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374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油茶主要病虫害,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 二、油茶炭疽病 三、油茶软腐病 四、油茶毒蛾 五、油茶尺蠖 六、茶籽象甲 七、蓝翅天牛 八、油茶蛀茎虫,一、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白绢病),1.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网膜革菌属的罗氏白绢病菌,学名Pellicularia rolfsii(sacc)west。有性阶段不常发生。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的罗氏白绢小核菌属(齐整小核菌),学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1、培养基表面的小菌核,2、菌丝上的锁状联合现象,2.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苗菌核性根腐病在我国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 。

2、该病原菌除危害油茶外,也危害油桐、楸树、柑桔、苹果、梧桐、核桃、杨树、马尾松、草本花卉和多种农作物。茶苗受害后,引起根部及根茎皮层腐烂,造成落叶,苗木成片死亡。 3. 症状特点 病害多发生于接近地表的苗木基部或根颈部。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其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层,而后长出油菜籽状小菌核,初白色,后变淡红色、黄褐色,以至茶褐色。最终全株枯死。病苗容易拔起,其根部皮层腐烂,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4.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根部上越冬。翌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菌丝,在土壤中生长蔓延。病原菌借雨水流水传播,根据病原菌接种发病试验,病原菌入侵植株主要从伤口侵入。在

3、长江流域,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9月以后基部停止发生。 5.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避免在上年度有此病感染的圃地育苗,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地育苗,平地要做高床,防止积水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基本措施;结合苗期管理,清除圃地各种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是防治此病的重要环节;加强苗期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保护苗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茎部日灼,减少病原菌侵染机率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的

4、硫酸铜溶液,灌入病株邻近的苗木根部,每隔15天1次,连续23次,能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二、油茶炭疽病,1.病原菌 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的围小丛壳菌,学名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炭疽属的茶赤叶枯刺盘孢菌,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 penz。,2.分布、寄主及危害 全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原菌不仅危害油茶,也危害杉木、柳、泡桐、苹果、梨、冬青、蔬菜和多种农作物。油茶受害后,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枯死,严重受害植株,整株死亡。果实炭疽危害最大,引起大

5、量落果造成减产。,1、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3.症状特点 果实:感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成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病斑扩大联合成不规形的大病斑,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的环境中,产生大量粉红色粘质的分生孢堆。病菌有时深达种仁内部,使病果的种子带菌。病果开裂易落。,叶片: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感病初期出现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色到褐色,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常有波状轮纹,边缘紫红色,病斑上常密生深褐色小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老叶病斑黑褐色,下陷,边缘有紫红色晕环,后期病组织坏死,变成灰白色,内轮

6、生黑色小点。,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的基部,少数发生在中部。病斑椭圆形成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病斑呈褐色,中部稍带灰色,上生黑色小点,皮层纵向开裂,若病斑环梢一圈,病梢即行枯死。 叶芽和花芽:病斑多发生在苞片的基部,呈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苞片后期呈灰白色,生有黑点,严重时芽枯、蕾落。 (5)枝干:3年以上的老枝及树干呈梭形溃疡病斑,下陷不规则,削去表皮,木质部呈黑色。,4.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病原菌生长、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混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517天。一般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

7、嫩梢和新叶,5月上旬出现病害小峰。5月中旬至6月病原菌侵染果实,78月是果病的发病高峰期,9月以后气温下降,病情趋向缓和。10月病原菌危害花蕾,但是开花晚的品种受害较轻。 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度、湿度有关。早春旬平气温上升到1520,相对湿度70%以上开始发病,春雨越早发病则早,春雨多则发病重。当气温上升到2430时,夏秋间的降雨次数和持续期与病害蔓延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重,反之则轻。,5.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油茶不同物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有很大变异,不同物种中同样存在着抗(感)性不同的类型和单株。因此,在新发展油茶林区选育和推广适合本地区抗病品种(株系),改造病劣株

