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4140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避震--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1.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避震 防震减灾知识进医院,个旧市地震局 杜玉媛 2011年5月24日,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医院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是地震发生时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公共场所之一。因此,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与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对于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座内容,一、震情形势及震灾特点 二、地震预报与地震谣言 三、地震基本知识简介 四、地震应急逃生 五、自救互救 六、震前预防 七、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一、震情形势及震灾特点,(一)云南地震灾害概况和现状,受印度板块沿滇缅弧向东俯冲和青藏地块由北向南

2、推挤双重动力作用的影响,云南是全球现代地壳运动和强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中国5.0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云南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颁布广、灾害重的特点。二十世纪中国大陆23.6%的7级以上大震、18.8%的6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仅占全国国土面积4.1%的云南省。当前,云南震情形势严峻而明朗。,(一)云南地震灾害概况和现状,云南4.0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云南5.0级地震震中分布图,云南地震烈度区划图,云南省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8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强。,云南地震断裂带分布图,个旧市处于云南著名的两大断裂带(即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的南部交汇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辖区及周围

3、地区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情况复杂。,1.波及范围广 通常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会造成破坏,称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就会形成地震灾区。地震灾区往往涉及多个县、市、省,甚至多个国家。,(二)地震灾害特点,震源破裂过程动态图像(中国地震局),粉碎性、全覆盖倒塌的北川县城,2.破坏严重 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往往会造成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大地震破坏力极强,甚至是毁灭性的,会造成严重的地面破坏,甚至山崩地陷、河流改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二)地震灾害特点,海啸袭击班达亚齐海岸,海啸后,海啸前,3.次生灾害多发,大地震常诱发多种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泥石流、滑

4、坡和海啸等,破坏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引起交通事故及灾后瘟疫等。一些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地震所致的伤亡人数。,(二)地震灾害特点,震后火灾,次生水灾,基础设施破坏严重,4.伤亡人数多,不同等级的地震,常造成不同数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可造成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伤亡。,(二)地震灾害特点,1970年通海7.8级地震,死亡:15621人;损失:3亿元,死亡:近30万人,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2005年巴基斯坦北部7.6级地震,死亡:87350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死亡:近9万人;损失:8451亿元,2011年日本地震 死亡:11232人,失踪16361人,5.现场危

5、险大,地震发生后,现场危险重重。危房会在余震中倒塌,再次砸伤、压埋人员。灾区大量人员死亡,有病菌传播的危险。水源污染,容易引起疾病,甚至暴发瘟疫。断裂的燃气管道、电线、电缆也可能伤害地震后的幸存者和救援人员。,(二)地震灾害特点,城市煤气管道断裂,2011年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组爆炸,二、地震预报与地震谣言,(一)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可以乘飞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登上距地球38.4万公里的月球;利用太空望远镜可以直接观测到遥远的行星。但是,在地球内部,只能活动在几米深的地下商城;深入到几十米的设施、数公里的矿井。人们能到月球上取回岩石,但还无法得到地球内部数十公里的岩石,可谓

6、是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预报现状 地震预报面临诸多困难,导致了地震预报的发展迟缓,仍停留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一个科学难题。 所以,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准确作出地震预报。,(二)地震预报规定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一个完整的发布地震预报过程包括四个程序: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和地震预报的发布。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国务院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

7、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三)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 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地震谣传的特点 1、非政府传达的地震信息。 2、称是某某专家或者外国人的预报意见。 3、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信息。 4、“预报”震级很大或很精确,“预报”的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发现有地震谣言传播时,我们要做到: 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8、,三、地震基本知识简介,VI,地点,IX,震中,*,震源,VII,VIII,r,h,(一)关于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离:震中到地面任意一点的距离。,震级:地震大小的等级划分,与震源释放出来能量多少有关,能量大,震级就大。 震级越大,造成的破坏也越大。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震级的概念,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

9、震 ;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每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基本烈度是指今后一定时期(10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受到的最大地震的破坏。 一个地震会产生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概念,一次地震因离震中距离远近不同可有几个烈度。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十二烈度表,也是一般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要求依据。,3度:少数人有感,4-5度: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9-10度:桥梁水坝倒塌; 房屋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汶川8级地震烈度分布,震级与烈度的

10、区别,(二)地震的表述,我们通常使用时间、地点和震级这三个要素来表述地震。 时间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 地点就是地震发生的地方(震中)。 震级就是地震的大小。 例如: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04分,四川汶川(东经103.4;北纬31.0),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岩石圈受力达到极限时,突然破裂和错动激发地震波从而引起地震的现象。,全球每年约500万次地震 99%以上是人感觉不到的 仅有100次左右造成灾害,四、地震应急逃生,(一)地震来临时先判断地震大小和距离远近,近 距 离,远 距 离,大地震,小地震,小地震,大地震,地面是剧烈地上下震动及左右

11、晃动,人们不能走动。,地面震动及左右晃动的程度较轻。,地面先感觉地面上下震动, 过了几秒钟才感到左右晃动。,只感到地面轻微震动。,地震发生时,如果只感到房屋摇动几下,表明是远震或小震;而感觉房屋晃动剧烈,则表明是近震或大震。 地震时,房屋震动摇晃,会造成人们情绪紧张和恐惧,本能地往户外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应该冷静下来,根据感觉到的震动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积极的避震措施。,(二)抓住房屋倒塌前十几秒钟,从人们感觉到地震,到房屋倒塌破坏大约有十几秒钟。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因此,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

