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557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培训--邓艾精要.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5/18,1,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授课人:邓艾 职 务:北京启迪智信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副主任 职 称: 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评价师 安全标准化评审员 联系方式:dengai_ 联系电话:13810076230,2013-6-3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遇难,76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企业制度不健全,无防止液氨泄漏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三同时不到位,厂房材料不符合要求,无基本的消防设施;安全管理混乱,疏散通道堵塞;众多隐患没有得到排查治理,责任制和安全

2、投入未落实。,1 从事故案例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必要性,2019/5/18,2,2013年8月9日下午5时许,北京某公园宠物乐园泳池发生漏电,正在泳池内的两只宠物狗被电死。为了救狗,一对年轻夫妻先后下水,年仅26岁的男主人触电身亡。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有一个异物堵塞了机电设备造成本起漏电事故。但是直接来看,整个用电设备没有加漏电保护装置,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电气隐患排查未常态化和专业化。,2019/5/18,3,4,2014年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

3、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未落实是关键。,危险金字塔 Hazard Pyramid,fatality,Lost time injury,Serious injury,First aid,Near miss/hazard/unsafe situation,企业-事故预防,安全管理原则,可追溯性原则,闭环管理原则,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2019/5/18,7,目 录,1,2,3,4,5,北京市266号令概述,导则编制的总体思路和架构,4,导则第二九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导则第一章 总则,5,导则第十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北京市

4、人民政府令 第266号 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安顺 2015年11月24日,2019/5/18,8,一、工作原则,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当坚持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单位主责、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2019/5/18,9,(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安全生产

5、事故隐患”定义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019/5/18,10,二、安监部门职责履行,第五条 市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职责,并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水务、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和农业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负有安全

6、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行业、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本条前款规定的政府有关部门,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2019/5/18,11,第十五条 本市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分析、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的信息化。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分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定期通报本辖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2019/5/18,12,第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

7、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事故隐患。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举报渠道。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责范围难以确定或者存在争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确定。,2019/5/18,13,三、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六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承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保障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第八条 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

8、理职责第九条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十条,2019/5/18,14,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每月定期,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第十一条 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第十二条 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的安全措施(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相关装置、设备、设施)第十三条 事故隐患验收第十四条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四、罚则,第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

9、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采取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措施,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应当向社会公告。,2019/5/18,16,第二十五条 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和教育培训。,2019/5/18,17,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10、。,2019/5/18,18,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细化和明确从业人员、基层班组等基层作业单位和工艺、技术、设备等部门,事故隐患排查的具体内容、周期、责任等事项,对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和资金保障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2019/5/18,19,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二)督促、检查本单位事

11、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投入的有效实施。,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定期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或者未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019/5/18,20,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将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

12、全的事故隐患,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2019/5/18,21,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一)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 (二)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 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等情况。,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将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2019/5/18,22,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

13、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一)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 (二)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 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等情况。,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2019/5/18,23,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要求使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排查时间、所属类型、所在位置

14、、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治理措施及整改情况等内容。,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一年内有两次以上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被约谈、教育培训或者行政处罚的信息,应当纳入本市信用信息系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布。,2019/5/18,24,2019/5/18,25,为深入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操作层面指导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促进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组织编写了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一企一标

15、准、一岗一清单”项目,一企一标准:一个企业一套个性化的隐患排查标准 一岗一清单:一个岗位一份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清单,概述,隐患排查清单,2019/5/18,28,?,关系,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思考,企业隐患排查是谁的职责? 隐患排查的范围覆盖是哪里? 如何及时和准确的发现事故隐患? 隐患治理工作内容是什么?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机制,2019/5/18,30,31,2019/5/18,31,二 导则编制的总体思路 和架构,北京市安监局张树森局长在2014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上指出: 这些年来,我们在安全监管实践中,特别是在安全检查督查工作中,搞了循环往复不停止的、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

