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0718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中国石油远程培训.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控制与防护,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中国石油集团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董定龙,2010年9月1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石油企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油气田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主要内容,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最基础的工作。 确定职业病危害场所和岗位 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

2、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1981年,山西医学院主编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版教材) 职业性有害因素: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统称。(2003年,金泰廙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五版教材),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防治法用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

3、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卫生名词术语),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照来源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上的不合理 ; 职业心理紧张 ; 生产定额不当、劳动强度过大 ; 过度

4、疲劳 。 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 厂房布置不合理 ; 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设施 ; 环境污染 。,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有氯、氯化氢、乙烯、二氯乙烷、氯乙烯等毒物;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烃油、过氧化二异丙苯、歧化松香酸钾皂、乙二胺四醋酸四钠盐、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氯化钾、甲醛次硫酸氢钠、亚硝酸钠等十几种;丙烯腈生产过程中有丙烯、氨、丙烯腈、乙腈、氰化氢等毒物。 生产性粉尘:如炼油生产过程中,有

5、石油焦粉尘,使用的催化剂硅酸铝(粉末状)等;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有金属粉尘、水泥粉尘;其他如聚氯乙烯粉尘、苯酐粉末、石棉、滑石粉、碳酸钠等。,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噪声:来自机器自身的撞击、转动、摩擦,如压缩机、锅炉、鼓风机、球磨机、泵等;来自流体在管线、容器内的流动、撞击和压力突变产生的噪声,如高压蒸汽的放空等;来自电机交变力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时引起包括厂房在内的振动;钻井、采油、转油等石油开采作业都

6、有振动产生;其他如使用风动工具(风锤、风钻)、电动工具(电锯、电钻)、运输工具等。 非电离辐射:如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等。 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的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产生的射线等。,1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3.生物因素 微生物: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该有害因素在野外施工中多见)。 昆虫和尾蚴。 水生动物体液。 各种生物或生物的蛋白质、鸭毛绒、棉尘、谷尘等。,1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上的不合理 如大检修或抢修期间,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易发生劳动组

7、织和作息制度上的不合理,员工正常的休息得不到保障,致使广大员工出现感情和劳动习惯的不适应。 职业心理紧张 自动化程度高,仪表控制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也带来了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 生产定额不当、劳动强度过大 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加班加点等。 过度疲劳 劳动者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疲劳,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油田企业在炎热季节中的太阳辐射(室外露天作业)下作业。 厂房布置不合理 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

8、,如厂房低矮、狭窄、采光不足,有毒岗位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内等。 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设施 如没有必要的通风换气、照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设备,或效果不好;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保护用品装备不全等。 环境污染 不合理生产过程致环境污染,如氯气回收、精制、液化等岗位产生的氯气泄漏,有时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法规、规章的规定分类 : 粉尘类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 物理因素类 生物因素类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

9、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1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依据: 1.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第108号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第63号 3.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标准,1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许多种,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是基础。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中,

10、常用的识别方法为工程分析法,就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所选用原辅材料及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估与识别的基本步骤如下: 1.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调查分析 1)调查、确认作业方式,生产工艺、设备及生产使用的原料、辅料、成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质及其数量、理化性质、毒性等;分析存在、分布岗位;什么条件下可能泄露、逸出、发散、影响生产环境;可能的强度(浓度);劳动者暴露接触的可能(机会)、暴露时间;可能引致的健康危害(急性、慢性、刺激,其他)。,1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

11、因素的识别方法: 2)了解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设施的效果及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等。 3)了解劳动者工作组织、作业习惯、体姿和接触危害因素的状况。 4)了解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及其他职业卫生有关资料。 2.初步确认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作用途径、剂量、生物体反应特征等。 3.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方案并实施。 4.制定职业健康监护方案并实施。 5.综合分析3、4两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一步确认职业性有害因素。 6.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度。 7.改进3、4制定的方案并实施。,1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 职业病危害因素

12、的识别的首要条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了解工艺及生产设备的特点。 化学因素的识别 主要是接触的量(浓度、时间等)。 首先取得有关资料,如生产过程、设备情况以及有关工艺技术资料等;然后,了解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形式,熟悉生产工艺过程,重点了解每一工艺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形式,如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副产品及废弃物、夹杂物等; 要了解毒物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形式。化学物以什么形态存在,对了解毒物侵入途径及采取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采集样品、进行检测提供了较明确的目标。,18,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 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

