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96320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8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腺检查-检验核医学.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一)项目,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 黄体生成素(LH) 正常值(520u/L) 卵泡刺激素(FSH)正常值(520u/L) 垂体泌乳素(PRL) 睾丸 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及卵巢也分泌少量 的雄性激素) 卵巢 雌性激素(胎盘、肾上腺皮质、睾丸产生 少量雌激素),FSH和LH作用的靶是卵巢、睾丸。,雄性:刺激睾丸发育,产生精子。,雌性:促卵泡成熟、排卵和分泌雌激素。,FSH:,LH,雄性: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分泌雄性激素。,雌性:刺激卵巢间质细胞排卵,生成黄体和分 泌黄体激素。,雌激素: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可看作雌烃的衍生物

2、。,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生理功能: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排卵。,雌二醇活性最高,黄体激素:主要为孕酮,生理功能: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抑制排卵,抑制动情,对全身代谢也有显著影响。,孕酮,FSH LH 卵泡期 排卵 黄体期 P 雌激素 经期 14天 28天,雄性激素:睾酮(T)、雄酮、雄烯二酮,可看作雄烃的衍生物,三种激素中只有睾酮是睾丸分泌的,它的生理功效最大,雄酮和雄烯二酮是睾酮的降解产物。,生理功能:刺激男性性器官发育,促精子生成及促进男性的第二性征。另外对全身代谢也有影响。,(二)临床应用,1、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青春期过程提前,一般小于正常人25岁,男孩在10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性成熟

3、现象。 中枢性性早熟即特发性性早熟原因不明,可能大脑皮层活动的节律性紊乱所致。亦有家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倒。 睾丸、卵巢性 赖迪细胞瘤、卵巢颗粒性膜细胞瘤、畸胎瘤等 药物性 误服避孕药,实验室诊断指标 1)垂体瘤所致: FSH 、LH、PRL增高 T或E2增高 单次增高机率为100% 2)性腺:LH FSH PRL 三项降低, T或E2增高 3)药物性:,2、隐睾症 由于LH、FSH、T分泌不足,或先天缺陷,使睾丸的位置与耻骨联合的距离大于4cm,1岁后的发病率为0.7%0.8% 实验诊断 LH、FSH、T低水平 治疗 HCG 510岁 100u200u每周2次,共5周 腹腔隐睾成功率为30%

4、 腹股沟隐睾成功率为40%,3、不育、不孕症: (1)男性: 约占不育症40% 内分泌原因,睾丸功能减退 指标: 血T、DHT低水平,FSH、LH高水平 表现阳痿或精子数量(20106),质量(活动度)差,(2)女性:闭经 不孕 原发性 女性18岁未来月经或16岁无月经 并有第二特征不发育者。 垂体内分泌闭经 多由PRL瘤引起高PRL血症,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的节律,使卵巢对LH、FSH敏感性下降。席汉氏征引起垂体功能低下,LH、FSH分泌水平下降。 卵巢性闭经 先天发育不全、卵巢不敏感综合症、卵巢睾丸母细胞瘤,实验室诊断指标,血PRL水平高于上限(可为正常人的510倍); 血LH、FSH低

5、水平或分泌周期(每月一个峰值)不明显; E2、P水平低于正常,T高于正常,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 卵巢只合成E、而无P,子宫内膜失去周期性的变化,在E作用下单一的增生,出现不规则大量出血。 排卵型 因黄体萎缩及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FSH/LH比值低于正常,LH值偏高,E正常而P低水平,5、闭经-泌乳综合症 多由垂体PRL瘤引起 经前期综合征 表现Na、H2O潴留,头痛、体重增加,乳腺胀痛,便秘,腹泻 血E过高,而P缺乏,PRL升高等原因,6、更年期综合征 月经紊乱,闭经,血管舒缩征,发作性潮热,精神症状,骨质疏松症。 卵泡数量减少,对LH、FSH敏感性下降或不发生反应,E合成减少,