16、次的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治了一批隐患,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只是在治标上解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的问题。这些检查还带给我们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运动式的工作模式需要反思。企业的隐患在一次次检查运动之后,仍往往如雨后春笋再生。很明显,这种运动式工作检查的模式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二是监管对象日益复杂化,监管手段过于单一,适应性不强。外部力量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推动显得非常乏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仍是顽疾。,2019/5/18,32,2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课题,2019/5/18,33,通过“导则”,指导企业开展各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7、提升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五性”,3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目标,2019/5/18,34,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 “八步法”,第六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四条,第十三条,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发布稿.pdf,5 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架构,2019/5/18,36,2019/5/18,37,2019/5/18,39,2019/5/18,40,导则的参考文献,列出了导则编制依据、参考的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文件名录; 导则的附件,为各类企业提供了13大类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记录及工作的范本、格式或范例、案例; 导则的附录,编辑了主要

18、的国家和北京市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原文或摘要,便于企业查阅。,2019/5/18,41,42,2019/5/18,42,三 导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目的和范围 为建立健全企业系统化、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流程、要求和方法,推动并指导企业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本导则用于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鉴于各类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导则在相关章节中,对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小型和微型企业

19、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范,希望能对各类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2019/5/18,43,事故隐患:(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送审稿))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按国家和北京市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根据隐患的严重性和治理难度、复杂性等确定;一般事故的判定根据国家标准和北京市企业安全生产等级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和实际风险确定;一般事故隐患的企业内部分级,可参见本导则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隐患的定义和特性

20、,2019/5/18,44,1 事故隐患的表现形式,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及其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按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事故隐患的表现形式有: 人的因素事故隐患,包括人员的行为、操作等不符合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且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的发生等状况; 物的因素事故隐患,包括设备设施等物的状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安全装置损坏失灵,或设备设施等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状况; 环境因素事故隐患,包括现场作业环境内职业危害因素出现异常情况或超过规定的限值,或现场照明、地面、通道、防护等存在可能导致未遂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其他状况; 管理因素

21、事故隐患,包括相关管理工作不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且由此会导致人员发生未遂事件或事故。,2019/5/18,45,2 事故隐患的特征,2019/5/18,46,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潜在危险源及其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其直接后果就是发生未遂事件、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GB/T28001-2011)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第一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根源,第二类危险源是其状态或行为、组合,是潜在的,需要持续控制;当

22、第二类危险源失去控制,就形成了现实的危险-事故隐患,则应立即治理。,2019/5/18,47,杜邦事故金字塔理论-隐患导致的未遂事件或事故,6)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头撞到泵上,死亡,5)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地,腿摔断了,4)操作工滑了一下,扭伤了脚,3)操作工滑了一下,但没摔倒,2)泵旁边泄漏的润滑油未及时清理,1)泵的阀门密封不严、管道接头松动、脱落等原因,可能导致润滑油泄露,2019-5-18,48,2019/5/18,49,一、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担事故隐患排查

23、治理的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第三节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总体要求,2019/5/18,50,安全生产法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

24、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019/5/18,51,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2019/5/18,52,2.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范围应涵盖: (1)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场所、设备设施; (2)各岗位的作业活动,包括被派遣人员; (3)相关方在企业现场的作业场所、作业活动等。 3. 企业

25、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租赁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与承包、承租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承租合同中订立专门条款,明确各自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职责。,2019/5/18,53,二、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1. 京政发201424号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包括:事故隐患监控防范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发现机制、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机制、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审查机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惩处问责机制。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应通过

26、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三、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的核心“八步法”,2019/5/18,54,55,2019/5/18,55,四 导则第二-九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节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第二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一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一 责任制建立的要求 逐级建立并落实责任制;可以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内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也可单独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突出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一岗双责” 要求; 建立对岗位人员责任落实的考核标准,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 作业人员的事故

27、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还应根据其岗位作业特点,在岗位规程内具体加以规定;作业人员的范围应包括被派遣劳动者; 各级人员的责任制应包括对相关方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职责。,2019/5/18,56,企业逐级建立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要求 : 企业应逐级建立并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其他领导、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班组及其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形成以主要负责人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总负责人,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综合管理责任部门,以各业务部门为专业安全管理责任部门,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队伍为骨干,以全体员工为基础的,自上而