13、的可燃性液体,化学组成一般为碳8387,氢1014,其他硫、氧、氮三种元素约14。不同油田生产的石油所含轻质成分和重质成分的比例不同,其性质差别也较大。 天然气:可分为纯气田天然气(气层气)、凝析气田天然气和油田原油伴生气3类。天然气的烃类物质主要是甲烷,一般气层气中甲烷含量约占天然气总体积的90以上,而油田伴生气中甲烷含量一般占天然气总体积的8090,其次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等。天然气的非烃类物质有少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氮气,以及少量的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经过油田脱油、脱水处理后的伴生气和气层气中,甲烷含量均在90以上,通常这种天然气称为干气。而

14、没有经过脱油、脱水处理,乙烷、丙烷以上烷烃成分和水分含量在10以上的天然气称为湿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1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 烃:碳氢组成烃,有烷烃、环烷烃(环戊烷、环己烷多)、芳烃(单环、稠环)。 非烃:S(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合物、硫化氢等); O(有机酸等); N(吡咯、吡啶、胺等)。 加工后生成汽油(C4-C12)、煤油(C10-C16)、柴油、润滑油、石脑油(沸点20-160)、液化石油气(C3-C4)、重油、沥青、石蜡、焦炭等产品,二次加工后有烯烃产生。 液化石油气:

15、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和丁二烯。,2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 物理因素的识别 物理因素通常指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微小气候和气压等。 噪声:重点是设备类型、功率、噪声源、频谱特性、传播特点等。噪声源是工艺过程所需的各种机器设备。主要噪声源有加热炉、压缩机、风机、空冷器、泵、调节阀、管道、放空、电动机、冷却塔、火炬、污水净化装置等。其特点是:多为连续稳态噪声;以加热炉、 气压机和风机产生的低频气流噪声和机泵的中高频噪声源叠加,测定单个设备时注意鉴别。 高温和热辐射:石油炼制多为高温、高

16、压作业,需热或是化学放热反应,热源有加热炉、蒸汽或热介质(物料)管线。 低温:大多为局部存在;冷媒或低温介质泄露逸出时可致健康损害。 电离辐射:包括粒子、粒子、r射线及其他类型的放射线;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高频波等。,2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 生物因素的识别 生物性因素包括动植物源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昆虫类等。 接触含有真菌的植物类如干草、谷类、烟草、棉尘、甘蔗尘等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和过敏症,它可能以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形式存在。,2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

17、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油气田企业主要作业岗位: 石油、天然气勘探:地质勘探;物理勘探;钻井勘探;化学勘探 钻井作业:钻前工程;钻进工程;完井工程 油气井测试:常规试油(气);地层测试;地面测试 井下作业:压裂;酸化;井堵水封窜;油井维护 采油: 采油;计量间、转油站 采气:气井采气;采气站;天然气脱水;防腐、清管与解堵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输送;含油污水处理;天然气处理和轻烃回收 长输管道:原油输送;成品油输送;天然气输送;浆体输送。 天然气储存: 天然气的气态储存;地下储气库储存;天然气管道储存;天然气的液态储存(LNG) 油品储运: 油品运输;石油气储运。,石

18、油企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2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油气田企业主要作业岗位: 石油、天然气勘探:地质勘探;物理勘探;钻井勘探;化学勘探 钻井作业:钻前工程;钻进工程;完井工程 油气井测试:常规试油(气);地层测试;地面测试 井下作业:压裂;酸化;井堵水封窜;油井维护 采油: 采油;计量间、转油站 采气:气井采气;采气站;天然气脱水;防腐、清管与解堵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输送;含油污水处理;天然气处理和轻烃回收 长输管道:原油输送;成品油输送;天然气输送;浆体输送。 天然气储存: 天然气的气态储存;地下储气库储

19、存;天然气管道储存;天然气的液态储存(LNG) 油品储运: 油品运输;石油气储运。,石油企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2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天然气勘探 : 石油地质勘探过程除少数资料处理和绘解及实验室工作外,其余均为野外作业,既要承受不良生活条件,又要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恶劣的自然环境:石油地质技术人员和地质工人常年在野外露天勘查、测绘作业,流动性大,又多于盐碱滩地、沙漠、沼泽、戈壁、草原、丘陵、森林、海域等和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施工,会受到高温、低温、高湿、干旱、高压、低压、紫外线、地震、雷击、暴风雪、沙尘暴等不良气候条