6、停止合成E、P 实验室检查 LH、FSH高于上限 T、E、P低水平,无周期变化,妊娠内分泌,胎盘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胎盘泌乳素(HPL) 雌激素(E3)26w4.50.5,4042w峰值16.33.1ug/L 孕激素(P),临床应用,早孕诊断 异位妊娠诊断 先兆流产诊断 HCG( +) HPL(+) E3(+) AFP(+) 滋养细胞肿瘤诊断 HCG(+) HPL() E3() AFP() 滋养细胞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晚期妊娠及妊高症的监护,第四章 糖尿病,体外放射分析临床应用,胰 腺,1、外分泌功能:由腺胰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的管壁细胞分泌胰液,内含各种消化酶,经胰导管排入小肠,

7、帮助食物消化。 2、内分泌功能:由分散在胰腺内的能够分泌激素的胰岛细胞分泌。,胰 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元合成及葡萄糖分解,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可直接作用A、B细胞,使其激素分泌减少。 PP细胞:分泌胰多肽,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抑制胆汁和胰蛋白酶的分泌。,第一节 胰岛素与糖尿病,一、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原 (proinsulin) 86AA,羟肽酶,降解酶,胰岛素 (Insulin) 55AA,C-肽 (Insulin) 31AA,re- INS低活性, INS高活性。 INS与靶细胞受体( INS)

8、结合产生效应,即使葡萄糖磷酸化和氧化,促使肝糖元合成,抑制糖元异生,促餐后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则与I通过反馈抑制细胞分泌INS和促进糖元异生作用而血糖回升。在两者的调节下,使血糖水平在较恒定的范围内。,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D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循环血中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INS不敏感(耐受,抵抗),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以高血糖和高血糖合并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病症。 可分为1型DM、2型DM、妊娠DM和其他类型的DM,糖尿病的症状,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感染等 3、慢性并发

9、症: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1型DM的病因,1、自身免疫性因素 2、病毒感染 3、中毒 4、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 代谢综合征 西方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微量蛋白尿,西方生活方式,大量饮酒 抽烟 少运动的生活方式 肥胖 每天吃饭少于三餐 高脂肪饮食,DM诊断指标,尿糖阳性 是DM筛选的重要线索。但在妊娠时肾糖阈降低,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在高血压病时肾糖阈升高,尿糖虽然阴性而血糖升高为DM。 血糖升高是DM诊断的依据。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 正常值6.2mm

10、ol/L(110mg/dl) 空腹血糖过高(IFG)6.07.0mmol/L(110126mg/dl) 糖尿病(DM)7.0mmol/L(126mg/dl),DM病诊断指标,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症状+空腹血糖(FPG)7.0mmol/L 症状+2hPG11.1mmol/L 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需做2次OGTT。,WHO(1999)诊断标准,三、胰岛素测定与临床应用,1、胰岛素释放试验 2、临床应用,1、胰岛素释放试验,(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2)静脉注射葡萄糠耐量试验(intravenou

11、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 (3)葡萄糖输注试验(glucose infusion test,GIT),(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最为常用。病人早晨空腹进行,测空腹血浆胰岛素后,口服葡萄糖75克( 2两馒头),然后每隔0.5小时抽血一次,测每次血浆胰岛素、C-肽和血糖值,分别绘制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曲线。,正常值: 空腹胰岛素 627 m IU/ L,胰岛素浓度在服糖后(或馒头餐后)0.5-1小时达高峰,可比空腹胰岛素浓度高数倍至10倍,3小时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空腹 C肽 2981324 p

12、mol / L, 正常人采用75克葡萄糖法或馒头餐试验,C肽浓度在服糖后(或馒头餐后)0.5-1小时达高峰,可比空腹C肽浓度高3-5倍,3小时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如已确诊为糖尿病,为了解胰岛功能可考虑用馒头餐试验; 对糖耐量试验有影响的药物和疾病同样会影响胰岛素释放试验。 试验当天早上不能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有些药盒不能区分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原裂解产物,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 正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会影响测定结果(测定值包括了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应测定C-肽水平。 糖尿病人的胰岛细胞功能受糖尿病类型、体重、病程和血糖高

13、低等因素的影响。,正常人INS峰值 3060min, 峰值INS/基础INS510,INS,time,2、临床应用,临床意义和应用: 用于了解胰岛细胞的功能,协助糖尿病的分型和指导治疗。典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与病程、体重和血糖高低关系密切,病程短、肥胖和血糖控制好者,胰岛素分泌曲线有一定峰值,但峰值后延。病程长、消瘦和血糖控制差者,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用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胰岛细胞瘤病人有空腹低血糖和不适当增高的胰岛素水平。 (3)糖耐量减低者,胰岛素峰值降低,高峰延迟。,临床应用(DM分型),INS,time,1型DM:低平无峰 2型DM:高峰延迟 糖耐量

