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436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按摩养生及部位养生.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针灸、推拿养生,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推拿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灵枢经别篇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病的酿成与痊愈,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针、灸、推拿就是根据有关经络俞穴的理论,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借以通达营卫,谐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通于保健强身、益寿延年者,则属于养生范畴。,针、灸、推拿,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都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调整经络、刺激俞穴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营卫气

2、血的运行,从而起到和阴阳、养脏腑的作用。 三种方法其实均施以手法为主,则是以不同手法达到不同目的。三种方法各有特长,针刺有补有泻;灸法长于温补、温通;按摩则侧重于筋骨关节,属于中医外治法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 在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中,灸法及按摩运用较为普遍,针刺古代多有运用,而今似不如灸及技摩应用的广泛。三者常可配合使用。欲获近期效果时,可用针法。然而对禁针的穴位,或不宜针法者,则可用灸。灸法往往较缓而持久,欲增强其效果,亦可配以针法。针而宜温者,可针、灸并施。不宜针、灸者,可用按摩法。,针刺养生,针刺养生,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

3、来,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针刺保健。 针刺养生与针刺疗疾的方法相同,但各有侧重。保健而施针刺,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治病而用针法,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扶正祛邪,意在祛病除疾。因而,用于保健者,在选穴、施针方面,亦有其特点。选穴则多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施针的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亦不宜过多。,针刺养生的作用,针刺之所以能够养生,是由于刺激某些具有强壮效用的穴位,可以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使正气充盛,阴阳谐调。概括起来,针刺保健的作用,大要有三。 (一)通经络 针刺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

4、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前的“催气”、“侯气”,刺后的“得气”,都是在调整经络气血。如果机体某一局部的气血运行不利,针刺即可激发经气,促其畅达。所以,针刺的作用首先在于“通”。经络通畅无阻,机体各部分才能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新陈代激活动,人才能健康无病。,针刺养生的作用,(二)调虚实 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随时都在进行着。“阴平阳秘”是一种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一些虚实盛衰的偏向。如:体质的好坏、体力的强弱、机体耐力、适应能力,以及智力、反应灵敏度等等,对于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刺保健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纠正这种偏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泻得宜

5、,可使弱者变强,盛者平和,以确保健康。 (三)和阴阳 阴阳和谐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针刺则可以通经络、调虚实,使机体内外交通,营卫周流,阴阳和谐。如此新陈代谢自然会健旺,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针刺养生,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某些强壮穴位,可以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穴,白血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吞噬功能加强。同时,还可以引起硫氢基酶系含量增高。硫氢基为机体进行正常营养代谢所必须,对机体抗病防卫的生理功能有直要作用。这就进一步说明,针刺法确实具有保健防病、益寿的作用,刺法原则,(一)配穴 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

6、进行。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欲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实践中,可酌情而定。 (二)施针 养生益寿,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适中,不宜过大。一般说来,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年老体弱或及小儿,进针不宜过深;形盛体胖之人,则可酌情适当深刺。 (三)禁忌 遇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时,不宜针刺;孕妇及身体虚弱者,不宜针刺。,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1、足三里 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 一般人针刺得气后,即可出针。但对年老体弱者,则可适当留

7、针510分钟。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2、曲池 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此穴具有调整血压、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 3、三阴交 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4、关元 位于脐下3寸。本穴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5、气海 位于脐下1.5寸。此穴为保健要穴,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可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灸法养生,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灸法养生。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

8、灸法,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说到具体操作,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明代医学入门上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灸法养生,灸法养生,流传已久。扁鹊心书中即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说明古代养生家在运用灸法进行养生方面,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

9、。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艾叶的功效.doc,保健灸的作用,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后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10、,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真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保健灸的作用,(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

11、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方 法,艾灸从形式上分,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三种;从方法上分,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三种。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而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 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一般说来,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的时间,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

12、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椎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实际应用时,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音,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直接灸,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法。根据刺激量的大小和瘢痕形成与否分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二种。,无瘢痕灸,即非化脓灸。直接灸之一。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但不灼伤皮肤,不使局部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挟去,另易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因其灸后不留瘢痕,故亦称无瘢痕灸。本法适用于一般虚寒性

13、疾患。,瘢痕灸,即化脓灸,艾炷灸的一种方法。将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或一定的体表部位)上燃烧,灸后局部贴以药膏,促使局部化脓,产生水泡,最后结痂,形成瘢痕。这种灸法的缺点是病人的痛苦较大,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基本操作: 先摆正体位,选好穴位,并涂敷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柱直接放到穴位上施灸,一般每穴每次灸36壮。由于此种灸法较痛,故在烧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灸治后嘱患者多吃羊肉、鲜鱼、豆腐等食物,一般约7天左右化脓。易为患者接受。,常用穴位,一般说来,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宜

