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19171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防治知识讲座.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疟疾防治知识讲座,襄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志成 2010.9.3,对防治疟疾的认识 “瘴气” 1847年,Mockel观察到血中有黑色碎片状物; 1884年,法国军医拉弗兰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现疟原虫;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1891年,罗曼诺夫期基RO manowskv创用多染性染剂对疟原虫染色,疟原虫的形态才被人们认识 5. 1897年,英国军医罗斯 Ronald Ross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6. 20世纪初,基本弄清能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 7. 19491960年间,Shortt等相继证实了人体几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

2、肝细胞期)。 8. 1977年, Lysenko等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Dr. Alphonse Laveran (18451922),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7,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2,for his work on malaria, by which he has shown how it enters the organism and thereby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successful research on t

3、his disease and methods of combating it“,Ronald Ross (18571932),什么是疟疾?,疟疾,又叫 “冷热病”、“打摆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为特点。因疟原虫种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发作规律及表现不尽相同。,疟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疟疾是由人体疟原虫引起并经蚊子传播的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疟原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疟原虫共有150多种,它们是一类无运动器且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有核单细胞动物,可寄生于人、哺乳动物、鸟、爬行动物。疟原虫对宿主细胞的寄生有严格的特异性,寄生于人体的疟原

4、虫只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ciparum, Pf.)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 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它二种少见。,(模式图),间日疟原虫1000x Plasmodium vivax,薄血膜镜下观,恶性疟原虫1000x Plasmodium falciparum,环状体 Ring stage,大滋养体 Trophozoite,裂殖体 Schizont,配子体 Gametocyte,薄血膜

5、镜下观,三日疟原虫1000x Plasmodium malariae,薄血膜镜下观,卵形疟原虫1000x Plasmodium ovale,薄血膜镜下观,国际疟疾流行概况,疟疾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1.5亿2亿(多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 死亡人数约150万270万,仅非洲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且70%为儿童 。进几年来,随着我国援外人员的增加,疟疾的危害不断显现,中国公民感染恶性疟的病人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导致从境外输入恶性疟病例和感染恶性疟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国际疟疾流行概况,在热带和亚热带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疟疾流行仍很严重。除非洲撒

6、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外,在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国地区尤甚。全球约有33亿人口受到疟疾传播的威胁,其中21亿人口居住在疟疾传播低度风险地区(即每千人口报告病例数少于1例),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外地区,分布广泛、人口较多、但病例发生较少。另有12亿人口居住在疟疾传播高度风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 。,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全球其他地区仅占5%。而非洲80%的病例则集中分布在13个国家,超过50%的病例集中于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肯尼亚等国。 在非洲以外的疟疾病例中,80%集中于印度、苏丹、缅甸、孟加拉、印度

7、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巴基斯坦等国。 全球91%的疟疾病例为恶性疟,75%的恶性疟病例分布在非洲,而91%的疟疾死亡病例也发生在非洲,85%为5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在非洲多数流行区,孕妇、5岁以下儿童均是疟疾的高危人群。,非洲地区,非洲大部是高疟区,80%以上为恶性疟 肯尼亚每年约30.7万病例 马达加斯加每年约35.4万病例; 贝宁每年约68.5万病例; 布隆迪每年约179.4万病例; 喀麦隆每年约63.7万病例; 乌干达每年约198.2万病例。,东南亚地区,有8个国家流行疟疾: 孟加拉、不丹、印度、印尼、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和泰国 总人口中有86%(12.12亿)受疟疾威胁,报告337

8、万例镜检确诊疟疾患者,41%为恶性疟,其中84%来自印度, 其次为斯里兰卡(8%),西太区,有9个国家存在疟疾传播: 柬埔寨、中国部分地区、老挝、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越南 其中1.12亿(7.1%)住在疟区。 共有300万临床病例,其中所罗门群岛、柬埔寨、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病率较高。,国内疟疾流行概况,解放前中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以上疟疾病人,病死率约为1。在解放后的1954年、1960年和1970年曾发生三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近几年疟疾发病人数已控制在20万30万例,疟防工作取得了很

9、大成绩。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其余各省也有不少数量的输入病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已罕见。我国的疟区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北纬33度以北地区传播季节为7月至11月间,北纬33度至北纬25度间地区传播季节为5月至12月间,北纬25度以南地区全年均有传播发生。黑龙江、吉林、内蒙、甘肃、北京、宁夏、青海、新疆(除伊犁河谷地带)以及西藏(除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最东南端)目前已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当前我国疟疾防治策略作出重大调整:正从控制疟疾阶段走向消除疟疾阶段,即由过去“针对高发区,降低发病率”调整为“针对每个疫点,阻断疟疾传播”。,2008年全国疟区

