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07265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4-1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古代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政绩及地位。 2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一)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 历史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强化;民族交往的加强。 秦国的实力:商鞅变法后,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人民的愿望: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纳各国贤士;制定统一方略。,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3)巩固措施 政治:中央建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制

2、,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发展,焚书坑儒,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 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2暴政 (1)表现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严酷的刑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2)影响: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3评价 (1)功: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

3、,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二)唐太宗 1贞观之治 (1)原因 主观: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心存百姓、民族平等)。 客观: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内容及作用 经济: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经济逐步复苏。 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法律: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科举: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2评价 (1)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

4、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 (2)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是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三)康熙帝 1巩固国家统一 (1)祖国统一:平定三藩之乱,使清朝的统治趋于稳定,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使台湾重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崇文尚礼: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

5、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3)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接受臣服;册封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 (1)概况:反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2)意义: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表明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3评价: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一)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6、主张“克己复礼”。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 (3)中庸:“过犹不及”,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和而不同”。,东西方先哲,2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3)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4

7、)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 (5)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3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对中国 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文化: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2)对世界 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

8、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二)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 (1)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2)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2政治思想理想国 (1)概况: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国家统治者由“哲学王”担任。 (2)评价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而提出的。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3柏拉图学园 (1)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

9、政治咨询、培养人才于一体。 (2)教学内容: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3)教学方法:对话式。 (4)教育对象:社会上层。 (5)教学目的:培养哲学王。 4历史评价 (1)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影响巨大。 (2)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三)亚里士多德 1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但不要放弃现实的幸福。 (2)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指出了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3)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不存在理念世界。 (4)人的认识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接近“唯物主义”

10、,但不彻底。 2博学家 (1)哲学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著有形而上学。,(2)生物学:对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5)教育学: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6)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3评价 (1)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2)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

11、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4)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帝国,其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800多年后,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其推行的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均田制、科举制等措施,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盛唐伟业奠定了基础。17世纪,康熙帝外抗沙俄,内平战乱,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康乾盛世的奠基人。,古代中国政治家,角度1 怎样评价秦始皇? 提示: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

12、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角度2 “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提示:(1)政治方面:惟

13、才是用;虚怀纳谏;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 (3)法律方面: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5)民族关系方面:“战而后和”,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角度3 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提示:(1)面临的形势: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沙俄势力正在东来。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满汉矛盾尚未平复。,(2)贡献: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a.

14、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b.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c.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d.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e.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广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

15、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角度 秦始皇与康熙帝 (2011天津文综,14)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 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

16、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依据材料一,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

17、理政务的共同点。,点拨 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秦统一的文字是“小篆”,秦始皇把“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第(2)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从材料可以判断是“平定三藩之乱”,使康熙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 答案 (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1(杭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

18、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要分析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解析 本题围绕秦统一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分析概括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措施。第(2)问要从巩固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归纳。,答案 (1)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 (2)原因: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意义:有效地维护了国

19、家统一,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在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伦理道德观在塑造中国人的精神、性格与心理等方面影响深远。同时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社会和人生为研究中心,与孔子一样都试图开出一个治世良方,他们的主张对西方社会有着长期的影响。,东西方的先哲,角度1 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 提示: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背景来看,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面对“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局面,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道义。最终目的要按照周礼的制度把

20、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爱护人民的主张,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仁”的思想必须与其表现形式即典章制度,特别是“礼”“义”相结合,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孔子强调将仁与礼结合起来,为此提出“中庸之道”。在处理问题时,要求不要偏袒任何一种倾向,或与某一种人完全一致,应该调和不同的倾向。但这种调和必须服从道义的标准,而他所谓的道义,是指周礼而言,即周朝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和规章制度。

21、可见,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目的是维护不变的道,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角度2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主要贡献及思想 提示:柏拉图学园的“头脑”:家庭出身,奠定良好素养;思想中的唯物论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哲学思想:世界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伦理思想:中道理论。,角度3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提示:(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

22、及”。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角度 孔子的教育成就 (2009广东单科,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

23、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点拨 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如: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思想、“因材施教”方法等。第(2)问从孔子的出身入手,结合材料中“进步”与“保守”等信息分析第一小问。第二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二中对孔子阶级属性的认识、政治观点的认识总结。第(3)问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人物活动,将历史人物活动与其所处的时代相结合,认识历史人物的主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

24、为二。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知”(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他认为

25、“美德由教育而来”。,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分析两国思想家关注问题角度的不同。 答案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5年2考)秦始皇与康熙帝,【考向预测1】 有关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

26、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柯劭忞等清史稿,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

27、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引自(清)魏源圣武记,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 (2)依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解析 第(1)问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的民心和长城内外都是我国领土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藏势力支持噶尔丹叛乱;第二小问则要联系材料中噶尔丹推卸责

28、任予以回答。第(3)问也是内涵式问题,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中以当地少数民族统治西藏的举措回答;第二小问要从管理方式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答案 (1)观点:民心的长城比砖石的长城更坚固;长城内外都是中华民族领土的组成部分。 (2)关系:噶尔丹叛乱过程中,得到了部分西藏势力的支持。意图:噶尔丹把叛乱责任全部推到达赖喇嘛身上,妄图迷惑不明真相的信徒。 (3)创新:向忠诚于清朝的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授予职衔,把西藏上层人物纳入到朝廷命官的序列。 意义:初步改善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建置(管理体制),使之直接置于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5年1考)孔子,【考向预测2】 孔子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29、,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一看最近的例子,就更加明白。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材料二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

30、速度增加。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2)自20世纪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解析 第(1)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思考。第(2)问结合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史实,推知对儒家思想打击重大的两次事件,一为辛亥革命;二为新文化运动。第(3)问积极影响可以从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孔子死后,从秦始皇打击到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 (3)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单击此处进入 课时跟踪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