14、降低:胰岛素峰值低于正常、高峰延迟,INS峰值在90120 min出现,240300 min降至基础值。INS峰值/基础值3,临床应用(DM疗效),血糖 FPG7.O INS峰值前移(60min)峰值/基础值上升5,临床应用(低血糖),1、DM引起的低血糖: 1)1型DM:应用INS过量或长期使用INS致体内产生的INS-Ab结合大量外源性INS,夜间结合的INS释放,导致低血糖。 2)2型DM:因服用降糖药,致B细胞分泌INS过量,而产生低血糖。 2、胰岛B细胞瘤或B细胞增生:过多的B细胞分泌大量INS,致严重低血糖。INS/血糖3,第二节 C-P、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C-P,C-P与胰岛

15、素等克分子分泌,无生理活性,肝脏降解大部,其余由肾脏排出。故可测血中或尿中C-P。测定C-P可间接反映B细胞分泌INS的功能。,胰岛素抗体,DM病人使用外源性INS致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相应抗体。它可与INS结合,导致病人INS的用量需不断加大;还可以激活补体,引起并加重微血管病变。,第五章 肾脏功能检查,一、排泄功能,肾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肾小球 滤过血浆,生成原尿 肾小管 重吸收:氨基酸、蛋白、碳酸氢根、钠、钾、水、葡萄糖等 排泌:氢、钾、氨、药物、毒物等 浓缩稀释功能 肾血管 充分的血流量,保证肾脏的正常功能,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球囊,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直部,曲

16、部,直部,髓襻,肾单位结构及功能,滤过功能,重吸收:2/3 水 电介质 小分子蛋白 葡萄糖 氨基酸 排泌:蛋白、尿酶,逆流倍增:尿液浓缩 重吸收:少量水、钠 调节体液和酸碱平衡,集合管,远端肾单位,滤过膜及其通透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Glomerular capillary endothelium) 基膜(basal lamina) 肾小囊内层上皮细胞(epithelium),滤过膜,分子量大小的选择性滤器,有效半径3.6nm不能滤过 葡萄糖glucose(180)可通过, 白蛋白albumin(69000)不能通过,分子电荷的选择性滤器,上皮和内皮细胞上的酸性糖蛋白,涎基带负电基团

17、和基膜上的硫酸肝素的负离子基团构成了滤过的电学屏障,限制负电荷的滤过。 右旋糖酐dextran (+)易通过滤过膜 右旋糖酐(-) 难通过滤过膜,1、检查项目及正常参考值,血2-MG 、1-MG 1.5mg/L 10.0mg/L 尿2-MG 、1-MG 0.5mg/L 1.0mg/L 尿Alb 10mg/L 尿IgG 5mg/L 尿THP 12.525mg/L 尿sIgA 0.5 3.0mg/L,2-MG 、1-MG,2-MG:分子量11800,由有核细胞合成,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99.9%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1-MG:分子量33000,由肝细胞合成,也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端

18、肾小管被重吸收。 二者每天生成量恒定,血液或尿液中含量的改变,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受损。,白蛋白(album,Alb),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约7万,大部分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少部分进入原尿,绝大多数被肾小管重吸收,正常尿液中含量很少。 尿液中Alb升高,说明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免疫球蛋白IgG,浆细胞合成,分子量15万左右,正常情况不能进入尿液。 尿液中出现,说明肾脏受损严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TH糖蛋白,THP,sIgA:由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合成分泌,分子量约40万。 THP:远端肾小管和髓袢升支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700万。,2、临床应用,(1)肾性损伤部位

19、的诊断,小球性蛋白 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带负电荷,膜蛋白和细胞滤孔的调节作用,血浆较大分子蛋白不能被滤过。血2-MG 、1-MG 升高,反映肾小球基底膜硬化,滤过率下降。 尿Alb升高 反映肾小球基底滤过膜损伤,早期通透性改变,及负电荷丧失。 尿IgG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严重,大分子球蛋白漏出多。,肾性损伤部位的诊断,小管性蛋白 正常情况下,通过小球滤过膜的小分子蛋白进入小管内,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当肾小管性病时,重吸收功能障碍,或因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疾病、滤液中蛋白过高,超过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尿2-MG 、1-MG升高。 分泌性尿蛋白 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包括泌尿道上皮细胞)分泌一定量