10、分布图,2009年全国疟疾发病情况,我区疟疾流行概况,我区为非稳定性单一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4032/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0.6/万左右。2000年后,我区部分乡镇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资金支持下,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得到有效遏制。到2009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0.82/万。,疟疾在世界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1、1975年: WHO、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定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之一(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 ) 2

11、、80年代: 全球基金项目设立的三大重大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之一(疟疾、AIDS、结核病) 3、2000年9月: 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言,正式做出承诺的八项目标之一。 4、2007年5月: 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目作为“世界疟疾日”,行 动,2005年6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说:“疟疾(malaria)问题是非常悲剧性的,因为该疾病本身是高度可治、可防的。,盖茨向疟疾开战,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1亿美元 研制几种抗疟疾新药 5070万美元 对杀虫剂和灭杀蚊子的手段进行改进 1.

12、076亿美元:葛兰素史克公司,用于研制一种抗疟疾疫苗,最早2010年上市,盖茨基金会2006年12月12日宣布,将再提供8350万美元用于疟疾的防治。 世界银行发起一项全球抗击疟疾计划,准备动用5亿至10亿美元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疟疾。,非洲疟疾日,2000年4月2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非洲首脑会议达成了关于在非洲遏制疟疾的阿布贾宣言,宣言重申了非洲各国联合打击疟疾疫情。联合国把这天定为“疟疾日”。,世界疟疾日,2007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 2008年“世界疟疾日”的主题为“疟疾一种没有

13、国界的疾病”。,疟疾在我国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1、建国初期被列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疟疾、血吸虫、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2、2006年2月22日卫生部颁布 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到年底,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以下简称“高传播地区”)各县控制疟疾流行,全国其它流行县(市、区)均要基本消除疟疾;海南省消除恶性疟。 3、响应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疟疾在我国传染病控制中的战略地位,4、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

14、疟疾工作,卫生部于2010年5月19日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工作目标要求(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4).到2020年全国达到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5、2009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我国疟疾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疟疾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联合国峰会提出了2015年消除疟疾死亡病例的目标。

15、我国疟疾防治工作有较好基础,应继续努力,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扎实工作,务求实现2015年的目标,并落实好援非疟疾合作项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都对疟疾防控工作作出批示。,历界“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2008年 疟疾- 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 Malaria-a disease without borders 2009年 消除疟疾危害,促进和谐发展; 一顶蚊帐,一份关爱,远离疟疾 2010年 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2011年 消除疟疾,履行承诺,2010年宣传主题,疟疾的生活史,疟原虫生活过程都需要人和蚊子两个生物作为发育和繁殖的宿主,并在人和蚊子两个宿主间经历世代交替。疟

16、原虫在人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中的肝细胞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蚊体内发育主要寄生在蚊胃中。,疟原虫二直接宿主生活史,人,雌蚊,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分期,在人体内发育,在蚊体内发育,疟原虫,红细胞外期 (肝细胞内期),红细胞内期,配子生殖期,孢子增殖期,红细胞内周 期繁殖阶段,配子体形 成阶段,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和繁殖,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按蚊)叮咬健康人后,疟原虫侵入人体经血液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寄生、繁殖,使红细胞定时的、成批的破裂而发病。,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史(间日疟),迟发性子孢子,速发性子孢子,人体内的发育无性生殖阶段(内潜伏期) 子孢子(蚊唾液腺

17、内约40个) 随血流进入肝细胞 红外期裂殖体 红细胞外期 红外期裂殖子 进入红细胞 滋养体 (环状体) 裂殖体 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8:1),有性体,P.v/p.o有速发或迟发2种,疟原虫在人体的寿命:p.f:9-12m; p.v:2y; p.m:3y,p.V:速发子孢子8d,迟发子孢子6-12m,p.v:12000; p.f:40000; p.m:15000;p.o:15400,配子体形成阶段,肝细胞破裂,红细胞破裂,30分钟,p.v:48h p.f:36-48h p.m:72h p.o:48h,p.v:12-24; p.f:18-36; p.m:612; p.o:6-1

