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4106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50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子,一,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 二,孔子的身世、经历、后世 三,孔子的哲学思想:仁 四,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 五,孔子的认识论(学思、教学、名实) 六,孔子的政治思想(德治、等级制、平均) 七,孔子的天人观、历史观 八,论语,一,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哲学与历史 不同处理(陈献章、胡适、冯友兰) 孔子的时代状况与个人努力 孔子的诸多方面、深刻内容及深远影响(仁者爱人、仁智统一、忠恕之道、中庸之行、道德政治化、达观人生、理性人生、重学习重教育、群己关系上重群体重律己、义利观上义以为上、贫贱穷困逆境时固穷孔颜之乐、虽贫而乐富而好礼、过错上闻过则喜、自我反思),二,孔子的身世、经历与后世,家族 出生

2、、特征 经历(成长、求学、入仕、游历)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世的起伏:木铎既圣、集大成素王黑帝之子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元)-至圣先师(明清)教主打孔家店批林批孔国学论语热,三,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几种观点:仁,礼,和,中庸,仁义 仁的时代背景:礼崩乐坏、重建周礼 仁的定义:仁者爱人 仁的来源:亲亲为本、孝悌为本 仁的范围:不问马、作俑无后 仁的培养: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行为:忠恕、中庸、克己复礼(克己奉公、无间然),仁,古意:身与心(东夷民风、地域性) 说文解字:从人从二(群己关系) 孔子:仁者爱人、德治 孟子:仁政(道德

3、政治化、反对率兽食人) 仁之于父子、为民父母(家国一体),礼 乐,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磐襄入于海。” 史记礼书:“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备三归。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礼记乐记),礼 乐:孔子,礼对于政治、对于个人:关系国家兴衰、关乎个人成长 不知礼,无以为君子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4、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 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齐桓公欲封禅泰山,管仲劝止 孔子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周礼尽在鲁、左传召公二年: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礼、乐:孔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

5、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郭店竹简六德中也有“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 庄子中有“礼乐仁义”、( 庄子骈拇)“仁义礼乐”、(庄子天道)“仁义礼乐”、(庄子天下)“圣智仁义。”(庄子田子方) 荀子也提到了几次四:“礼义忠信”、(荀子议兵)“仁义法正”、(荀子性恶)“仁义礼善”、“仁义礼乐。”(荀子大略) 管子中也有“仁义礼乐”。(管子任法)相对而言,以上诸子都涉及到了

6、仁义礼乐,为什么呢?,四,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三大德:仁、智、勇: “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有仁。”“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智统一:德才兼备、学教统一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论语述而)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仁智统一,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

7、可,日月逝兮,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就个体而言,学不厌之智涉及知识、教不倦之仁涉及道德,仁且智就表明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并且道德优于知识,这种结构应该影响到了后来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才兼备”、“做人与做学问”等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应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正面上说,仁且智说明理想人格要求很高、很全面,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二者缺一不可;从反面上,仁与智的分离、有仁无智或有智无仁都有所缺陷,“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并且仁对智的优先决定了德的缺失(无德、缺德)其缺陷会更明显。,

8、仁智统一,就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而言,“学”涉及自我、“教”涉及他人,“学”且“教”就涉及自己与他人(群己关系);学不厌还说明对自我要求很高、教不倦还说明对他人有宽厚仁爱之心,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人的宽厚仁爱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 这种结构应该影响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重要影响。从正面上说,自己能不断努力、趋于完善,还能成人之美、帮助别人;从反面上,不能自己不思进取、志趣低下,还怂人作恶、己所不欲施与别人。,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仁智分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9、,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智的重要及局限: “知者利仁”、“未知,焉得仁?”“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仁智的其它角度:亲与贤、道与术、道义与功利,仁智统一:后世理解,除“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外,孟子中还有关于仁与智的材料。“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梁惠王下)(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公孙丑下) 宽泛来看