20、件的影响,引起中暑、冻伤、伤风感冒、电击伤等疾病。在沙漠地区作业时可致水电解质紊乱,在高原地区勘查、测量时,易患缺氧性疾病。 野外不良的生活条件:由于远离城镇、远离人群居住地,流动性大,作业点不断变动。野外饮食、野外饮水、营地卫生等生活条件简陋;作业人员野外行走,饮食不规律,易患胃肠道疾病、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疾病。 传染病、地方病:野外露天勘查过程中,受当地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侵害。如苏丹地区的登革热(裂骨热),乌兹别克斯坦的鼠疫,哈萨克斯坦通过鼠类传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还有鼠疫、霍乱、疟疾、伤寒等等。,2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

21、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产生粉尘的作业和工种主要有:钻探过程中的钻基浇注、钻孔等工序;坑探过程、凿岩及装岩运输;物探中的地震勘探爆破过程;勘探机械制造和修配铸造作业中的配砂造型、型砂处理,开箱落砂、清砂等,取样及地质实验分析前岩矿样品加工处理;电气焊焊接、砂轮磨制、锅炉司炉等。生产性粉尘可致人体呼吸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钻探打孔时可从地层内逸出硫化氢或甲烷气体;地震勘探爆破时炸药以及爆炸后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录井取样测量过程中,井筒产生的石油伴生气、硫化氢及一氧化碳等;使用含锰焊条焊接可吸入含锰混合气体并致慢性锰中毒;地质化验过程可接触盐

22、酸、硫酸、强碱等化学试剂,现场采样可接触到17%泽弗林氯化物溶液或硫酸铜等试剂;机修等工序可接触到各种机油;油漆或喷漆工序可接触到三苯、汽油、聚氨酯等油漆及稀释剂。,石油天然气勘探 :,2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天然气勘探 : 地震勘探爆破时机械、车辆产生的噪声;钻探过程中的钻机、物探爆炸机、地震钻机、钻场柴油发电机等,可产生较高强度噪声和振动,可导致人体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损害;爆破现场作业人员,会患爆震性耳聋;计算机绘解作业人员长期在大型计算机房内作业,计算机运行时存在低频噪声。 电法(磁法)勘探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

23、井下岩层样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同位素;物理测井中的放射性测井方法如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和中子法测井等,要应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Co)、铯(137Cs)、镅-铍(241Am-Be)、镭(226Ra)等,主要辐射线包括射线、中子束。,2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天然气勘探 : 在放射性测井单位装源的过程中,操作者徒手近距离操作,设备和个人防护设施不完善,导致受照剂量都比较大。非作业人员应退避15-20m以外,并注意利用地形地物屏蔽保护。中子测井n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且对中子的个人防护无理想的防护用品。另外,由于放射性测井量大、面广

24、,且分散偏僻,作业流动性强,测井源的装卸、运输、贮存过程均应注意,防止破损、落井、被盗、丢失等,必须跟踪监督监测。,2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钻井 : 石油钻井过程产生粉尘的作业和工种主要有:钻井的拆卸、安装过程;注入泥浆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尘。生产性粉尘可致人体呼吸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钻井过程中使用钻井泥浆,包括稀释剂、增粘剂、絮凝剂、抑制剂、降滤失剂、润滑剂、加重剂、高温稳定剂、解卡剂和堵漏剂等以及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存在的主要有害物质有油类、盐类、可溶性重金属元素(锌、铅、铜、镉、镍、汞、砷、钡和铬等),以及有机硫

25、化物和有机磷化物等。目前钻井泥浆中往往加入大量的纯碱和烧碱,在深井段钻井往往使用铁铬盐,有的还直接加入红矾。 另外,井筒作业产生的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以及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各种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随着钻井带入地表的重金属、放射性等污染。,2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钻井 : 地层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热作用于油层时,石油中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硫化氢,底层越深,地温越高,硫化氢含量随地层埋深增加而增加;第二,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的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硫化氢;第三,通

26、过裂隙灯通道,下部地层中硫酸盐层的硫化氢上窜而来。 井喷事故时会从井口喷出大量的钻井液、石油、天然气、伴生气、硫化氢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混合有害液体和气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周围还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固井作业现场,井筒石油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废气泥浆等;固井水泥中加入的各种石油添加剂(如缓凝剂、速凝剂、降比重剂、降失水剂、防漏剂、减阻剂等)影响。,3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石油钻井 : 钻井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和作业噪声,机械噪声包括柴油机房、发电机组、钻机、钻井泵以及其各种机械转动所产生

