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2820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向各位代表朋友们问好.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业大学材料教研组 向各位代表朋友们 问 好,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 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凌刚 徐杨 简介明 胡三媛 尚振胜,一、课程沿革与演变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难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课程改革的初步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阶段(1952年-1983年) (课程体系形成阶段),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74学时 金属工艺学热加工 68学时,第二阶段(1984年-2003年)(课程大幅度调整),第二阶段(1984年-2003年)(课程大幅度调整),第三阶段(2004年-目前) (课程合并整合),二、课程改革的基础 难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1课程合并整合的基础 2课程合并整合的难

2、点 3采取的主要措施,1课程合并整合的基础,(1)课程的知识覆盖面不断地扩大 在工程材料方面(增加的内容) 非金属材料 可控气氛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表面工程,在材料成形技术方面(增加的内容) 激光及快速成形 表面改性和粉末冶金 非金属材料成形方法,(2)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方面 直接讲授 课堂讨论 阶段小结 多媒体教学,在教材建设方面 机械工程材料学第一版和第二版 机械制造基础(上册、下册)第一版和第二版。 辅助教材和习题集,在教学评价方面 闭卷考试 作业 课堂提问 撰写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提纲,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 抓好4个材料实验 抓好金工实习,(3)有多年多项的教改实践积

3、累(7)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体系的改革(1984年) 机制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1994年) 北京市金属工艺教学体系教学研究和评估(1997年) 机械制造基础重点课程建设(1999年) 机械制造类课群整合与改革研究(工程材料基础和热加工基础)(2001年) 材料选材及热处理工艺开放实验的研究与开设(2003年) 精品课程“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建设(2004年)。,2课程合并整合的难点,(1)在这么少的学时情况下,课程将要讲那些内容,教学活动如何组织? (2)如何保证教学效果,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3)部分任课教师面临大量新的教学内容,急需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时期。 (4)原先的教材、辅导教材、多媒

4、体课件已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需要。 (5)实验室设备陈旧。,3采取的主要措施,(1)把编制新的教学大纲作为龙头,紧抓不放。 确定了教学内容取舍的基本原则: 基础理论够用 常用材料及成形技术讲透 主要新材料新工艺不遗漏 材料及成形工艺的选择会应用 实验环节不放松。,学时分配比例及方法: 基础理论 35% 常用材料及成形技术 35% 新材料新工艺 10% 材料及成形工艺的选择 10% 实验 10%。 工程材料:材料形成技术=2/3:1/3。 坚持保留4学时的课堂讨论。 非机械类专业适当弱化基础理论的系统讲述,加强应用部分的内容。,(2)开展讨论,统一教学思想,明确了教学的指导原则。 整体课程一盘棋

5、,前后内容相互照应; 课堂精讲,课下充分发挥辅助教材、习题和课件的作用; 强化实验课的组织,充分挖掘金工实习的打基础作用; 强化行之有效的书面考试、课后作业、课堂提问、撰写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提纲等立体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加大课堂教学单位课时的教学强度,提高教学效率。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提炼重点,在每堂课讲出精品,把握好每一分钟。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全面采用多媒体授课,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安排年亲青教师听老教师上课。 (5)及时启动与新教学大纲相配套的新教材、辅助教材、习题集

6、、实验指导书和多媒体课件的编写计划。,三、课程改革的初步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042005学年中,按照新的教学大纲组织了2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 机械类专业12个班 非机械类(农业工程、工业设计、机电工程、测控)专业8个班。,初步效果 总体来看本次课程改革基本平稳,同学在每个学习环节上完成的还算不错。 从课堂提问、检查习题、课堂讨论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等方面来综合衡量,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成绩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优秀率在20%左右。,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 课时压缩量太大,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减少,导致每堂课负荷太高,如果没有很好的预习,同学接受起来有相当的困难。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感到学时过于紧张,往往有顾此失彼的感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