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585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三年级上册(8个)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热水和凉水。2、右手拿着温度计放入水中。3、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

2、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

3、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2、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并记录下来。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修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子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

4、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12、改变浮和沉)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实验目的: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实验步骤: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

5、水面上。如果想使牙膏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竖直浮在水面上。注意:在做让牙膏竖直浮起来的实验时,只需将牙膏皮的尾部稍稍鼓起一些,若将牙膏整体都扒开,搞得太鼓,再放入水中,牙膏皮就难以竖直地浮在水中而要倒下并下沉,因此要掌握好牙膏皮鼓起的程度。(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实验名称:水面的张力(13、水面的秘密)实验器材:水、玻璃杯、胶头滴管、曲别针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

6、,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注意:实验的桌子一定要平稳,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实验现象: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名称:毛细现象(14、水往高处走)实验器材: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实验目的: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2、将各种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21、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实验目的:认识到

7、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中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实验步骤:1、在三个培养皿内分别粘好三个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水,并分别点燃蜡烛。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的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3、往培养皿内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4、拧开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8、。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实验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是一种混合体,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三年级下册(8个) 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1、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计时器、小车、尺子、垫圈、棉线实验目的: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2、用2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3、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注意:提醒学生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重量、小车经过的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每个实验要做三次以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现象:垫圈越多,小车跑得越

9、快,也就是拉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 实验名称:摩擦力(2、玩滑梯的启示)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步骤:1、把木块放在粗糙的木板上拖拉,用弹簧秤测出所需的拉力。2、把木块放在比较光滑的木板上拖拉,用弹簧秤测出所需的拉力。3、把木块放在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拖拉,用弹簧秤测出所需的拉力。4、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相反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实验名称:简易天平(3、跷跷板)实验器材:天平、橡皮、木块等一些小物品实验目的:了解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

10、、在天平左盘放上橡皮,右盘放上砝码,称出重量。2、在天平左盘放上其他小物品,右盘放上砝码,称出重量。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1)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2)如天平不平衡,再调整游码,使之平衡;(3)最后根据砝码和游码的指示判断出物品的质量;(4)取用砝码时,不要用手直接拿,要用镊子夹取。 实验名称:有趣的磁铁(5、有趣的磁铁)实验器材:磁铁、曲别针、图钉、细线等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各种性质实验步骤:1、用磁铁吸铁制物品和非铁制物品。2、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分别吸图钉或大头针,看哪个地方的吸的多。3、用细线将磁铁悬吊起来,等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端分别指向什么方向。4、用两块一

11、样的磁铁,同极放在一起,异极放在一起,看有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有磁性(能吸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中间磁力弱,两头磁力强。 实验名称:制作指南针(6、指南针)实验器材:磁铁、吹塑纸片、缝衣针、塑料杯、水实验步骤:1、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使缝衣针磁化),做成小磁针。2、把摩擦好的小磁针插在吹塑纸上。3、把它放在水中,转动塑料杯,观察针尖的指向。4、根据磁针的指向,在塑料杯边贴上“东、南、西、北”。注意:不要让针尖伤着手。 实验名称:制作计时工具(沙漏)(10、制作计时工具)实验器材:两个塑料瓶(带盖)、剪刀、硬度适中的纸、胶带、沙子实验步骤:1、分别

12、在两个瓶盖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2、把甲瓶装满沙后盖上盖,把甲瓶倒放在乙瓶上,使两个瓶盖的小孔相对,细沙可以流到乙瓶中去。3、看着表,每隔1分钟轻轻摇动乙瓶,使沙子平铺在瓶内,用笔在瓶外划个记号,标上“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划上“2、3、4”等时间记号。4、沙子流完后,把甲乙两瓶位置换过来,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瓶外画好时间记号。5、用胶带将甲乙两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使用方法:在开始做练习题的时候,把两个瓶子架好,让沙子流动。做完题后,看一看瓶子,就知道用了多少时间。 实验名称:灯泡亮了(11、灯泡亮了)实验器材:电流实验盒(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电池夹)实验目的:让小灯泡亮起来

13、。实验步骤:1、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注意: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实验名称:谁的本领大(13、谁的本领大)实验器材:电流实验盒、铁钉、木条、铝片、塑料片、毛线、玻璃、铜丝等实验目的:验证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实验步骤:1、检测电路:先将检测电路中的夹子夹在一起,灯泡亮表示电路通。2、用夹子分别夹住铁钉、木条、铝片、塑料片、毛线、玻璃、铜丝等,观察灯泡是否亮,并将鉴别后的材料分成两类。实验结论:灯泡亮的一类为:钉子、铜丝、铝片。像钉子、铁丝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灯泡不亮的一类为:木条、玻璃、毛线、塑料片。像玻璃、纸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