14、针刺的穴位。兹举例如下: 1、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灸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10分钟。 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疮延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 现代研究证明,灸足三里穴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常用穴位,2、神阙 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灸法,灸七至十五壮,灸时用间

15、接灸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 3、膏肓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肓穴,有强壮作用。灸法:艾条灸,1530分钟。艾炷灸715壮。 4、中脘 位于脐上四寸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一般可灸七至十五壮。 5、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三至七壮。其他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均可施灸,具有强身保健功效。,现实意义,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灸疗运动“足三里保健灸运动”,提醒人们注意传统灸疗法在预防或治疗SARS 等急性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大家

16、都在口头上说,中国是针灸的故乡,可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来看,重药轻针、重针轻灸等现象大量存在。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更多的是起到一些补充和替代的作用,人们大多只是在用西医西药治疗无效或出现毒副反应之后才想到来看中医或针灸,使得大众多误认为传统的针灸疗法仅对于一些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等才有疗效,其实这是对针灸疗法发挥作用的最大局限。 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针灸疗法在预防或治疗SARS 或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中的作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应该多加注意的一个课题。,其他: 刮痧、拔罐、穴位贴覆(如贴脐)等,与针灸一样是建立在中

17、医经络理论基础之上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又各有所长。 刮痧与拔罐类似,以疏通经络为主,对淤血、痰浊、寒湿等导致的不通则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穴位贴覆(包括脐疗)则将药物的作用与针灸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对针灸很好的补充。,刮痧保健中医刮痧疗法.doc,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 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 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

18、、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中篇:第六章 按摩养生法,按摩养生法,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蹻”,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推拿养生。,第一节 按摩养生的机理与特点,一、按摩养生的机理,按摩养生主要是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的经络或腧穴,使经络气血畅通,从而以外达内,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增强体质、防病养生的作用。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问调经论也指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

19、之”。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之作用。由于按摩大多是循经取穴,按摩刺激相应穴位。因而,可使气血循经络运行,防止气血滞留,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之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二)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圣济总录提出按摩具有“斡旋气机,周流荣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的作用,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 按摩就是依据中医理论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而分别运用不同手法,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

20、,增强机体健康。 (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 推拿不但能通过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的生成,而且通过疏通经络加强肝脏的疏泄功能来促进气机的条畅,促使人体气血充盈、条畅。,按摩养生的特点,作用直接,疗效显著 操作方便,简单易行 平稳可靠,经济安全,第二节 按摩养生的方法,一、常用按摩养生手法,(一)按法(掌按法、指按法、屈肘按法) (二)摩法(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 (三)推法(平推、直推、旋推、合推) (四)拿法 (五)揉法(指揉、鱼际揉、掌根揉) (六)擦法,(七)点法 (八)击法 (九)搓法 (十)捻法 (十一)掐法 (十二)抖法,二、常用按摩养生方法,(一)分部按摩养生法(见部位养生) 例:

21、捏脊,(分三指捏法、二指捏法)小儿推拿常用,也可用于成人按摩,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 (二)穴位推拿养生法(擦涌泉,揉丹田,按肾俞,摩中脘,搓大包,揉肩井,擦颈劳,搓劳宫,揉太阳,点睛明,点环跳) (三)保健防病按摩法,1、益气固表按摩法 2、开窍醒神按摩法 3、养颜聪耳按摩法 4、益气健脾按摩法 5、养肺平肝按摩法 6、宁心安神按摩法 7、健脑益智按摩法 8、润肠通便按摩法 9、平肝降压按摩法 10、舒经活络按摩法,三、按摩养生的按摩顺序,一般顺序: 仰卧位:头面部-上肢部-胸部-腹部-下肢部; 俯卧位:头颈部-背部-腰部-下肢部-足部。,四、按摩养生注意事项及禁忌

22、症,注意事项: 1、手法熟练,操作准确。 2、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意个体差异,适可而止。 3、随时询问其感受,并调整手法力度,对初接受按摩者尤其注意。 禁忌症: 1、过饥、过饱、酗酒、过度疲劳者 2、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炎症 3、严重病症:严重心、肝、肾及肺病;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第四章 部位养生,所谓部位养生,就是通过局部的保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所有器官无论是内部的五脏六腑,还是外部的四肢百骸,都通过经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而且各部位与整体也密不可分。 因此,通过对肌体该部位的组织、器官进行针对性的养护和保健,也可达到强身、健体、益寿的目的。 部位养生的特点是从整体