28、下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2019/5/18,57,二 各类企业责任制文本编制要点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应当包含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内容,也可单独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 小型、微型企业,责任制可与管理制度合并为一个文件,内容可参照附件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范本内的小型、微型企业范本; 大中型企业通常设立部门较多,并单独设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各部门内还设立有小组或主管人员,涉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交叉较多,通常可单独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文本,同时要求部门将职责分解到各相关岗位,形成部门的相关责任制文本;企业责任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内的大中型企业范本 ; 企业集团通常

29、拥有下属单位,包括直属、控股和参股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企业集团对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力度和方法也各有区别,除了要求下属单位自行编制责任制外,还应编制集团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通常可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内描述,而不单独编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内的企业集团范本。,2019/5/18,58,三 责任制文本内容 1. 责任制文本内容应职责分工具体、操作性强;如: 规定部门领导组织事故隐患排查的职责时,应明确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如:每月组织本部门的综合安全检查,并批准检查后下达的事故隐患通知单等,并根据企业规定写清楚其每年至少参加几次部门综合安全检查; 规定部门安全员

30、职责时,则应具体明确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如:每月制定本部门综合安全检查计划方案,负责召集并实施检查,负责整理资料并编制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负责组织对在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方作业现场进行隐患排查等。 2. 责任制文本内容应与企业现行的组织架构、职责相衔接,与岗位责任制度、体系文件有机融合,确保职责能落实,并便于考核。 四八,分别对企业领导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专兼职安全员 、班组长 、各部门及其管理人员 、作业人员 、企业工会 的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职责内容提供了编制的规范要求。,2019/5/18,59,作业人员具体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应在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内规定; 岗位安全作业规

31、程内应明确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现场日常管理等进行自我事故隐患排查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危害和控制措施;作业过程需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相关安全操作要求、禁止事项、巡查检查要求等;作业岗位的应急要求等;具体内容可参照附件2岗位安全作业规程范本;,2019/5/18,60,第二节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专业技术队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专业性的系统化、常态化工作,需要掌握和运用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手段。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技术队伍,保证事故隐患排查全面,准确,事故隐患治理科学、有效。 专业技术队伍应形成名单,并在企业内部公

32、布;小型、微型、大中型企业的专业技术队伍名单格式推荐范本如下;企业集团名单格式可参照本导则 附件3 企业集团专业技术队伍名单格式。 专业技术队伍应定期组织各成员进行学习,掌握和熟悉本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研讨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方法,。,2019/5/18,61,第一节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第三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一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和资金保障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各环节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和考核标准,与企业其他文件有机融合。 小型

33、、微型企业应建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涵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和考核奖惩内容,范本见附件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范本内的小型、微型企业范例范本。 大中型企业应建立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分章节分别规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并可单独建立事故隐患判定、分类分级、事故隐患分析和治理、治理验收等技术标准或工作指导书;范本见附件4内的大中型企业制度和工作指导书范本。 企业集团管理规定内容包括集团本部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还应包括对下属单位排查治理工作监管的各项要求、职责、工作流程和方法。 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如资金安全投入管理制度、事故隐

34、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等。,2019/5/18,62,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企业排查治理的范围,具体确定本企业各部位、各相关方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应规定企业风险识别的职责、流程、要求和方法,并确定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事故隐患排查,应规定排查的各种方式、排查频次、事故隐患分类和分级、事故隐患上报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分类分级、事故隐患判定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指导书;参照本导则第五章的要求。 事故隐患治理;应规定事故隐患分析、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事故隐患治理验收和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的

35、职责、流程和要求,内容应包括治理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等技术标准,或单独形成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指导书;具体内容参照本导则第六章的要求。 事故隐患台帐和统计分析,应规定事故隐患台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企业集团及大中型企业宜规定统计分析的技术要求、统计图表等;参照本导则第九章的要求。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考核奖惩,应规定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的管理职责、流程和要求;参照本导则第十章的要求。,2019/5/18,63,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和管理,一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编制 介绍了管理制度文本的框架、各要素编制要点等,可作为企业编制管理制度

