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0885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8.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编录规程6.28(2).ppt(1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技术委员会13年5月审查通过) 主编:黄与能 等 (13808077690)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 2013.06,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参考有关矿区钻探、坑探、采样、等有关规范、规定、规程,结合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经验编写而成。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将代替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及中调局2006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稿)。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本标准起草人:黄与能、刘玉书、严铁雄、任丰寿、董第光、李云泉、杨励行、李连生、张 萍。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探槽、浅井、小园井、坑道、取样钻、钻孔)、采样等的原始地质编录、野外资料整理的工作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也是原始地质编录资料野外验收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3.地质编录的的综合技术要求,3.1目的任务 地质编录的主要对象是探矿工程,它们主要用以追索

3、和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地质编录是对工程进行地层、岩石、矿产、构造等综合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和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3.2 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相应工作,直接取得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有关图件、影像、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 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取齐、取准原始资料。进行编录;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

4、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3. 3 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3.3.1 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对于槽、坑探工程,应视其长度、 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分段编录 。分段编录时一般可按以下顺序反复进行:工程施工地质综合观察、分层、布样、投影绘图、记录刻槽采样继续施工。 采用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记录、成图软件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3.3.2 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应符合质量要求 量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报告应与原始地质编录一同归档。 记录及绘图的

5、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载质材料优良 文字记录及表应使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为A4或其2n倍(n1、2、3、4)。记录应使用防水墨笔,如果采用2H铅笔记录,则整理时数据要用防水墨笔着墨。 原始资料的电子文档应刻盘汇交 以电子文档格式记录的原始资料应按有关汇交要求,分类建立文件夹,刻盘保存。记录所使用的表格格式见附录。,3.3.3 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采用自动记录、绘图软件进行编录的,应有“版本控制”,即所使用的软件必须是权威机构正式发布,并获得勘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否则无效。 3.3.4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或国土资源行业规定的计量单位

6、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值。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3.3.5 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编录人员在编录前,必须熟悉矿区的地质设计、地质情况和与矿区勘查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坑探工程编录人员应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的工程是否符合“地质勘查坑探规程”要求。 钻孔编录人员要随时到施工现场检查钻探施工人员的岩(矿)心整理、孔深校正及弯曲测量、简易水文观测、原始报表、封孔、岩(矿)心采取率等质量指标是否满足要求,配合施工单位搞好质量管理工作。,3.3.6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

7、地核对、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无论是手工资料,还是计算机资料,这些改动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而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并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修改日期。,3.4.2 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地质观察点(以下简称地质点)、实测剖面、勘查线、录像、录音、磁带、磁盘、标本、样品等,均以全矿区为单元统一顺序编号。号码允许不连续、缺号,但不允许有重号。 3.4.3 工程编号 探矿工程的编号:以矿区(段)为单元统一顺序编号,由工程代号、勘查线号及勘查线上(包括勘查线附近)该类工程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

8、如某矿区2号勘查线上的第一个探槽编号为TC201,18号勘查线上的第一个钻孔编号为ZK1801。 预查阶段:工程较少,尚无法确定勘查线,可按工程类别及施工顺序统一编号。例如:钻孔ZK1、ZK2,探槽TC1、TC2,但需在设计中作出规定。 远离勘查线的工程:对远离勘查线的采场(坑)、老硐及其它零星探矿工程可按全矿区顺序编号。,3.5 观察、分层与布样 3.5.1 地质观察: 编录人员都应该认真参加地质观察。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研究要认真、细致、全面、系统。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形态、大小等数据要准确,采集标本、样品的规格和数量要满足要求。 地质观察应运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理论,观察岩石中矿物组分、结

9、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的蚀变类型、蚀变矿物及含量、蚀变程度、蚀变分带等以及与矿化的关系;观察矿(化)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矿体程度等,目的是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等。,3.5.2 地质分层 3.5.2.1 总体要求 分层是地质编录时根据对编录对象的观察研究而确定矿体边界、不同岩石间接触界线、断层等地质界面的工作。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它是未来编制原始地质图件及资源量估算图件的依据。 要求分层合理,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不遗漏,各种