23、观念出发,从局部保健入手。,第一节 头面部养生,头发保健,头发与五脏的关系十分密切,头发的荣枯能直接反映出五脏气血的盛衰。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直接影响头发的变化,而头发的变化又能反映出人的情志、生理和病理变化。 七情过极,亦可引起头发的变化,如忧愁思虑过度常引起早白、脱发。一般而言,头发由黑变灰、变白的过程,即是机体精气由盛转衰的过程。 因此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美发保健,把头发的保养方法,看做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宜常梳,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诸病源候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圣济总录神仙导引说:“梳欲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清异录言:“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大

24、要,梳头、洗脚是也”。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梳头的正确做法应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最后把头发整理,把头发梳到平滑光整为止。梳发时间,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或其它空余时间皆可。 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侧向头顶揉动按摩,用力均匀一致,如此反复做36次,至头皮微热为度。梳理和按摩两项,可以分开做,亦可合在一起做。 现代研究指出,勤梳理,常按摩有五大好处:第一,能疏通血脉,改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第二,能使头发得到滋养,

25、头发光润,发根牢固,防止脱发和早生白发。第三,能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第四,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血管病发生。第五,能振奋阳气,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颜面保健,一、颜面的生理特点 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素问痿论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中医还将面部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即左颊属肝,右颊属肺,头额属心,下颏属肾,鼻属脾。可见,面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以心与颜面最为攸关。同样,面部的变化可反映出心脏经络的气血盛衰和病变。 颜面部位暴露在人体上部,六淫之邪侵犯人体,颜面首当其冲,其中危害最甚的是风邪。七情过极,超过人体正常

26、生理范围,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阻于面部经络,影响面容。 颜面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故凡养生者,皆重视颜面保健,健康的面容是以精神和生理健康为前提的。保健手段的使用上,注重整体采取综合调养。着眼于脏腑、气血,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从根本上保证面容不衰,此即传统的整体美容保健思想。,两种浴面法,彭祖浴面法(千金翼方):清晨起床用左右手摩擦耳朵,然后轻轻牵拉耳朵;再用手指摩擦头皮,梳理头发;最后把双手摩热,以热手擦面,从上向下14次。此法可使颜面气血流通,面有光泽,头发不白,且可预防头病。 搓涂美颜法(颐身集):每日晨起静坐,闭目排除杂念。以两手相互搓热,擦面7次。后

27、鼓腮如漱水状漱几十次,至津液多时取之涂面,用手再搓数次,至面部发热。此按摩法以凝神静坐而养神气,搓面以光润皮肤,悦泽容颜。,第二节 五官保健,一、眼睛保健,眼睛的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人体精气神的综合反映。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因此,眼睛保健既要重视局部,又须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眼睛是“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器官,眼睛的健康与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重大。,闭目养神,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

28、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 此外,随时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要在光线昏暗处或强光下看书读报,不可在卧床和乘车时读书。在夏季烈日下或冬季在雪地中长时间行走时,宜戴深色眼镜,以保护眼睛。,

29、运目保健,运目,即指眼珠运转,以锻炼其功能,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1. 运睛 此法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 2. 远眺 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例如,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但又不宜长时间专注一处,否则反而有害,所以千金要方七窍病把“极目远视”同“夜读细书,月下看书”以及“久处烟

30、火,泣泪过多”等,并列为“伤明之本”。 3. 除上述运目方法外,还可进行眨眼、虎视、瞪目、顾盼等,这些锻炼方法可使眼周围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营养,保护眼睛,增强视力。,按摩健目,按摩是古人保养眼睛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介绍如下三种方法: 1、熨目 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运睛数遍”。其作法是: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目时,两手掌分别按在两目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作用。 2、捏眦 即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作3-5遍,每日可做多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指出

31、:“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说明捏目四眦有提高视力作用。 3、点按穴位 用食指指肚或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丝竹空、鱼腰,或攒竹、四白、太阳穴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的痠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揉抚摩几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即十八次),一年可夜书”。此法有健目明目,洽疗目疾的作用。 在古代眼保健的基础上,近代创造了不少新的眼保健法,如“眼保健操”,对保健青少年的视力,预防眼睛疾病,有积极意义。,二、耳的保健,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

32、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 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而且治疗起来也很棘手。因此,耳功能保健应以预防为主。,耳勿极听切忌挖耳,所谓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音响