20、sIgA,THP,当肾小管中毒损伤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时,尿sIgA、THP升高;当慢性肾病综合症,肾衰时,肾小管数量减少,尿sIgA、THP水平很低或测不出。,(2)肾病诊断,糖尿病肾病(DMND)是DM引起肾微血管病变之一,是2型DM10年以上病史和1型DM死亡的主要病因,仅次于DM性冠心和脑血管病。 DMND的发展为五期: 期 DM初期肾体积增大,小球滤过率(GFR)增加,血、尿蛋白正常; 期 小球基底膜增厚,血、尿蛋白在正常范围,但在负荷运动后,尿Alb升高(10mg/L),DMND的分期,期 早期肾病。尿出现微量Alb(12120mg/L),尿Alb升高是DMND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21、 期 临床肾病。伴有浮肿、高血压 尿蛋白增多 尿ALb180mg/L 尿IgG510mg/L 小球滤过率下降,伴有血2-MG 、1-MG 轻度升高 期 肾性尿毒症期,多数肾单位封闭伴浮肿、高血压。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血2-MG 、1-MG 进一步升高。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二、肾脏内分泌功能,肾脏实质细胞能产生多种内分泌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1羟化酶、红细胞生成素等。,肾素由肾小球旁器产生,作用于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使其产生血管紧张素,在肺组织,经转换酶作,形成血管紧张素,可刺激醛固酮的的产生和分泌。 检测: 卧位过夜,卧床8小时以上, 于8am采血5ml,分别放入有抗凝剂的特殊试管中,查肾

22、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尽快分离血浆,或置冰浴中送检。 卧位采血后,站立24小时后抽血,再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正常参考值(放免法): 血浆肾素活性(PRA) 卧位 0.050.79 g / Lh 立位 1.953.99 g / Lh 血管紧张素(A) 卧位 28.252.2 ng / L 立位 53.3115.3 ng / L 血浆醛固酮(PA) 卧位 48.5123.5 ng / L 立位 63233.6 ng / L,临床意义: 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诊断和病因分析,卧位测定值用于确定有无原醛症,原醛症的特征为低肾素高醛固酮,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

23、(PA(ng/dl)/PRA( ng / mlh)50(最好用立位测定值)来诊断原醛症有较好的特异性。 测站位主要用于原醛症的病因诊断,由醛固酮瘤所致,站位后醛固酮浓度不升高或有所下降,由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所致,站位后醛固酮浓度升高(30%)。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特点是高肾素高醛固酮, 醛固酮减少的原因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中的11、17、21羟化酶缺乏等。 肾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均升高。,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由肾髓质间质细胞生成和分泌。 EPO可以使造血器官骨髓细胞集落形成单

24、位(CFU-E),分化成熟为携氧红细胞。 慢性肾病综合症可致EPO生成减少,导致并发肾性贫血。,1羟化酶,1羟化酶可以将肝脏转来的25(OH)2D3转为1,25(OH)2D3。 1,25(OH)2D3与骨组织细胞受体结合,促进Ca+2吸收,促骨的发育和矿化。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加强骨吸收。与甲状旁腺互相调节,维持血钙平衡。 慢性肾病致1羟化酶活性减退,可以产生肾性骨代谢障碍,骨质疏松症。,血液系统,1、叶酸(FA) 2、维生素B12 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血清铁蛋白(Fer)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略),病毒性肝炎,第一节 甲型肝炎,

25、由HAV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隐性感染,起病急,13月痊愈。 血清标志物: 1、HAVIgM 甲肝的早期诊断,感染HAV14W即可检测出,恢复期消失,一般6个月后检测不出。 2、HAVIgG 感染HAV4W后可测出,表示处于恢复期,可长期携带。,第二节 乙型肝炎,一、概述,HBsAg,HBeAg,HBcAg,HBV-DNA,DNA-P,Dane颗粒 (大球型颗粒),HBV-DNA,S,S HBsAg 小s蛋白,226个AA,PreS,PreS2 中S蛋白,比HBsAg多55个AA,PreS1 大S蛋白,比PreS2多108-119个AA,C,HBeAg,HBcAg,P,DNA-P 参与病毒