10、地质界线划分准确,各层之间接触关系清楚。 首先确定分层单元,分层单元视地质(矿)体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矿区填图单元。矿体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以设计或该矿种勘查规范推荐的工业指标为准,凡图面上1mm的矿(化)体层、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都应分层(图面上1mm的矿体也应放大表示);不同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的分层可以较矿(化)体层适当放宽。,3.5.2.2 含矿层及矿(化)体的分层 对不同的含矿层,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矿石工业品级及蚀变类型都应进行划分。分层之后,还要对矿(化)体部分按取样长度规定及矿体内部结构划出采样位置。 在分层确认的基础上,在现场用油漆标注各种岩、矿体分

11、界线及断层、裂隙界线,并加注矿区统一拟定的代号,使其醒目,便于投影作图和记录。 3.5.2.3 无矿化岩层的分层 要求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变化特征进行分层。结合野外地质标志将岩性、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等具明显特征,显著区别于相邻地质体的地层或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岩性层或岩相带等。对于重要的构造界面,如断层的位置、性质、断层面(带)特征等也应进行划分、描述。 在具体编录中无论是文字记录或是作图,都要求对图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进行划分。,3.6 绘图 地质编录的原始图件分为素描图及非素描图两类。以其编图过程又可分为手图及清图。 3.6.1 素描图类

12、 探槽、探井及坑道必须在现场绘制纸质工程素描图 素描图必须绘于方格米厘纸上:素描图应绘于质量符合要求的方格米厘纸上,图纸精度以方格米厘纸精度为准。 素描图应参照实际勾绘地质体形态:在选择工程素描的投影点时,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态:呈直线形态的界线,只需在直线的两端各选一个点投影,然后连接两点即可;呈弧形线的界线,投影点选择至少三点,两端及中间弧顶一点;波浪形界线,投影点可全部选择在波峰顶上或选择在波谷底处,再用钢卷尺测出波峰至波谷距离,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断层破碎带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带宽度、断层面形态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膨大部份为原则。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3.

13、6.2 非素描图类 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填图、取样钻及钻探岩心等编录资料和测试成果而编制成的原始图件属于非素描图类。这类图件由于不是素描图,可以采用计算机在现场直接绘制数字化手图,也可以绘制简单的纸质手图。 3.6.3 现场必须完成的绘图要素及暂不能确定的绘图要素 原始图件的内容包括现场可以确定的绘图要素及现场 暂不能确定的绘图要素两部分。 现场可以确定的绘图要素必须在现场完成:包括图名、 比例尺、基点位置及编号、基线方位及坡度角、剖面及 平面轮廓图、水平及垂直标尺、浮土与基岩界线、地质 产状、标本及样品的位置、编号,及剖面图中的居民、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位置等的编绘必须在现场完

14、成。,3.6.3 现场暂不能确定的绘图要素:包括分层界线、矿体及编号、岩性代号及花纹、构造形迹及编号、有意义的地质素描、图例、分析结果表、工程定测坐标等现场暂不能确定的绘图要素,先用铅笔绘制,暂不着墨,暂不绘岩性花纹,留待收到鉴定分析成果及工程定测成果后再完成编绘工作。 3.6.4 清图:现场编绘的图件为手图,待收到鉴定、测试成果,并经综合对比后,对手图上的地质界线和制图要素进行修订,补充岩性花纹、分析成果等内容,经检查合格并按有关要求进行图面整饰而成的最终成果图又称清图。清图可以直接在较整洁的纸质手图上按要求整理编制成图,也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字化手图后再编制成图。采用数字化成图时,其手图经质量

15、检查和整饰后应作为原始资料保存。,3.7 地质描述与记录,3.7.1 地质描述内容 描述重点:矿体、矿化蚀变带、近矿围岩、标志层、构造、标性矿物及变化等。 主要内容: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次生变化、地质构造、各类岩(矿)石、标本、样品采集等内容。 测量并记录矿石标志面特征和产状: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 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变化时,应测量并注明其具体位置。 选择有地质意义且有代表性的地质体,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拍照。 记录原始地质编录过程的各种数据等。,3.7.2 记录 可以使用防水签字笔作原始记录。如果使用铅笔(2H)记录,则

