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复习.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8519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索动物门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索动物门复习.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普通动物学脊索动物门复习纲要说明:本纲要仅仅是“纲要“而已,并不包括所有内容;复习时须结合教材、建议的参考书、教学课件以及课后复习题等材料综合考虑;建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选择回顾1.1动物学的涵义1.2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2.1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

2、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2.2基本方法2.2.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

3、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2.2.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2.2.4综合方法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3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3.1教材:“普通动物学”全国统编教材3.2参考书:见课件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比较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骨骼 外胚

4、层的外骨胳 中胚层的内骨骼心脏 消化道的背面 消化道的腹面神经索 实心、二条消化道腹面 中空、一条消化道背面脊索 无 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存在着很大差异1866年发现柱头虫,形如蚯蚓,生活在浅海底部泥沙中。1867年发现海鞘,其幼体象蝌蚪,成体营固着生活。1871年发现文昌鱼,形如小鱼,无头无鳍。以上三种小动物就是间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桥梁动物。.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1具有脊索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脊索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脊索细胞内充满半液态的胞质,外面包有细胞膜。脊索

5、外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里层:纤维组织鞘外层:弹力纤维鞘1.2具有中空的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管内腔为神经腔。前部膨大成脑,神经腔形成脑室。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1.3有咽鳃裂在咽的两侧壁上有成对的裂缝,即咽鳃裂,通过咽鳃裂与外界相通。在咽鳃裂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呼吸作用。其它(次要)特征:有肛后尾,为后口动物,头化现象共同特征:(略)脊索动物门的亚门分类脊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前两个亚门为原索动物:是脊索动物中的低等类群,不出现脊椎;脊索动物门脊索的存在情况不同。2.1尾索动物亚门2.1.1亚门的主要特征幼体尾部有

6、脊索和背神经管成体体外被有被囊,也称为被囊动物。行逆行变态尾索动物所特有的变态方式:海鞘幼体形如蝌蚪,能在海中自由游动,有发达的尾部,内有一条典型的脊索,脊索背方有一条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部有成对的咽鳃裂,是典型的尾索动物。但幼体自由生活数小时后,将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 )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集中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这种经变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2.1.2代表动物海鞘形体特征:形如茶壶壶口:口吸管,即入水孔。壶嘴:围鳃腔吸管,即出水孔。躯体外被有植物纤维素的被囊,被囊

7、内面为单层上皮细胞组成的体壁,体壁里面是围鳃腔,咽裂开口于围鳃腔内。2.2头索动物亚门2.2.1亚门的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头索动物的脊索纵贯全身,超过背神经管伸达躯体的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中空的背神经管位于脊索之上,前端稍膨大形成脑泡。在咽的两侧有7对以上的咽鳃裂头索动物是典型的桥梁动物:除终生具有以上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外,还具有A.与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具肌节、有奇鳍、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其胚胎发育和三个胚层的分化也与脊椎动物相似。B.比脊椎动物原始的特征:无头、无骨骼、无心脏、排泄器官为肾管。C.比无脊椎动物进化的特征:躯体两侧有一对

8、腹褶,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的雏形。2.2.2代表动物文昌鱼形体特征:形如小鱼,体侧扁。无头、无鳞、无偶鳍,有背鳍 、尾鳍 和臀鳍。在腹部两侧有一对腹褶。在腹面有腹孔(围鳃腔孔)和肛门两个孔。躯体两侧有许多“”形肌节2.3脊椎动物亚门2.3.1.亚门的主要特征1)以脊椎代替脊索脊椎动物以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展成为头颅保护脑。2)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背神经管在前端分化为脑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背神经管在后端分化成脊髓。3)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和上、下颌。 鳍形肢:为水生种类所特有,如鱼的胸、腹鳍。掌形

