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064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及有关问题的讨论,内 容,一、概述 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一)华北板块 (二)西伯利亚板块 (三)塔里木板块 (四)哈萨克斯坦板块 三、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 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一、概述,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有不少学者进行全国地质构造单元划分时对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做过粗略划分,如(黄汲清,任纪舜,姜春发等.1977.)进行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的研究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准地台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两个大的构造单元;(李春昱.1981.)对中国板块构造轮廓研究和划分中,将内蒙古划为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

2、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划分为华北地台、内蒙古中部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一、概述,后来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邵积东1998)、(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等.2009)将内蒙古北 山地区划为塔里木板块。但均未划分出哈萨克斯坦板块。(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3)在中国大陆构造研 究新进展中,曾经提出古亚洲洋中可能存在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哈萨克斯坦准葛尔古陆块。我们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特别是近年完成的1:5万和1:25万区调成果资料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详细研究,对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提出新的意见,划分出了哈萨克斯坦(准葛尔

3、)板块,对一些关键性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根据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1:25万区调最新成果以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及华北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板块构造学术观点,依据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系特征、不同块体的构造及其边界构造(蛇绿岩带)特征,将内蒙古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并根据构造活动性质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地块、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

4、陆缘增生带和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在二级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依据建造类型、总体构造特点的不同,陆缘增生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华北地块划分为阴山隆起和鄂尔多斯坳陷等九个三级构造单元。其中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划分为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镶黄旗赤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可划分为额尔古纳非火山型被动陆缘,乌尔其汉火山型被动陆缘, 东乌珠穆沁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和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未能进一步划分。,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四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分别由两条板块构造拼合

5、带和一条深大断裂构成。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分界线位于二连贺根山一线,即著名的贺根山蛇绿岩带;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分界线为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向西与阿尔金大断裂相连,在区内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梭梭头乌兰套海恩格尔乌苏一线,向北东延入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位于甜水井黑鹰山额济纳旗雅干一带,为一条深大断裂,向北东延入蒙古国。二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与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的分界,也就是槽台界线,位于巴彦乌拉山北乌拉特后旗达茂旗北化德县赤峰南一线,为一规模巨大的深大断裂带。其它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也均由深大断裂构成。,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地层区划对比,华北板块相

6、当于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块相当于晋冀鲁豫地层区,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相当于内蒙古草原地层区,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相当于锡林浩特盘石地层分区,镶黄旗赤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相当于赤峰地层分区;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相当于兴安地层区,额尔古纳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相当于额尔古纳地层分区,乌尔其汉火山型被动陆缘相当于达来兴隆地层分区,东乌珠穆沁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相当于东乌呼玛地层分区;哈萨克斯坦(准葛尔)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相当于觉罗塔格黑鹰山地层分区,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相当于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三、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一)、华北板块华北地块 分为鄂尔多斯坳陷和阴山隆起两个构造单元。前

7、者属陆快内的稳定沉积,地层系统均与华北地区一致,没有发生构造运动的改造;后者为基底陆壳出露区,可分为太古宙古陆核,晚太古宙晚期早元古宙增生陆壳,中、晚元古宙裂谷沉积,古生代为滨浅海碎屑岩及碳酸岩沉积,生物组合与华北地区基本一致。 1太古宙古陆核 由太古代兴和岩群、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表壳岩和TTG岩系组成。采用不同方法获得25213108Ma等一批同位素年龄。其构造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大青山以北地区表现为大型穹状构造,代表原始基地的特点;另一种为乌拉山、大青山地区表现为大规模的条带状构造,表明其经受了强平行化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一)、华北板块华北地块 2、晚太