36、文件的参考。 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管理 小型、微型企业的制度编制可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组成编写组编制,并确定编写分工; 制度经过编写人员或编写组内部沟通修改后,应组织文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形成制度的报批稿。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个制度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批准后方可发布、发放,制度发放应确保现场使用的文件为最新版本。 对现行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审,评审发现制度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或不符合法规标准的新规定时,应对其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2019/5/18,64,第一节 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及其要求,第四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三 -风险

37、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一 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如: 导体内有电流通过,如果电气线路磨损,绝缘层破损漏电,其风险是导致触电事故; 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如果人员违章不停机清理设备,其风险是导致机械伤害。 2. 危险源的风险是潜在的,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个场所、各项活动之中;应通过日常的控制措施,将其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防止危险源失控而转化为事故隐患。 3. 风险识别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风险识别工作。,2019/5/18,65,二 风险识别的流程、要

38、求和方法 1. 风险识别的主要流程和要求是: 确定风险识别的场所和活动,通常以部门、场所等为基本单元,对单元内各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识别,如:按仓库、配电室、办公室等场所分别识别;按设备操作、设备维保、设备维修等作业过程分别识别;按某建设工程的土建、建筑物施工、装修等分别识别等;应涵盖企业自身的作业活动,还应涵盖相关方等外部人员在企业的作业活动; 风险识别时,应对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可能导致的事故或伤害等进行具体描述,确保岗位人员能通过风险识别清楚地知道本岗位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和这些危险源失去控制将导致的事故隐患及其后果;,2019/5

39、/18,66,划分辨识单元,辨识危险源,确定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确定重点危险源,制定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工具 设备,维修 活动,仓储 物流,动力 系统,生产现场,空压机,配电站,电梯,食堂,宿舍,办公室,车辆,车辆,试验活动,2企业应针对识别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防止潜在危险源及其风险失控形成事故隐患;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消除:如“改变工艺,生产过程不再使用剧毒品”; 替代;如“化工水处理原使用氯气现由次氯酸盐(无毒)代替”; 工程控制措施;如“设备设置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机械设备加装安全罩”;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岗位人

40、员取证上岗”等; 个体防护装备:如“使用安全带”、“作业过程佩戴耳塞”等。,2019/5/18,69,降低风险,个体防护,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的优先顺序(从下向上),3小型、微型企业应形成企业的风险识别台账,并注明重点风险;大中型企业应形成各部门的风险识别台账和企业需重点控制的风险台账;企业集团层面应形成集团重点加以监控的风险台账;台账内应包括风险控制措施。 4. 风险识别过程和方法,可参照附件5风险识别过程案例;风险台账格式推荐如下: 5风险识别应由员工参与,并公示识别结果,将风险识别清单下发各部门和岗位,组织部门和岗位学习、培训,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依据。,附件5 风险识别过程案例.d

41、oc,2019/5/18,71,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应评价风险程度,通常将失控可能性大、后果严重的确定为本企业需重点控制的风险,并将风险所在部位确定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 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通常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人员组织,听取重点部位所在部门意见后确定,并经过企业内部的评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确定,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新。 在确定重点部位时应同时确定重点部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责任部门、排查方法和频次等。,2019/5/18,72,第一节 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五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四 -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

42、隐患排查,一 事故隐患判定原则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事故隐患,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违章指挥;员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等;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事故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员工不使用或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2019/5/18,73,物的危险状态产生的事故隐患,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的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设备自身的安全防护装置缺少、不全或长期损坏待修;设备的设计存在缺陷,易引发员工误操作,造成事故;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体防护用品的质量存在缺陷,起不到防

43、护作用;易燃易爆场所设备设施未采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防静电接地损坏;消防器材不合格或已过期等;,2019/5/18,74,低于2米的旋转部位无防护罩不符标准,气瓶未固定,环境的不良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指作业环境存在的诱发人为差错、设备失效,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厂房、车间内部采光达不到要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生产工具、成品、半成品、边角废料等随意丢放,占用消防通道和工作区域;作业地面脏乱、地面湿滑;建筑物和其他结构存在缺陷;选择的行车路线经常出现不良气候条件等;,2019/5/18,75,厂区道路上的井盖破损严重,消防通道 堵塞,管理的缺陷产生的事故隐患,指生产活动中各种组织、