9、肢:陆生种类的前、后肢。能开闭的上、下颌是脊椎动物所特有的,它加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4)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具有有搏动能力的心脏血液中开始出现红血球血液循环加快,效能提高。5)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类型:前肾、中肾、后肾前肾:位于身体前端,由许多排泄小管(肾小管)组成。排泄小管以肾口开口于体腔内。肾口漏斗状,上面有很多纤毛,可直接从体腔内收集排泄物。在肾口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通过过滤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滤出,再进入肾口。排泄小管的另一端与前肾导管相连。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都有前肾出现,但只有部分圆口

10、纲以前肾为排泄器官,鱼纲和两栖纲的前肾是胚胎期的排泄器官。中肾:位于前肾的后方。中肾的肾小管开始退化,部分肾口消失。在靠近肾口处的排泄小管管壁内陷,形成双层的囊状结构,称为肾球囊。它把血管球包在中间,形成肾小体。由肾小体和排泄小管组成具有泌尿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在中肾阶段,前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导管,各肾单位与中肾导管相连,在雄性动物有输精作用。另一根在雄性退化为米氏管,在雌性则为输卵管。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在胚后期的排泄器官。后肾:位于体腔后部。后肾的排泄小管肾口已完全消失,前端都形成了肾小体,各排泄小管通入后肾导管即输尿管。后肾导管是在中肾导管基部伸出的一对突起,各与一个后肾相连。

11、中肾导管变成输精管。后肾是爬行类以后的动物的排泄器官。2.3.2.脊椎动物分纲有头类 无颌类1.圆口纲 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不出现羊膜、尿囊有颌类 2.鱼纲 羊膜类: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尿囊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 鱼纲一、鱼纲的主要特征有上、下颌。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和发达的尾部。偶鳍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尾部:是使身体向前的主要运动器官,兼有舵的作用。偶鳍:保持躯体平衡和进行转向、拐弯等动作。奇鳍:背鳍和臀鳍能使身体稳定而有利于运动,尾鳍和尾柄组成尾部。以脊柱代替脊索,脊椎的脊体的双凹型。在鱼类中,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为一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

12、从而加强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鱼类脊髓骨的特点:无颈椎,脊髓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体椎和尾椎。有肋骨,无胸骨。体椎全为双凹型。在相邻两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尚留有残余的脊索。终生以鳃呼吸。循环系统为单循环,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心脏内含缺氧血。感觉器官比圆口纲发达,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器官。鱼类内耳有一对鼻孔、三个半规管。侧线是由许多单独侧线器官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侧线器官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大多数种类有鳞片。鱼类皮肤粘液腺的功能:1)

13、能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磨擦。2)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对水分的渗透,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一种保护性结构。根椐鳞片的不同形态,可分成三类:1)盾鳞:由菱形的骨质基板和隆起的圆锥形棘组成。为软骨鱼所特有。2)硬鳞:为斜方形骨板,表面有一层闪光物硬鳞质,为原始硬骨鱼所特有,如中华鲟。3)骨鳞:为圆形鳞片,根椐其后缘的形状可分为: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二、鱼类躯体结构概述外形:鱼类的形态多样,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形就有不同的适应性,可分成4类:1)纺锤形:身体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马

14、鲛鱼、鲤鱼、青鱼等。2)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3)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等。4)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差。如黄鳝、鳗鱼等。不论鱼类为何种体形,它的躯体都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或鳃盖后缘(硬骨鱼)。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尾部:肛门以后部分。鱼类的尾部根椐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叶。刚孵化的幼鱼为原尾型。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鱼类

15、的尾型。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鱼类的尾型。 鱼类消化特点:1)不具唾液腺。2)软骨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定形状,呈散状分布,统称为肝胰脏。3)鱼类消化道的长短因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鱼类呼吸特点:鱼类以鳃呼吸:鱼的咽部有5个鳃裂。鳃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的骨架。鳃耙:为滤食器官。鳃丝:二列,组成鳃片,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软骨鱼:鳃裂直接在体壁上开口,二鳃片间有鳃间隔相连。硬骨鱼:鳃裂开口在鳃腔内,