10、,孔子的“仁且智”不但孔子当时弟子承认、孟子承认,就是在荀子也承认,荀子讲“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荀子大略)另外,荀子还看到了仁与知结合的必要:“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 管子:“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子枢言)当然,后二者中是“智且仁”、而不是“仁且智”,需仔细体会。,对智的批评,在儒道之间,如果儒学对“智”的局限性还只是有所认识、有所警惕的话(因为儒家还讲智的合理性),道家对“智”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则基本上是一再强调、一再批评的。 如老子开篇就言知识(名言)的局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1、老子一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其它又讲“以智治国”的局限,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六十五章),对智的批评,“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子扬权)可以看到,韩非受到了老子贬低、否定“智”的影响,并且韩非还从“智”与“术”、“物众”与“智寡”角度对“智”进行了批评。“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武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难三)“力不敌众,智不尽物。”(韩非子八经)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

12、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运),对他人的评价:仁还是智,孔子是仁且智、黑格尔称孔子是智者 孔子称管仲“如其仁” 孔子话原为“如其仁”,对其解读不同、结果也不同。蒙文通先生说孔子对管仲“独许其仁,则以亡国之祸大而戎狄之痛深”。(参见蒙文通:先秦诸子及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而俞椒则改“仁”为“智”。“读杨子吾子篇曰如其智,如其智,而知论语如其仁,如其仁非孔子之许管仲以仁矣。”(参见俞椒诸子平议序,中华书局,1954年版)杨泽波教授认为“从伦理心境的内在性看,孔子不可能称许管仲为仁”。(参见杨泽波:“释仁”,载于孔子研究

13、,1995年2期,P312) 荀子讲“管仲之为人,力功而不利义,力知而不力仁,野人也”。(荀子解蔽),仁智统一,仁智统一的历史影响、历史变迁: 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做人优于做学问 孔门四科德行第一、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 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 德艺双馨、武德、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台湾德智体群美)、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仁智统一历史影响、历史变迁:,德行优先: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留名) 无德(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时民无德而称焉) 缺德(曹操唯才是举、宁愿我负天下人、极端猜忌,是枭雄、

14、是白脸),中西比较,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知识优先知识就是力量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效率优先 孔子:仁智统一、道德优先批智反智知识越多越反动公平优先(仁智统一没有做好,仁智分离却讲的过多) 关系:公元前500年差之毫厘、之后谬以千里 冲突:奇技淫巧还是坚船利炮师夷长技以制夷(自认为道德还是优越的) 关联:西方对“智者”评价也不高 黑格尔认为孔子只是世间的“智者”,董仲舒必仁且智篇,“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狷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以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过耳。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15、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韩愈:“圣人之于人,犹父母之于子。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虽有而未之知,不智;仁与智且不能,又乌足为圣人乎?”(韩愈全集进士策问十三首其十三),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重要:立身(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未知焉得仁、不学礼无以立)、言说(不学诗无以言)、文质彬彬、知言知人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滕文公上)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卫灵公) 学习范围:文献学习与广泛求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入太庙每事问,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开端:不知之知、承认非生知、阙如 知情意结合:好学乐学(知之不

16、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废寝忘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反对画地为牢、终身学习(五十学易) “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 自暴自弃而不为是不对的、过分期待而助长也是不对的;画地为牢当然是不对的、功亏一篑也是不可以的,,认识论:孔子与学习,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善于反省、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告往知来、一以贯之 学习与教育:学不厌教不倦、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师、师生互动 学习与应用:知行、言行(听其言而信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讷言敏行但言出必行、恶夫佞者、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 正名、学习政治化: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17、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六,孔子的政治思想,道德政治化:为政以德、为国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刑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 等级制:上行下效、德风德草、身正、反对僭越 君主:君主责任重大 ,上好礼则民敬,上好义则民服,上好信则民用情 臣子:以道事君(与法家不同,但后来儒法合流:都是等级制、都重视君主) 君臣适当互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民:庶富教、足食足兵民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举直措诸枉则民服、无德之称、修文德、萧墙之祸 实例:孔子主政鲁国三个月,民风大变、齐国大恐,道德伦理化,重孝:孝即是政治,“书云:孝乎惟孝