44、协调等安全管理活动存在的缺陷,且可能导致事故的现象;如: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健全;管理者对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管理不到位、监管不力;新员工未进行企业、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危险作业不按制度进行审批、作业前交底和作业过程监护;可能发生紧急情况、事故的场所无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或未组织预案演练等。,2019/5/18,76,第二节 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一 事故隐患的排查,是企业对事故隐患的主动性排查,而不是事故发生后的原因排查;排查方式通常包括: 建立企业内外部的事故隐患举报、信息收集方式,包括建立举报电话、网站等,也包括日常通过与工会、员工代表或岗位人

45、员的交流,收集事故隐患信息等; 通过外部安全检查、评价和检测等发现企业事故隐患; 通过对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日常监控发现现场事故隐患; 通过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检查等方式发现现场事故隐患; 通过班组、部门和企业的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全面排查等定期检查方式发现各类事故隐患; 通过专业安全评估等专业技术方式,发现隐蔽性、专业性的隐患;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自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等方式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019/5/18,77,二五 重点对以下隐患排查的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规范: 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检查(自查); 日常隐患排查:包括:班组长通常在每天班前、班中、班后进行 检查; 生产

46、现场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的日常检查 ;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日常监控等; 全面隐患排查:包括:部门级全面隐患排查 ;企业级的全面隐患排查等; 专项隐患排查:包括: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隐患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专业安全评估等。,2019/5/18,78,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的企业级全面隐患排查应单独建立隐患排查计划方案,确定隐患排查内容、路线及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等;规模较大的车间、部门的综合性隐患排查以及小型、微型企业的全面隐患排查,可在“安全检查记录表”内列出检查方案计划,“安全检查记录表”的内容,可参照附件8安全检查记录表格式和范例: 实施全面隐患排查时,现场发现的事故隐患应要求

47、责任部门立即整改,现场无法立即整改的,应形成“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下发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部门;“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的内容,可参照附件9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和记录单格式和范例,,附件8 安全检查记录表格式和范例.doc,附件9 事故隐患治理通知和记录单.doc,2019/5/18,79,第三节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一、事故隐患排查的直观经验法 依靠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通常用于对人员行为、简单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的目视化检查。 二、事故隐患排查的作业步骤分析法 该方法是对每一项的作业活动及其步骤进行分析,逐步查找事

48、故隐患,适用于对作业活动的事故隐患排查。主要步骤如下: 界定作业岗位。 界定各岗位作业活动。 界定各作业活动的实施步骤。 分析每一步骤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形成排查表。 按照排查表中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定事故隐患,并提出治理建议。,2019/5/18,80,第四节 现场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一、重点部位的现场/岗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清单(一岗一清单),二、重点部位隐患排查表 为了方便企业安全员、班组长、员工等基层人员排查并判定隐患,企业应编制各事故隐患重点排查部位的事故隐患排查表,针对该部位的人、机、环境和管理状况,列出需检查、判定的各项内容,作为编制现场和岗位的事故隐患

49、排查清单的依据。 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应根据各部位特点编制,内容可参照附件10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范例;检查表格式推荐如下:,附件10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范例(食堂和餐饮场所).doc,2019/5/18,82,第一节 事故隐患的分类,第六章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五 -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一、事故隐患按治理责任分类 为便于确定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可按事故隐患责任部门进行分类;小型、微型企业可不进行责任分类;大中型企业还可按事故隐患所在部门和责任部门分别分类。 二、事故隐患按发生频次分类 为便于确定并统计同类事故隐患的发生频次,可按初次发生和重复发生进行分类;各类企业宜采取该分类方法,以针对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隐患采取根治和管理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三、事故隐患按专业特性分类 为便于确定事故隐患治理的方法,可按事故隐患的专业特性进行分类,如机械类、电气类、职业危害类、消防类等;可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工贸行业事故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试行)进行分类,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现场管理类两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