16、鳃腔外覆有鳃盖骨,以一总的鳃孔向外开口。鳃间隔退化。鳔:大多数硬骨鱼有鳔,鳔在原始鱼类(总鳍鱼、肺鱼)有呼吸功能,在大多数鱼类是调节身体比重,控制沉浮的器官。鱼类循环特点:1)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3)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以上特点都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类排泄特点:鱼类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硬骨鱼类:体内含盐量 水环境含盐量 淡水硬骨鱼 7 7 肾小体发达海水硬骨鱼 7 7 肾小体退化,鳃上有泌盐细胞软骨鱼类:血液中有高浓度的尿素(2025 ),体液

17、浓度高于水的盐浓度,肾小体发达。生殖大多数雌雄异体。黄鳝雌雄同体,有性逆转现象。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胎生: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后产出体外。在胚胎发育前期以卵黄为营养,到后期卵黄消耗完后,直接从母体子宫壁吸取营养。如鲨鱼。鱼类的洄游洄游:是鱼类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集性的迁徒运动。鱼类依靠洄游来寻找它在生活的某一时期所需要的特定环境。1)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由深海游向浅海和近海产卵,如大、小黄鱼。由海洋游向江河作溯河洄游,如鲥鱼、大马哈鱼等。由江河向海洋作降河洄游,如鳗鲡。2)索饵洄游:鱼类以寻找食物为主所作的洄游。其路线、方向和时

18、间受饵料生物波动的影响较大,不象生殖洄游那么稳定。3)季节洄游其他方面见课件三、分类:详见课件两栖纲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的地位:两栖动物是首次登陆的脊椎动物,但不是正真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上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典型。水域和陆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两栖类要适应陆地生活必须带解决两大问题:在陆地上行走。由于空气密度低,重力作用要求陆生动物必须有强有力的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才能使躯体在地面上移动。在空气中呼吸。鳃是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肺是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两栖类幼体以鳃呼吸,经变态后成体以肺呼吸。还需解决哪些问题?.两栖纲的基本特征:1.1发育中有变态现象:幼体:水生成体:

19、陆生1)以鳃呼吸以肺呼吸2)具侧线器官侧线器官退化3)无五趾型附肢有五趾型附肢4)一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不完全的双循环1.2体表裸露,有粘液腺,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1.3具1节颈椎、头骨与脊椎连接处有二个枕髁。脊椎分成四部分:颈椎、躯椎、荐椎、尾椎。1.4排泄器官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1.5大脑分化个两半球,具原脑皮(为大脑皮层的雏形),有10对脑神经。1.6开始出现中耳,能将声音传入内耳发生听觉。1.7卵生,体外受精,不具钙质的卵壳。代表动物黑斑蛙2.1皮肤:分三层角质层:为皮肤的最外层们由已干燥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生长层: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部分细胞特化为大型的多细胞腺体。

20、真皮层:位于表皮下面,分二层疏松层:为真皮外层,结构疏松,有毛细分布。表皮腺体即下沉陷于其中。致密层:为真皮内层,结构紧密,有神经、血管和平滑肌分布。两栖类皮肤除了一般脊椎动物皮肤所有的保护外,还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两栖类皮肤裸露,没有覆盖物,不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2骨骼脊柱由10块脊椎骨组成,分为四部分:颈椎(1节)、躯椎(7节)、荐椎(1节)、(由若干节愈合成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胸骨不与脊椎相连,不形成胸廓。附肢骨通过肩带和腰带直接与脊椎相连。胫骨和腓骨,尺骨和桡骨不分离。以上特征中,有颈椎和荐椎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2.3消化系统:口腔与咽部联合成宽阔的口咽腔,有肌肉质的舌。具有