18、,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孝与忠:“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到孟子更明显:家国一体(为民父母)、忠孝仁义 (可能性与复杂性),七,礼,礼的重要性: “不学礼无以立” (个人) “为国以礼”(国家) 对国家“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传) 对个人(如孔子不厚葬颜回、刘邦)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中国传统与礼: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礼教杀人 孔子时代的现实:礼崩乐坏(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孔子对礼的认识:“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19、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对礼的贡献:重建礼的基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具体措施:克己复礼为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闵子骞:克己以为家。孔子“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相对在孝上孔子不讲舜) 大禹:克己以为国。孔子:禹,吾无间然矣 颜渊:克己以好学。孔子:贤哉回也,礼,如何理解 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钱文忠,礼与革命,正名、自上而下、反对僭越、反对革命激进 商汤伐夏桀而有“惭德”,武王伐纣是“未尽善”。 孔子讲“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认为保持住自上而下的政治秩序是社

20、会稳定的根本条件,反之政治秩序就会出现紊乱。他还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看到了自上而下的政治活动不但需要政治措施的正确、也需要政治君主形象的完美,这实质上就是要求一位仁君。对自上而下秩序的强调对于树立君主权威有很大帮助,孔子讲“三畏”中就包括“畏大人”。,礼与革命,对君主而言,孔子讲政治必须处理好“君臣、父子”方面的关系,这似乎表明孔子对君主的职责进行过一定思考,齐景公感叹“信如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这已涉及到“君不君”1的问题。当然,由于更重视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稳定性和树立君主权威的需要,孔子对“君不君”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进行过细致思考、或者说在努力强调

21、等级制自上而下合理的预设中,往往很难再设想君主是一个“不合格”、甚暴虐的君主。 1 在国语齐语中管子有:“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在国语晋语中有:“君君臣臣,是谓明训。”,礼与革命,这表现在涉及到暴君和暴君之国时,孔子以“乱邦不入,危邦不居”、“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方式来消极处理;就是劝谏,孔子在家中也是劝说有度(“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在国上也是行为有度(“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没有再进一步发展。由于只考虑了仁君而缺乏对暴君的相应思考,孔子对君主制的设定体现了一定的简单化和理想化。简单化往往缺乏对君主的全面认识;而理想化则往往缺乏现实性而不能对现实中出

22、现的暴君及相关错误进行纠偏,这种情况到了孟子有了重要改变。,礼与革命,孟子继续孔子“政者正也”的思路,他讲“惟仁者宜在高位”,(离娄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在强调等级上君主重要性的同时,孟子还展开了对君主相对客观而全面的分析。“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离娄上)随着对君主认识的客观化和全面化,就出现了革命的问题。,不讲革命革命合法谨慎革命,专制的一个标志是不承认君主有过(恶),亦不允许臣民称其过(恶)、更不允许臣民以革命的方式纠正君主的过错,这无疑是单方面的以理想来掩盖事实。 董仲舒虽然对暴君进行一些纠偏,“有道伐无道。”(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

23、专杀)但已经不敢正面提及革命、而是假借天谴的变通方式,表现了道德对君主约束力的减小。 韩愈不惜自贬以抬高君主形象,提出了“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韩愈集拘幽操)这种值得玩味的话。,八,孔子的天人观、历史观,天道:天与道德、天生德、知天命、畏天命、子不言怪力乱神、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天丧予、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吾谁欺欺天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鬼神、祭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虽疏食菜羹,必祭,必斋如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天道与人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