8、古宙晚期早元古宙增生陆壳 由色尔腾山岩群和二道洼群构成,色尔腾山岩群为一套角闪质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组合。原岩为拉斑玄武岩、钙碱质中基性火山岩硅铁质岩、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属绿岩带性质。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该群获得25亿年左右的年龄值较多。 二道洼群为一套滨浅海相以陆源碎屑及砂泥质为主夹中基性火山岩及碳酸盐沉积建造,构成一套中压、富铝的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片岩组合。变质相以高绿片岩相为主,局部达低角闪岩相。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中零星分布的宝音图群,与二道洼群相当,我们认为这套地层,应为古元古代末期从华北地块分离出去的小陆块,呈岛链状分布于中元古古生代以来的大洋中

9、。上述两个群已有大量1823亿年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一)、华北板块华北地块 3、中、晚元古宙裂谷沉积 中晚元古时期,有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巨厚的浅变质的沉积岩系,均不整合于太古代老地层之上。阿拉善地区的原巴音诺尔公群沉积建造与之相当,考虑大地构造位置将其一并划入渣尔泰山群。两个群均获得了大量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白云鄂博群多在13501728 Ma间,渣尔泰山群在10371675Ma间。 上述两个群在华北地块北部边缘呈狭长带状分布,分别构成平行排列的南北两个带。应为古元古末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陆块北部边缘由于拉张作用形成的两条巨大裂谷带。,(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1 、中、晚元古宙地

10、质特征 在古元古代末期由于拉张作用,使的华北陆块边缘裂解、分离,形成宝音图群微陆块,中、晚元古时期,从华北地块分离出去的宝音图群微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形成了大洋,沉积了温都尔庙群、白乃庙群,与华北地块北部边缘拉裂未被分离形成边缘裂谷,接受巨厚沉积的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属同期不同环境的产物,形成截然不同的两套建造。 温都尔庙群:下部为原岩以拉斑玄武岩系等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绿片岩组合,夹硅铁质岩、碳酸盐岩及辉长岩等。尚恒胜等于辉长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642Ma。上部为各种片岩及石英岩、含铁石英岩夹大理岩透镜体。温都尔庙铁矿即产于该组中。据下部火山岩岩石化学的研究,反映出被动火山陆缘的特征

11、。徐备等于下组绿片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151176Ma,于上岩组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820.880.8Ma。,三、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白乃庙群:为一套绿泥片岩、石英片岩、绢云片岩组合,为火山复理石建造。据其火山岩岩石化学研究,属典型的岛弧型基性火岩熔岩,产有岛弧背景下特有的斑岩型铜矿,即著名的白乃庙铜矿。(聂凤军等,1991,1994, 1995)于该组中采集绿片岩做锆石U-Pb谐和年龄1130.51316.012Ma,Sm-Nd等时线年龄为1107Ma和810Ma。,(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1、 早古生代地质特征 有早奥陶世包尔汉图群、中晚

12、志留世徐尼乌苏组、晒乌苏组和西别河组。 包尔汉图群: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硅质岩夹变质砂岩及大理岩。基性熔岩底部具枕状构造。玄武岩据其岩石化学研究为初始洋壳。上部沉积夹层中含笔石。 徐尼乌苏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岩及火山岩组合。含珊瑚化石。晒乌苏组:为碳酸岩夹碎屑岩组合,灰岩中含丰富的珊瑚及腕足类化石,时代为中志留世。西别河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灰岩及生物礁。含丰富的珊瑚、腕足等生物化石,其不整合于早中志留世徐尼乌苏组之上。 上述中晚志留世三个组均为浅海相沉积,生物化石完全属介壳相动物群。中志留世有火山活动,在白乃庙一带形成复理石建造。晚志留世为氧化环境下的滨浅海相类磨拉石建造,局部