21、唾液腺。具唾液腺和肌肉质的舌也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2.4呼吸系统:有一对薄壁的囊状肺。不具、支气管,口腔通过喉头室与肺相连。进行特殊的咽式呼吸。皮肤和口腔粘膜具有辅助呼吸作用。2.5循环系统: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两栖类虽然既有体循环,又有循环,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在心室中多氧血和缺氧血有混合现象,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皮肤有辅助呼吸功能,在回静脉窦的静脉血中含有来自肺皮静脉的多氧血。2.6排泄系统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组成。幼体蝌蚪以前肾为排泄器官,成体蛙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排泄系统担负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蛙的肾小球对水有很强的过滤效能,

22、但对水分重功能不强,此功能由大型膀胱来担当。2.7生殖与发育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雄性生殖系统:精巢一对,以输精小管与肾脏相连。精细胞由输精小管经肾脏到达输精尿管。雄蛙无抱握器。雌性生殖系统:卵巢一对,不直接与输卵管相接。卵成熟后,卵细胞突破卵巢外壁落入体腔,受输卵管喇叭口纤摆动和液的吸引进入输卵管。输卵管后端膨大成子宫,开口于泄殖腔。小结:从黑斑蛙的形态结构和繁殖发育可以看到两栖类虽然已成功登陆,但还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肺的结构和功能还原始,不能完全担负起呼吸功能,需要皮肤帮助呼吸。皮肤裸露,没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卵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完成胚胎发育,幼体蝌

23、蚪要在水中生活,整个繁殖过程都离不开水。综上所述,两栖类的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分类:(详见课件)3.1无尾目:成体不具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3.2有尾目:具长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3.3无足目:四肢退化,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两栖纲各目比较 四肢 尾巴 胸骨 肋骨 代表动物无足目 退化 极短 无 有 鱼螈无尾目 有 无 有 无 青蛙有尾目 有 长 有 有 大鲵、蝾螈爬行纲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1.1羊膜卵的结构从爬行动物开始,形成羊膜卵,它具有一些特殊结构:石灰质或纤维质的卵膜(内壳膜、外壳膜、卵壳):卵壳坚硬,能防止卵变形,机械损伤和病原体侵入。卵壳上

24、有气孔,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气体交换。在胚胎发育中形成羊膜、尿囊羊膜:在胚胎发育形成原肠后,胚胎周围的表层胚膜向下二个方向发生皱折,这种皱折不断扩大,向上的皱折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包住胚胎形成羊膜。羊膜腔:羊膜围住的腔为羊膜腔,里面充满羊水,胚胎悬浮羊水中。绒毛膜:向上折叠的外层胚膜成为绒毛膜(浆膜)尿囊:在胚胎消化的后端形成的囊状突起,的胚胎的排泄和呼吸器官。卵黄囊:胚膜的向下折叠押通后内层形成卵黄囊,包住卵黄。1.2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2)体内受精,受精伤害可无需借助水作为介质。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

25、,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小结: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羊膜卵的出现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使脊椎动物完全陆生成为可能,使陆生脊椎动物能向陆地的各种不同栖息环境发展。爬行纲的基本特征爬行动物是身披骨质鳞片,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动物2.1体形多样化爬行动物躯体分成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爬行动物的体形向多样化发展可分成三种类型:龟鳖型:五部分化明显,躯体扁平,尾长短于体长蜥蜴型:五部分化明显,尾长长于体长蛇型:五部分化不明显,四肢退化,尾长短于体长2.2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爬行动物的

26、皮肤衍生物有二类:骨质鳞片:由表皮细胞骨化而成骨板:为真皮的衍生物2.3骨骼1)骨化程度较高,硬骨比重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2)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个区域: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躯椎分化为胸椎和腰椎,颈椎数目增多,荐椎增至2枚第1、2节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与枕髁形成可动联接3)头骨具单一枕髁,着次有颞窝形成颞窝:为头颅两,眼眶后面的凹陷,是咬肌着生的部位作用:可增大咬肌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4)开始具有胸廓爬行动物在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而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胸廓是羊膜动物所特有5)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2.4消化系

