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543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5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第160中学毛成强.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第160中学 毛成强,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概 述 教育技术基本内涵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目 录,概述,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 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而逐渐形成的。自20世纪初以来,视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学习技术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出现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名称。

2、,教育技术基本内涵,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AECT94 定义下的教育技术概念框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1),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从70年代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取

3、代“电化教育”,并在我国普遍使用。,教育技术发展历史(2),21世纪初,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 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它关注如何“改进”和“

4、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教育传播,即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决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素材, 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以声、形、图、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现情境,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理性知识架构。,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能够

5、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能够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 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具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成为一名真正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我的感悟,谢谢观看,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