13、为碳酸盐台地,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奥陶纪和中志留世地层之上,构成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增生陆壳上的盖层沉积。这标志着加里东期洋壳的消亡和俯冲作用的结束。,(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2、晚古生代地质特征 晚泥盆世二迭纪,这一阶段,以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同时代形成明显不同的两套地层系统。 泥盆纪晚期早石炭世:北部区出露为色日巴彦敖包组,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夹中酸性火山岩及薄层灰岩。含珊瑚、腕足、苔藓虫等化石,属滨浅海环境的类复理石建造。而南部区则出现早石炭世的朝吐沟组、白家店组、石咀子组。朝吐沟组由变质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中酸性熔岩夹绢云片岩及少量石英岩组成,为海相火山复理石建造;白家店组为一套碳酸

14、岩夹砂岩及板岩组合,含丰富的珊瑚及腕足类化石,上部板岩夹层中含Cordaites sp.等植物化石,属欧美植物群。,(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2、晚古生代地质特征 晚石炭世:北部区有本巴图组、阿木山组。本巴图组为杂砂岩、粉砂岩夹安山岩及灰岩透镜体的一套海相地层。含丰富的筳类、珊瑚及腕足化石。阿木山组为生物灰岩夹钙质砂岩、粉砂岩等。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其中筳类、腕足均建立了化石带,属于特提斯型腕足动物群。而南部区则为酒局子组,为中细粒长石砂岩、杂砂岩、板岩夹煤层的一套陆相地层。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主体体现了华夏植物群的特点。,(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2、晚古生代地质特征 早中二叠世:北

15、部区有寿山沟组、大石寨组、哲斯组,南部区为三面井组、额里图组、于家北沟组。 北部区寿山沟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大石寨组为位于哲斯组和寿山沟组之间的一套海相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在达茂旗北部、西乌旗和大石寨一带底部出现细碧岩和角斑岩,反映了深水相的环境特点。在索伦山和西拉木伦河北岸有洋壳残片。哲斯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组合,不整合于大石寨组之上。其中含丰富的筳类、珊瑚、腕足类及头足类、腹足类、海绵、苔藓虫等化石,各门类化石均建立了化石带。早中二叠世北部区主体体现了冷水型动物群的特点,以腕足S-K-Y组合带为代表。,(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2、晚古生代地质特征 南部区三面井组

16、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丰富的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化石。其中筳类建立了化石带。额里图组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含植物及淡水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属种是华北地台石盒子组的常见分子,其中Emplectopteris为带化石的命名属,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于家北沟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含筳类和腕足类化石。早中二叠世南部区总体体现了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特点,与北部区明显不同。,(二)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 2、晚古生代地质特征 晚二叠世林西组,分布于北部区,为一套湖相黑灰色砂板岩组合,含淡水动物化石Palaeomutela-Paleanodoneta组合

17、,是典型的西伯利亚晚二叠世双壳类动物群。植物化石有CallipterisNoeggerathiopsis 组合,为典型的安格拉植物群。铁营子组分布于南部区,为一套滨湖相碎屑岩组合,含植物化石Cordaites-Alethopteria组合,为华夏植物群。两个组均为两大构造块体拼合后的陆相沉积,但仍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区特点。 综观石炭二叠纪,无论从建造类型、环境特征、生物区系以及构造活动特点,都是以西拉木伦河断裂为界,仅一河相隔,南北两侧截然不同,应为明显不同的两个构造块体。西拉木伦河断裂即为这两个构造块体的重要拼合带,北岸有蛇绿岩残片,即可证实俯冲带的存在。,(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18、西伯利亚东南陆缘增生带,按其建造类型及其构造特征的不同又进一步划分为额尔古纳非火山型被动陆缘(北西区)、乌尔其汉火山型被动陆缘(中部区)、东乌珠穆沁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东南区)三个三级构造单元。 1、元古宙地质特征 有早元古宙兴华渡口群和晚元古宙加疙疸组、额尔古纳河组。 兴华渡口群:主要分布于东南区,为一套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片岩、大理岩等。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应属西伯利亚板块在中晚元古时期被分离出去的古陆壳残片。,(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加疙疸组:主要分布于北西区,东南区有少量出露,中部区缺失。为一套绢云石英片岩夹千枚岩及酸性火山岩和大理岩。为浅海