27、统1)具齿: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脊椎动物的牙齿根椐其着生部位可分3种类型:端生齿:着生在颌骨的端面,是最原始的类型。侧生齿:着生在颌骨的边缘内侧,如蜥蜴和蛇槽生齿:着生在颌骨上的齿槽内,最为牢固2)具发达的口腔腺,口腔腺能润湿食物,帮助吞咽。毒蛇的口腔腺特化为毒腺3)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与纤维素消化有关2.5呼吸系统1)肺呈海绵状,有气管、支气管2)进行咽式呼吸和胸式呼吸3)次生性水生种类在咽和泄殖腔壁上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辅助呼吸。2.6循环系统1)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组成,心室具有不的分隔仍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爬行动物中的高等类群鳄类心室隔

28、膜仅留一个孔,已基本属于完全的双循环。2)动脉圆锥消失,分为肺 动脉和左、右两根体动脉弓。2.7排泄系统以后肾为排灌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2.8神经系统1)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2)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称为颈弯曲,是高等脊椎动物的特征性标2.9感觉器官1)内耳发达,鼓膜,形成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收集陆上声波。2)具犁鼻器:是蛇和蜥蜴特有的化学感受器,位于口腔顶部。鳄与龟鳖类犁鼻器退化3)腹亚科的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2.10生殖体内受精,雄性泄殖腔壁具有可膨大伸出的交配器大多数为卵生,少数胎生分类:(详见课件)3.1喙头目:仅存1属1种,即产于

29、新西兰的楔齿蜥特征:体型蜥蜴型体背中线处有一列棘状鳞片雄性无交配器泄殖腔横裂3.2龟鳖目体型蜥型背、腹具坚硬的甲板,甲板外披有角质鳞片或厚皮单个雄性器泄殖孔纵裂龟鳖目分科生境 四肢 甲板外披物 特征龟科 陆生 粗壮、具爪 骨质鳞片 背、腹甲板构成龟壳棱皮龟科 海产 浆状、无爪 皮革质 背面有七条纵棱海龟科 海产 浆状、有爪 骨质鳞片 头不能缩进壳内鳖科 淡水 趾间具蹼 皮革质 头延长呈管状3.3有鳞目体型:蜥亚目:蜥蜴型体表密披骨质鳞片具端生齿或侧生齿具成对雄性交配器泄殖孔横裂蛇亚目:蛇型 四肢退化3.4鳄目体型蜥蜴型皮肤革质,覆有骨质方形大鳞具横膈、槽生齿泄殖腔纵裂爬行纲各目比较体型 皮肤衍

30、生物 泄殖腔孔 特征喙头目 蜥蜴型 背中线一列棘状鳞片 横裂 头前端呈鸟喙状龟鳖目 龟鳖型 甲板,角质鳞片 纵裂 胸廓不能活动有鳞目 蜥亚目:蜥蜴型 角质鳞片 横裂 尾易断、易再生蛇亚目:蛇型 四肢退化鳄目 蜥蜴型 方形角质鳞片 纵裂 皮肤革质,尾侧扁鸟纲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被称为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3)头骨具单一枕髁4)排泄物为尿酸鸟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31、2.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5-44.6度)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了更高的水平。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体温的能力。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扩大了颁布区域范围2.2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鸟类根椐不同的迁徙习性可分成以下类型:1)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2)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冬候鸟:冬季飞来越

32、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如家燕、杜鹃等。3)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4)迷鸟:迂狂风或受气候影响偶而出现在某地的鸟类,如埃及雁等。2.3心脏分为二心房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结构的完善和循环效率的提高保证了能有较高的新高而恒定的体温。2.4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的成活率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3.1外形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活活飞行阻力。鸟类的羽毛有三种类型正羽: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飞羽:着生在