33、;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淮南子精神训谓:“五声哗耳,使耳不聪”。 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音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孕妇和婴幼儿尤应注意避免噪音的影响。 此外,纠正不良习惯。不要用火柴杆之类挖耳止痒,防止刺伤耳道引起感染。注意节制房事,适当服食补肾之品,对防治中老年耳鸣耳聋亦有好处。,按摩健耳,按摩保健是健耳的一个重要方法。摩耳功法可分如下几步: 1、按摩耳根 用两手食指按摩两耳根前后各15次。 2、按抑耳轮 以

34、两手按抑耳轮,一上一下按摩15次。 3、摇拉两耳 以两手拇食二指摇拉两耳廓各15次,但拉时不要太用力。 4、弹击两耳 以两手中指弹击两耳15次。 5、鸣天鼓 以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震动,称之为“鸣天鼓”。 耳部按摩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抗耳膜老化,预防冻耳,防治耳病。,三、鼻的保健,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从生理结构上讲,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鼻腔上部与颅脑相近,在下鼻道内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气管与食管在此分道,中耳与两

35、边耳咽管相连。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 从鼻的作用来看,鼻是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脏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内常有很多细菌、脏物,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应从多方面着手。,“浴鼻”锻炼,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增强鼻对外界的适应力,才能提高其防御功能。 所谓“浴鼻”锻炼就食用冷水浴鼻和冷空气浴鼻。若一年四季坚持不懈锻炼,可有效地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很好地预防感冒和呼吸道其他疾患。,按摩鼻部,鼻的保健按摩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大指的指

36、背中间一节,相互撩热后,摩擦鼻梁两侧24次;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次;分别用两手手指摩擦鼻尖各12次。 本法可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津润光泽、润肺、预防感冒。,第三节 口腔保健,口腔生理,口腔与胃、肺等脏器相通,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口腔和牙齿的任务是食物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通过牙齿咀嚼和口腔分泌适量的唾液,帮助食物消化吸收。此外,人类的语言、颜面美观与牙齿也有极密切的关系。 口腔是人体的“开放门户”之一,不但通过口腔摄取营养物质,而且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也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病从口入”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做好口腔卫生保健,不仅可以预防口腔和牙齿的疾病,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

37、全身性疾病。口腔病灶不能及时正确治疗,就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可引起很多疾病,如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肾炎、风湿热、关节炎、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呼吸道疾病等,所以口腔保健是预防全身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固齿保健法,牙齿保健应自幼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健康长寿将是十分有益的,我国古代养生家对此十分重视,早就提出:“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的主张。现代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长寿老人,口腔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牙齿,而镶配的假牙是不能完全取代自然牙齿的作用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保健措施。 1、口宜勤漱 礼记谓:“鸡初鸣,咸盥漱”,诸病源候论说,“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千金方亦说:

38、“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漱口能除口中的浊气和食物残渣,清洁口齿。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甜食皆需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盐水漱、食醋漱、中药泡水漱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 2、早晚刷牙 刷牙的作用是清洁口腔,按摩齿龈,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抗病能力。每日早晚各刷一次,晚上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为重要。另外,要特别注意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即顺牙缝方向竖刷,先里后外,力量适度。横刷和用力过大,不易清洁牙间污物,又可能损伤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 3、齿宜常叩 晋代葛洪抱朴子一书指出:“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诸病源侯论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

39、蠹虫,令人齿牢”。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都重视和受益于叩齿保健,尤其清晨叩齿意义更大。叩齿的具体方论是: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口唇轻闭,先叩臼齿50下,次叩门牙50下,再错牙叩大齿部位50下。每日早晚各作一次,亦可增加叩齿次数。,二、漱津咽唾法,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脾为涎,肾为唾”,唾液由脾肾所主。脾肾乃先天、后天之本,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红炉点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漱津咽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两种。 1、常食法 坐、卧、站姿势均可,平心静气,以舌舔上或将舌伸到上颌牙齿外侧,上下搅动,然后伸向里侧,再上下左右搅动,古人

40、称其为“赤龙搅天池”,待到唾液满口时,再分3次把津液咽下,并以意念送到丹田。或者与叩齿配合进行,先叩齿,后漱津咽唾。每次三度九咽,时间以早晚为好。若有时间,亦可多作几次。 2、配合气功服食法 以静功为宜,具体功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具体做法是:排除杂念,意念丹田,舌抵上腭,双目微闭,松静自然,调息入静,吸气时,舌抵上齿外缘,不断舔动以促唾液分泌;呼气时,舌尖放下,气从丹田上引,口微开,徐徐吐气,待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缓缓咽下。每日早晚可各练半小时。 上述二法,简而易行,只要长期坚持练功,就可收到气足神旺,容颜不枯,耳目聪明,新陈代谢旺盛,保健延寿的效果。,第四节 胸背腰腹保健,一、胸部保健法

