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2463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的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的防治.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定义,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自愈,流行概况,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1958年加拿大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oxA16为本病病原 1959年提出HFMD命名,国外流行概况,1959年英

2、国、美国加利福尼亚也发生流行 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英国1994年4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监测到952个病例 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国外流行概况,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 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 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 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一般较温和 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

3、脑膜炎的病例 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 EV71、CoxA16均有分离 EV71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国外流行概况,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 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 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马来西亚概况,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 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 住院889例 3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仅46月份就有29例病人死亡 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新加坡概况,1970年首次发生手足口病 1972年、1973年和1981年均有流行 19

4、97年起又有许多儿童患病 2000年秋季发生了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部分病人中检出肠道病毒71型,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新加坡,国内流行情况,手足口病在中国内地的报道自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数病例的零星报道,但都缺乏病原学支持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爆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两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国内流行情况,1999年5-9月,深圳南山区,59例(临床诊 断)、7例(PCR+) 2000年5-8月我省招远市立医院就诊1698例

5、,6月15-7月15发病高峰,3例死亡。14例病毒性脑膜炎 2000年秋季新加坡的疫情波及到苏州市,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某幼儿园也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苏州引起一起爆发疫情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2003年我省泰安发生手足口病病例集中发病。,香港流行情况,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EV71流行; 2001年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男,2岁,肺水肿、肺出血),台湾流行概况,1998年肠道病毒71型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在6月和10月两个流行波中监测哨点共报道了129106例病例,据推测,这还不足整个发病数的十分之一 重症病人405例,

6、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 死亡78例,其中5岁以下71例(91%),死亡病例中65例(83%)有肺水肿或肺出血 此次流行期间,有相当数量病人为柯萨奇A16肠道病毒感染,我省招远市流行情况,2000年58月烟台招远市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 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 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 5月10日发生首例,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 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病毒性心肌炎12例(12.5岁),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高热出疹23天后,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病毒性脑膜炎14例,双下肢无力5例,2

7、003年泰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发病集中在低年龄组, 5岁占90以上 散居儿童约占95 农村病例约占80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未发现水型、食物型暴发 患儿间部分有密切接触史,少数周岁以内婴儿接触史不明显,2003年泰安市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与往年相比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患儿发热多见(约80),体温高( 38,最高达41 ),持续时间长 合并症发生率较往年增多 因合并症严重而出现死亡病例,临沂市疫情情况,截止到月日,临沂市今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死亡1例。今年春季临沂市手足口病发病数量比往年多,但为散在发生,非聚集性。,流行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

8、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流行期间患者 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流行间歇和流行期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为主 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日常接触传播、经口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 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9、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台湾,新加坡,流行特征,地区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地区性 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为少见,夏秋季多见 1999年厦门由EV71型引起HFMD流行,其高峰在夏季,流行方式,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 家庭也有发病集聚现象 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儿童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 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

10、,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病原学,能引起HFMD的病原型别很多,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其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 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 有的报导ECHO及Cox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进一步证实 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变迁,病原学,从世界各国报导来看,七十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日本HFMD的流行,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但以某个型为主。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

11、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 我国八十年代以CoxA16为主,1989年从成人HFMD病人分离出EV71型 1998-1999年HFMD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台湾、香港也是如此,HFMD病原的生物特性,HFMD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来源于人体,能引起人体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人体消化道和鼻咽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丙种球蛋白的制品中均可发现特异性抗体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仍保留感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 病毒核心为核糖核酸,HFMD病原的生物特性,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 肠道病毒在

12、PH3.5仍然稳定,而口蹄疫病毒、鼻病毒不稳定 对阳离子稳定性,加入一克分子量的Mgcl2或其他二价阳离子时,肠道病毒在50作用1不被灭活 对已知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 实验室消毒剂为75%酒精 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潜伏期一般27,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感染后,病毒在肠壁细胞中增殖,由此进入血液,病毒自血流游离至受压部位组织中增殖,引起疱

13、疹性病变。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胞浆中有病毒颗粒,脑脊液中亦可见到,临床表现,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 斑丘疹在5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无痛及痒感,