33、翅膀上的正羽,对飞翔起决定性作用尾羽:着生在尾部的飞羽,相当于舵,起平衡作用正羽的结构:羽小枝上有钩和槽,相邻羽小枝的钩槽相连,使羽片编织成结实而富有弹性的薄片。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羽柄短,顶端发出细长的丝状羽枝,羽小枝上无钩、槽。纤羽:又称毛羽夹着在其它羽毛之间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3.2皮肤1)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因体表披羽,羽毛是保护身体的笫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功能相对减弱。薄而松软的皮肤有利于皮肤的活动和肌肉的收缩皮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润泽羽毛。2)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后肢趾端的爪和后肢片表面的角质鳞片均为皮肤衍生物。为减少飞行时羽毛

34、间的磨擦,不使肌肉收缩受到限制,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羽区:有羽毛着生的区域裸区:各羽区之间不着生羽毛的区域不会飞翔的鸟类无裸区3.3骨骼1)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以减轻体重。2)骨骼有愈合现象,以增加牢度头骨: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头颅综茬骨:一部分胸椎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与组成腰带的骨骼(髂骨、坐骨、耻骨)愈合成开放性的骨盒,成为后肢强有力的支柱,以适应后肢支持体重。尾综骨:最后几节尾骨愈合而成,以支撑大型尾羽,有利于飞行中保持平衡。胫跗骨和跗庶骨:后肢的胫骨和部分跗骨愈合成胫跗骨,部分跗骨和部分跖骨愈合跗跖骨并延长,在鸟类起飞和降落时增加缓冲力。3)部分骨骼特化

35、:胸骨特化成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无龙骨突前肢特化成翼上、下颌骨极度前伸,特化成鸟喙。鸟喙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3.4肌肉1)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2)背部肌肉退化由于胸部、腰部的脊椎骨愈合不能活动,使背部肌肉退化3)皮下肌肉发达在皮肤下面有一些小的肌肉束分布,皮下肌肉收缩可控制羽毛的运动。4)腿部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装置:贯趾曲肌和腓骨中肌3.5消化系统1)没有牙齿,减轻体重2)直肠短,不贮存粪便3)消化能力特别强具嗉囊贮存食物胃有二部分: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内含砂粒,磨料及消化食物3.6呼吸系统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

36、互相吻合的网状管道系统。气管支气管肺肺:中支气管(初级支气管)到达肺的后部,与后气囊相连中支气管在肺内分支出几组次级支气管(背、侧、腹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再分支形成平行的副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副支气管分出许多微支气管微支气管为毛细血管所包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部有9个气囊前气囊:颈气囊一个锁间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后气囊:中胸气囊:一对后胸气囊:一对3)进行双重呼吸(自己整理)3.6呼吸系统气囊的功能:1)参于双重呼吸2)减轻体重,增加浮力3)增加体内压力,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4)调节体温3.7循环系统1)心脏分为四腔:二心房,二心室,为空位的双循环2)静脉窦完全消失3)具左体动脉

37、弓4)心脏大:重量约占体重的0.41.5,在脊椎动物中占首位5)心跳速率快,血压高,血液循环速度快以上的结构和功能保证鸟类高水平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3.8泄殖系统1)排泄物为尿酸,可以固体状态排出。2)不具膀胱,不贮存尿液3)鸟类右侧卵巢及输卵管退化4)生殖腺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输卵管不仅是生殖细胞的输出管道,其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蛋白质分泌部:管壁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形成蛋白。峡部:形成内壳膜和外壳膜子宫:分泌物质形成蛋壳全部卵生3.9神经系统1)大脑纹体高度发达,是鸟类的“智慧”中枢,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波动和学习能力。2)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卷,与类飞翔时运动的协调和

38、平衡有关。3)视叶发达,嗅叶退化3.10感觉器官1)视觉发达,为适应快速飞行时的定向要求,有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结构上的变化:具瞬膜:为眼睑内侧的能开闭的半透明膜功能:在飞行中眼睑张开时,可防止异物伤害眼球具巩膜骨:为巩膜前面的一组小骨片组成的环功能:防止眼球变形具栉膜:为眼球后房内的一种丰富色素和毛细血管的梳状结构,从脉胳膜中伸入玻璃体中 。功能:供给视网膜氧气和营养,调节眼球内部压力,使鸟类增加对移动物体的识别能力。特殊的双调节机制:不仅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和规网膜之间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2)听觉有了雏形的外耳3)嗅觉退化鸟类的繁殖行为