16、数字要求全部上墨。 记录项目、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计量单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记录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分层数据记录准确,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应叙述清楚。 岩(矿)石定名应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岩(矿)石的宏观特征及变化情况反映清楚。 矿化与蚀变的岩石及矿物特征、种类、强度及其关系等描述清楚,对矿体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进行详细描述记录。 构造类型、特征、性质及其与蚀变、矿化和相邻地区地质体的关系等描述准确。 各种原始数据记录准确,计算数据可靠,编录基线及岩心丈量准确,岩(矿)层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编录要求现场记录所见地质现象,

17、严禁事后补记(录)。记录时,还应将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加以区分。 按分层原则及确定的绘图比例尺,凡在图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记录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附大比例尺素描图(或拍照)。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字、图件、表格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统一的格式和表达方法),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3.8 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野外原始地质编录中形成的文、图、实物等资料,应及时完成资料的初步整理工作,不允许多天后进行集中整理。资料整理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3.8.1 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标本、样品、照像)资料时,首先核对点

18、号、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等,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若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方能补充和修正,不允许回忆补充修正。 3.8.2 文字记录整理 检查文字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描述的地质内容是否全面、准确、专业用语使用恰当否、有无错漏字等。 核对文字记录与素描图上内容是否吻合,若出现文、图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及时到现场核实后处理。,3.8.3 标本、样品整理 按要求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等。确认无丢失、无遗漏后,填写岩矿与测试样品送样单,及时送样。 3.8.4 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仔细检查野外编录手图,查看有否地质界线的错连或漏连现象等。 检查手图上的各种数据

19、(方向、产状、标本、样品、照片等)、岩矿层代号、断层线以及界线勾绘等有无错漏,对可以确定的编绘要素确认无误后着墨。,3.8.5 岩矿层厚度计算 坑探工程及实测剖面中: 真厚度计算公式:LzLsin()sin 水平厚度计算公式:LpLsin()/sin 垂直厚度计算公式:Lc Lsin() sin/cos 式中:Lz岩矿层真厚度(m); Lp岩矿层水平厚度(m); Lc岩矿层垂直厚度(m); L基线(样)长(m);岩矿层倾角();基线(样槽)方向与岩矿层走向的夹角();基线(样槽)坡度角();公式中,凡基线(样槽)坡度与岩矿层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的“”取“”;若二者倾向一致时,取“”。 钻孔中:

20、倾斜钻进方向垂直矿体走向时(即无方位角偏差): 真厚度计算公式: LzLcos(-) (4) 水平厚度计算公式: LpLcos (-)/sin (5) 垂直厚度计算公式:LcLcos (-)/ cos (6) 倾斜钻进方向不垂直矿体走向时(有方位角偏差) 真厚度计算公式: LzL(sinsincoscoscos) (7) 水平厚度计算公式: LpL(sincoscosctg) (8) 垂直厚度计算公式:LcL(sintgcoscos)) (9) 式中:L矿体样长(m)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矿体视倾角; 矿体处钻孔方位与矿体倾向间夹角;公式中,凡钻孔与矿体二者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的“”取“”;

21、若二者倾向一致时,取“”。,4.实测地质剖面 4.1目的任务 实测地质剖面一种主要的定量研究工作区内各岩石地层单位 基本层序的方法。目的是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组成、结构 、基本层序,研究各生物地层单位的代表性化石、组合特征 及标志层,研究特殊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确定地球化 学异常层,与年代地层(或地质年代)单位的对比,研究各类 地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调查填图 创造必要条件。实测主干地层剖面一定要在现场查明各岩石 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的组成、结构、类型、厚度、数量、相 互关系、特殊夹层、重要间断及它们的纵向变化特点,取全 、取准第一性资料,为面上的路线调查打好基础。矿区填

22、图 前至少应实测12条完整的剖面。,4.2技术准备 4.2.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主要收集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矿产;褶皱、断裂;地形;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并认真研究、分析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4.2.2 剖面位置选择 剖面位置:应选择基岩露头连续、完整、产状清楚、构造简单(或清楚),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 地层(含矿层)剖面选择条件:地层层

