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668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8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语法点滴.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板块一 :语法点滴,现代汉语,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叹、拟,古代汉语虚词大致分四类:,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 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 起连接作用,如“而、乃、则”; 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常见的文言虚词】,之 以 而 其 焉 于 或 乃 虽 为,板块二:考点梳理,一、“之”的用法,1、用作代词,代指人【例】余悲之:,他,代指蒋氏。,代指物【例】策之不以其道:,它,代指千里马。,代指事【例】操蛇之神闻之:,代指愚公率领子孙移山,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

2、可译为“的”【例】故时有物外之趣:,的,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例】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不译。,去,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调节音节,助词,不译。,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 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的除外),公将鼓之: 恢弘志士之气: 肉食者谋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3、焉: 当余之从师也: 出入之迂也: 牡丹之爱: 至之市 :,.,【考考你】,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的,代指迎战齐军这件事,他们,指代董允等人,这,助词,不译,助词,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到去,2、作连词。可译为 “来”、 “用来”、“因为”、 “以致”等,也可以不译。 【例】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以塞忠谏之路也 俯身侧耳以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以”的用法.,1、作介词。可译为“把”、“对”、 “用”、 “凭”、 “因为”、 “根据”、 “按照” 等。 【例】 策之不以其道 以刀劈狼首 而吾以捕蛇独存 何以战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3、用作副词,表示时间,可译为“已经”。 【例

4、】固以怪之矣,4、用作动词。一般译成“认为”、“以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伤先帝之明: 以中有足乐者: 计日以还: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木为之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考考你】,以致,因为,相当于“而”,可不译,凭,来,用,根据,三、“而”的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或者不译。 【例】黑质而白章,2、表示承接关系,一般连接两个有先后关系的动词, 可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等。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 “地”,或者不译

5、。 【例】则弛然而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敏而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考考你】,表转折,却,表并列,不译,表承接,不译,表示修饰,相当于“地”,四、“其”的用法,1、作人称代词,代指人或物,可译为他(们)、 它(们),或者他(们)的、它(们)的。 【例】百姓多闻其贤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安求其能千里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作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些)”、“那(些)”、 “其中(的)”等。 【例】其船背稍夷 其一犬坐于前,3、副词,用于句首,表示反问、推测、委婉等语气。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当其租入: 欲穷其林: 其如土石何: 专其利三世

6、矣: 不能指其一端:,.,【考考你】,他的,代指捕到蛇的人,那,加强反问语气,这,其中的,五、“焉”的用法,1、作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在那里。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3、作代词,代指某物。 【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了” 【例】虽鸡狗不得宁焉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又何间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语气助词,呢) (表示感叹语气) (兼词,从这里),【考考你】,六、“于”的用法,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 对象、比较等。,1、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7、、到。 【例】于厅事之东北角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达于汉阴,2、表示时间,译为“到”。 【例】积于今六十岁矣,3、表示对象,译为“向“、“对于”。 【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万钟于我何加焉,4、表示比较,译为“比” 【例】苛政猛于虎,1、皆以美于徐公: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相与步于中庭: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考考你】,比,在,在,对,从,从;比,一、“虽”的用法 1、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虽然”。 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二、“乃”的用

8、法 1、“于是”、“就”。如:刿曰:“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乃入见。 2、“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竟然”。如:见渔人乃大惊 4、“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板块三合作探究,虽 乃 或 为,三、“或”的用法,1、用作代词,可译为“有人”、“有的”、“有的人”。 如: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凭或立,不一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表示时间,可译为“有时”。 如:或王命急宣,3、表示猜测,可译为“或许”。 如:或异二者之为,4、表示选择,可译为“或者”。 如: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四、“为”的用法,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

9、“对”、 “替”、“给”、“被”。 如: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报倾诚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译为“当”。 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如:乡为身死而不受 2、用作动词,这时是实词,表示做某事,具体意思 要视语境而定。 如:又为活板/唐人尚未盛为之/不以木为之者,驴之黔,无可用,放之山下。狗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而觇。少时,驴一鸣,狗愕然,曰:“此必神兽也,吾当敬之。”稍出近之,惴惴而前,然见其蹄类牛,疑

10、焉,立而睨。久之,驴啮草。狗不胜喜,曰:“食草者,何用之有?”乃荡冲不已,甚狎。驴不胜怒,蹄而伤其首。狗痛而走。他日,复遇驴,遽蔽林间矣。 注释黔:贵州一带。惴惴:zhu,形容害怕不安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遽:j,急忙。,【板块四牛刀小试】,1、找出与“莲之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食草者,何用之有? B、久之,驴啮草 C、稍出近之 D、 驴之黔 2、分析文中三个“而”的用法及含义: 惴惴而前:_ 狗痛而走:_ 立而睨:_ 3、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然见其蹄类牛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然见其蹄类牛,疑焉,A,驴之黔,无可用,放之山下。狗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而觇。少时,驴一鸣,狗愕然,曰:“此必神兽也,吾当敬之。”稍出近之,惴惴而前,然见其蹄类牛,疑焉,立而睨。久之,驴啮草。狗不胜喜,曰:“食草者,何用之有?”乃荡冲不已,甚狎。驴不胜怒,蹄而伤其首。狗痛而走。他日,复遇驴,遽蔽林间矣。,(它,代指驴),(把),(当作),(兼词,对它 ),表修饰,助词不译.,表承接,助词不译,表并列,助词不译,基本意义要熟记,【板块五妙解要诀】,结合语境巧分析,反复诵读细体会,中考场上我第一,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