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4496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流电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直流电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直流电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直流电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直流电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流电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电路.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直 流 电 路,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1.1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3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4 欧姆定律 1.5电源的状态 1.6 基尔霍夫定律 1.7 电阻的串并联 1.8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9 支路电流法 1.10节点电压法 1.11叠加原理 1.12等效电源定理 1.13 电位的计算,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一.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二.电路的作用,返回,下一页,上一页,3,三.电路的组成,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电源:,负载:,导线:,简单照明电路,除了以上三部分外,实际电路还包括:如刀开关:接通、断开电路的控制

2、器; 熔断器:保护安全用电,四.电路中的其他概念,直流电路:电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交流电路:电流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有源网络: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电路; 无源网络:不含电源的二端网络电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二端网络,电路某一部分只有两个端钮与外部连接,则可将这一部分电路视为一个整体,即二端网络,a,无源二端网络,b,有源二端网络,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2.1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某一横截面的电荷。 1、表示方式: (1)直流电路 电流 I表示,电荷【量】Q 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Q:库【仑】(C);t:秒(s);I:安【培】(A) (2)随时间变化的电

3、流 i表示: 2、电流的实际方向:正电荷运动方向 (1)内电路: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称为内电路; 内电路中电流由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2)外电路: 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2.2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即转换成非电形态能量的电能称为这两点间的电压。,直流电路:电压符号:U,单位:伏特(V) 如:US,UL 实际方向: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位降的方向; “+”极表高电位,“-”极低电位,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电位:以某点为参考点,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该参考点时所消耗的

4、电能,即转换成非电形态能量的电能。,1.2.3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即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至电源的正极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直流电路中的符号:E表示;单位:伏特(V) 实际方向: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即电位升的方向;与电源电压实际方向相反。 如右图所示:,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规定的方向,1.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2) 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电流:,电压:,(1) 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注意: 在参考方向选定后,电流(或

5、电压)值才有正负之分。,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3)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I = 0.28A,I = 0.28A,电动势为E =3V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例: 电路如图所示。,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I=0.28A,电压U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U= 2.8V;,即: U = U,电压U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 U = 2.8V, 方向由 指向;,2.8V, 2.8V,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4)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原则上参考方向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右图:电源电流

6、的参考方向为电压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经电源流向高电位;负载电流参考方向是由电压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经负载流向低电位。参考方向一致,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4 欧姆定律,与参考方向一致时 图(a) 不一致时 图(b)、(c),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5 电源的状态,开关闭合, 接通电源与负载,负载端电压,U = IR,1. 电压电流关系,1.5.1 电源有载工作,(1) 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2) 在电源有内阻时,I U 。,或 U = E IR0,当 R0R 时,则U E ,表明当负载变化时,电源的端电压变化不大,即带负载能力强。,+,-,U,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2. 功率 单位时间内

7、所转换的电能称为电功率,简称功率。,符号:P,单位:瓦特(W) 根据电压与电动势定义,电源产生的电功率为: PE=EI 电源输出的电功率为 P=UI 负载消耗(取用)的电功率为 PL=ULI 除此之外,还有导线电阻和电源内阻的损耗。,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3. 电能 在时间t 内转换的电功率称为电能。,符号:W,W= Pt 单位:焦耳(J); 工程中 千瓦时(kWh), 1千瓦时=1度电=3.6106J SI 中,部分单位制词头 T G M k c m n p 太 吉 兆 千 厘 毫 微 纳 皮 12 9 6 3 -2 -3 -6 -9 -12,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UI = EI I2R

8、o,P = PE P,负载 取用 功率,电源 产生 功率,内阻 消耗 功率,电源输出的功率由负载决定。,负载大小的概念: 负载增加指负载取用的电流和功率增加(电压一定)。,4. 功率平衡,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5. 电源与负载的判别,(1) 根据 U、I 的实际方向判别,电源: U、I 实际方向相反,即电流从“+”端流出, (发出功率),负载: U、I 实际方向相同,即电流从“-”端流出。 (吸收功率),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6.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UN、IN、PN),额定值: 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规定使用值,注意:电气设备工作时的实际值不一定都等于其 额定值,要能够加以区别。,电气设备