23、序完整、分层标志明显、易于识别;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与邻区可以进行对比;构造简单、没有或很少侵入体影响破坏。剖面应尽量垂直区内地层走向。 岩体剖面的选择条件:岩相带清楚,划分岩相带的依据充分,岩性具有代表性、接触关系明显、原生构造比较发育的主要岩体和含矿岩体地段。对岩体应布置至少两条十字形剖面。 构造剖面的选择条件:构造发育、具有代表性或有典型意义的地段。剖面应尽量垂直区内构造带(线)走向。,4.2.3 野外踏勘 目的任务:沿初步确定的剖面位置,踏勘了解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及填图标志层;

24、侵入岩种类、分布、岩性、岩相,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元;标志层划分及位置;矿化特征及位置;化石层位,重要标本及样品的采集位置;工程揭露地段;地形情况及基岩出露情况;岩石风化、植被、掩盖程度及施工条件等。 标注界线、标本位置:踏勘时,应将发现的矿体的顶、底界线、工程揭露位置、重要标本及样品的采集位置、确定的剖面位置及起、止点等标注在实地,并用手持GPS定位、记录、展绘到手图上。 系统采集标本:踏勘时,尽量采集系统的岩矿石标本及拣块分析样。 复盖区剖面的平移要求:剖面通过区如遇大片复盖,天然障碍或因构造破坏造成测制意义不大的地段,应按一定的标志层或实地顺层追索平移,距离不大于500m,否则应另行测制

25、剖面。,4.2.4 剖面设计 实测剖面设计可单独编写,也可在项目工作设计中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剖面线位置、总体方向、工作量、完成期限、比例尺及精度,地表揭露和标本及样品的采集位置、编号原则、规格、数量等。实测剖面比例尺应根据剖面的研究目的、精度要求、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而定。如地层剖面,其比例尺常根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而定,一般1/1万1/1000地质填图常采用1/50001/200地层剖面地层剖面(如表)。 对一些面积大但矿体厚度小的沉积矿产,当矿区地质图比例尺较小时(如1:10000和1:25000),应考虑增大矿床地质图的比例尺的,其勘查线剖面图的比例尺亦应随之放大。 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可根

26、据剖面的比例尺大小确定。凡图面上出露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图上宽度达不到1mm,也应将其放大到1mm表示。,绘制基线平面图:作图员根据基线的斜长和坡度,计算出基线的平距,并根据各基线的方向及平距以剖面总方向为基准按作图比例尺逐一绘出各基线及基点的平面位置。 绘制路线平面地质图:在基线平面图上,将基线通过及附近的分层地质界线、产状、样品、标本位置及其它编录要素展绘到基线平面图上即成实测的路线平面地质图。 绘制剖面地形线:在基线平面图的上方,自0点开始,将平面图中的基点向上垂直投影到各基线的坡度线

27、上的交点即为剖面图上的基点位置,根据地形地貌特征,逐段勾绘出地形线并标注基线方向。 绘制地质剖面图:将路线地质图中需要在剖面图中表示的各地质要素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图上,并根据各基线方向与剖面总方向的夹角计算出地质界线的视倾角后绘出地质界线在剖面中的位置。其它要素如居民点、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视情况进行投绘,即成地质剖面示意图(见图1)。,4.3 剖面测制 4.3.1 基线布置 4.3.2 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3.3 作图步骤 推荐平面优先法作图,这种方法的显著优点是作图简便,其作图步骤如下: 确定绘图方向:作图时,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北端置于图纸的左边,图面的水平方

28、向为剖面的总体方向。,绘制基线平面图:作图员根据基线的斜长和坡度,计算出基线的平距,并根据各基线的方向及平距以剖面总方向为基准按作图比例尺逐一绘出各基线及基点的平面位置。 绘制路线平面地质图:在基线平面图上,将基线通过及附近的分层地质界线、产状、样品、标本位置及其它编录要素展绘到基线平面图上即成实测的路线平面地质图。,第四步,绘制剖面地形线:在导线平面图的上方,自0点开始,以导线坡度角及导线长度逐一绘出剖面上的导线点位置并标注导线方向,并据地形地貌特征,勾绘出地形线。,第五步,绘制地质剖面图 将路线地质图中需要在剖面图中表示的各地质要素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图上,并根据各导线方向与剖面总方向的夹角