19、相复理石建造,低绿片岩相变质。含光球藻,所获Rb-Sr等时线年龄为1061.6Ma。 额尔古纳河组:分布同加疙疸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即白云质大理岩夹石英片岩及绿泥片岩。为绿片岩相变质。与加疙疸组整合接触。两个组均属基底之上的盖层沉积。,(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2、奥陶纪地质特征 早期东南区和西北区有乌宾敖包组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三叶虫及笔石等化石;中部区为铜山组的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结晶灰岩等,含腕足类、珊瑚、苔藓虫等化石。中期中部区为多宝山组的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夹板岩组合。在夹层中含腕足类及三叶虫化石;东南区为巴彦呼舒组浅海相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透镜

20、体的陆源碎屑岩组合,含笔石化石。晚期中部区和东南区为裸河组,为一套浅海相变质砂板岩夹砂质灰岩的沉积组合,含腕足、三叶虫、珊瑚及介形虫等化石。中晚期北西区缺失。 奥陶纪的构造活动特点,早期基本上为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类复理石建造。中晚期北西区缺失,处于隆升的构造环境;中部区则为多宝山组中酸性火山岩,为火山复理石建造。据火山岩岩石化学的研究属岛弧型,表明当时本区处于岛弧环境,有洋壳向北部陆壳俯冲的构造机制;东南区为一套稳定的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3、志留纪地质特征 缺失早中志留世,仅有晚志留世卧都河组,主要见于北西和东南两个区,为一套浅海相碎

21、屑岩组合,以含大量Tuvaella腕足动物群为特征。 4、泥盆纪地质特征 泥盆纪地层只见于中部区和东南区,北西区缺失。其中早中泥盆世中部区有泥鳅河组,东南区有哈诺敖包组;中晚泥盆世中部区有大民山组、东南区有塔尔巴格特组;晚泥盆世在中部区和东南区为安格尔音乌拉组。 泥鳅河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生物碎屑灰岩中含丰富的腕足及珊瑚化石,以盛产床板珊瑚和四射珊瑚为特征。哈诺敖包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含大量植物化石。大民山组:为一套海相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合。在东乌珠穆沁旗贺根山一带有大量蛇绿岩出现。含大量珊瑚、菊石、头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塔尔巴格特组

22、: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建造,含腕足类、珊瑚及苔藓虫等化石。安格尔音乌拉组:为一套陆相及滨浅海相砂板岩组合。含大量植物化石和孢粉。,(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泥盆纪三个区的构造特征也是截然不同的。北西区继晚志留世末期为长期隆升的构造环境,缺失泥盆纪的沉积。中部区和东南区早中泥盆世为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以含丰富的床板珊瑚和四射珊瑚为特征。较为特殊的是该阶段在东南区则为哈诺敖包组的陆相地层,含丰富的裸蕨类植物化石,是本区最古老的植物群落。中晚泥盆世主要为半深海深海相的中基性、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及硅泥质岩组合。在二连贺根山一带见有大量基性火山岩、硅质岩及超基性岩 (同位素年龄为380M

23、a),硅质岩中含放射虫Entactinia sp.和Tetrentactinia sp,基性火山岩据其岩石化学分析属大洋中脊玄武岩,形成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合。代表着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带的证据。晚泥盆世晚期为陆相地层,局部为海陆交互相。代表着板块闭合后的陆相沉积。,(三) 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 5、石炭纪地质特征 早期有红水泉组和莫尔根河组,主要分布于中部区,北西区和东南区缺失。红水泉组为一套海相杂砂岩、砂板岩、碳酸盐岩及凝灰岩组成类复理石建造,含腕足类及珊瑚化石。其特点是物源复杂、成熟度差,并有火山岩,说明是靠近大陆边缘的初始裂谷环境。莫尔根河组为一套海相高钠的火山岩序列,成份从基