24、知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对天命鬼神基本上采取了阙疑和淡化的态度,这种态度为孔子把重心放在人(而不是天)、放在内在道德(而不是外在感性、宿命)上提供了可能,确立了儒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天命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慎终追远 合理性:前(相对于夏商)、后(相对于道佛宗教及迷信,儒学非儒教,宗教狂热不明显)、左右(相对于墨家对人的功利化及实用化理解,儒学具有一定人文色彩,如孟子批评夷子虽是墨家却厚葬) 局限性:与神秘、蒙昧联系不断(如神化孔子、神化君权), 厚葬、久葬经常受到批评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

25、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 荀子: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易传: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墨家:批评儒学“执无鬼而学祭礼” 天志明鬼、用天而非命、夏道不如周道、批评别人未必胜过别人,历史观,历史观:损益史观、 吾从周(孔子殷人)、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孟子:治乱史观),九,论语,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篇目:20篇 论语热 论语加算盘:日本涩泽荣一 相关: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学与现代化:如何对待物质、功利、商人 挑战:如何对待知识,十,其它,孔子与父子互隐: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但孟子肯定会窃负而逃乐而忘天

26、下 周孔(仁智)-孔孟(仁义) 孔颜之乐:君子固穷、贫而乐 师生关系:平等、互动、相长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朋友,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直有优点: “友直”(论语季氏)“孰谓微生高直?”(论语公

27、冶长) 直还有缺陷:孔子“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论语阳货) “质直而好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野哉由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为国以礼” 老子:“直而不肆”(58章) “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国詘。”管子戒第 “是其家而非人之家”(墨子尚同下)、“大夫各爱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家”(墨家兼爱上) 法家 孝经,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丘认为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然后才可以有仁的品质,但是,真性情,真情实感还不就是仁,它是为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其充足条件。因为真性情、真情实感可能失于偏激,所以必须对于真性情、真情实感有所加工。好像一块美玉,它的素

28、质是美的,但是还必须对它进行琢磨,才可以成为一件完全的器物。这就是加工。”“对于人说,他的真性情、真情实感,是自然的礼物。加工是社会对于他的琢磨,加工的目的是使个人与社会相适应,不相矛盾,而相协和。琢磨的方法就是学礼。”分别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第153154页。,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鲁国直者是父子互隐,但楚国直者却是父子互证。其它还有晋国的申生死不怨父1、齐国的匡章不欺死父、鲁国的闵子骞芦衣顺母、楚国的石渚主动代父受过。 1 国语晋语记载:人谓申生曰:“非子之罪,何不去乎?”申生曰:“不可。去而释罪,必归于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恶,取笑诸侯,吾

29、谁乡而入?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弃君去罪,是逃死也。吾闻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若罪不释,去而必重。去而罪重,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无勇。去而厚怨,罪不可重,死不可避,吾将伏以俟命。” 2 吕氏春秋王道高义记载: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於是乎伏斧锧,请死於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30、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从历史的角度,基本早于孟子的郭店竹简五行中就有“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之爱人,仁也”。从逻辑的角度,墨子看到由于人们优先爱家而不免“是其家而非人之家”、“乱异家以利家”的情况,因而主张理想的兼爱立场;孟子则站在宗法社会中主张维护现实的差等秩序;后来的孝经则既讲“爱亲”、又讲“不敢恶于人”,显示了对前人立场进行了吸收、调整、综合。,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孟子本人当然可以主张亲情大于礼法、由此而极力主张舜“窃负而逃”,但这并不必然代表其他儒者就简单附和孟子、更不可能代表其它非儒学

31、派不会不严厉批评孟子,如非儒的法家韩非不但认识到“父之孝子,君之背臣”(韩非子五蠹),还谈到“智子疑邻”以说明亲情的泛滥难免扰乱正常的理智、从而显露自己认识的狭隘和对邻里关系处理的不当;如孟子后来的儒家孝经中(不但讲孝而且)还强调“父有诤子”的重要性。宽泛来看,法家的批评使我们看到亲情之外的礼法(理智)因素也不可忽略,只注意家庭亲情会妨碍正常的国家礼法秩序;孝经既强调亲情(孝)又强调礼法(诤),其处理显然表现得较为全面和成熟。 韩非子说难有“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大体说明亦情亦理最好,情感的过分突出可能会对理

