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8690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 一银行核心系统入门简介(一)2010年07月29日星期四19:39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

2、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1科目常识基本法则科目常识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3、负债+所有者权益。(新会计准则有所不同)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

4、,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1.1资产资产类的科目,用1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资产类科目都

5、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1.2负债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负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

6、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1.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上面说过了,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反映在贷方。1.4资产负债共同类(往来类)(共同类)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

7、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比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

8、)这个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

9、清算。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

10、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子目来处理。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1.5损益类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

11、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一般来说: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增加,贷记时减少;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增加,借记时减少。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1.6或有资产负债类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1.7表外科

12、目用7作为首位科目号。1.8其它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2简单会计原理2.1内部账户这个问题,我在刚学的时候,曾经颇疑惑了一段时间,所以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所谓内部账户,是与客户账户相对应的。也就是说这些账

13、户不是用来登记、反应客户的账户信息,而是反应行内的账务情况,比如说损益类科目的账户,就都是内部账户。客户的账户,一般是客户来银行开户的时候,才建立的用来登记账务的账户;内部账户,一般是分行成立之初,统一生成的。(一般都一个专门的程序,由操作人员来调用的吧)其实对于内部账,在会计原则上,登记个科目发生可以。至于增加子目,乃至内部账户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后续的分类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说到这个账户,就顺便想起了表内表外的问题。表内账,都是正正式式,真金白银的钱;比如我们的存款什么之类的。而表外账,通常是一些统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行里有多少本存折啦,还有已经核销的贷款之类的。表内账的单位,都是元;

14、表外账的单位,就百花齐放了,有的是元(比如说已核销贷款),有的是本或者是张,比如说存折或者说什么有价单证。而最后,表外账在汇总统计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单位,就是统统一加了事,对于不是财会专业的,尤其是我们搞计算机的人来说,这种加法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总之银行会计上就是这样处理。所以说,一般报表里面,大家会对表内账比较关注,对表外账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我是这样偷偷的说,各位怎么处理是大家自己的事)。2.2复式记账法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

15、、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贷,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中,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边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2.3冲账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

16、账方式。而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实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笔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

17、进行探讨。3业务流程描述业务流程描述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过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如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

18、是自动业务。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

19、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4常见规范及检测4.1传票以及日志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打印传票,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只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

20、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于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所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我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万不要嫌麻烦)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

21、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上面说的是账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来记录,以便查询。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4.2常见检测内容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检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

22、合同上流行的话,叫做-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1、/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2、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对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3、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机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4、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的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5、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

23、转出方也算),一定要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6、大家一起来。5系统架构及部分模块常见设计方案5.1常见总体架构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中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

24、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1244131248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