24、性酸性(细碧角斑质)均有,部分地区见有放射虫硅质岩,实际上可能为蛇绿岩,为代表洋壳性质的裂谷或小的洋盆环境。 晚期中部区为新伊根河组,东南区则为宝力高庙组和格根敖包组,北西区缺失。新伊根河组为一套陆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组合,含晚石炭世植物化石,为安格拉植物群。宝力高庙组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及正常沉积的碎屑岩组合,产植物化石,均属安格拉植物群。格根敖包组仅见于东南区贺根山蛇绿岩带及其两侧。为含腕足动物和植物化石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岩及碎屑岩夹生物灰岩透镜体组合,腕足化石有Neospirifer-Brachythyrina组合,含多层Noeggerathiopsis等植物化石。据西乌旗1:25万最

25、新区调资料,其不整合于贺根山蛇绿岩带之上,不整合的底砾岩中具大量的超基性岩和硅质岩砾石。进一步证实其为板块闭合后的盖层沉积。,位于北山北部,即甜水井黑鹰山雅干深大断裂以北地区。 1. 奥陶纪地质特征 早期有罗雅楚山组,中期有咸水湖组,晚期有白云山组。罗雅楚山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含笔石、三叶虫及腕足类等化石,各门类化石均建立了化石带。咸水湖组:为一套海相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夹灰岩及碎屑岩组合,属火山复理石建造。据其火山岩岩石学研究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笔石及珊瑚等化石。白云山组: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及少量安山岩及碧玉岩组合。含丰富的动物化石。 奥陶纪的基本特

26、征,早期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即笔石页岩相,含大量笔石,反映了深水相的环境特点。中期为海相中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的火山一复理石建造,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晚期为类复理石建造。所含三叶虫、珊瑚、笔石等动物群,均属于东南型。,(四)哈萨克斯坦板块,(四)哈萨克斯坦板块,2、志留纪地质特征 早期有圆包山组,中期为公婆泉组,晚期为碎石山组。圆包山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组合,富含笔石化石。公婆泉组为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珊瑚及腕足类化石。碎石山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硅质岩组合。富含珊瑚化石,有SquameofavositesAngopora组合,体现了晚志留世晚期

27、床板珊瑚动物群的特点。 3、泥盆纪地质特征 仅有雀儿山群一个地层单位,为一套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复理石建造。生物灰岩夹层中含丰富的腕足类和珊瑚化石,其特点体现了华南区(跳马涧)的生物特征。,(四)哈萨克斯坦板块,4、石炭纪地质特征 从早期延至晚期有绿条山组和白山组。绿条山组为一套海相长石砂岩、杂砂岩,偶夹灰岩和火山岩碎屑岩组合,为类复理石建造。含腕足、珊瑚、腹足、苔藓虫等化石。白山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偶夹碎屑岩组合。为火山复理石建造。其岩相特征指示为岛弧环境。 石炭纪的特点是早期为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其环境无疑属岛弧边缘重力流沉积。所含化石,属中国北方动物区腕足动物群。中晚期为火山复理石建造,

28、其岩相特征显示了岛弧环境的特点。,(四)哈萨克斯坦板块,5、二叠纪地质特征 早中二叠世下部为双堡塘组,上部为金塔组。晚二叠世下部为方山口组,上部为哈尔苏海组。均广泛分布于北山地区。 双堡塘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组合,含丰富的腕足类、珊瑚、头足类、菊石等化石。金塔组为一套海相基性火山岩夹正常沉积碎屑岩组合,有些地区玄武岩具枕状构造。方山口组为一套陆相中酸性熔岩及凝灰岩夹砂岩组合。整合覆于金塔组之上。哈尔苏海组为覆于方山口组火山岩之上的一套陆相碎屑岩组合。含植物化石等。 基本特征点,早、中二迭世为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以产冷水型腕足动物群及珊瑚、菊石化石为特征。中二迭世为海相具有枕状