27、的噪声,作业噪声包括固井作业、下套管、起下钻具、气控制动钻机操作时快速放气阀放气等。稳定性噪声由机械部件稳定振动的辐射构成,主要指柴油机房、发电机、钻机、泥浆泵及其他各种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产生;撞击噪声包括起下钻具、下套管跳钻时吊环与水龙头等撞击所发出的噪声。气流噪声主要包括气控钻机及快速放气阀工作时产生的气流噪声和发生井喷事故时的高速油柱推动空气产生的噪声。另外,水泥车、井口车、下灰车、背罐车、供水车、压风机车等运输、作业车辆以及压风机等作业噪声;压风机、水泥泵、泥浆罐、水泥混拌装置等在配置泥浆,注入泥浆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噪声。,3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

28、气田企业重点岗位,油气井测试 : 测井是石油工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过程,又是在钻井过程中或油气开采过程中进行的特殊作业。 主要来源井场施工时井筒周围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伴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等影响。 测井作业,主要来源井场施工时井筒周围噪声。 使用中子、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测井,主要放射性物质有镅-铍(241Am-Be)、铯(137Cs)、镭(226Ra)、钡(131Be)、碘(131I)、锡(113Sn)、铟(113In)、钴(60Co)等。,3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井下作业 : 带砂作业主要指冲砂、填砂、

29、防砂、压裂等作业。水泥作业,如封串、堵水等施工中,产生的水泥粉尘; 井筒作业产生的油田伴生气和天然气中的烷烃化合物以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射孔、高能气体压裂井下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原油中的溶解气、天然气排放等;从井内排出的钻井液、作业废水和落地原油;气举压力或机油进入高压管线造成的氮气等化学爆炸。 酸化过程在循环至反洗工序中现场均有氢氟酸、氢氯酸及甲醛逸散到空气中,尤其设备有泄露时更厉害。酸化所用的酸液是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酸雾与硫化物的积垢作用可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用于配置醋酸的醋酸酐可产生刺激性很强的蒸汽,直接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另外,酸液中缓速剂、添加剂、防腐剂(常用的

30、是甲醛)、活性剂(常用石油磺酸钠和聚氧乙烯辛基苯酚纳)、稳定剂、减磨剂也是对人体产生职业危害因素。,3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井下作业 : 压裂液中杀菌剂、甲醛、胺类、瓜胶、防腐剂、硼酸等化合物。在抽吸及装车过程中空气里毒物浓度较大。 油水井维修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油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从井内排出的作业废水及落地原油等。 射孔作业以及封堵、压裂、气举以及气井等高压作业易引发井喷爆炸事故。 试油作业周围环境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酸化过程在循环至反洗工序,以及压裂作业均有较强噪声; 通井机、修井机以及水泥车、

31、动力压缩机、空压机等各种机泵、车辆产生的噪声等; 酸化压裂车,一般带有放射性密封源,测量压裂过程中压力大小。放射性同位素找串、找水以及检查套损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损害。 井下作业施工点多、面广,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施工,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起下作业、射孔作业、带砂作业、高压作业、带酸作业、打捞解卡作业、磨套铣作业、高空作业以及防喷防爆等。,3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采油生产 : 采油生产的主要物质是原油、天然气,如果大量排泄或泄漏,将会造成人中毒。 原油、天然气及其产品的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这些物质经口、

32、鼻进入人体,超过一定吸入量时,可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当空气中油气含量为028时,人在该环境中1214h就会有头晕感;如果含量达到1.132.22,将会使人难以支持;含量再高时,则会使人立即晕到,失去知觉,造成急性中毒。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抢救,则可能导致窒息死亡。若皮肤经常与原油接触,则会产生脱脂、干燥、裂口、皮炎或局部神经麻木等症状。,3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采油生产 : 采油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主要为苯及甲苯、硫化物、含铅汽油、汞、氯、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醇、乙醇、乙醚等。 油藏流体成分主要有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