12、就近躲避,等待震动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平时做好避震应急准备,掌握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避震的科学方法,震时就有生存的希望。,尽量保护好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转移到户外。 注意: 不能躲在房梁下; 不能躲在窗户边; 不能破窗而逃。,(三)在家里怎样避震,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1)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有: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避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三)在家里怎样避震,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2)

13、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三)在家里怎样避震,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四)在学校怎样避震,(1)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震后应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四)在学校怎样避震,(3)撤离后,不要轻易返回教室。 (4)在操场或户外时,可原地蹲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5)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6)学校平时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就近避震,快速撤离,有备无患。,1.在商店、书店、展览馆、地铁怎样避震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

14、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四)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2.在行驶的车内怎样避震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3)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地震过后再下车。,(五)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怎样避震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手护住头部。 (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六)在户外怎样避震,1.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1)蹲下或趴下,

15、以免摔倒。 (2)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2.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1)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2)避开过街桥、立交桥及高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六)在户外怎样避震,3.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1)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2)避开广告牌、吊车等。,4.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1)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险围墙等。 (2)避开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七)在野外怎样避震,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1)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滚石、滑坡、泥石流等。,(七)在野外怎样避震,2.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1)遇到山崩、滑坡,要

16、向垂直于滚石前进行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2)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3)迅速寻找开阔并不会受崩塌、滑坡影响的地方避灾。,避 震 要 点,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时应采取的姿势,五、自救互救,地震后不同时段抢救生还率,震后半小时内获救:95以上生还 震后第1天获救:80左右生还 震后第2天获救:50左右生还 震后第3天获救:35左右生还 震后第5天获救:生还率不足10,地震后自救:是指遭遇地震灾害后,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脱离险境,保持生命。 地震时如果被压埋在废墟下,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并尽量

17、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如果已受伤,应设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设法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保持呼吸畅通,并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捂住口、鼻,保护好头部。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不要使用明火、以防引爆易燃气体。,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相互鼓励,共同商量,团结配合,积极

18、采取脱险行动。,震后互救:是指已经脱离危险的人和专门的救援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下的人进行营救。,互救原则,(1)安全第一 在救援时,一方面要注意救援者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对被救者造成新的伤害。 (2)先到人员密集场所救援。 人员密集的场所有学校、医院等。 (3)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附近被埋人员,再救远处的。 (4)先救命后救伤 每救一个人,首先进行抢救,在其生命特征稳定,且进一步施救难度较大,可对其作好防护后,马上去救别人。,(5)先救轻后救重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吸收补充和扩大营救队伍。 (6)先救易后救难 要注意先救有呼救声的,先救容易救的,这样才能提高救援的效率。先救容易救出的人,达到

19、多救人和扩大救援队伍、获取救援信息的目的。 (7)做救援标记 做好标记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救援人力物力。注意搜救要仔细。,互救方法,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等待援助。,灾后生活,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搭建防震棚要避开围墙等危险地方,注意防火。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千万不要住进危房,因为地震过后很可能发生余震

20、。 震后有受损的房屋需经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安全鉴定之后才能住进去。,六、震前预防,(一)选择抗震设防的房子,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造成的。因此,加强、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地震造成的破坏原因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1)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2)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最有利于地震应急时躲避。,1.检查和加固住房,2.合理放置家具物品,(1)把墙上的物品固定住,防止地震时掉下来伤人。,(2)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1、,(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3)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4)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2.合理放置家具物品,(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2.合理放置家具物品,(5)阳台护栏要清理,把花盆、杂物拿下来。,(6)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防身。,(二)做好家庭防震准备,3.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1)准备装有急救绷带、食品、饮水、哨子、手电筒、家庭成员及联系方式表等应急物品的家庭防震包,放在平时找好的避震处。,(三)进行家庭防震演练,(1)平时找好紧急避险的地方,如:卫生间、坚固的桌子、柱子角,进行“10秒”紧急练习。,

22、(2)平时找好安全、畅通的线路及应急避险场所,进行“1分钟”紧急撤离及疏散练习。,七、地震应急预案与应急演练,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在临震、震中、震后各个阶段的应急响应、管理、指挥、救缓计划等各方面所预先作出的详细安排和程序规范。 地震应急预案是开展及时、有序和高效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预防和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双重作用,是做好地震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地震应急预案的作用,地震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一、总则,二、组织指 挥体系与职责,三、应急响应,1、编制目的。2、编制依据。3、指导思想。 4、适用范围。5、启动条件。,1、地震应急组织体系组成。 2、地震应急组织工作职责。,1、分级响应。 2、应急指挥。 3、人员疏散、转移。 4、抢救和抢险。5、检伤分类。6、救治与病员安置。 7、信息收集、反馈。8、应急响应终止。,四、后期处置,1、善后处置。2、 社会救助。 3、恢复重建。4、 调查和总结。,五、保障措施,1、应急预案系列的完善。2、应急队伍保障 。 3、技术及物资储备。4、宣传、培训和演习。,(二)地震应急演练,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是提高地震应急预案实用性的必要途径,是政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御地震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地震应急演练图片,地震应急演练图片,地震应急演练图片,报告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