29、构造的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属火山复理石建造,构造环境为上迭火山裂谷,体现了强烈拉张环境。晚二迭世早期为一套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组合,晚期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五)塔里木板块,位于北山南部,即甜水井黑鹰山雅干深大断裂以南地区。 1、早元古宙地质特征 有北山群,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于石板井北路井一带。为绢云石英片岩、大理岩夹变粒岩、石英岩及变质安山岩的一套岩石组合。于马鬃山一带获得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755Ma。应属塔里木板块裂解分离出去残存在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的微陆块。 2、中晚元古宙地质特征 有长城系古硐井群,蓟县系青白口系园藻山群,震旦系洗肠井群。 古硐井群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结晶灰

30、岩透镜体组合。为褶皱基底之上的第一个盖层。,(五)塔里木板块,园藻山群为浅海相的碳酸盐岩组合,含大量迭层石,至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组合,其中下部三个组合分别相当于华北的杨庄组、雾迷山组、铁岭组,时限为14001000Ma;上部3个组合分别相当于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和震旦纪早期,时限应是1000800Ma。洗肠井群为一套冰碛砾岩、泥砾岩、板岩、白云质灰岩的地层序列,不整合于园藻山群之上。含微古植物化石和核形石。 从总体看,长城青白口纪中期为稳定的盖层沉积,青白口纪晚期地壳抬升,缺失沉积。震旦纪气候比较寒冷,形成大陆冰川,局部地段为滨海冰川环境,沉积了洗肠井群冰碛岩系,具有古冈瓦讷、古欧洲和华南古陆的

31、特点,而不同于西伯利亚板块。,(五)塔里木板块,3、寒武纪地质特征 仅有中晚寒武世西双鹰山组,为一套浅海相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岩及硅质板岩组合。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至下而上可建立7个生物带。 上述资料表明,早寒武世缺失沉积。中晚寒武世为浅海相的硅泥质碳酸岩建造,属稳定的沉积环境。该阶段所含三叶虫为天山型。这些特点说明古地理、古构造环境、古生物面貌均不同于华北地区。,(五)塔里木板块,4、奥陶纪地质特征 早期为罗雅楚山组,中期为咸水湖组,晚期为锡林柯博组。 罗雅楚山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含笔石、三叶虫及腕足类等化石。咸水湖组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组合,属火山复理石建造。据其火山

32、岩岩石学研究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另外据左国朝等研究,在月牙山一带出现了洋壳,即月牙山蛇绿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笔石及珊瑚等化石。锡林柯博组为一套浅海相结晶灰岩、泥灰岩夹少量杂砂岩组合。含丰富的三叶虫、珊瑚、腕足、笔石等化石。 奥陶纪的基本特征,早期为笔石页岩相,含大量笔石,反映了深水相的环境特点。中期为海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一复理石建造,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晚期为碳酸盐岩建造。所含三叶虫、珊瑚、笔石等化石,均属于东南型动物群。,(五)塔里木板块,5、志留纪地质特征 早期有斑定陶勒盖组和圆包山组,中期为公婆泉 组,晚期为碎石山组。 斑定陶勒盖组为一套泥质板岩、硅质板岩夹硅质岩组合,具有

33、深水相的环境特点,含丰富的笔石化石,共生有腕足类、头足类、腹足类等化石。 其他各组特征与北部区相当。总的特点,早期为海相滞流还原条件下的笔石页岩建造,具半深海深海相的环境特征。笔石属西欧型。中期为海相火山岩建造,火山岩具双峰式特点。晚期为一套成熟度不高的浅海相碎屑岩建造,所含化石以床板珊瑚动物群为特征。,(五)塔里木板块,6、泥盆纪地质特征 早期为依克乌苏组的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及硅质岩组合。含珊瑚、腕足类及三叶虫等化石。中期为卧驼山组的一套杂色粗碎屑岩沉积,偶见保存不好的植物化石碎片,为陆相沉积。晚期为西屏山组的一套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生物礁灰岩,含大量珊瑚及腕足类化石。 7、石炭纪地质特征