26、基因复制,X,功能不清,可能与肝癌相关,二、急性乙肝各期标志物,潜伏期 4-12W,急性感染期 2-12W,恢复期 4-12W,急性感染后期 4-12W,HBsAg,Pre-S2,Pre-S1,HBcAg,抗-HBc,抗-HBs,HBeAg,抗-HBe,抗-Pre-s1,抗-Pre-S2,慢性肝炎产生原因,三种病毒混合感染 HBV、HAV重叠感染约15%左右; HBV、HDV重叠感染约6%20%。 HBV变异感染 如C区基因变异,HBeAg(-)而抗-HBC(+) 机体免疫异常,感染与筛选 HBSAg(+) 抗-HBC(+) 急性传染期 HBSAg(+) HBeAg(+) HBCAg(+) H

27、PSA-Re(+) DNA-P(+) 慢活期 HBSAg(+) HBeAg(+)抗-HBC(+) HBSAg-IgM,慢迁期 HBSAg(+)抗-HBC(+)抗-HBe(+) HBV携带者 无症状+ HBSAg(+)+抗-HBe(+) 恢复期 抗-HBS(+)或抗-HBS(+)+抗-HBe(+) 窗口期 抗-HBC(+),肿瘤标志物,第一节 概述,一、肿瘤 1、肿瘤:致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某种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的分类: 1)良性肿瘤 2)恶性肿瘤,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1、定义: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在体液中能够检测到的有关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

28、质的存在或含量的改变提示某种或某些肿瘤的存在。,三、理想TM的标准,1)反映肿瘤的存在 2)鉴别良恶性疾患 3)判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 4)判断疗效、预后、监测复发等,四、TM的应用,1、普查: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仅对少数TM) 2、辅助诊断:帮助临床对可疑肿瘤症象患者进行诊断 3、良恶性疾患的鉴别诊断 4、协助了解肿瘤患者的病程、疗效、预后和复发。,五、TM应用的注意事项,1、联合诊断 2、动态检测和观察 3、正常参考值的确立,第二节 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 , AFP,甲胎蛋白是1956年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专一性的甲种球蛋白。1

29、963年G.I.Abelev首先发现AFP主要是由胎盘层(其次是卵黄囊)合成,由胃肠道粘膜和肾脏合成较少。1964年Tatarinov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AFP。AFP是一种在电场中泳动于-球蛋白区的单一多聚体肽链的糖蛋白,其分子量平均为70KD,含糖4,AFP的编码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q11-12,与血清白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同属一大家族。妊娠妇女的血和尿中的AFP含量会持续增高,从妊娠6周开始合成,至12-15周达高峰。胎儿血浆中的AFP值可达到3mg/ml,随后即逐渐降低,出生后,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g/L,周岁末婴儿的浓度接近成人水平。 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

30、低于25g/L。,临床应用价值,1、原发性肝癌的普查与早期筛选 2、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第一标志物) 1)血清阈值400ug/L,持续四周以上; 2)200300ug/L持续八周; 3)AFP在50200ug/L,随访AFP为上升型或马鞍型,可能为“亚临床”或“小肝癌”; AFP升高与血清转氨酶下降或正常呈反相变化,3、肝癌的疗效观察: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可能。 4、肝癌的预后判断:治疗后AFP下降后又上升有残存的癌灶或肿瘤复发预后不好 5、内胚窦瘤的辅助诊断:高度恶性的生殖器肿瘤,多见于女性,AFP

31、升高可达95% 6、腹腔肿块、腹水的鉴别:良性AFP为阴性,而恶性AFP多升高。,第三节 癌胚抗原 (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癌胚抗原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CEA是一种分子量为22KD的多糖蛋白复合物,45为蛋白质。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96%-97%非吸烟健康成年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g/L,大量吸烟者有20%-40%的人CEA2.5g/L,少数CEA5.0g/L。,CE

