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5880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淋巴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反应的场所 淋巴滤泡增生 副皮质区增生 窦组织细胞增生 肉芽肿形成 急性化脓性炎,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lymphoid neoplasms),淋巴样肿瘤指来源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肿瘤等 淋巴样肿瘤可以看成是被阻断在B细胞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所致 发生部位:淋巴结、骨髓、脾脏、胸腺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Lennert等提出的T和B细胞转化理论(1975),一、淋巴瘤的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T细胞

2、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二、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 特点: 累及颈部淋巴结 以儿童和青年人为主 肿瘤细胞较少,散布于反应性炎细胞之中 肿瘤细胞常为T细胞围绕,形成玫瑰花环,一、病理变化,1、病变部位 一般从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开始,其次为腋下LN,纵隔LN,腹膜 后LN,主动脉旁LN。相继出现于纵 隔、后腹膜、大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是首发症状 多为单发性、晚期扩散至肝、脾、骨髓、消化道,2、肉眼 淋巴结肿大,直径达2-3cm,切面鱼肉状or橡胶状,可见小坏死灶(黄白色) 早期:有活动性,互相无融合 晚期:无活动性,巨大肿大

3、淋巴结融 合成大的包块,不易推动,霍奇金淋巴瘤患儿,霍奇金淋巴瘤,3、组织学 组织结构异型性: 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副皮质区 整个淋巴结) 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背景 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纤维 化,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细胞 a.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 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直径20-50m,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嗜酸性或嗜碱性 细胞核: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浓缩,在核膜上,核膜增厚,水泡状亮核 核 仁:大、3-4m,个别7m,嗜酸性中位核仁 镜影(mirror-image)细胞:具有左右对称性双核R-S细胞,最有诊断价

4、值,b变型的R-S细胞: a)单核R-S细胞(霍奇金细胞) 单核瘤巨细胞,提示H、D的可能 b)陷窝细胞(lacunar cell) 大,核分叶状并有切迹,C周边产生间隙 c)爆米花细胞(popcorn LP)细胞 细胞核呈水泡状增大且分叶爆米花样 d)多形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 瘤细胞体积大、不规则、多形性、核大、 大核仁、核分裂像多见,霍奇金淋巴瘤(镜影细胞),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陷窝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NS型) 累及的淋巴结呈结节状的生长方式、胶原束分割和腔隙型H/R-S细胞三大特点 典型的R-S细胞少,可见陷窝C,多见年轻女性,预后较好,二、组

5、织学分型,结节硬化型HL,结节硬化型HL(陷窝细胞), 富于LC的经典HL 以小淋巴C为主的,缺乏嗜酸性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呈结节性或弥漫性,有散在H/R-S细胞的亚型。约占HL5%。可转变为混合C型,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HL(爆米花样C),混合细胞型HL 散在的H/R-S细胞分散在弥漫性或模糊的结节性的炎性背景中,无结节性的硬化和纤维化 约占经典HL的20%25%,预后较好。可转为淋巴C减少型HL,混合细胞型HL镜影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型HL 弥漫性的以H/R-S细胞增多或者非肿瘤性淋巴C减少为特点的经典HL 在HL中少于5% ,预后是本病各型中最差的,淋巴细胞减少型HL,病理诊断 淋巴结活检:

6、 R-S细胞、陷窝细胞 免疫组化: CD2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 CD15髓-单核细胞分化抗原 80%(+) CD30活化淋巴细胞抗原 70%(+),三、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占淋巴瘤80-90% 淋巴结:占2/3 淋巴结外:占1/3(消化、呼吸道、皮肤、涎腺、 甲状腺、 中枢NS) NHL的病理学诊断: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细胞的免 疫表型,代表性的NHL亚型 (一)前B细胞和T细胞肿瘤 1. 表现为淋巴母C性淋巴瘤,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或两者共存 病理:肿瘤性淋巴母细胞弥漫增生,取代骨 髓组织并可浸润全身各器官

7、(肝、 脾、淋巴结) 临床:周围血“三联征”WBC总数(20- 50109/L),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周围血中不等量的异型淋巴细胞,2、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 95%的病例表达TdT(末端脱氧核苷 酸转移酶),多数表达CD10及 B、T 分化抗原 3、表现: 前B:主要为10岁以内儿童 前T:多为青少年,常有纵隔肿块,(二)外周B细胞肿瘤,1.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细胞淋巴 瘤(CLL/SLL) 由成熟B细胞来源的髓性肿瘤 病理特点: 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弥漫性浸润 (骨髓、肝、脾、淋巴结) 周围血像: 外周血WBC(30-100)109/L, 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B细胞分化抗原CD19、C

8、D20、CD5(T),12三体、13q、11q缺失 临床 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 男:女=2:1 ,中位生存期6年,进展缓慢,非霍奇金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2、滤泡性淋巴瘤: 来源于生发中心的髓性B细胞,欧美占25-45%,我国占10%,中年人 病理特点: 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形成明显的结节状 免疫表现的细胞遗传学: CD19、CD20、CD10、bcl-2、t(14、18) 临床: 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最常见,进展缓慢,预后好,5年生存率70%,非霍奇金淋巴瘤(滤泡性),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L包括中心母C、B免疫母C、间变性大BC性,富于TC/组织细胞的BC、浆母C,占20%,以老

9、年男性多见 病理特点: 相对单一形态的大细胞弥漫浸润 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 CD19、CD20、bc1-2、t(14、18) 临床:进展迅速,短期内死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Burkitt淋巴瘤: 来源于滤泡中心富侵袭性的B细胞,非 洲地区性、散发性、HIV相关性,与EB 病毒感染有关。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点: 相对单一形态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 弥漫浸润,其间散在吞噬核碎片的巨 噬细胞。满天星(Star Sky)现象, 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 CD19、CD20、CD10、 t(8,14)、 t(2, 8)、 t(8,22) 临床: 儿童、青年,颌骨、颅面骨、腹腔 器官、中枢NS,形成巨大包块。,Burkitt淋巴瘤,5、外周T、NK细胞肿瘤 1)周围T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结构破坏 瘤细胞为大小不等的多形性细胞 主要侵犯副皮质区,常有血管增生 常伴非肿瘤性细胞反应表达CD2、CD3、CD5 临床: 成人,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C增多,多发热、皮疹、 体重下降、进展迅速,高度侵袭性,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好发鼻腔 我国常见,占20%, EB病毒相关 病理:凝固性坏死,多种炎细胞 浸润背景上,肿瘤性淋巴 样细胞散在或弥漫分布,鼻NK/T细胞淋巴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