34、早期为红柳园组的一套碎屑岩夹灰岩的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含丰富的珊瑚和腕足类化石。晚期为芨芨台子组的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含丰富的筳类、珊瑚和腕足类化石。 石炭纪的特点,早石炭世为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晚石炭世早中期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所含筳类化石,与华北板块本巴图组相似。说明该阶段两大板块增生陆缘有过拼合。,(五)塔里木板块,8、二叠纪地质特征 早中二叠世下部为双堡塘组,上部为金塔组;晚二叠世下部为方山口组,上部为哈尔苏海组。其建造类型、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均与北部哈萨克斯坦板块相一致,说明这一时期,两大板块拼合已形成统一的大陆。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几大板块的基本地质特征,无论是地层建造,还是生物化

35、石组合特点,均明显不同,应分属不同的构造块体。结合边界构造(甜水井雅干深大断裂带、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贺根山蛇绿岩带等)特征进行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应当是可行的。,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1、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划分问题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内蒙古北山地区是一个构造块体,将其统一划归塔里木板块,没有构造分区的概念。笔者通过对1:20万区调资料和近年完成的1:5万区调以及一些科研成果,并结合物化探资料的系统研究,认为以甜水井黑鹰山雅干深大断裂为界,两侧无论是地层建造,还是生物化石组合特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构成了多数地层单位不一致,出现了两套地层系统。另外,甜水井地区1:5万区调填图确定的甜水井黑鹰

36、山雅干韧脆性深大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从物探资料看,具有与断裂带分布相一致的重力高异常带和航磁异常带。我们认为,该断裂带两侧为两个构造块体,北部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南部为塔里木板块,甜水井黑鹰山雅干韧脆性深大断裂带即为两大板块的拼合带。向西延入甘肃省境内见有大量蛇绿混杂岩。,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2、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西延问题 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南北两侧为明显不同的两套地层系统,北部石炭纪为本巴图组、阿木山组海相地层,早、中二叠世为寿山沟组、大石寨组、哲斯组海相地层,晚二叠世为林西组陆相地层;南部对应的石炭纪则为酒局子组陆相地层,早、中二叠世则为三面井组海相地层、额里图组陆相地层、于

37、家北沟组海相地层,晚二叠世为铁营子组陆相地层。建造类型明显不同,生物特征北部为冷水型动物群和安格拉植物群,南部则为暖水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也均明显不同。构造分区特点明显,断裂带构造特征清楚,而且北岸有二叠纪蛇绿岩。许多学者都认可这一重要的构造拼合带,并将其向西与索伦山蛇绿岩相连接,认为是同一构造带。,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详细研究这一地区地质资料,认为将断裂带这样连接不妥。如果这样连接,就是在同一构造块体中划一条线,南北两侧均为本巴图组、阿木山组、大石寨组、哲斯组等北部区的地层系统,显然不妥。实际界线应从桑根达来朱日和东南白乃庙南与槽台断裂相接。主要证据:一、这一线两侧分别为上

38、述南北两套地层系统;二、在朱日和东南通过1:5万区调填图,确定在北部的阿木山组与南部的酒局子组之间为一断裂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断裂带,航磁异常图上为一明显的正负异常梯度带。笔者参加野外验收时到实地进行了验证,依据所含化石对两套地层也进行了认定。根据这一可靠的资料依据,认为该断裂带就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西延部分。对西拉木伦河断裂的延伸有了准确的认识。至于索伦山断裂带向东如何延伸,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3、阿拉善地块是否属于华北板块的问题 陆松年研究员来内蒙古进行学术报告和葛肖虹教授在西宁市中国地质学会区调与成矿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交流时都谈到,根据古地磁研究,认为阿拉善