32、性有所影响;对自己家人相信自然可以,可简单到只相信自己家人亦难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也可以看出,韩非子所举的这则寓言故事对儒家(特别是孟子)过分重情、重家是很有针对性的。,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批判现实与维护现实: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可见孔子在面临选择时,其优先选择的是道义不是地域。这样,既使道义运行于故土及故土以外、使得道义能够普遍化,又使道义在各个地域都保持了优先、使得道义能够始终

33、居于优先地位。,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和“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周孔-孔孟,理想人物:周公(制礼作乐、兼夷狄驱猛兽、仁且智、周公之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制礼作乐、仁且智(周公之才之美、周公之过) “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嵇康:“以周孔为关键”(难自然好学论) “非

34、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 何承天:“中国之人,禀气清和,合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 李世民:“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贞观政要 韩愈:“平生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读六艺之文,以探周公孔子之意” “讲说周孔孔子,乐其道。” “柄任儒术崇丘轲”(石鼓歌) 批林批孔批周公、当代周公、邓颖超命谷牧建孔子基金会,群己关系:集体主义,为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必要 孔子:鸟兽不可与同群、不仕无义(不同于隐者) 孟子: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无父无君是禽兽 荀子:牛马为人所用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此群不是自然之群、而是社会之群,即结成社会群体,如明分使群) 孔子两次说过“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

35、也)(论语宪问)即孔子认为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和“修己以安百姓”上尧舜做得可能还有些不够,因此在“圣”上多少有些问题 孔子对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十分赞赏,因而两次称“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集体主义:孔孟差异,两种本:本源之本与本末之本 推己及人中的平等与差等 (孔子:君子小人、伐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邻人斗不救) 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人我平等、甚至别人优先、 克制、自制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典型的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与本末之本大体相通) 当群己、人我发生不可得兼矛盾时:孔孟如何选择? 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36、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集体主义:即不管自己是乐还是忧,不管自己是达还是独,不管国家是兴还是亡,都应该是集体优先。 孟子不如孔子 新现象:历史国家犯错误、国家赔偿,群己关系:集体主义,如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可能: 礼(社会外在的普遍稳定的礼法与自我内在的自觉主动的反省认同) 政治中的集体主义与一般人际关系间的集体主义 群体中的互动与平等(即使是抽象平等) 群体中的互谅互让、克制(克己复礼为仁、恕道) 对维护群体典型的赞扬: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周公吐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 古:大禹、闵子骞-曹操 今:洪战辉-范跑跑范

37、美忠、 马加爵,范跑跑,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

38、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范跑跑,2008年6月6日,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发表博文“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文章首先列举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指出:“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多数却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文章指出:“对精英来说,最大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

39、被公众所唾弃! ”“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范跑跑,2008年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专访,认为:“在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说明这是基本的道德,而范美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严格来讲道德规范和法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王教授还认为在这次大地震每个人都必须进行强制捐款:“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他们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

40、(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范跑跑,2008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我看范美忠之跑的评论,文章认为:范美忠宣称“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是荒诞的,因为,第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范美忠若能坚守岗位、组织学生有序撤退,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第二,就算只有一个学生因范美忠坚守岗位而逃出生天,而范本人牺牲了,但由于学生比他年轻得多,仅仅从生命的长度来算,这个学生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就很可能远高于范美忠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同时,因为范美忠的行为会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会让后来的人不幸福,所以,范是“打着自由之理念,打着自由的旗号否定美德与高尚,不仅是对