18、2;,约40个入人体,肝细胞内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及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疟原虫,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原因:,1、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2、脾功能亢进。 3、红细胞生成障碍。 4、免疫病理反应。,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和繁殖,疟疾是由蚊子叮咬而传播。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平均2-3天叮咬1次,按蚊不吸血)后,疟原虫随血进入蚊胃,在蚊胃中约经2周时间发育成熟,形成成千上万个疟原虫的子孢子,经蚊子唾液腺激活后再叮咬他人而传播。,传疟按蚊,疟原虫在蚊体内生活史,疟原虫按蚊体内的发育增殖 (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受精,示:蚊胃,蚊体内发育-有性生殖阶段(外潜伏期约10天)

19、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 受精 蚊胃腔内(配子生殖期) 合子 动合子 穿胃壁 囊合子(卵囊) 蚊胃壁(孢子增殖期) 子孢子(成千上万),24-72h,8-9d,疟原虫在蚊子体内发育天数(270c):p.v:9-10d; p.f:10d。在蚊子体内寿命p.v:40-45d,一般:30-35d,在蚊体内适应发育温度:160c-300c;相对湿度:60-85%,胞质出丝4-8条,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发育,疟 原 虫 生 活 史(恶性疟),恶性疟生活史,疟 原 虫 生 活 史(间日疟),间日疟生活史,在人体内,在蚊体内,迟发型,速发型,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RBC外期(

20、在肝细胞内),RBC内期(在红细胞内),环状体,滋养体,裂殖子,配子体,裂殖体,有性生殖,无性生殖,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二、生活史,四种人疟原虫生活史主要不同点,疟原虫生活史各期的临床意义,生活史要点,1、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肝细胞及红细胞。 2、感染期:子孢子; 3、感染方式: 1)自然情况下经媒介昆虫传播。 2)红内期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 4、生殖方式:世代交替。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5、宿主: 1)终宿主:按蚊(); 2)中间宿主:人及按蚊()。 6、子孢子的“多型学说”:对于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其子孢子具有遗传学上的二种类型,即速

21、发型子孢子和迟(缓)发型子孢子。前者进入肝细胞后很快发育,后者则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子)。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是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复发的原因。,生活史要点,7、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只进行一次裂体增殖,导致肝细胞破裂,产生的大量裂殖子并侵入红细胞。 8、致病期: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其过程为环状体大滋养体红内期裂殖体红内期裂殖子。增殖的结果使被寄生的红细胞胀破(发病),裂殖子释出。产生的裂殖子又侵入新的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如此循环往复数次后产生的裂殖子,一部分侵入新的红细胞后并发育为配子体。,生活史要点,9、红内期周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一次

22、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48小时; 恶性疟原虫:3648小时。 三日疟原虫:72小时; 红内期周期与疟疾的临床发作周期一致。,生活史要点,临床表现,疟疾以周期性寒热发作,后继发性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和间歇期四期。 潜伏期 ( incubation period ):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 间日疟 短潜伏期 1230天,平均 14天,长潜伏期 69个月或更长 恶性疟 914天,平均约为12天 三日疟 1835天,平均28天,典型疟疾发作,三步曲(一冷、二热、三出汗,过程6-10小时) 寒战 高

23、热 出汗退热 (0.5-2h) (4-6h, 40-41oC) (36oC) 周期性:冷、热、汗。 冷:全身颤抖 、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1-2h)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4-6h) 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疟疾发作的原因 ?,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被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红细胞破裂 后释放,疟疾发作的原因,发作特点: 间日疟:隔天发作,周期 48 h 三日疟:隔两天发作,周期 72 h 恶日疟:起初隔天发作,后常不规则 ,一般 36

24、-48h 机理: 1、与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有关 2、与发作阈值有关(p.v: 10-500个/mm3; p.f: 500-1300个/mm3) 3、与虫体毒力及人体抵抗力有关,典型发作,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

25、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间 日 疟 发 热 图,恶性疟临床表现特点: 潜伏期1116天. 多突然发病,无寒战,仅有畏寒感。高热 者多见,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心、呕吐、贫血等;热型复杂。 出汗期不明显。 间歇期极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 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有二次发热) 体温曲线呈“M”型。,四种疟疾临床特点比较,疟疾的传播周期,p.v:从蚊子叮咬到出现第一代病例时间最早在20天,一般在4-5周,传 播 周 期 (潜伏间隔),疟疾的再燃 (recrudescence) 和复发 (relapse),1. 再燃 (recrudescence) (与红内期疟原虫

