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5401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精品教案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二、教学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引

2、导学生分析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视频录像播放,加深学生对我国科学成就发展的印象。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4、通过课外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三)情感与价值态度:1.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通过本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四

3、、 重难点:(一)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二)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以及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六、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提供史料、图片和影视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办法。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如电视、网络、收音机等,对我国近期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

4、的课程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了,而且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利于课堂上的讨论;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上的一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两幅画中的这位女子是谁吗?学生:嫦娥老师:对,这两幅画都是在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嫦娥奔月”。自古以来,人们就梦想着能够翱翔天际,奔向月亮。2007年10月24日这一天,我们奔向月球的梦想实现了。同学们知道这个奔向月球的探测器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嫦娥一号”老师:对,还记得“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时候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现在我们来重温一下当时振奋人心的发射过

5、程。(播放视频)(二)第一个子目:科技战略的发展老师:再一次看“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老师心情仍然是很激动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祖国的科技之路一路走来,经历过曲折,终于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在令人振奋。(板书:画出一条时间轴)我们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相当辉煌的。(在时间轴中划出一段代表中国古代)老师:同学们能够举出哪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学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等。老师:不错,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兴起起了重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但是在近代,特别是1840年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学生:中国的科学技

6、术就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老师:(时间轴上划出一部分代表近代中国)对,近代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走向衰落。那么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后,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中国的科技就开始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时间轴上划出一部分代表建国初期)老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郭沫若出任院长。并且制定了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从此,中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老师:不幸的是,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科技管理陷入瘫痪,研究机构被肢解,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被迫停止科研工作,下放到农村或厂矿劳动。(时间轴

7、上划出一部分代表文化大革命时期)。老师: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史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中国的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时间轴上划出一部分代表1978之后的时期)老师: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以发展经济为我们发展的重点。我国在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并且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包括“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等。(时间轴上标出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老师:“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8、源技术和新材料个领域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而“星火计划”是我国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火炬计划”是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的,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1995年,我们党和政府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时间轴上标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在这之后,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阶段。这一条时间轴就代表我们中国的科技之路。回顾我们中国走过的科技历程,我们主要经历过:古代辉煌、1840年衰落、1949年全面发展、文革遭破坏、1978年“新的春天”。(三)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老师:我们说

9、,1978年后是中国现代的科技技术“新的春天”,中国现代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现代中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子目的内容: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两弹一星”指的是哪两弹,哪一星呢?学生:两弹是原子弹、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老师:很好!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对于“两弹一星”的理解是有歧义的,“一星”指的是人造卫星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有一些教材认为“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有一些则认为是原子弹和导弹。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国家,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制造原子弹、氢弹等这些核武

10、器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几则小材料,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材料获得答案。材料一: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老师:请问同学们,你们在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信息呢?学生:美国、苏联和英国都掌握了核技术。老师:很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是有垄断的趋势的。那么中国,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的垄断才作出了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但是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之后同时郑重宣布,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任何情况,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11、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则材料。材料二: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材料三: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当时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老师:同学们在材料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列强想用核武器进攻中国。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的好。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把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12、,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想要控制中国。也就是说,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此外,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也需要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老师:那么除了“两弹一星”,新中国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9到第80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时间成就意义火箭和导弹的研制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时间成就意义卫星航天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宣告中

13、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答案:时间成就意义火箭和导弹的研制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加强了国防,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1960年自行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自行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911994年秦山、大亚湾核电站时间重大成就意义卫星航天技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1982年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2003-2

14、009年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神舟一号、嫦娥一号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老师:嗯,大家差不多都看完了吧?接下来请位同学为我们把空补充完整。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的正确,看书很仔细。其他同学对照PPT,看看自己是否都找到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重温当时人们的喜悦吧。 大亚湾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 东方红一号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老师:老师每次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心情都十分的激动,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而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一群人是功不可没的。同学们知

15、道是指谁吗?学生:科学家老师:对,就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贡献,科学技术才取得如此大的发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吧。赵忠尧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后来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1950年8月当赵忠尧和钱学森夫妇等一道回国之时,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三道拦截赵忠尧的命令,强行将赵忠尧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监狱。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也发来急电:“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赵忠尧却回电说:“我回大陆之意已决!”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努力下,于1

16、950年11底回国。邓稼先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开始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钱三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1948年,钱三强谢绝了导师和同事们的竭力挽留,不顾国民党政府

17、的威胁,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回归后的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功氢弹。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1947年,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是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1950年便开始争取回国。因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被没收了各种资料和书籍,被诬陷为“间谍”,美国政府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软禁在一个孤岛上,但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老师:看完几个科

18、学家的相关资料后,同学们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学生:认真严谨、爱国、有创新精神、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老师:嗯,说的很好。这些精神不单单是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学生也是如此。同学们只有持之以恒,戒骄戒躁,刻苦钻研,学习才会有进步的。(三)第三个子目: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老师:除了工业上的科技成就,我们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呢?(过渡)学生: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老师:不错。大家或许知道中国在建国时人口是5.4167亿。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到

19、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激增达到了12.9533亿。衣、食、住、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涉及到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口激增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学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动乱、失业老师:嗯,大家说得都没错,但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养活这么多的人?或者说,我们需要多少粮食才算足够?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占了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可是耕地面积才有百分之七,所以呢,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无法靠自己来解决这个温饱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各位打算怎样去解决它呢?学生:计划生育,向外国进口粮食,提高粮食产量老师:很好,各位的提议都不失

20、为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人口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计划生育是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人口还是会增长,粮食的需求还是很大。至于向外国进口粮食,这也未必不可以,但我们可以设想,万一某天我们国家和粮食出口大国产生矛盾,或者说,世界大战再燃烽火,我们的粮食进口还怎么进行下去呢?所以,这些都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学生:提高粮食产量。老师:嗯,说到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刚才说到的两平之了的?学生:袁隆平。老师:袁隆平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的农民了。他说自己的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中国有饱饭吃。60年代初,他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1973年,他和助手首先

21、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看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究竟带来多大效益: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比一般常规稻要增产20%左右。据统计,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老师:袁隆平使中国人自己去解决了吃饭问题,展示了中国人的能力。此后,杂交水稻开始在全球范围推广,它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的粮食种植,当然也有助于世界饥饿问题的解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本人则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获得一系列的表彰。以下是仅仅是一些代表奖项:1981

22、年,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金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袁隆平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最高科学技术奖。探究:新中国科技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新中国科技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那么为什么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什么因素促使新中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2分钟后每组派同学发表你们的见解。(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发表意见)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首先,社会主义制度

23、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给科技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最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其中,许多科学家为了回国为祖国的科技建设做出奉献,有许多感人的事件。(展示科学家图片)除了,邓稼先、郭永强、钱学森三人,还有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3.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但同时,我国科技在某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

24、存在的差距,而赶超科技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就落在你们的肩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节课,我希望,你们不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更希望你们能够增加你们的一种使命感,一种为了中国的建设,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自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八板书设计:一、科技战略的发展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决策背景: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百废待兴的中国面临安全威胁。2.科学技术成就3.科学家的贡献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袁隆平与南优二号2.最高科学技术奖3.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 有助于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解决;第二次绿色革命;四、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条件其次,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保证最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