29、计算出地质界线的视倾角后绘出地质界线在剖面中的位置。其它要素如居民点、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视情况进行投绘,即成地质剖面图。,第五步,绘制地质剖面图 将路线地质图中需要在剖面图中表示的各地质要素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图上,并根据各导线方向与剖面总方向的夹角计算出地质界线的视倾角后绘出地质界线在剖面中的位置。其它要素如居民点、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视情况进行投绘,即成地质剖面图。,4.3.4 记录:剖面测制中,应将实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在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中。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起点 GPS坐标:X: Y: Z: 精测坐标:X: Y: Z: 第 页/总 页

30、,注:M Lcos; h Lsin ; DL(sincossincossin)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 号,反之用号。 测手: 记录人: 计算人: 检查人: 组长: 年 月 日,4.4 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对测制的若干剖面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主要反映区域内地质发展历史、地质条件和地层特征等,一般表示的内容:地层单位及其名称在地层表中的位置和符号、最大与最小厚度、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地层单位中所含最重要生物化石名称、岩性成分、标出标志层、矿层以及有利成矿的岩层等;岩浆岩、火山岩及其与沉积岩层的相互关系等。 4.5实测剖面小结 实测剖面工作结束后,应编写剖面小结,内容

31、如下: a.前言:叙述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剖面施测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情况等。 b.地质成果:主要总结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层、岩浆岩、构造: 地质背景:综述测区与成矿作用有关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 地层:依年代由老至新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中地层可按地层组合单位叙述其组合特征,再按不同岩性分层或填图单元详述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分层的识别标志; 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相)组合、穿插关系、蚀变类型及矿化情况; 构造: 分别描述断裂及

32、褶皱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标志层特点及填图单元初步划分意见; 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c.存在问题及建议,4.6 实测勘查线剖面 4.6.1 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对剖面上的探矿工程(槽、井、坑、钻等)位置和各种主要地质界线(如矿体顶底板界线、重要断层线等)必须用仪器定位。勘查线的端点要埋设水泥桩,水泥桩要编号并测量位置坐标(X、Y、Z)。 4.6.2 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勘查线剖面要以矿区的填图单元反映各地质界线,要反映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及相关关系,样品分布与品位,从而反映矿区勘查工程对矿体的控

33、制程度、矿体形态、产状、变化特征及其它地质要素,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及各类资源储量分布的合理性。,厚度计算公式: D L(SinCosSinCosSin) 式中: D:地层真厚度(m) L:导线斜距(m) :地层真倾角() :导线坡度角() :导线与地层走向线的锐夹角() (注: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用加号计算;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公式中用减号计算。) 例如:某实测剖面中某段导线记录如下: 导线23,斜距25m,方向35,坡度+10 05m:砂岩 523m:白云质灰岩,产状200/60(20m处) 2325m:泥岩 计算白云质灰岩层厚度: L23518m,60,10,走向110方向35

34、 代入公式 D18(Sin60Cos10Sin75Cos60Sin10)13.27m,实测剖面图的内容 图面整饰内容 实测剖面图上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见附录A图A.1)。如果有物化探工作,其曲线图可视情况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或单独成图。 剖面图主要内容 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如附录A图A.1所示)。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 路线地质图主要内容 方位、导

35、线(长度以平距计)和导线点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见图),实测剖面图图式及内容,6.1.7 综合柱状图 编制综合柱状图 在实测地质剖面工作,全部完成后,应对测制的若干剖面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图表综合的方式,将工作区域内有关地质资料加以综合,用柱状图形式,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并附简要文字描述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成综合地层体柱状图。 综合柱状图内容 主要内容应反映区域内地质发展历史、地质条件和地层特征等,一般表示的内容:地层单位及其名称在地层表中的位置和符号、最大与最小厚度、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

