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05634 上传时间:2019-05-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与归因理论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与归因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知觉的基本特点 (3)了解常见的错觉 (4)掌握人际知觉的一般规律 (5)了解人际知觉的常见错觉 (6)了解归因理论,2,第一节 知觉,一、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 相对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3,知觉的相对性,4,4,知觉整体性,5,5,(1) 知觉连续性,知觉整体性,6,6,(2) 知觉接近性,知觉整体性,7,7,(3) 知觉封闭性,知觉整体性,8,8,(4) 知觉相似性,知觉整体性,9,9,(5) 知觉理解性,它们看起来像什么?-1,10,10,它们看起来像什么-2,11,11,它们看起来像什么?-3,12,1

2、2,它们看起来像什么?-4,13,13,知觉的恒常性,14,14,15,知觉者因素,态度 价值观 动机 需要 兴趣 经验 期望 个性,16,知觉对象因素,(1)大小法则 (2)强度法则 (3)对比法则 (4)动感法则 (5)重复法则 (6)新颖法则,17,情景因素,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18,三、知觉的防卫机制和错觉,(一)知觉的防卫机制 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19,19,点击进入小实验,中性词 跳舞 儿童 火炉 音乐 大地 海洋,20,负性词 强奸 妇女 阴茎 淫妇 色狼 疯子,20,(二)错觉,错觉是指一种 不

3、正确、被歪曲 了的知觉。,21,21,22,22,常见错觉-1,23,23,常见错觉-2: 请紧紧盯着20秒,有何发现?,24,第二节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 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和团体特性的知觉。 自我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25,人际知觉的一致性规律,当获得关于某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他的大量特性作出判断,形成一致的印象。 对物的认知允许事物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而对人的认知通常不允许人的各种特性不协调一致,26,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Effect)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近因

4、效应(Recency Effect) 定型效应(Stereo Type Effect) 投射(Projection),27,首因效应: “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28,求职面试的第一印象 前几分钟基本敲定。后面是走形式,让你感到过程公平。,28,晕轮效应:漂亮的就是好的,29,29,美貌会产生晕轮效应,30,调查发现职场帅哥美女收入比丑员工高12%,丑女贝蒂(右)和她的大帅哥老板(左),调查显示:漂亮的人赚钱更多 ?!,近因效应,一巴掌之后赶紧给他揉揉 能使他忘记前面的一巴掌之痛 ! 例如,老师向考生说:“随便考上一个学校,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录取率那么低。” 或者说:“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总能

5、考上一个学校吧?”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因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但给人的印象却全然不同,31,定型效应:刻板印象,32,3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定型效应: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偏见,(1)好吃懒做; (2)好斗犯罪; (3)教养很差,讲粗话; (4)贫民窟,社会地位和收入低,但没钱又养一大群小孩; (5)最为关键的是:皮肤很黑,怎么洗也洗不白!,33,33,投射 (Projection),定义: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或想法,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或想法 投射在现实生活中既典型又对立的两种表现形式,34,第三节 归因理论,一、

6、归因的概念 海德(Fritz Heider,18961988)归因理论三步骤 (1)对行为的知觉 (2)对行为意图的判断 (3)对个性的归因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因果关系归属 (2)社会推论问题 (3)未来行为预测,35,二、归因的类别,内因和外因海德 凯利(H. H. Kelly) 认为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 (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 (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36,三、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 一贯性 特殊性,37,四、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38,心理测试2-1: 归因方式测验 测试(5分钟) 讨论,,Company Name,管理游戏2-2:九点问题,由个人独立完成。假如某学生已了解如何完成该活动,请暂不作声。 图2-9是九点。只用四条连续相接的直线(每条直线必须相连,而且不能重叠),将这九个点连接起来,画的时候笔不能离开纸面。参考答案参见本书末。图2-9 九点问题 相关讨论: 1是什么让你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2是什么妨碍你更快地解决问题?,40,41,42,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