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366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2015.3赵英).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与应急处置,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赵 英,危机意识,新传染病,旧传染病,食品安全,生态恶化,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社会转型,人口增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目 录,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 二、湖南省2012-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五、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定义,重大传染病疫

2、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传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国家突发公共卫

3、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Text,Text,分级原则,Text,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级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分级,紧迫性,公共性,严重性,易变性,紧迫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 特征,二、湖南省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湖南省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1),湖南省2004年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比较(报告事件数),注:2009年数据未包括报告

4、的124起甲型H1N1流感事件,1012月,湖南省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2),湖南省2004年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比较(报告病例数),注:2009年数据未包括报告的124起甲型H1N1流感事件,湖南省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3),湖南省2004年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比较(死亡病例数),注:2009年数据未包括报告的124起甲型H1N1流感事件,湖南省2011-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比较,湖南省2011-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比较,我省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小结,学校事件仍然多发。 3/4以上发生于各级

5、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 84%病例系学生、托幼儿童 重点 高峰时段:5月、11月前后。 5月报告16起、11月报告14起,共占28% 46月、10月11月共报告71起,占2/3,2013-01-01 至 2013-12-31学校突发事件汇总表,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是指在学校及其周围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种类,校内与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

6、事件 1、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食物中毒 2、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 B、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 C、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在学校内师生中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所

7、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在学校周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突发性: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令师生猝不及防。 传染性:学校人员密集,交往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 群发性: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 低龄性: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是低龄化的群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成人,

8、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 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 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健全机制 加强预防控制,严格学校管理 加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方式,核心:学校和托幼机构建

9、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监测: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报告方式 报告注意:报告内容应经学校或当地卫生部门卫生专业人员调查核实,上报其它部门的病名和数据必须与卫生部门调查的一致。,-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几个关键点,报告:要求及时、准确、统一口径 报告内容:传染病、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不明原因疾病、其他 报告期限:(1)24小时;(2)2小时 报告部门:疾控中心 、教育行政部门 报告口径:与卫生部门相一致(定性、人数、原因、报出时间) 疫情处置 各级各类学校应

10、严格执行卫生部门提出的隔离治疗学生、患病学生限时复课、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服药、健康教育等疫情控制措施。 调查:有序分工、及时汇总、样本采集,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 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 28932-2012)

1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 分别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颁布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6-04-06 实施日期:2006-04-06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相关部门职责(教育局),(一)教育行政部门 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

12、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一、相关部门职责(卫生局),(二)卫生行政部门 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

13、促与检查; 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4、负责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一、相关部门职责(疾控中心),(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为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负责对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14、 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和托幼机构,并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一、相关部门职责(学校托幼机构),(四)学校和托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

15、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

16、巡查; 、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1,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2,、晨检 晨

17、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因病缺勤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3,(二)学校传染病疫情

18、报告 、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天内有例或者连续天内有多个学生(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标准,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4,、报告方式

19、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报告时限及程序 (1)初次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报告省教育厅。 特别重大(级)或者重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20、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事发2小时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事发)3小时内报告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 (2)进程报告:(数小时或每天1次) 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 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随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报告 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3)结案报告:(结案后1周内)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报告、快速审核、立即处置 初次报告快 进程报告新 结案报告全,报告内容 (1

21、)初次报告 必须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报告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尽可能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初步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在进展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结案报告 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责任追究

22、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谁(who)? 什么时候(when)? 发生了什么(what)? 发生在什么地方(where)? 为什么发生(why)? 怎么办(how)?,全面准确的信息,信息发布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按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适时向师生通报事件有关情况,但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对新闻媒体的应对需指定专人,避免口径不一 及时、准确公布事情真相,让自身成为媒体的主流信息来源,以减少无端的猜测,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表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态度和立场,告知已采取的措施,满足公众(特别是

23、家长)的知情权,新闻媒体的应对,四、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 (1)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我国尚未发现的疾病以及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 (3)发生在学校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

24、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

25、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及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县(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县(市)域内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

26、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但死亡人员在5人以下; (7)发生在学校的,经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99人,无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腺鼠疫、霍乱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或工厂)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

27、人数在1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发生在学校的,经县级以上卫生行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认定,认定条件: 1、3位以上专家评估 2、国家、省、市、区县 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3、国家、省级卫生行政 部门有权发布信息,学 校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响 应 流 程 图,应急处理程序,各级各类学校应事先做好应急预案准备,一旦发现可疑的传染病例,通常的工作程序是: 1、在学校指定地点(或校医室内设置)隔离观察; 2、学校护送或学校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诊

28、治; 3、学校护送人员或班主任及时跟踪了解诊断结果,诊断为传染病(甲、乙、丙类中何种传染病)后必须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 4、学校责任报告人在2小时内分别向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5、学校要在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已感染人群和易感染人群采取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隔离等群体防护措施),如发生暴发疫情需要形成“防护屏障”实施免疫应急接种,学校应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组织实施,同时,学校要以告家长书的形式进行宣传,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6、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传播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反应措施,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

29、急反应 (1)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应急反应措施,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2)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

30、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凝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传染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2)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发生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到学校报告后

31、应立即赶赴事发学校了解情况并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协助学校做好对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或到医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员; 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 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向同级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加强舆论导向,稳定家长及学校师生员工情绪,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等; 协助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3)省教育厅的应急反应 一般事件(级)发生后,厅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关预案,通知厅分管