39、地块为一独立地块。我们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对比研究后,重新提出阿拉善地块是华北板块的一部分。主要理由有三点:一、原划太古代叠布斯格群,后改为阿拉善群,无论岩石组合、建造类型、还是变质程度、变形变质作用特征、获得同位素年龄均与乌拉山岩群一致。岩石地层单位清理,将其对比统一划为乌拉山岩群;二、原划中新元古代巴音诺尔公群,岩性组合、地层建造、同位素年龄与渣尔泰山群非常一致。,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就其含矿性,以富含块状硫化物和金矿床为特征与渣尔泰山群也极为相似。我们将其对比划归渣尔泰山群,属于裂谷沉积。另外,在北部靠近地块边部有一大套浅变质的砂板岩、石英岩、灰岩、大理岩组合,我们认为

40、应当是白云鄂博群,属北部裂谷带的沉积;三、在阿拉善地块北部的陆缘区中有一套石炭纪地层,下部为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上部为碎屑岩及碳酸岩组合,与华北北部陆缘区的本巴图组和阿木山组非常相似,尤其上部所含化石与阿木山组的化石完全一致。我们将其分别划归本巴图组和阿木山组。由上述资料表明,阿拉善地块及北部陆缘区与华北地块及华北北部陆缘区完全一致,均属华北板块的西延部分,并非独立地块。,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4、关于锡林郭勒杂岩的时代归属问题 锡林郭勒杂岩是1:20万区调命名于锡林浩特一带的一套变质程度不一、岩石组合复杂的中、浅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

41、岩、花岗质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及千枚岩、变质砂岩等。不同地点岩石组合、变质程度不尽相同。实际上是解体不彻底的一个大口袋。当时由于未获得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暂置于早古生界。我们通过对锡林郭勒杂岩所有出露区的资料进行详细研究,认为有三部分内容:一、浅变质的千枚岩、变质砂岩等与志留纪徐尼乌苏组岩性组合相当,应划归徐尼乌苏组;二、有角闪质和二长质两种类型的片麻状花岗岩,是经加里东构造运动改造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类,应划归加里东期。,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据石光海、刘敦一先生于角闪质片麻状花岗岩中获得SHRIMP锆石UPb年龄4373Ma得到了证实。同时也获得了捕获锆石3100Ma的年龄数据;葛孟

42、春等于片麻状花岗岩中获得锆石激光烧释法同位素年龄4525Ma,同时也获得捕获锆石2492、1902、1100、950Ma几组年龄数据,充分说明有老的基底存在; 三、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岩组合,应划归古元古界宝音图群。有以下三点证据:1、具有相似的变质建造类型,都以富铝的砂泥质建造为主夹中基性火山岩,在翁牛特一带片岩中有十字石、蓝晶石,在宝音图一带有十字石、石榴石。石榴子石形成了矿床;2、具有相同的变质作用,锡林浩特地区的绿泥片岩中含角闪石残晶,绿片岩属退变质作用改造的产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据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矿物特征为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与宝音图和翁牛特一带

43、的宝音图群相一致;,四、几个重要地质问题的讨论,3、具有一批较为可靠的同位素年龄,邵积东等于西乌旗以南一带黑云斜长片麻岩中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1062Ma,认为属变质年龄;于白云鄂博北部绿片岩中获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2496 26、2227 15 Ma;王友等于西拉木伦河一带侵入十字石、蓝晶石片岩的花岗质片麻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2473 Ma;徐备等于苏尼特左旗一带绿片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1910 Ma;(赵凤清等,2008)于侵入宝音图群的片麻状花岗岩中获得SHRIMP锆石UPb年龄1672 10 Ma。上述这些资料足以说明,这套变质地层应为古元古代,属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大洋中的古陆块。不能由于获得几个古生代的年龄数据,将其一概而论的划归早古生代,尚显不妥。应将其解体分别进行合理的归属。这样处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