36、地层单位中所含最重要生物化石名称、岩性成分、同时标出标志层、矿层和透镜状矿体以及有利成矿的岩层等;岩浆岩、火山岩及其与沉积岩层的相互关系等。,实测剖面应提交的资料,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数字化或纸介质) 采样记录表(数字化或纸介质) 实测地质剖面图(数字化或纸介质) 实测勘查线剖面图(数字化或纸介质) 岩矿石标本 样品送样单(数字化或纸介质) 鉴定报告(数字化或纸介质,必须附显微照片或素描图) 样品分析测试报告(数字化或纸介质) 实测剖面小结(数字化或纸介质) 剖面定测成果(纸介质并有负责人签名) 音像记录表(数字化或纸介质),7.填图 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大致可以分为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

37、图两类。在主要矿体及近矿围岩分布地段和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填制较大比例尺的矿床地质图;在矿区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发现或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填制较小比例尺的矿区地质图。 - 矿床地质填图 不同勘查工作阶段应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以满足所要求的地质可靠程度,其精度要求应按同比例尺地质填图规定要求执行: 填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 及1:2000。 填图精度:一般分为精测、简测及草测。 勘查阶段要求: 勘探:测制地形地质图(精测图); 详查:测制地形地质图(精测图)或地形地质简图(简测图);

38、 普查:一般测制地形地质简图或平面地质简图(简测图); 预查:测制平面地质简图或平面地质草图(草测图)。,5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是完成任何比例尺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观察路线和观测点上所见到地质现象的文字记录,素描图,照相及采集分析测试的样品和标本,以及地质图的测绘。 5.1 目的任务: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作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矿(化)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以及构造的研究,达到了解或查明工作区(或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为探矿工程布置及矿床评价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填图比例尺以1:10000:1

39、000为主。 5.2 工作依据各种比例尺填图的工作依据详见表。,5.3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5.3.1 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应根据不同的勘查工作阶段、不同的矿产种类、不同的矿床规模、矿体厚薄以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填图比例尺 。 5.3.2 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在预查、普查阶段,一般采用1:100001:5000填图(多为草测简测)。当矿体的厚度小,或矿床范围小,或某些特种非金属、稀有矿种,填图比例尺也可更大一些。 5.3.3 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采用1:2000填图;对煤矿等规模大、矿体稳定的沉积矿床,常采用1:5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而对地质情况复杂、矿

40、体宽度小于1m、矿体形态不稳定、或某些特种非金属、稀有矿床,则应采用1:1000甚至更大比例尺。,5.4 填图精度要求,5.4.1 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地质填图必须采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地形底图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无相同比例尺地形底图时,对于边远地区小矿,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测图。但必须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仪器的型号、定位的时间、程序、精度。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勘查阶段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在预查、普查阶段,可用草测地形图或已有较小比例尺的地形图放大并经实地修测后使用;

41、详查阶段用简测或精测地形图;勘探阶段必须用精测地形图。,5.4.2 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填图单位的划分:1:100001:5000填图,地层单位要求划分到组、段或亚段,岩浆岩要求划分到期、次和相;大于1:2000填图:地层单位要求划分到段、亚段或带,必要划分到岩性层;岩浆岩要求详细划分相带。 2)地质点密度、观察线间距及地质体的表示程度见表。,5.5 地质点布置 5.5.1 地质点位置:地质点应着重选择在地质界线、矿体、蚀变岩石露头、矿化点、断层、褶皱、水文地质、地貌等重要地质现象的地点。地质点的布置和密度,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满足地质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为原则,一

42、般取决于地质调查的比例尺、地质复杂程度和覆盖程度等。在地质点之间也要进行地质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5.5.2 地质点分类:主要分为界线点、岩性控制点二类。 界线点 界线点为控制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地质点,为填图的基本观察点。界线点应布置在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界线、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界线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或拍照)。有时在重要地质界线上视需要在界线点之间增加一些加密点,加密点的记录可适当简化。 岩性控制点 岩性控制点是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地质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控制点一般只需记录岩

43、层产状和岩性特征。,5.5.3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地质点密度 重要地质界线上的地质点密度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应主要根据不同矿种的勘查类型及勘查阶段确定,要求保证对重要地质界线的有效控制,如铜矿各勘查类型不同勘查阶段重要地质界线上的正测地质点间距参考下表。,地质点数量 主要根据填图比例尺及构造复杂程度确定,5.6 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5.6.1野外踏勘 根据工作区实测地质剖面的成果资料,初步布置观察路线,概算进行地质填图时所需施工的槽、井探和旧坑清理与调查的工作量。将踏勘结果与以往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合理地选定地质填图的范围。 5.6.2 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观察路线的基本形式有追

