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3611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木构架特征2.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檩(桁),与屋脊平行、为安置在梁架间支承椽、屋面板的构件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 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 宋称:梁栿 檩槫(fu),(1)檩的名称: 檐檩:在檐柱上的是檐檩 挑檐檩:在有斗拱的建筑中,位于挑檐枋上的是挑檐檩 老檐檩:在重檐金柱上的是老檐檩 脊檩:在屋脊上的是脊檩 。在脊檩上安置有断面为六边形的扶脊木。其上安脊桩以固定正脊,其两侧剔椽窝以安脊椽,金檩:在脊檩与檐檩或老檐檩之间的都是金檩,若有多数的金檩(在大式建筑中),则以上中下别之。 挑山檩:在悬山大木结构中,檩(桁)伸出山墙或排山之外的檩。,四、枋,水平承重及联系

2、构件 有额枋、随梁枋、穿插枋、平板枋等 进深方向:随梁枋、穿插枋 面阔方向:如图所示,(1)额枋(宋称阑额) 额枋。早期位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宋称阑额,额枋的断面宽度为高度1/22/3,其出头部分多做成霸王拳样式。较多建筑多有两层额枋,上面断面较大的为大额枋、下层较小的为小额枋(宋称由额)。之间填以垫板,位于柱脚处的称地栿。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3)雀替 雀替(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骑马雀替,雀替随开间的变化而变 长=1/4净开间,但宽度不变 雀替的设计随材料、形式的变化而变,二、历史的演变,云岗石窟(北魏) 正定隆兴寺(金),大同善化寺(辽、宋) 安平县文庙(明),昌平明长陵(明) 故宫太和门,金枋: 在金檩下面平行安置于瓜柱间的枋木称金枋。安置在上金檩下面的称上金枋,安置在下金檩下面 的称为下金枋,在脊檩下面脊瓜柱间的枋称为脊枋。 随梁枋: 在较大型建筑进深方向,两柱间大梁下面紧贴着的为随梁枋。,正心枋: 在清式建筑斗拱的正心拱上,由槽升子承托的枋木 穿插枋:用以辅助连接金柱和檐柱,一般在大式建筑不用,五、椽,椽:指排列在桁檩背上以承托屋面荷载的细木杆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