32、领导和相关责任处室(单位)指导、协助事发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处置工作,及时向卫生厅和有关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督促各市、县认真开展防控工作等,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厅办公室。 事发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下,具体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厅应急指挥部随时掌握有关情况,视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按级事件处置。,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1)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2)省教育

33、厅的应急反应 较大事件(级)发生后,厅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关预案,通知厅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处室(单位)立即组织力量深入事发地和学校,指导、协助其开展处置工作,必要时派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工作,并将处置情况及时报厅办公室。 事发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指挥教育等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厅应急指挥部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必要时启动本预案,增加相关处室、单位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开展处置工作,并依照程序报省委、省政府,请求省直相关部门支援、配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事发地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除按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

34、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厅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组织工作专班协助、指导事发地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情况及时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教育部。,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的应急反应 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除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厅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在省委、省政府

35、领导下,组织工作专班协助、指导事发地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情况及时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教育部。,其他未达一般事件(IV级)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 按分级响应权

36、限,由同级应急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终止应急响应与处理的建议,报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处理结束。,善后处理,责任追究 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教育行政部门应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整改 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恢复教学秩序 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

37、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保障措施,组织机构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医院、卫生科、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信息技术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至少要有1名卫生技术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明确责任。 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

38、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物资经费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宣传教育保障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组织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五、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预防和控制,学校常见突发

39、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一)食物中毒处理依据,食品安全法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学生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安法99条)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食品污染事故(食品污染事故未报告有健康

40、损害,不适用规范和指南),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的特点,(1)病人有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短时可多人发病; (3)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无传染性; (6)有一定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学校食物中毒高发期一般规律 (特指细菌性中毒),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原因 1.生产、运输或保存等环节被污染; 2.消费者误食有毒动植物; 3.非法使用工业原料或其他含有毒物质的原料,生产和销售伪劣食品; 4.人为投毒。,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集中供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呈暴发性; 调

41、查困难,中毒人数确定困难; 症状相互影响,易受家长诱发; 多为微生物性或未适当加工的食品引起; 政府非常重视,处理容易受到干预; 相关人员受处分处罚重。,食物中毒现场处理,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首先要了解中毒原因、中毒人数、引起中毒的食物、病人症状等情况; 3.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2、; 7.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调查通知,核实信息,正式调查,确认事故存在,人群疾病调查,初步调查,病例定义,搜索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验,食品和环境相关因素调查,核实诊断,描述性分析,建立假设,分析性研究,生物标本,原料来源,制作过程,存储条件,人 员 健 康 状 况,设 备 使 用 情 况,可疑食品,污染环节,食品样本,环境样本,生物标本,验证假设,结论与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 调查技术流程,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卫生许可证; 2、从业人员要求:体检合格、个人卫生、不戴首饰; 3、完

43、善相关制度:采购、保管、加工、销售; 4、制度落实:“四不、四分、五专、四防”; 5、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洗手、小食品; 6、防范投毒事件、误食误用事件。,食物中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WHO食品安全10大原则,食用经过加工的食品; 食品要彻底煮熟煮透(例如毛蛤半生吃) 烹调好的食物要立即食用(趁热食用); 熟食品要冷藏(冰箱的功能不是“杀菌”); 存放的食物食用前要回锅; 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烹调食物要洗净双手; 厨房、食品仓库要保洁(有防鼠、尘、蝇、蟑螂、通风、离墙、离地) 食物要防止与昆虫、老鼠接触; 饮用水要安全卫生。,(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水的污染是指日常生活用饮水和水灾期间

44、生活饮水两部分的污染。 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污染一般是由于管道破裂、高层楼房水箱污染或人为破坏引起。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主要包括 饮水水源污染 城镇自来水管网水污染 自备水源污染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学校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形式,学校使用的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自来水)、自备水源、二次供水、桶装饮用水、直饮水。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自备水源:使用井水或河水为水源,经简单净化消毒处理再供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储存和消毒,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 。 直饮水: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

45、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或其他水源水)作进一步净化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供直接饮用的水。,经水传播疾病的特点,饮用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可经饮用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的疾病常呈爆发流行。 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且有饮用同一水源历史;如水源持续受到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爆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隐孢子虫病等。 疫水接触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体内。如钩端螺旋体病可因接触疫水而被感染。 其流行特征为:病人有接触疫

46、水历史;呈地方性或季节性特点,多见于水网地区、雨季和收获季节;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可呈爆发或流行;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其病发生。,饮水卫生保障措施,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水是否被污染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肉眼观察水的颜色、浑浊物等是否清亮,闻闻是否有臭味。 如发现水质有问题,请卫生防疫人员做出鉴定,切勿相信小道消息或传言 在知道水源被污染后,应当饮用未受污染的瓶装水,或水厂运送的应急饮用水。 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水灾后的应对措施 不论是被毁坏的给水设施(包括管网)还是被洪水淹没污染的给水设施,灾后均应严格实施卫生处置。 彻底清理给水构筑物内的污水、

47、异物和污泥。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用过量氯消毒,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社 会 因 素,自 然 因 素,病原体,易感者 人或动物,传 染 途 径,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共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共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感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

48、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共11种) :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组织管理和报告网络健全 三、工作职责清楚 四、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五、做好应急准备 六、加强疫情监测 七、加强疫情报告 八、加强疫情处置 九、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一

49、、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为学校在编人员,熟悉相关的卫生防病知识。,学校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必须为学校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