沟通管理与网络信息的作用 创造性提出了行业智力与信息传播已成为项目管理的一种资本和生产力,并为运用互联网进行项目管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提供了平台,综上所述,新规范较原规范不论是章节设置、内容延伸、观点创新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比原规范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可以这样讲,该规范既是我国企业二十年实施项目管理经验的全面总结,又是从事项目管理的专家学者理论研究上的高度升华。它已成为广大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上岗准则和管理尺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规范宣贯和执行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按照建设部关于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宣贯培训和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宣贯、执行。即使对一些观点和条款有争议的问题,只能在宣贯中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索,提出改进意见,为以后的修订打好基础。但却不能因此对规范宣贯执行产生怀疑和动摇,否则难以形成统一、坚决的贯标行为。当然规范作为上岗准则、管理尺度,不可能一成不变,它将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项目管理的工作者既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有利发展、解放建筑生产力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新理念,更要做到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在完善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便保持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结 束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