26、有关) 急性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仍有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大量增殖起来,虽无再感染,但又出现疟疾发作的临床症状,时间:初次症状控制后2个月内再次发作。 4种疟原虫均有再燃,再燃的特点及机制,再燃的特点:发作比原发症状轻 发作次数少 配子体出现率高。 再燃机制:疟原虫抗原变异或带虫免疫 治疗不彻底 机体抵抗力下降,2、 复发 (relapse) 与红外期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有关 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并未经蚊媒再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由于休眠子 (hypnozoite) 被激活,随即发育所释放出红外裂殖子进入红细胞而引起疟疾的发作。时间:初次症状

27、控制后6个月后再次发作。 pv、po有复发;pf、pm无复发。,时 间,红内期虫数,发热阈值,时 间,红内期虫数,发热阈值,再 燃,复 发,2月内,6个月以上,(p.v: 10-500个/mm3; p.f: 500-1300个/mm3),(p.v: 10-500个/mm3; p.f: 500-1300个/mm3),(4种疟原虫均有再燃),pv、po有复发; pf、pm无复发,疟疾的免疫 先天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包括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疟原虫为非消除性免疫 体液免疫为主 细胞免疫为辅,1、先天免疫(由遗传决定的对疟原虫的先天抵抗力): Duffy(达非)血型抗原阴性的人对间日疟原虫具有先

28、天性抵抗力。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Hbs)及G-6-P脱氢酶缺乏症者对恶性疟原虫有抵抗作用。,2、获得性免疫:,疟疾的获得性免疫具有: 种、期、株的特异性。 同种同株免疫力强 同种不同株免疫力低 异种无免疫力,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大多数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能抵抗重复感染并使体内疟原虫降至较低水平,但未能完全消灭虫体,一旦用药物杀灭残存的疟原虫后,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状态称疟疾的带虫免疫。 原因:未激发机体足够的细胞免疫,带虫免疫:,带虫免疫特点,为非消除性免疫。 因有免疫性抗体存在,可使虫荷维持较低水平。 对同种再感染具有抵抗力。 一旦用药,使残存的疟原虫被杀灭后,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

29、消失。 儿童感染多见。,免疫逃避:,疟疾的带虫免疫显示了疟原虫既具有有效的免疫原性,同时部分原虫又具有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能力,疟原虫与宿主保护性抗体共存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免疫逃避机制,细胞隔离作用:因疟原虫在细胞内寄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 抗原变异(p.f)和伪装(虫表吸附宿主Ag)。 改变了宿主的免疫应答性(疟原虫循环抗原的作用)。,疟疾的诊断,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作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主要以实验室血检诊断作为确诊疟疾病例标准,临床病例诊断和抗疟药物治疗有效不能作为确诊疟疾病例。,1、病史和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

30、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 2、临床症状:发病时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脾大等体征, 3、病原学检查 常用方法:薄血膜法、厚血膜法,染色采用:姬氏染色。,4、其它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PCR法及DNA探针法等。,采血的适宜时间,薄血膜与厚血膜优缺点的比较,诊断原则,实验诊断:,恶性疟患者在外周血一般查到环状体及配子体,其它疟疾患者在外周血中各期疟原虫均可查到。,薄血膜、厚血膜方法的特点:,薄血膜中原虫形态特征明显,容易识别,但原虫密度低时,易漏诊。厚血膜中原虫由于制片过程中造成的变形,红细胞的溶解,鉴别困难,但原虫较集中,容易发现。 基于两种血膜各自的优缺

31、点,宜在一张玻片上同时做薄血膜及厚血膜。,我国对疟疾病例的分类,1 、 带虫者 (1)无临床症状。 (2)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2、 疑似病例 (1)患者有不明原因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75); (2)有生活或去过疫区(或输血)史; (3)未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或检查结果阴性; (4)采用抗疟药试治但不能证实或排除试治有效。,3、临床诊断病 (1)有流行病学史 (2)症状典型 (3)试治有效 4、确诊病例 (1)诊断标准1: a、有流行病学史 b、症状典型 c、血检阳性 (2)诊断标准2: a、有流行病学史 b、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c、血检阳性,临床诊

32、断要点:,多数病例在发热前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寒战或畏寒。 体温短时迅速上升,持续数小时后很快下降,然后有不同程度的出汗。 开始发作不规律,发热1-2次后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发作者较少。 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 轻,有“自愈”的趋势。,疟疾的社会危害,疟疾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除了中外历史上许多因疟疾暴发而造成重大军事失败的记载以外,还有学者考证,疟疾曾对罗马帝国的衰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疟疾对健康的危害,贫血,肝、脾肿大,凶险型(脑型)疟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脑型