8、,是炭疽病防治上的根本途径。 营林措施:一是合理施肥,避免单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二是林地套种忌用高秆作物,以免林地湿度过大。对于不能套种的林地,要加强林分的抚育管理,促进林分健康生长。三是对过密林分应适度整枝修剪、适当疏伐,淘汰病劣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四是清除病部,减少病原。在冬季至早春前,剪除病枝、病梢,摘除病叶、病果,刮除大枝和干部溃疡斑,伤口涂波尔多液保护。 药剂防治:根据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于冬前10月底至11月下旬和次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喷40%福美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34次,

9、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推迟发病期,降低病果率。,三、油茶软腐病,1.病原菌 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菌,学名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2.分布、寄主及危害 油茶软腐病在南方油茶产区普遍发生。该病除危害普通油茶外,也侵害小果油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红山茶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它14个科的50多种子植物。油茶树受害后,引起大量落叶、落果和芽梢枯死。茶苗受害严重时,叶片落光,整株枯死。,1、蘑菇型分生孢子座 2、瓶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3、分生孢子,3. 症状特点 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染

10、点初期出现针尖大的黄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成圆形或半圆病斑,呈棕色或黄色。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呈淡褐色,形成“软腐型”病斑。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呈棕黄色至黄褐色,中心褐色,边缘明显,形成“枯斑型”病斑。,1、枯斑型,2、软腐型,芽、梢:幼芽和嫩梢受害后初呈淡黄褐色,很快凋萎枯死,呈棕褐色,可留树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 果:感病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至黄褐色圆斑,与炭疽病初期症状相似,但软腐病病斑色泽较浅。侵染后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溢出。

11、如遇高温干旱天气,病斑呈不规则开裂。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果实感病后常在23周内脱落。,4.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形分生孢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以及林地的病落叶和病落果是病菌的越冬场所。 叶片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5月间的阴雨天气,病害蔓延迅速,68月间发病严重,10月后才逐渐停止。果病在6月开始发病,78月间发病严重。病害在气温13、相对湿度85%以上开始发生。以气温1525、相对湿度95100%时发病最重。若气温低于10或高于35,相对湿度小于75%时,发病轻或不发病。油茶林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林间湿度增大,有利用软腐病的流

12、行,苗圃地潮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发病较重。 5.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对现有油茶林不同物种、品种、类型和单株抗软腐病的情况应进行认真调查,发现丰产抗病良种,及时加以推广,并注意立足本地培育抗病良种是控制软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营林措施:一是改造过密林分,适当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二是清除越冬病部,结合冬季整枝修剪清除感病树上的病叶、病果、病梢,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来源。三是加强圃地管理,应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圃地要加强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发病苗立即清除。 (3)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一般4月中旬喷1%的波尔多液保护春梢和叶片,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具有显著

13、的防治效果。在病害蔓延,发病严重的68月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2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连喷2次,每隔1015天1次。,四、油茶毒蛾,又名茶毒蛾、茶毛虫、茶辣子。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 1.分布、寄主及为害 我国各省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油茶及茶树,有时亦取食乌桕、油桐、柑桔、樱桃、柿、枇杷、梨、玉米等。幼虫为害油茶时,先取食嫩梢、后食叶片、嫩枝皮、果皮等,造成茶籽减产。连续多年为害,引起茶树枯死。,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

14、,前翅中部有2条弯曲的黄白色横带、翅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雌成虫黄褐色,雄成虫深褐色。 卵:圆形、淡黄色、每卵块有卵粒3050粒,上覆有黄色绒毛。 幼虫:从前胸至腹部第九节,各节背部及侧面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色毒毛。 蛹:短圆锥形,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钩状臀棘一束(20根),外披黄色薄茧。,卵块、卵粒,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mspersa strand,3.生活习性 我国南方油茶产区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卵越冬。两代发生区,幼虫为害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8月至9月。3代发生期的幼虫为害期分别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15、。初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薄膜状。4龄幼虫成群分散取食全叶。幼虫能吐丝结网,受惊即吐丝下垂,烈日高温下,幼虫常躲到茶丛下部荫蔽处。老熟幼虫喜在阴暗潮湿茶根际附近枯落叶层下或土隙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喜择生茂盛的油茶林产卵,卵产于叶背。 4.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结合抚育管理,蛹期垦复,把根际枯枝落叶层化蛹的幼虫翻入土壤中,阻止成虫羽化外飞具有一定的作用。 物理措施:人工采摘越冬卵块和3龄以前群集为害的初龄幼虫;利用成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在初龄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或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病虫虫尸的稀释液喷洒防治,每亩用虫尸3050头

