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79902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β受体阻滞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受体阻滞剂 与抗心律失常作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洪 浪,心血管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冠心病 高血压病 慢性稳定性心衰 心律失常,唯一降低死亡危险的抗心律失常药,所有原因的死亡 心律失常的死亡或心脏骤停 受体阻滞剂 胺碘酮 英卡胺/氟卡胺 莫雷西嗪 0.25 0.5 1 2 4 0.25 0.5 1 2 4 相对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 死亡率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率,CAST=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Kennedy HL,et al. Am J Cardiol 1994,74:674-680,受体阻滞剂的分类,按照阻滞受体类型 非选择性受体阻断药

2、:如普萘洛尔等。 选择性1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 按照内在拟交感活性 按照药物动力学特征 脂溶性:有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 水溶性:半衰期较长 平衡代谢性:比索洛尔 脂溶性,低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 高,半衰期长 卡维地洛 强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低 亲脂性/心脏选择性/无ISA的药物才有好的效益,相对b1 内在 脂溶 选择性 拟交感作用 性 阿替洛尔 比索洛尔 + 低 卡维地洛 高 美托洛尔 中 普萘洛尔 高,常用受体阻滞剂的药理特点,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机制,广泛的离子通道作用 中枢性抗心律失常效应 受体阻滞作用(交感神经分布及兴奋水平) 抑制各种起搏细胞的快速

3、发放或折返活动。 抑制QTc间期延长的作用,减少心肌复极离散。 中枢神经系统中,脂溶性受体阻滞剂的抗室颤作用,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的机制,广泛的离子通道作用,Na+内流,K+外流,Ca+内流,类似III类药,类似I类药,类似IV类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Vagus nerves,Sympathetic nerves,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 亲脂性药物进入血脑屏障有此作用。 抗室颤作用相对强。 同时有可能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嗜睡),亲脂性受体阻滞剂,心率减慢 电稳定,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受体阻滞作用 与心脏不同部位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有关 交感神经末梢分布丰富的窦房结、房室结作用明显 对

4、心房肌、心室肌的影响较小,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对窦房结的作用 抑制4相自动除极,降低自律性,减慢心率。 不仅影响自律性而且影响变时性 对病态窦房结作用比正常窦房结的作用更明显 对窦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作用好,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心肌组织的电生理作用,对房室结的作用 明显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传导 房室结参与的心动过速疗效较好 AVNRT AVRT(顺向型) 房速、房扑、房颤引发的快速心室率,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心肌组织的电生理作用,受体阻滞剂对不同心肌组织的电生理作用,一般性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33(1)2-15,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

5、心律失常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33(1)2-15,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33(1)2-15,联合应用地高辛和一种受体阻滞剂或者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控制心率.个体化的治疗剂量以免心动过缓(B),心梗、心衰、外科手术前后、房颤转律后预防使用 药物控制心室率(beta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B) 在无预激时,紧急情况时静脉内应用受体阻滞剂或者钙离子通道拮抗剂(B) 几乎全部的病例可应用受体阻滞剂或者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控制心率到生理学范围中,IIa类,I类,房颤中的应用 标本兼治,ESC 2004 -阻滞剂专家共识 2006 A

6、CC/ AHA/ /ESC房颤指南,唯一一个可同时治疗房颤及其基础疾病的药物!,在随机临床试验中,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一个能有效控制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及阻止猝死的抗心律失常药。,2006ACC/AHA/ESC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AMI后早期控制心律失常(i.v.)I A AMI后晚期控制心律失常 I A 心衰和心梗后预防心源性猝死 I A 室性早搏 控制80%,2

7、006 -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ESC 2004 -阻滞剂专家共识,高血压一级预防,利尿剂,美托洛尔,随访年数,5,10,(p=0.017, n=3 234),MAPHY 研究 危险性降低 30%,累计数量.,美托洛尔组猝死危险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 二级预防,安慰剂,美托洛尔,(p=0.002, n=5 474),随访年数,1,2,3,Follow-up Months,5个研究荟萃分析 危险性降低 42%,心力衰竭,安慰剂,美托洛尔 CR/XL,6,12,18,(p=0.0002, n=3 991),MERIT-HF 研究 危险性降低 41%,12,累计数量.,120,Ol

8、sson G et al Am J Hypertens 1991,Olsson G et al Eur Heart J 1992,MERIT-HF Study Group, Lancet 1999,累计百分比,50,防治猝死的机制,室颤阈值升高60%80 中枢性作用:切断交感神经,使交感神经减弱,迷走神经作用加强。 减慢心率,猝死室颤均有心率增快 心电活动稳定,预防心源性猝死,疾病 推荐类别 证据水平 长QT综合征 I B 儿茶酚胺性VT I C 有症状的右室特发性室速 IIa C 植入除颤器的室性心动过速心衰 I A 无法植入ICD的室性心动过速心衰 IIb C 有心肌缺血可能或不能排外心肌

9、缺血的多形性室速 I B 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持续性室速 I C,2006ACC/AHA/ESC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二尖瓣脱垂 肥厚性心肌病 嗜铬细胞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心脏搭桥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猝死相关的高交感状态伴发的心律失常,2004 ESC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特征,发生率高。 体内儿茶酚胺的含量明显升高。 心率较快,甚至极快,可直接引发室颤;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

10、疗效果差; 对患者影响大:可影响手术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费用,增加手术的死亡率,江西省人民医院,围手术期心律失常,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用药的适应证 推荐 证据 类别 水平 心脏高危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史,或应激诱导的心肌缺血) I A ,用药后减少缺血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手术前使用控制心肌缺血、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I A 治疗围手术期的心肌缺血、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IIa B,2004 ESC 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电转复后复发的预防性用药 -电转复后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加,P=0.001 P=0.03,室颤患者采用ICD体内除颤(n=30),房颤患者采用体外电转复(n=

11、10),Bode F,et al.Heart,1998,79:560-567,电转复后复发的预防性用药 -有效预防电转复房颤的复发,P=0.002,Kuhlkamp V,et al.JACC,2000,36(1):139-46,联合用药,目前,尚无直接比较单独应用胺碘酮和其与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前瞻性试验。 回顾性研究,合用后作用优于单个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CAST试验(与 IC类药物合用) EMIAT、 CAMIAT试验(与胺碘酮合用)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恢复I类、III类等抗心律失常药的正常药理作用,增加抗心律失常疗效。,Circulation. 1999;99:2268-2275.,ECMA (EMIAT-CAMIAT Meta-Analysis),总 结,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作用强弱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水平相关 抗室颤、降低猝死的作用 围手术期的使用 “标本兼治”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防止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 抗心肌缺血作用 改善心脏功能和左室结构 抗RAS系统的不良作用 抗高血压作用 降低心肌氧化及应激作用 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受体阻滞剂是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应当作为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主流药物。 Circulation. 2006;114,结 语,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