9、的三种运行状态,欠载(轻载): I IN ,P PN (不经济),过载(超载): I IN ,P PN (设备易损坏),额定工作状态: I = IN ,P = PN (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当某一部分电路与电源断开,该部分电路中没有电流,亦无能量的输送和转换,这部分电路所处的状态称为开路。下图中当开关断开时,电源则处于开路(空载)状态。,1.5.2 电源开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特征:,1.5.2 电源开路,1. 开路处的电流等于零; I = 0 2. 开路处的电压 U 视电路情况而定。,电路中某处断开时的特征:,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电源外部端子被短接,1.5.3

10、 电源短路,1.短路处的电压等于零; U = 0 2.短路处的电流 I 视电路情况而定。,电路中某处短路时的特征:,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 6 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1:,支路:ab、bc、ca、 (共6条),回路:abda、abca、 adbca (共7 个),节点:a、 b、c、d (共4个),网孔:abd、 abc、bcd (共3 个),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1

11、定律,即: 入= 出,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计算结果中,若有支路电流为负值,说明选定的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或: = 0,对节点 a:,I1+I2 = I3,或 I1+I2I3= 0,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上式说明,在任一瞬间,一个节点上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若规定参考方向流入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流出节点的就取负号。,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2推广,I =?,例:,I = 0,IA + IB + IC = 0,广义节点,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律),1定律,即: U = 0,在任一

12、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或将上式改写为,即,右图回路可列方程,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列方程前标注回路循行方向;,电位升 = 电位降 E2 =UBE + I2R2, U = 0 I2R2 E2 + UBE = 0,2应用 U = 0列方程时,项前符号的确定: 如果规定电位降取正号,则电位升就取负号。,3. 开口电压可按回路处理,注意:,对回路1:,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 +,1.7 电阻串并联,1.7.1 电阻的串联,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两

13、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R =R1+R2,(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应用: 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7.2 电阻的并联,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应用: 分流、调节电流等。,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8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8.1 电压源模型,电压源模型,由上图电路可得: U = E IR0,若 R0 = 0,理想电

14、压源 : U E,UO=E,电压源的外特性,电压源是由电压US(或电动势E)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0 RL ,U E ,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O,电压源,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US,理想电压源(恒压源),例1:,(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 对直流电路,有 U E,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任何元件的端电压恒等于电动势。,(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特点:,(1) 内阻R0 = 0,设 E = 10 V,接上RL 后,恒压源对外输出电压。,当 RL= 1 时, U = 10 V,I = 10A 当 RL = 10 时, U = 1

15、0 V,I = 1A,电压恒定,电 流随负载变化,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8.2 电流源模型,U0=ISR0,电流源的外特性,理想电流源,O,IS,电流源是由电流 IS 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由上图电路可得:,若 R0 = ,理想电流源 : I IS,若 R0 RL ,I IS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流源。,电流源,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理想电流源(恒流源),例1:,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S,与电流源串联的任一元件的电流恒等于IS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特点:,(1) 内阻R0 = ;,设 IS = 10 A,接上RL 后,恒流源对外输

16、出电流。,当 RL= 1 时, I = 10A ,U = 10 V 当 RL = 10 时, I = 10A ,U = 100V,外特性曲线,I,U,IS,O,电流恒定,电压随负载变化。,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8.3 电源两种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由图a: U = E IR0,由图b: U = ISR0 IR0,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2)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3)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1)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注意事项:,例:当RL=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

17、0 中则损耗功率。,(4)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 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1:,求下列各电路的等效电源,解:,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2:,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 计算2电阻中的电流。,解:,由图(d)可得,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3:,解:统一电源形式,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解:,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4:,电路如图。U110V,IS2A,R11, R22,R35 ,R1 。(1) 求电阻R中的电流I;(2)计算理想电压源U1

18、中的电流IU1和理想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IS;(3)分析功率平衡。,解:(1)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IR3,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2)由图(a)可得:,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IR3,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两者平衡:,(60+20)W=(36+16+8+20)W,80W=80W,(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9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对上图电路 支路数: b=3 节点数:n =

19、2,回路数 = 3 网孔数=2,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 标出回路循行方向。,2. 应用 KCL 对节点列出 ( n1 )个独立的节点电流 方程。,3. 应用 KVL 对回路列出 b( n1 ) 个独立的回路 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4. 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对节点 a:,例1 :,I1+I2I3=0,对网孔1:,对网孔2:,I1 R1 +I3 R3=E1,I2 R2+I3 R3=E2,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已知,求各支路电流。,【解】 选择各支

