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5787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 本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

2、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 50分)1(山东青岛期末)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这些材料最能说明A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粮食作物 B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C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解析】甲骨文的记载属于原始资料、一手资料,其中大量记载黍和稷,说明它们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故选A。 【答案】A2(山东青岛期末)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田庄制 D屯田制【解析】均田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目的是

3、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它开始于北魏,结束于唐朝中期。 【答案】B3(山东青岛期末)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词。如果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繁荣时期。 【答案】B4(山东青岛期末)明清时期商业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主要表现不包括A国内外市场扩大 B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江南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上失去了国外市场,故A的说法错误。

4、【答案】A5(山东青岛期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解析】世界历史不是从新航路开辟才有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欧洲和亚洲、非洲的直接商业联系早已有之,故ABC错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原来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故D正确。 【答案】D6(山东青岛期末)在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5、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C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D1807年问世的汽轮【解析】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是工业革命的最伟大成果,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操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B7(山东青岛期末)“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此现象的出现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评价的是19世纪中期的工厂制 C垄断彻底消除了私人生产 D垄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的无计划状态【解析】材料信息是对垄断这种经济形式的评价,从材料可以看到作者认为垄断在

6、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产的无计划状态。 【答案】D8(山东青岛期末)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 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A BC D【解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符合事实。 【答案】A9(山东青岛期末)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欧风美雨”的影响 社会变革的推动 服饰质地的不同 服装款式的差异A B C D【解析】近代和古代相比,中国女子服饰变化很大,这种变化主要是西方的影响和社会变革的产物,

7、就是说服饰的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变迁,故正确;是服装自身的变化不是社会原因,注意题干中的“社会原因”这一限定。 【答案】C10(山东青岛期末)1888年,总长2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A观念的落后是近代化的重大阻力B朝廷带头推广火车和铁路C统治者愚昧和迷信 D清朝铁路建设落后于德国【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说明观念的落后阻碍中国的近代化,也说明统治者的愚昧和中国的落后。“朝廷带头推广火车和铁路”和材料反映的信息正好相

8、反,故选B。 【答案】B11(山东青岛期末)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惟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这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这个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到正确途径,也不是符合经济规律,更没有使俄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是相反。但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维

9、护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故选C 【答案】C12(山东青岛期末)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要求企业制订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ABC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罗斯福的话说明美国政府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就业和基本工资标准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故正确。 【答案】D13(山东青岛期末)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

10、义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国家 行业邮政电话铁路航空英10010010075法10010010075日100私有7525美1002525私有A扩大政府开支 B发展基础工业 C改善交通条件 D建立国营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战后发达国家采用了建立国营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 【答案】D14(山东青岛期末)20世纪中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最终结果都失败了。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都是 A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与美国争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遭到人民强烈反对【解析】两次改革失败的

11、根源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对这种体制的小修小补。 【答案】A15(山东青岛期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ABCD【解析】个人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故说法错误。 【答案】C16(山东青岛期末)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

12、kwh2949kwh109kwhA没收官僚资本 B实行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的钢铁产量和电力事业很不发达,对此国家采取的政策是大力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C17(山东青岛期末)对下面20世纪50年代末两幅新闻图片的报道,表述正确的是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C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虚假的 D 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真实的【解析】两个报道都是反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其中左图的报道是虚假的,右图的报道是真实的。 【答案】A18(山东青岛期末)改革开放之初,既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业现

13、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发展乡镇企业【解析】发展乡镇企业既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D19(山东青岛期末)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我国各种商品的指令性计划在逐步减少,这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B20(山东青岛期末)

14、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不同C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D与中央关系不同【解析】所谓经济特区就是指实行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的地区。 【答案】B21(山东青岛期末)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解析】发生在大跃进时期;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发

15、生在改革开饭初期;发生在21世纪初期。 【答案】C22(山东青岛期末)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其原因主要在于 A美国是会议的发起国 B布雷顿森林环境优美C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D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召开会议的环境较安全【解析】二战期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的结果,经济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 【答案】C23(山东青岛期末)下列不属于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三大支柱的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国际经济联合体 D 【解析】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三大

16、支柱的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答案】C24(山东青岛期末)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的格局【解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的格局。这些经济集团都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故选B 【答案】B25(山东青岛期末)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经济

17、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BCD【解析】经济区域集团化总体上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化面前,发展中国家要结合本国国情发展自己而不是盲目的西方化,故D 正确。 【答案】D 高 一 历 史 试 题 20087第卷 (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0分)26(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 研究

18、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请回答:(12分)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

19、影响?(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解析:本题考查清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影响以及黄宗羲对这个政策的反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6(12分)(1)政策:抑商政策。影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4分)(2)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

20、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3)黄宗羲的观点:农工商皆本。关系: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4分)27(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此题做在 答题纸地图上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

21、占。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材料四 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请回答:(12分)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什么?(4分)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271945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4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

22、业的复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什么策略?(2分)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解析:本题考查荣氏家族企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曲折发展经历,荣氏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回答问题是要注意结合各个时代背景来进行,抓住了这一点,问题就好解决了。答案:27(12分)(1)特点: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国际因素: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2分)(2)原因:国民政府的封杀和压榨,战争的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4分)(3)策略:采取利

23、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支持其发展。(2分)(4)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28(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材料二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英才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

24、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材料三 以下是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图片 美国股票持有者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请回答:(14分)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依据材料二,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有什么作用?(4分)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分)这些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分)有何积极意义?(分)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以及西方国家的经济变化。这是两种不同的国家干预经

25、济的方式,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本质的差别。答题时一定注意这一点。答案:28(14分)(1)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作用: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分)(2)干预: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2分)作用: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有序运行。(2分)(3)新变化:股票呈现分散化(“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和福利国家的出现。(2分)趋势:资本的社会化和分配领域的社会化(或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趋势。(2分)意义: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分)29(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

26、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2分)简要指出图二欧元启动流通的重大意义。(2分) 图四反映的事件,有何积极意义?(4分) 如何认识图一、二、三与图四反映出的经济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4分)解析:本题通过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状况和中国的应对措施。首先从图片中总结出所要考查的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答案:29(12分)(1)特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2分)(2)意义: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2分)(3)意义: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

27、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4分)(4)经济区域化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另一方面又在限制阻碍着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4分)说明:学生答题不必完全拘泥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BBADBDACBCD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CADBBCCC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0分)26(12分)(1)政策:抑商政策。影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逐

28、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4分)(2)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4分)(3)黄宗羲的观点:农工商皆本。关系: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4分)27(12分)(1)特点: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国际因素: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2分)(2)原因:国民政府的封杀和压榨,战争的

29、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4分)(3)策略: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支持其发展。(2分)(4)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28(14分)(1)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作用: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分)(2)干预: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2分)作用: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有序运行。(2分)(3)新变化:股票呈现分散化(“人民资本主义”)趋势和福利国家的出现。(2分)趋势:资本的社会化和分配领域的社会化(或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趋势。(2分)意义: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分)29(12分)(1)特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2分)(2)意义: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2分)(3)意义: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4分)(4)经济区域化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另一方面又在限制阻碍着全球化。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4分)说明:学生答题不必完全拘泥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