39、鸟类是高等的脊椎动物在繁殖时会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如占椐巢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以此减少不良环境对胚胎和雏鸟的影响,提高子代成活率。分类5.1分类依椐 现代鸟类约有9000多种,主要根椐以下特征进行分类:1)胸骨形状:有无龙骨突2)喙的形状3)趾的排列鸟类一般具四趾,按趾的排列次序可成以下类型:常态足:3趾向前,1趾向后前趾足:4趾向前对趾足:笫2、3趾向前,笫1、4趾向后并趾足:向前的3趾基部愈合4)翅型5)尾型和尾羽数目6)蹼型:一般水鸟都有蹼蹼足:前三趾间全有蹼相连,如鸭、雁等全蹼足:四趾间均有蹼,如鸬鹚凹蹼足:蹼的中间凹陷,如海鸥半蹼足:只有近基部有蹼,如鹤、鹳瓣蹼足:趾的两侧有

40、叶状瓣膜,如辟鹈6)雏鸟类型:根椐雏鸟出壳时的状态可为二种类型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睁开,能随亲鸟自己觅食。晚成鸟:雏鸟出壳时无羽毛,不能独立生活。7)羽毛的颜色5.2总目分类现代鸟类可分成三个总目1)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适于奔跑生活的原始类群翅退化不具龙骨突无裸区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足仅有23个趾2)企鹅总目:是不会飞翔,善于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不能飞翔身披鳞片状羽毛趾间具蹼具龙骨突骨沉重,不充气无裸区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3)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有35个目,8500多种。翼发达,善于飞翔具龙骨突骨骼充

41、气有裸区、羽区之分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突胸总目:根椐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突胸总目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游禽(Natatores)适应游泳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多后肢后移;趾间具蹼膜;形成游泳器官,尾脂腺发达。包括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目等。涉禽(Grallatores)适于涉水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具有喙长、颈长、后肢长的三长特征,尾脂腺发达。包括鸻形目、鹳形目、鹤形目等。猛禽适于捕猎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具有嘴爪锐利带钩,飞翔能力强,羽色多不鲜艳,善于捕猎等特征。包括隼形目、鸮形目等。攀禽适于在树干、树枝、土壁、石壁上攀缘生活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的

42、足趾往往发生特化以适应特殊的生活方式,如对趾足、异趾足、并趾足、前趾足等。包括鹦形目、形目、夜莺目、佛法僧目、雨燕目等。陆禽适于陆地生活、取食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后肢强壮,善于迈步行走;喙较短、钝,善于啄食;翅短圆(鸠鸽除外)退化,飞翔能力较差。包括鸡形目、鸠鸽目等。鸣禽(Passeres)善于鸣啭的鸟类生态类群。它们的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复杂,鸣声多变,具离趾足。跗跖后部的鳞片愈合成一块完整的鳞板。大多巧于营巢,幼鸟为晚成鸟。雀形目属于鸣禽。哺乳纲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哺乳动物是由具有某些两栖动物特征的原始爬行

43、动物发展而来的,哺乳类在躯体结构上还保留着与两栖类相似的特征:两栖类、哺乳类 爬行类、鸟类头骨 双枕髁 单枕髁皮肤腺 丰富 缺乏排泄物 尿素 尿酸胎生、哺乳及其意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1.1胎盘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哺乳动物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相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的子宫内膜,胚胎与母体之间坂这层膜所隔开,胎儿、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下不相通,营养物质、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弥散作用进行交换有二种类型:1)蜕膜胎盘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紧密,愈合在一起,分娩时绒毛膜连带子宫内膜一起脱出体外,生成大量出血,如人。2)无蜕膜胎盘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不紧密,胎儿出生时胎盘与子宫内膜容易分离,分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