44、索路线与穿越路线两种。 追索路线的布置: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追索一定的地层层位(如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接触界线、断层线、矿体等。1:5000及更大比例尺的填图常以追索为主,结合路线穿越; 穿越路线的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于主要岩层走向或构造线走向,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勘查区。1:10000及更小比例尺的填图常以穿越法为主 结合追索法。,矿床地质填图要求 精测图:以精度符合同比例尺测量规范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床内矿体分布地段的重要地质界线用较密的观测点配合必要的槽探、井探或取样钻工程揭露控制,如遇浮土覆盖的蚀变矿化体或重要地质界线则需按一定的工程间距布设地表工程揭露控制。所有

45、地表工程、地质点、勘探线剖面均须用全仪器法展绘到图上,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放大表示。对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的矿床,要分别编制地形地质图和基岩地质图。 简测图:一般以同比例尺正规地形图或放大的地形图(精度为精测、简测)作底图。对遇浮土覆盖的蚀变矿化体或重要地质界线,则配合适量槽探、井探或取样钻工程稀疏揭露控制,地质点及勘查工程一般采用手持GPS或地形地物定位。 草测地质图:对有找矿希望的地区,选择几条路线进行地质踏勘,地形底图最好使用同比例尺正规地形图(精度为简测、草测),地质点一般采用手持GPS或地形地物定点。,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地质点的布

46、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相或岩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地点;岩浆岩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曲枢纽、断层破碎带;节理、片理、劈理的测量或统计地点;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坑探工程、取样点;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察部位(如水文点、地貌点)等位置上。 5.6.4地质草图 一般仅在预查阶段使用。其地形底图,可使用比例尺小于填图比例尺12倍的地形图放大,在计算机上数字化后,制作。或者用半仪器法测制同比例尺地形草图。地质草测的观测点密度,除矿区主要部份外,可比照同比例尺正测地形图减少12。 但是,不能在仅有地质草图的矿

47、区估算推断的(333)及其以上级别的矿产资源量。 5.6.5 地质简图 填制地质简图时,其地形底图可使用比例尺小于填图比例尺一倍的地形图放大,在计算机上数字化后制作。但简测地形底图要用三角点、图根点控制,或者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建立独立的坐标系统。地质简测的观测点密度在矿体露头或与矿体评价有密切关系的部位,与正式图件相同,其他部分可适当放稀。矿体界线,重要的地质体界线,所有山地工程应全部使用测量仪器定位。其他地质点可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5.7 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大致可以分为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两类。 5.7.1 矿床地质填图 指在主

48、要矿体及近矿围岩分布地段和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填制较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填图比例尺 一般为1:500、1:1000 及1:2000。 填图精度 分为精测、简测及草测。 勘探阶段填测地形地质图(精测图)。 详查阶段填测地形地质图(精测图)或地形地质简图(简测图)。 普查阶段一般填测地形地质简图或平面地质简图(简测图)。 预查阶段填制平面地质简图或平面地质草图(草测图)。,填图要求 精测图:以精度符合同比例尺测量规范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床内矿体分布地段的重要地质界线用较密的观测点配合必要的槽探、井探或采样钻工程揭露控制,如遇浮土覆盖的蚀变矿化体或重要地质界线则需按一定的工程间距布设地表工程揭露

49、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地质点、勘查线剖面均须用全仪器法展绘到图上,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放大表示。对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的矿床,要分别编制地形地质图和基岩地质图。 简测图:一般以同比例尺正规地形图或放大的地形图(精度为精测、简测)作底图。对遇浮土覆盖的蚀变矿化体或重要地质界线,则配合适量槽探、井探或采样钻工程稀疏揭露控制,地质点及勘查工程一般采用手持GPS或地形地物定位。 草测图:对有找矿希望的地区,选择几条路线进行地质踏勘,地形底图最好使用同比例尺地形图(精度为简测、草测),地质点一般采用手持GPS或地形地物定点。 填图方法以追索法为主: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