16、。 化学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五、油茶尺蠖,俗称量步虫、拱拱虫、造桥虫。属鳞翅目尺蛾科,学名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1.分布、寄主及为害 我国各省油茶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亦取食油桐、板栗、乌桕、檫木、泡桐、女贞、松、杉等10余种林木。以幼虫啃食油茶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油茶老叶、嫩茎吃光。 2.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灰褐色,杂生黄白色鳞毛;触角丝状;前翅基部有2条黑褐色条纹,其后中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均隐约可见,外缘具黑色小点7个,后翅有2条横纹,外缘有

17、5个小黑点。腹末有黑褐色茸毛。雄虫体色较深,触角羽毛状,腹部瘦小。 卵:近圆形,初产时淡绿色,渐变黄褐至黑色,外披黑褐色茸毛。 幼虫:初孵幼虫黑色,老熟时黄色,杂生黑褐色斑点。头部中央下陷,两侧呈角状突起,额部具“八”字形黑斑两块。 蛹:圆锥形、棕褐色,头部顶端两侧有2个小突起,腹部末端尖,有臂刺1根,先端分叉。,3.生活习性 一年1代,以蛹在树蔸周围土壤内1720深处越,尤以疏松土壤为多。次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很弱,无趋光性,扩散力不强,故此虫年年发生在老区。3月上旬产卵,每雌虫平均产卵700粒左右。幼虫在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2龄开始分散,受惊则吐丝下

18、垂,6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 4.防治措施 参照油茶毒蛾进行防治。,六、茶籽象甲,又名茶籽象鼻虫、山茶象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学名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 1.分布、寄主及为害 分布于我国油茶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也为害茶树和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果实。成虫钻蛀果实,幼虫蛀食种仁,引起落果。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上疏生白色鳞片;头半球状,前端延伸成细长弯曲的管状喙,咀嚼式口器着生在头管前端;触角膝状,雌虫触角着生于近基部的1/3处,雄虫则着生于近基部1/2处。鞘翅上有白色鳞片形成的斑块,在中部的花斑几呼连成一条白色横带。 卵:长约1,长椭圆形、乳

19、白色,一头稍尖,光滑透明。 幼虫:体长1020,乳白至淡黄色,头深褐色,体弯曲多横皱。 蛹:体长911,乳白或黄白色;复眼黑色;前蛹期头管及足半透明,以后变为红褐色,腹末具短刺尾须1对。,3.生活习性 一般2年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10-20深处的土室中越冬。5月上、中旬成虫出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出土盛期,5-8月成虫上树啮食茶果汁作为补充营养。6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交尾产卵。雌成虫先咬穿果皮直达种仁并将卵产入。卵期12-15天,幼虫蛀食果仁,经70-90天老熟,共4龄。8-10月幼虫咬孔口脱果入土越冬,翌年8-9月化蛹,蛹期约30天。羽化的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茶籽象甲成虫喜阴湿荫蔽、湿度大的

20、环境,故生长茂密茶林和高山茶林为害严重。 4.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结合垦复茶林,冬季深翻油茶林地20以上,可消灭土壤中的幼虫、蛹、成虫,对降低次年虫口密度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抚育管理,对老油茶林适度整枝修剪,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为害。 物理措施:在幼虫大量出果入土期,定期收集落果,集中烧毁;将采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幼虫出果后无法入土自然死亡,或堆晒在稻田中,幼虫出果后,放水淹死。 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的5-8月,喷洒绿色威雷300-4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4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七、蓝翅天牛,又名