33、疟病理标本(左),疟色素沉积在脑血管内,使脑呈现出灰褐色,右边是正常对照,流行区患疟疾的儿童,疟 疾 防 治,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我国制定的防治原则: 加强和落实灭蚊和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措施,解决治疗抗氯喹疟药的研制和生产供应,严格执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制度。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疟疾防治,查、治、灭、管、防、宣,治:控制症状:氯喹、青蒿素类等 防止复发:根治药伯喹 阻断传播:伯喹,查:大力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发现病人、 带虫者。,灭:灭蚊,管:疟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疟情及蚊媒监测,疟疾防治,防:预防性服药: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等 防蚊 疫苗研制: 抗感染:

34、子孢子疫苗 抗 病:裂殖子疫苗 阻断传播:配子疫苗,疟疾防治,查、治、灭、管、防、宣,宣: “五知道”: 1、知道疟疾是由疟原虫所引起,是由按蚊传播的; 2、知道得了疟疾要报告村医生; 3、知道得病后要认真服药; 4、知道疟疾是可控制和消灭的; 5、知道消灭疟疾人人有责。,疟疾防治,查、治、灭、管、防、宣,疟疾治疗,抗疟药品针对疟疾发病机制作用位点,伯氨喹、乙胺嘧啶,乙胺嘧啶,氯喹、青蒿素、咯奈啶等,可阻断疟原虫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阻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疟原虫繁殖。,*抑制DNA复制及RNA的转录,并使RNA断裂; *抑制疟原虫分解血红蛋白和血红素聚合酶活性,*损伤线粒体抑制疟原虫的氧化磷

35、酸化过程。*氧化作用影响红细胞外期疟原虫的代谢,破坏疟原虫膜系统,疟疾治疗的一般原则,1、早期治疗:凡疟疾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对无免疫 力的恶性疟尤需及时,以免转为脑型疟。 2、全程足量:所有病例均需全程足量以防复发或复燃。 3、给药途径:一般患者均适用口服给药,凶险型疟疾患者应酌情以注射途径给药。 4、联合治疗:根治间日疟需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剂与血内裂殖体杀灭剂联合治疗。对抗药性恶性疟也要用联合疗法。 5、对症治疗和护理:除及时使用抗疟药外,对症治疗和护理也相当重要。,疟疾治疗方案,目前,在我国中部地区当地流行的间日疟存在短潜伏期+长复发期以及长潜伏期+短复发期两种间日疟原虫株,同时还存在从

36、我国云南和海南以及从国外输入的抗药性恶性疟。因此,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疟疾治疗包括: 1、间日疟的临床治疗 2、间日疟的休根治疗(春季抗复发治疗) 3、输入性恶性疟的治疗,间日疟临床治疗方案,(1)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成人剂量): 总剂量 1.2g(8片)氯喹加180mg(24片)伯氨喹 氯喹第1天:0.6g(4片);第2-3天: 每天0.3g(各2片) 伯氨喹每天:22.5mg(3片) ,连服8天,间日疟的休根治疗,在疟疾传播休止期(春季)对上年间日疟病例进行休根治疗是我国根据长期控制疟疾工作经验中创造的。 间日疟休根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下一个疟疾传播季节的起始传染源。 间日疟休根治疗的药物靶

37、目标是肝细胞内疟原虫,唯一药物是伯氨喹。 采用伯氨喹进行间日疟休根治疗时,总剂量180mg(24片),每天1次,每次22.5mg(3片),连服8天。,扩大休根治疗,在重点流行区,为减少下一个流行季节的起始传染源,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扩大的春季休根治疗: 前一年疟史病例; 病人及其家属; 病人、家属及其四邻; 以村为单位进行全民服药。,假定性治疗,对疑似疟疾病人,可用氯喹总量0.6克(基质)顿服或两次分服,每次0.3克作假定性治疗,确诊后全程治疗。,预防服药,氯喹0.3克,间隔7-10天,或氯喹0.6克,间隔半个月。,疟疾流行病学,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 两个因素

38、: 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 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 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一、三个环节,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疟原虫血症者。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 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意义。,(一)、传染源,(二)、传播途径,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疾是重要蚊媒传染病,按蚊是传播人疟的唯一媒介。在全世界已知蚊种1000