14、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 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合并心肌炎的患儿常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心电图波倒置和段低平,合并症,近年发现EV71较CoxA1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 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肌痉挛、呕吐、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急性上升性麻痹、良性颅内高压、高烧

15、、惊厥和急性软瘫。,合并症,根据临床和脑电图的变化,将分为以小脑症状为主的局限性脑炎型,表现为共济失调,肌阵挛和震颤;无菌性脑膜炎型;弛缓性麻痹型 这三种临床类型,以无菌性脑膜炎常见 日本1973年流行时,局限性脑炎多见,有的表现脑膜刺激症状,有的仅表现持续高热,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绝大多数病人病后三个月内可恢复正常,诊 断,诊断原则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是否有本病和其他肠道病毒性疾病流行; 发病前与患者接触情况 是否到过疫区等,诊 断,临床表现 发热; 口腔黏膜和手

16、、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 疹样损害; 病程短,预后较好,诊断,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L高N低; 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发病后从粪便、咽喉漱口液分离或检测到病毒; 从脑脊液或疱疹液中分离或检测到病毒; 从早期血清中检测出IgM抗体; 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增长。,鉴别诊断,本病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 散在发生时,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口蹄疫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咽喉炎 风疹、水痘等 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鉴别诊断,口蹄疫 疾病名称与疾病分类不同 口蹄疫的英文名为AphthaeEpizooti

17、c;手足口病的英文名为Hand,footandmouthdisease。手足口病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列为ICD9074.3和ICD10B08.4,是完全独立的一种病。 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各地流行中常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即COX.A16)。,鉴别诊断,口蹄疫 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瘢,经皮肤黏

18、膜感染的;偶尔也有食用了病毒污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鉴别诊断,口蹄疫 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很少有超过5岁以上者。 症状体征不同 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均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无热或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

19、部、臀部、膝部丘疹。,鉴别诊断,口蹄疫 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手足口病,患儿传染性明显,呈流行性传播,且临床表现有区别。口蹄疫、手足口病都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必要时分离病毒做出病原学确诊。,鉴别诊断,疱疹性口炎 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 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疱疹性咽颊炎 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 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鉴别诊断,风疹 首先见于面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面部及四肢较稀疏,手掌、足趾多无疹,躯干背部皮疹较多,呈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直径23mm

20、。发疹期淋巴结肿大显著,脾轻度肿大。,鉴别诊断,水痘: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发疹23d后,同一部位常可见斑、丘、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治疗原则,本病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用维生素B、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 有合并症病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谨慎推荐),预防原则,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

21、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二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预防原则,四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五是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预防原则,六是医院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 在严重合并症的HFMD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

22、婴幼儿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七是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防控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严格疫点(疫区)消毒 病家、四邻和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家庭内的人畜粪便、病人呕吐物、痰液、衣物、被褥、餐具、玩具及饮水、地面 严格隔离病人 医疗机构按肠道传染病防治原则搞好隔离防护 在家治疗的患儿,居家隔离 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医疗方案,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防控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各医疗单位对儿科患者进行分诊,防止交叉感染 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改善个人卫生习惯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三管一灭”,重点清理垃圾粪便 保护水源,严防饮水污染 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的监督管理,实行晨检制,及时发现、隔离病人。集

23、体场所发现集中发病趋势时要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防治措施,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正确估计我市面临的疫情形势,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及时调整到当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相应的防治组织。,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实行疫情报告制度 各地要加大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是本病的责任报告人,发现疫情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登记簿和报告卡,网络上报疫情。,防治措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诊室。发现病人,可视病情进行住院治疗或在家治疗,对病人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病人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如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

24、,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防治措施,各级疾控机构要积极开展病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疫点、疫区落实消杀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疫情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流行范围、强度和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重点流行地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治措施,各地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检查,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对托儿、学生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送医院明确诊断,严格隔离治疗,严防本病的扩散蔓延。,防治措施,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尽快组织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进一步充实、提高防治队伍的技术力量。,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 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本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群众特别是广大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在流行季节和地区,要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和与患儿接触等,以减少感染机会。,防治措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保护生活饮用水,严防水源污染。 加大卫生执法力度,防止食物传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