20、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回路方向如图所示。列出节点和回路方程式如下,左网孔:,中网孔:,右网孔:,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上节点:,1.10 节点电压法,1、节点电压的概念:,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用 表示),其它各节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节点电压。 2、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节点指向参考节点。,4、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节点数较少的电路。,3、节点电压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在求出节点电压后,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或欧姆定 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在左图电路中只含有两个节点,若设 b 为参考节点,则电路中只有一个未知的节点电压。,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5、两个节点的

21、节点电压方程的推导,设:Vb = 0 V 节点电压为 U,参考方向从 a 指向 b。,(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1) 用KCL对节点 a 列方程 I1 + I2 I3 I4 = 0,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将各电流代入KCL方程则有,整理得,注意: (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节点的电路。,(2) 分母是各支路电导之和, 恒为正值; 分子中各项可以为正,也可以可负。 (3) 当电动势E 与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取正号, 相同时则取负号,而与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即节点电压公式,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11 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

22、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原电路,+,=,叠加原理,E2,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E2单独作用时(c)图),E1 单独作用时(b)图),原电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同理:,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不作用电源的处理: E = 0,即将E 短路; Is= 0,即将 Is 开路 。, 线性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用叠加原理计算, 但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例:,注意事项:, 应用叠加原理时可把电源分组求解 ,即每个分电路 中的电源个数可以多于一个。, 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若分电流、分电压

23、与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 向相反时,叠加时相应项前要带负号。,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 已知US10 V,IS2 A,R14 , R21 , R35 , R43 , 试用叠加原理求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I5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6。,返回,下一页,上一页,解,理想电压源单独作用时:,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理想电流源单独作用时:,例 已知US10 V,IS2 A,R14 , R21 , R35 , R43 , 试用叠加原理求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I5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6。,解,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两电源共同作用时:,例 已知US10 V,IS2 A,R14 , R21 , R35

24、 , R43 , 试用叠加原理求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I5 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6。,解,1.12 等效电源定理,二端网络的概念: 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 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电源。 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电源。,无源二端网络,有源二端网络,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电压源 (戴维宁定理),电流源 (诺顿定理),有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源,1.12 等效电源定理,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12.1 戴维宁定理,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压源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的比

25、值或等于有源 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 a 、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0,即将负载断开后 a 、b两端之间的电压。,(a) 有源二端网络,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b) 戴维宁等效电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12.2 诺顿定理,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等效电源的电流 IS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即将 a 、b两端短接后其中的电流。,(a)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的比值

26、或等于有源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 a 、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b) 诺顿等效电路,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1.13 电位的计算,电位:电路中某点至参考点的电压,记为“VX” 。 通常设参考点的电位为零。,1. 电位的概念,电位的计算步骤: (1) 任选电路中某一点为参考点,设其电位为零; (2) 标出各电流参考方向并计算; (3) 计算各点至参考点间的电压即为各点的电位。,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 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2. 举例,求图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27、:Va、Vb、Vc、Vd 。,解: 设 a为参考点, 即Va=0V,Vb=Uba= 106= 60V Vc=Uca = 420 = 80 V Vd =Uda= 65 = 30 V,设 b为参考点,即Vb=0V,Va = Uab=106 = 60 V Vc = Ucb = E1 = 140 V Vd = Udb =E2 = 90 V,b,a,Uab = 106 = 60 V Ucb = E1 = 140 V Udb = E2 = 90 V,Uab = 106 = 60 V Ucb = E1 = 140 V Udb = E2 = 90 V,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结论:,(1)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

28、点选取的不同,电路中 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2)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 点的不同而变, 即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无关。,借助电位的概念可以简化电路作图,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1: 图示电路,计算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A点 的电位VA,解: (1)当开关S断开时,(2)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 如图(b),电流 I2 = 0, 电位 VA = 0V 。,电流 I1 = I2 = 0, 电位 VA = 6V 。,电流在闭合 路径中流通,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2:,电路如下图所示,(1) 零电位参考点在哪里?画电路图表示出来。(2) 当电位器RP的滑动触点向下滑动时,A、B两点的电位增高了还是降低了?,解:(1)电路如左图,零电位参考点为+12V电源的“”端与12V电源的“+”端的联接处。,当电位器RP的滑动触点向下滑动时,回路中的电流 I 减小,所以A电位增高、B点电位降低。,(2) VA = IR1 +12 VB = IR2 12,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例3: 求B点电位,返 回,下一页,上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