41、自由的严重误识,更是对自由的亵渎!”,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凤凰网发表评论范美忠老师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指出:“我们一直在被谭千秋、瞿万荣这样的老师感动着,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师德如山”。范先生痛恨现行的教育体制,希望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一点新意这一点我们双手欢迎,可我们不希望看到是灾难面前您第一个逃跑的样子。一个人的思想再活跃,再前卫,可如果连一点点起码的师德都没有,连一丝人情味都没有了,那也只能是一个虚伪的思想家。”,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著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表博客评论此时此刻,必须把“范美忠”钉上历史耻辱柱,文章指出:“震区的救灾工作还在关键时刻,许多条生命还埋在废

42、墟中,在这个时候,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冲上去,救人!一切妨碍救人的言行,都必须视为“反人类”行为。如果在战争年代,可以被当场枪毙。最后,作者表示:在这一关键时刻,如此卑劣的“范美忠”必须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正视听!” 杨泽波讲温家宝命令空军跳下去,范跑跑,2008年6月14日,凤凰网博友朱光兵晚对光亚学校的电话采访记录,采访纪录显示:“教育部门已经正式通知我们,将范老师的教师资格取消,范老师无教师资格,就如司机没有驾驶证,所以我们也不能再聘用他了”。学校的老师同时表示:“老师大部分认为他言论不当,不配作一个老师了;学生当中,也有说他好,也有说他不好的。但主要是学生家长反应强烈,表示不希望我

43、们学校有这样“连母亲都不顾”的人来教他们的孩子。”,范跑跑,2008年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是由他所在的学校自主决定的,而非教育部官方指令。王旭明声明,教育部未发出任何要求取消范美忠任教资格的通知。但根据他目前了解的情况,范美忠所在的学校确实已对其发出解聘的正式书面通知。,范跑跑,2008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 同时,王书记表示:“范美忠毕业离校之后,就曾经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在学校时他不好好学习,对老师也十分

44、不恭敬!” 众叛亲离,范跑跑,2008年6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镇江发表演讲时指出:“除他(范美忠)外,没有第二个老师跑!”,钱教授最后指出:“跑”却“不能辩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羞耻感。“范跑跑”不仅跑了,而且面对那么多的媒体还“辩解”了,最要命的是“还用从北大学到的知识来辩解!” 如何理解知识(智)?,范跑跑,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对范美忠事件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同日下午,范美忠对此表态: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 2008年6月2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

45、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 反面形象有作用却无地位(如有也是反面地位)如曹操,范跑跑,在汶川大地震中扔下学生逃生的“范跑跑”范美忠目前受聘于北京开华教育公司,担任该单位的潜能开发研究院人文素质讲堂讲师。 2008年12月28日上午,与范美忠签订聘任书的学校发表声明,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任教上岗时间。该校表示,虽聘用范美忠的决定没有错,但对“社会对范美忠存在广泛争议认识不足”。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到校任教上岗”。,范跑跑,2008年6月15日,新京报发表吴稼祥评论:“范跑跑”亵渎“自由”,文章指出:“范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并不是一

46、条木船上的普通乘客,而是有权利责任关系的法律主体:范老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行使监护权,同时也有监护责任;学生们被家长委托给学校享受被监护权。在发生有生命危险的灾难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监护人有责任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助自己的被监护人。这种情况下的救助责任,和军人在战场上的责任没有两样。”“自由是与责任对称的。没有责任的自由只能是兽(猎杀)的自由或鼠(逃跑)的自由,而绝不是人的自由。”,马加爵,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

47、州初中读初三,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高考,以高分考取一本云南大学;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为部督A级杀人犯; 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终年23岁。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马加爵,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

48、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罚。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作出裁定,核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马加爵的忏悔,夜已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绪像飞。几年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但我此刻却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我很平静,但到了这种境地,试问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两个月前我的身份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一名即将进入社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毕业生,家人和国家都对我寄予厚望,而我本人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地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母校在整个云南省当中是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看好的,这些我都从师兄师妹(老乡)和老师那里打听得很清楚了,所以很多报纸上所渲染的大学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