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24601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7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推拿与按摩》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拿按摩常用穴位,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十四经络的主要输穴 2、掌握循经取穴的方法。 3、记住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循经取穴的方法 2、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十四经主治功能表,十四经主治功能表,十四经主治功能表,一、循行 起于中焦(中脘穴),下行联络大肠。上行过膈属肺,系与咽喉,横出腋下,寻上肢内侧前缘,过肘达腕,终于拇指的内侧端(少商穴)。计11穴,左右共22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咳嗽、气喘、气短、咽喉肿痛、腹部胀满以及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的病症。,手太阴肺经,1、中府穴 手法:按、揉,多有上肢热、胀、麻、沉感。 2、尺泽穴 手法:按、揉、拿,多有肘及上下部酸、胀感。 3、鱼际

2、穴 手法:按、揉,有酸、胀感。 4、列缺穴 5、少商穴,常用腧穴,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腋窝正中的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尺侧缘)下行,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计9穴,左右共18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心、胸、神志疾病及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的病症。,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1、极泉穴 手法:压、拔,多有上肢胀,麻、热感觉 2、少海穴 手法:揉、拔、压,多有酸、胀、麻等感觉。 3、神门穴 手法:揉、压,多有酸、胀感觉。,一、循行 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和上肢桡侧缘上行,经过肩、颈、面部,止于鼻孔旁的迎香穴。计20穴,左右共40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肠道疾病及经脉所过

3、部位的病症与保健。 1、合谷穴 手法:揉、压、拿,多有酸、胀感觉。 2、曲池穴 手法:揉、压、拔、拿,多有胀、痛、酸、沉感觉。 3、肩髃穴 手法:揉、拔、压,多有酸、沉、胀感觉。,手阳明大肠经,一、循行 起于胸部乳头外侧的天池穴,经上肢内侧正中下行,止于中指端的中冲穴。计9穴,左右共18穴。 二、主治 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的病症和保健。 三、常用腧穴 1、内关穴 手法:揉、压,多有酸、沉胀感觉。 2、劳宫穴 手法:重揉、压,多有酸、胀、痛感觉。 3、中冲穴 手法:掐,多有剧烈疼痛感觉。,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上肢外侧后缘,

4、 经肩胛、颈侧、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计19穴,左右共38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头、颈、眼、耳、咽喉病,腹部小肠、胸及 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与保健。 三、常用腧穴 1、少泽穴 手法:掐,多有明显疼痛感觉。 2、后溪穴 手法:揉、拔、压,多有酸、胀、沉感受。 3、小海穴 手法:揉、点、拔,多有麻、胀感觉。,手少阳三焦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手环指侧端的关冲穴,沿上肢外侧正中上行,经颈外侧部、耳后、颞部,止于眉尾的丝竹空穴。计23穴,左右共46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头、耳、目疾病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与保健。 三、常用腧穴 1、关冲穴 手法:掐,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 2、中渚穴 手法:按、

5、揉、拔,多有酸、胀、麻、痛感觉。 3、丝竹空穴 (2)手法:揉、压,多有酸、沉感觉。,足阳明胃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目下承泣穴,沿口腮后下方,经面颊、上行耳前,到达前额发际处头维穴,另支下行,沿乳头向下挟脐旁直抵下肢前缘,沿胫骨前外侧至足背,止于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穴。计45穴,左右共90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头、面、胃、肠病,神志病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与保健。,常用腧穴,1、承泣穴 手法:按压,多有酸、沉、胀感觉。 2、四白穴 手法:揉、按压,多有酸、沉、胀归感觉。 3、足三里穴 手法:按、揉、拔,多酸、胀感觉。,足太阳膀胱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目内眦角的睛明穴,向上经

6、过头顶,沿枕部、颈后、脊柱两侧下行至腘窝,再经小腿后面,止于足外侧的小趾端至阴穴。计67穴,左右共134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病症,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与保健。,常用腧穴,1、睛明穴 手法:揉、压,多有酸、胀感觉。 2、攒竹穴 手法:揉、压,多有酸、胀感觉。 3、风门穴 手法:揉、压、擦,多有酸、胀、热感觉。,足少阳胆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经耳后及颈部、胸胁、腰侧,行下肢外侧部,止于第4足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计44穴,左右共88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头侧部五官病症,神经系统病症,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与保

7、健。 三、常用腧穴 1、瞳子髎穴 手法:揉、压,多有酸、沉感觉。 2、风池穴 手法:按、揉、拔、拿,多有酸、沉、胀、痛感觉。 3、环跳穴 手法:揉、按 、拔、叩,多有酸、沉、胀、麻的感觉。,足太阴脾经,一、循行 经脉体表循行,起于足拇趾内侧端隐白穴,沿拇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第1跖趾关节,上行下肢内侧,直抵腹、胸前侧,止于胸部的大包穴。计21穴,左右共42穴。 二、主治 该经主治脾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与保健。 三、常用腧穴 1、太白穴 手法:揉、压、拔,多有沉、胀感觉。 2、公孙穴 手法:揉、按、拔,多有酸、沉、胀感觉。 3、三阴交穴 手法:揉、按,多有酸、胀感觉。,运动

8、损伤治疗中常用的针灸方法,一、针灸疗法的形成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千年来对人民的健康,民族的繁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 就是针刺,灸 就是艾灸,即在穴位上施灸。二者名之曰针灸。,针灸的准则,配穴原则: 1、局部与邻近取穴:是指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部位取穴。此法多用于局限的症状比较显著的部位 2、远道取穴: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在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如腰背痛取人中,委中,腰痛取昆仑 3、对症取穴:此与近取、远取法不同,而是针对全身性的某些疾病,结合腧穴特殊作用的一种取穴法。腧穴之主治功能有一定特异性,这是针灸学者所公认的。如针天枢、足三里、关元、大肠腧以治痢疾;针大椎、

9、曲池、合谷治发热。,验方配穴法(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之四总穴歌。 “酸痛取阿是,心胸内关谋;胁肋支沟取,肩痛阳陵搜”四句。,八纲,针灸治病手法虽多,但不出补泻两端,临床上的补泻针法都是依据八纲来运用的。 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阴阳是表里、虚实、寒热的概括。 阴症多为里、虚、寒;阳症多属表、实、热。 表里是指受病邪不为的深浅而言,如病在经络属表,病在脏腑属里。 虚实是指正气与病邪的强弱而言,是决定针与灸,补与泻的关键。 寒热是指疾病的属性,寒证多见于肢冷,喜热;而热证则见面赤、恶热、喜凉等现象。,针灸配穴应注意事项,针灸三要: 1、要选用主穴 2、要部位明确 3、要适可而止 针灸三禁 1、禁选穴重复 2、禁不变穴位 3、禁取穴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