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1435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03自我意识.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自我意识,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的成份,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意义,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旨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以调节自己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环境。,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1.自我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以自身为参照的。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很多是相对自身状态而言的。,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发动者

2、,觉察者:使个体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如何,并以此为依据。 调节者:根据觉察的情况,评价自己的行动,从而决定保持还是改变活动的内容、方向和强度。 发动者:是个体活动的动力。个体活动并非是由外部要求所决定的,其内部的标准和内在需求也控制着他的活动,使个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活动。,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3.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共同性,一致性: 自我使个体的活动在无外界压力或与压力相对抗时保持一致。 独特性与共同性: 自我总是要寻求个体活动的特色。,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4.不同的自我占优势时,引起不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物质的自我占优势: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其外表

3、、物质欲望的满足,获得家庭成员的关心与爱护等。 社会的自我占优势: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他人的注意与重视。 心理的自我占优势: 在其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主要追求自己在政治、宗教、道德、知识上的进步。,5.自我寻求理想的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并不一定在客观上有价值,它是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一、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奥尔波特把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物质的自我:自我最原始的形态,它的中心是个体的躯体。 社会的自我: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认识,是个体的中心部分。 心理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认识,

4、即个体能感受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与特征。,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1)婴儿期,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信任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预见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2)童年期,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许其在安全条件下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对发展自主感有帮助。限制自由和多次失败会造成羞怯和怀疑。,

5、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3)学前期,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言语能力发展很快,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他们对所想做的事又具有内疚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恋母情结的冲突,一部分原因是超我的发展带来的刻板性。,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4)学龄初期,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刻。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于父母。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当的后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卑。,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5)青春期,同一性对角色混

6、乱阶段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疏远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7)成年期,繁殖对停滞阶段 只要两个人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亲密性,他们的兴趣就开始

7、扩展到不仅仅限于他们两个人,他们变得关怀培育下一代了。,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8)成熟期,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道一生是否活得有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最大的失望,即觉得一生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有机会再过另一种生活了。以厌恶掩藏失望。,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第三节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一、自我认知的方式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识。 自我观察 分析外部活动和环境因素 社会比较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第三节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二、自我评价的方式,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及其外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大作用。

8、 根据别人的评价 根据自我分析 通过和自己相当的人加以对比 通过与自我期望相比较,第四节 自我行动,自我行动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第四节 自我行动,一、影响自我行动的情境因素,个体所扮演的角色 互动对象的自我行动特点 要求完成任务的方式 所属群体的参照,第四节 自我行动,二、自我行动的方式,1.整饰自己 指个体以适当而得体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表现自己,也是印象管理的一部分。 人们一般在公众场合或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整饰自己。除此之外,有几个特殊场合: 遭遇失败 在异性面前 社会标定后,第四节 自我行动,2.自我防卫,否认作用:对不愿发生的事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发生过或不可能发生。 投射作用:个体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 幻想作用:个体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幻想的方式使自己与现实脱离,在幻想中处理心理上的纷扰。 抵消作用:个体用象征性的方式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文饰作用: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都可以用装饰的方式来解释。 幽默作用:个体处境困难或尴尬时,以幽默化解。,思考题,思考题,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有哪些成份? 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哪些? 自我行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自我行动的方式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