21、黑跗眼天牛,茶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学名Chreonoma atritarsis Pic。 1.分布、寄主及为害 分布于我国油茶各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也为害桑树、柳树、枫杨、杨树。以幼虫蛀食油茶枝干,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易风折断或枯死。,2.形态特征 成虫:鞘翅蓝紫色,具金属光泽,翅面散生粗点刻;头酱红色,复眼黑色;胸腹部黄色,触角11节;前胸背板板中央的疣突较高,与小盾片同为橙黄色;足橙黄色,胫节端部和跗节黑色。 卵:长23,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822,扁圆筒形,肉黄色,上颚黑色,前胸背板稍膨大,背面骨化区为焦黄色,其前缘有1条中央截断的棕褐色浅

22、纹,后缘具粗点刻。 蛹:长1015,始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翅芽灰褐,复眼灰黑色。,3.生活习性 该虫在长江流域各省油茶产区一般为2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幼虫3月底至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产卵,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 成虫羽化3天后方出虫道,晴天的中午及午后活动最盛。成虫取食叶脉、叶肉和嫩皮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直径1020的枝上。产卵前成虫用上颚将树皮咬成伤痕,卵产于伤痕的皮层内,每伤痕处一粒,每雌虫可产1220粒,卵经10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绕树枝环食一圈,被害组织受刺激后膨大成节状。以后蛀入木质部

23、向上蛀食,虫道从下至上逐渐扩大,在顶端形成蛹室,幼虫在蛹室外内越冬。 4.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秋冬结合油茶整枝修剪,从受害部以下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连续坚持23年,对降低虫口密度、减轻林分为害效果极显著。 物理措施:成虫产卵和幼虫皮层为害期,在产卵伤痕处及其周围刮除虫卵和幼虫;成虫发生期选择上午10点钟之前,下午4点钟以后,或阴天(因为此时成虫多静栖在茶树上)捕杀成虫。 药剂防治:在成虫产卵前的4月上旬,茶枝涂白涂剂可预防成虫产卵(白涂剂:生石灰5、硫磺粉0.5、牛胶250g、对水20L调和而成);幼虫孵化期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50%的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1

24、0天喷1次,连续23次,杀灭初孵幼虫效果显著。,八、油茶蛀茎虫,又名茶枝镰蛾,茶枝蛀蛾、茶枝蛀梗虫。属鳞翅目织叶蛾科,学名(Casmara Patroma Meyrick。 1.分布、寄主及为害 油茶蛀茎虫广泛地分布于我国油茶如茶叶产区。寄主植物主要为害油茶和茶叶。以幼虫从上而下蛀食茶枝,受害枝中空枯死,一般老茶园发生严重。,2.形态特征 成虫:下唇须镰刀形,向上弯曲,超过头顶;前翅长方形,沿前缘基部2/5至顶角处有一条红色带纹,从顶角后缘前端伸出三角形黑色斑纹,其后有被白色线纹分割的黑色斑纹,近基部有红色斑纹。 卵:马齿形,长约1,淡未黄色。 幼虫:虫体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骨质化、淡黄

25、色,中缝略淡,腹部末端背板黑色。 蛹:黄褐色,长圆筒形,腹末有1对小突起。,油茶蛀茎虫产在枝内的卵,油茶蛀茎虫初孵幼虫,油茶蛀茎虫幼虫(头部),油茶蛀茎虫低龄幼虫,油茶蛀茎虫幼虫(背面),油茶蛀茎虫幼虫(侧面),油茶蛀茎虫幼虫为害状,3.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在南方一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成虫开始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盛期。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 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幼虫蛀入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蛀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虫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1个圆排泄孔。幼虫老熟后在枝干下方出现比排泄孔稍大的椭圆形孔洞,外部有丝粘结封闭,在其中化蛹。 4.防治措施 营林措施:对集约经营密度较大的林分和透光性弱的植冠株,应进行疏伐、整枝修剪,改变昆虫性喜在郁闭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的为害条件,是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79月份,发现虫枝即时剪除并烧毁。 物理措施:在成虫羽化盛期,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油茶园,可进行灯光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对于不宜剪除的油茶虫枝,可用脱脂棉蘸80%敌敌畏乳油4050倍液,塞入虫孔内,或注入敌敌畏乳油100倍液,然后用泥封堵虫孔,薰杀幼虫。,油茶主要病虫害 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