32、A临床应用价值,1、辅助诊断恶性肿瘤 无特异性、非早期、内胚层肿瘤 下消化道肿瘤阳性率大于上消化道,腔内液阳性率大于血液,CEA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有关。,CEA临床应用价值,2、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复发监测。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 3、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第四节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铁蛋白是1884年Schmiedeber所发现的水溶性铁贮存蛋白,1937年被Laufberger命名为铁蛋白。1965年Richter等从恶性肿瘤细胞株中

33、分离出铁蛋白,并发现铁蛋白存在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铁蛋白是一种脱铁蛋白组成的具有大分子(450KD)结构的糖蛋白,由24个亚单位聚集而成,每个铁蛋白分子可贮存450。 正常血清中含量(RIA法)男性为20-250g/L,女性为10-120g/L。,临床应用价值,1、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肝癌的第二TM) 2、血液病中的应用 1)淋巴瘤: 2)白血病: 3、其他恶性肿瘤: 肺癌、乳癌、宫颈癌、胰腺癌、结肠癌等 4、SF与其他TM联合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肺癌:SF+CEA 阳性率:90% 单独CEA阳性率:66%,第五节 糖类抗原,游离与细胞表面的伸向细胞间的糖链,在细胞信息传递、代谢和分化中起重要

34、作用。肿瘤时随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增加,进入血液,该类抗原均为单抗所识别。,各糖类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1、CA125 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CA125。其分子量为200KD,加热至100时CA125的活性破坏。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女性40g/L,其他人35g/L为阳性。卵巢癌阳性率高达97.1%,良性卵巢瘤阳性率为23.1%,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也可升高,其它癌从7%49%。CA125常被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以及术后有否复发的判断 。,2、CA15-3,CA15-3是1984年由Hi

35、lkens等从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制成的小鼠单克隆抗体(115-DB),1984年Kufu等自肝转移乳腺癌细胞膜制成单克隆抗体(DF-3),故被命名为CA15-3。CA15-3分子量为400KD,分子结构尚未清楚。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于28kU/L。乳腺癌的TM。,3、CA19-9,CA19-9是1979年Koprowski等用结肠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杂交所得116NS19-9单克隆抗体。它是一种分子量为5000KD的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其结构为Lea血型抗原物质与唾液酸Lexa的结合物。 CA19-9为消化道癌相关抗原,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

36、物。 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4、CA50,CA50是1983年Lindholm等从抗人结、直肠癌Colo-205细胞株的一系列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的一株对结、直肠癌有强烈反应,但不与骨髓瘤细胞及血淋巴细胞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所能识别的抗原称CA50。Ca50存在于细胞膜内,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在正常人群,CA50血清浓度(RIA法)小于20kU/L。,第六节 TM的联合应用,一、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CEA是最早用于肺癌的诊断,特别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将CEA和总唾液酸蛋白(TS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

37、灵敏度和特异性。或CEA与降钙素以及ACTH联合检测能对治疗的效果提供依据。 在肺癌的基因检测中,往往以检测P53基因和RB基因的表达为主。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如能结合细胞学的检查,其价值就更大。,二、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乳腺肿瘤的标志物有不少,最早使用的是CEA、hCG、铁蛋白等。近年来,癌抗原物质的出现,特别是CA153、CA549标志物的检查为乳腺肿瘤的诊断带来一种较为可靠的依据。在基因检测方面,主要有P53、C-erb-2等。现有学者认为,乳腺肿瘤的患者的家族中存在着一种易感性的基因,这就是BRCA1和BRCA2,这对早期诊断和发现乳腺肿瘤有一定的意义。,三、肝癌的诊断标志物

38、,到目前为止,AFP仍然是肝癌诊断的最佳标志物,除此之外,还有SF、CA50、-GT、AFU、GGT-、RNAase同工酶、AKP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2-微球蛋白相关抗原等。在肝癌的检测中,以几项标志物协同使用,能提高诊断阳性率。,四、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从目前的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来看,CA19-9是比较好的诊断标志物,其阳性值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CA19-9又可与CA50或与胰腺癌组织抗原一起,作为胰腺癌诊断的联合指标。,五、卵巢癌的诊断标志物,从目前的卵巢癌的诊断的单个标志物来看,特异性不高。如能将几个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现可组合的标志物有:CEA、hCG、CA125、CA19-9等单克隆抗体,在基因检测方面有K-ras癌基因等。,肿瘤标志物与相关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