33、、芳香烃等),非烃组分有氮、二氧化碳及硫化氢,还可能存在氦、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强化开发过程使用的化学药剂,如聚丙烯酰胺、氢氧化钠、碳酸钠、硅酸钠、氢氧化钾等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石油磺酸盐河聚丙烯酰胺等。 采油作业各个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动力噪声和机械噪声。,3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天然气生产: 天然气采气集输过程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天然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毒物。来源主要是天然气采集过程中的泄露和机泵产生的噪声。 高含硫天然气,经脱硫、脱水及硫磺回收处理过程,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天然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34、、一氧化碳、氮氧化物。,3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油气田企业重点岗位,油气集输: 原油输送各个环节产生的的油气及其他有害气体,如硫、氢氧化钾、盐等;化学破乳脱水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 天然气采集过程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天然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毒物。 天然气的烃类物质主要是甲烷,一般含量约占总体积的90以上,其次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等。天然气的非烃类物质有少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氮气,以及少量的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 原油集中站脱水、供注水、污水处理以及其他各种机泵产生的噪声; 长输管道在设计

35、、建设、使用、管理过程中,任一环节疏忽或大意,都有可能给管道的安全运行留有重大的事故隐患,轻者造成原油、天然气的泄漏,重者会导致管道爆管,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3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气田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3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气田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续),4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气田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续),4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气田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续),4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气田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续),43

3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一、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企业必须设置专兼的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是指企业从事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或专设机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管理组织,也可以指定某些职能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是指取得执业资格的公共卫生医师,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聘任或聘用。,4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37、二、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需要,年初应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计划应当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企业应定期开展全面和专项的职业卫生检查、评价和改进活动。年底要有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4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造成影响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措施,也是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

38、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职业健康考核标准,并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企业综合考核指标之内,对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人、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要有明确规定。,4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四、前期职业卫生工作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要提交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所做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提请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和属于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要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

39、生要求后方可施工。,4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四、前期职业卫生工作 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检测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正式生产和使用。 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要按申报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地方主管行政部门申报。,4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五、职业健康监护 企业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在具有承担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40、。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禁止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4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 企业应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定作业场所检测管理制度和检测方案(包含监测选点、指标、方法和频度等),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符合国家标准。 按规定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

41、、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七、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所使用的材料清单、生产的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人清单、防护设施清单等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符合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妥善保管。员工离开单位时,企业应当如实、无偿提供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5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

42、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八、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非电离辐射、防电离辐射等)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员工健康目的的装置。,5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八、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针对其存在的急性职业损伤因素,设置足够数量的相应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所设置的应急撤离通道应当标志清楚,备有应急照明等设施。在相对较为安全的地方设置泄险区,用于

43、吸纳、消除、处理急性职业损伤因素,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企业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及个人剂量计,通过防护设备保障工作人员免受照射,通过报警装置及时发现放射线泄漏,避免误照射事故的发生。,5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八、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员工在职业活动中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这些用品能消除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如防护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面)罩、防护耳罩(塞)、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有效”是指设施符合产品自身的质量标准;设

44、施符合特定使用场所职业病防护要求,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5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八、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企业应当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人体的影响途径等特点,为员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能阻断、吸附、衰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达到消除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或影响的目的;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5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八、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 职业病防护用品设有专人负责,建立应该配备的和实际配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台帐,职业病防护

45、设施配备齐全。企业有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企业应当经常维护、检修,定期监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5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九、职业病危害告知 1.合同告知:企业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合同期间员工因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也要向其如实告知。

46、 2.警示标识: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企业应在工作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牌及警示标志,内容应包括危害因素中英文名称、健康损害、应急救援措施、防护措施等。,5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九、职业病危害告知 3.公告栏告知:企业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 4.书面通知:企业要将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对于患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的员工,企业也应告知本人。,5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

47、理措施,十、职业卫生培训 企业负责人是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责任人,应当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作业环境和工作场所。企业负责人应接受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了解并自觉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这是企业负责人的法定义务。,5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十、职业卫生培训 为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为了提高广大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为。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员工应当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培训的一律不得安排其上岗。员工上岗后还应组织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

48、生知识。企业应当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6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十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组织应急处理、病人救治、财产保护的程序、方法和措施,有利于及时控制事态,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明确责任人、组织机构、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案等内容;应急救援设施完好;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有演练记录。,61,作业场所职业

49、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十二、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 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纳入成本预算,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列支,按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职业病防治管理经费包括人员、机构、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卫生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与维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职业病人诊断与管理、工伤保险;职业卫生各种管理措施、制度的建立和检查等方面。,6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油田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6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6,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7,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69,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7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7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7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7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与防护,7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