41、,(一)衣服护胸 修龄要旨起居调摄说:“胸宜常护”,老老恒言衣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的背心、上衣,均是以保护胸背的阳气为主。 (二)胸部按摩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手掌在胸部从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从右上向左下推摩,双手交叉进行,推摩30次。然后,两只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按30次。女性还可做抓拿乳房保健:两小臂交叉,右手扶左侧乳房,左手扶右侧乳房,然后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为一次,可连续做30次。胸部按摩可以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二、背部保健法

42、,背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所,五脏的俞穴都会聚于背,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直接相关,故应当注意保护。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背部的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暖,从现代医学来看,背部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支配着背部皮肤及内脏的生理活动。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益于防病治病。 (一)背部宜常暖 背部保暖方法有三:第一,衣服护背。老老恒言衣说:“肺俞穴在背,内经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暧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故平时穿衣注意背

43、部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第二,晒背取暖。老老恒言安寝说:“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第三,慎避风寒。因为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故老老恒言防疾强调说:“五脏俞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且入脏,贻患非细,有汗时尤甚”。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二)背宜常捶摩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强调保护背部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保健方法。 捶背 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

44、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自己捶打:两腿开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时,先转腰,两拳随腰部的转动,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及小腹。左右转腰一次,可连续做3050次。叩击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他人锤打:坐、卧均可。坐时,身体稍前倾;卧时,取俯卧位,两臂相抱,枕于头下。捶打者用双拳沿脊背上下轻轻锤打,用力大小以捶击身体,震而不痛为度。从上而下为一次,可连续打510次。功用: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按摩、捶打背部,可促进气血运行,和调五脏六腑,舒筋通络,益肾强腰。 搓背 搓背也分自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

45、手拉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捏脊 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脊柱中间的皮肤捏拿起来,自大椎开始,自上而下,连续捻动,直至骶部。可连续捏拿3次。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对调整血压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太快,动作要协调。,三、腰部保健法,腰为人体运动的枢纽,摇动、按摩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气血。中国传统武功十分强调“以腰为轴”,“主宰于腰”。把腰部活动看作生命活动

46、之本。 (一)腰宜常摇动 中国传统锻炼腰部的方法很多。很多传统健身术都非常强调腰部活动。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皆以活动腰部为主。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作用。下面仅举几个练腰动作。 转胯运腰 取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胳膊由左向右摇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俯仰健腰 取站立姿势,吸气时,两手从体前上举,手心向下,一直举到头上方,手指尖朝上,呼气时,弯腰两手触地或脚。如此连续做8 32次。 旋腰转脊 取站立姿势,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手心相对,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

47、,头也随着向右后方扭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 32次。 (二)腰宜常按摩 “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部有壮腰强肾之功。内功图说分行外功诀:“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又“两手摩擦两肾俞穴,各一百二十次。能生精固阳,除腰痛,稀小便”。这些具体描述,可仿效进行。,四、腹部保健法,(一)腹部宜保暖 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老老恒言安寝说:“腰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丝棉(或棉花)。装入双层肚兜内。将兜系于腹部即可。肚束:又

48、称为“腰彩”。即为宽约七、八寸的布系于腰腹部。曹慈山谓此法“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取益良多。”此二法均可配以有温暖作用的药末装人其中,以加强温暖腹部的作用。 (二)腹宜常按摩 腹为胃肠所属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故此,摩腹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进行。修龄要旨起居调摄指出:“腹宜常摩”,养性延命录食诫篇说:“食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人”。摩腹的方法很多,现仅举其中一种,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钟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古人称此为“摩脐腹”或“摩生门”。它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

49、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第五节 四肢、手足保健,四肢、手足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机体生命力的强盛与否,与四肢手足的功能强弱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四肢发达,手脚灵活,则人体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动迟缓,说明生命力低下。故强身保健应重视四肢手足的摄养。 手足而且是三阴经与三阳经在四肢末端的交接处,该部位的气血畅通与否可直接影响经络以至于脏腑的功能。,一、上肢和手的保健法,(一)上肢以动为养 上肢经常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摇肩转背、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提手摸头等。平常我们所进行的运动保健,大多都须有上肢的运动才能完成。这里介绍一种甩动法:双手轻轻握拳,由前而后,甩动上肢,先向左侧甩动,再向右侧甩动,然后两肢垂于身体两侧甩动。各24次。本法有舒展筋骨关节、流通经络气血、强健上肢的作用,可预防肩、肘、腕关节疾病,还可调节气血,防治高血压。 (二)按摩保健 手部按摩和上臂按摩结合在一起做。具体作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