39、多种,其中按蚊有400余种,而可成为疟疾主要媒介的约35种。已知我国有按蚊56种,其中证明5种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即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传疟按蚊分布,平原区间日疟:中华按蚊 山区:微小按蚊 丘陵地区:嗜人按蚊 海南山林地区:大劣按蚊,按蚊成蚊与库蚊、伊蚊的区别,蚊虫能否被疟原虫感染取决于 下列因素,蚊虫对疟原虫的敏感性:种类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配子体的发育程度:成熟配子体30-60天感染力强 配子体的雌、雄比例:(8:1) 配子体的数量:(0.01%)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湿度等) 上述因素造成了疟疾流行的地域性分布和季节性消长

40、,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 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三)、易感人群,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二、流行因素,(一)、自然因素 地形:按蚊孳生地,媒介种类及其种群数量。 气温:疟原虫在蚊体内孢子增殖期的长短,间日疟在1630,恶性疟 和三日疟在1830之间。在10以下疟原虫停止发育,2530最适宜疟原虫发育。全球气候变暖,可

41、通过加速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延长传播季节,增加疟疾传播,也可使目前气候还不适于疟疾流行的地方出现疟疾流行。 湿度:60%85为最为适宜。 雨量: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错综复杂。,(二)、社会因素, (1)无免疫力人群进入高中疟区,在临时工地及集散地迅速出现暴 发性流行。 (2)流动人口造成的输入性疟疾:, 1、社会经济水平、居民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等 2、人口流动:,三、流行特征,疟疾分布广泛,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面以下396米广大区域均有疟疾发生。一般北纬32以北(长江以北)为低疟区;北纬2532间(长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连线以北)为中疟区;北纬25以南为高疟区。

42、间日疟分布最广;恶性疟次之,以云南及海南为主;三日疟散在发生。 间日疟流行于全省,是我省主要的寄生虫传染病。恶性疟在我省不流行,即无当地感染传播,多为输入性病例。现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中越、中缅边境及非洲国家。,怎样预防疟疾,一、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1、防蚊:床上挂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2、灭蚊:燃烧蚊香,室内采用灭蚊剂药物喷洒。 二、在疟疾流行季节开展人群预防服药,可有效降低疟疾发病 服用预防疟疾药对感染上疟疾的患者也可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怎样防治恶性疟疾的输入,恶性疟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凡到非洲、东南亚国家及我国的云南、海南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43、后都应到当地村卫生室开展氯、伯8日预防服药。若出现发热症状者应立即到当地卫生院开展血检。血片送区疾控中心以上的预防医疗机构确诊,看是否患上了恶性疟,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后,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造成传播。,核心知识,1、疟疾是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打老痫”、“打脾寒”等。 2、疟疾的病原体叫疟原虫。 3、疟疾的症状主要是发冷、发热、出汗,隔日或每日发作。 4、疟疾引起贫血,肝、脾肿大,严重损害健康。恶性疟或凶险型疟疾会危及生命。 5、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6、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7、春季休止期治疗是清除疟疾传染源

44、的重要措施之一。 8、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工作、生活和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思考题,1、疟疾传染源是 、 。 2、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3、我区传播疟疾的蚊种是 和 。 4、疟疾的诊断标准是 、 、 。 5、典型的疟疾发作症状是 。 6、用于根治疟疾的抗疟药是 。 7、人体疟原虫有 、 、 和 四种,在我 区主要流行的是 。 8、间日疟疟疾病人的治疗方法是 。 9、每年 月 日是全国疟疾宣传日。 10、每年的34月份要对上一年的疟疾病人进行一次 治疗。 11、疟疾复发是由 引起的。 12、疟疾复然是由 引起的。 13、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

45、计划,我区被卫生部划分为 类疟区。 14、我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目标要求,我区于 年达到无本地感染病例, 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15、省卫生厅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方案要求,我区于 年达到无本地感染病例, 年达到消除疟疾目标。,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介绍 (2010-2020年),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主动采取以消除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充分动员各类资源,保证消除疟疾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二、疟疾流行区分类,疟疾流行区分类 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

46、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我区在全国疟疾流行区分类中的地位 根据疟疾疫情报告统计,我区2006、2007、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率分别为4.46/万、4.10/万、1.69/万,连续3年疟疾发病率都大于万分之一,且均有本地感染病例,被划分为一类疟疾流行区。,三、防控目标,全国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

47、阶段目标。 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我区目标 (一)总目标 1、到2013年,全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目标; 2、到2018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目标及指标:,1技能培训 (1)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 (2)医疗卫生单位及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3)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4)各级消除疟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区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100%;镇(地名)卫生院医疗门诊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90%。 (2)以镇(地名)卫生院为单位“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