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4899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疾病CT诊断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胸部CT诊断,第一节 正常胸部CT影像,一、纵隔 二、肺,检查方法,体位、呼吸:仰卧位,深吸气屏气 扫描范围:依病情范围定 层厚、层间距:一般为 5mm/5mm 扫描时间 造影增强 鉴别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病变 明确病变与纵膈血管的关系 了解病变的血供,协助定性,一、纵隔分区,九分法 六分法,一、纵隔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 前胸壁淋巴结 血管前淋巴结 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奇静脉淋巴结 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 隆突下淋巴结 后纵隔淋巴结 沿食管及降主动脉分布,与隆突下淋巴结交通,一、纵隔正常CT图像,六个基本纵隔平面 纵隔胸腔入口平面 胸骨柄平面 主动脉弓平面 主动脉窗

2、平面 气管分叉平面 左心房平面,观察纵隔结构采用纵隔窗 窗位: 3060 Hu, 窗宽: 300500Hu,纵隔胸腔入口平面,胸骨柄平面,主动脉弓平面,主动脉窗平面,气管分叉平面,左心房平面,二、肺肺野和肺门,肺野 含有空气的肺所显示的低密度区域。 肺纹理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由粗渐细,由肺A、V,支气管及淋巴管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正常时上细下粗,表现为条形、椭圆形或圆形。 肺叶肺段支气管与肺动脉伴行,且管径相当。 肺门 肺A、V大分支是肺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左侧肺门高于右侧12。,二、肺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结构,包括肺泡及肺泡壁

3、。 肺间质 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二、肺肺叶及肺段,如何识别肺叶 叶间裂:两侧相邻肺叶的边缘部分,是识别肺叶的标志,普通CT上表现为无血管结构的透明带,HRCT上表现为线状影。 肺段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基本形态为尖端指向肺门的锥状体。 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观察肺结构采用肺窗 窗位:-400-700Hu,窗宽:10001500Hu,识别叶间裂CT图,HRCT,普通CT,肺段的划分,第二节 基本病变CT表现,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腔内阻塞 肿块、异物、先天性狭窄、分泌物郁积、

4、水肿、血块及痉挛收缩等原因 腔外阻塞 外在压迫,如肿瘤、增大的淋巴结 部分阻塞 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 完全阻塞 引起阻塞性肺不张,肺气肿,定义: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同时伴有不可逆行肺泡壁的破坏。 病理基础:细支气管炎及狭窄导致不完全性阻塞,引起活瓣样通气,致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含气腔隙过度充气,继发肺泡壁的破坏、合并成肺大泡。 分类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小叶中心部透亮度升高,多见于肺上部 全小叶型肺气肿:透亮区累及整个小叶,多合并肺大泡,好发于中下叶 间隔旁型肺气肿:累及小叶边缘部分,多表现为胸膜下的小气泡,常合并胸膜下肺大泡,CT表现 两肺透亮度升高,可见肺大泡

5、肺纹理稀疏,变细,变直 桶状胸,前后径增宽 悬垂心,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内气体多在1824小时内被循环的血液吸收,肺叶萎缩,同时肺泡产生一定量的渗液。 分类:一侧性、叶性、肺段性和小叶性 CT表现 直接征象:不张的肺组织密度升高,体积缩小,呈大片状、三角形或小片状,边缘清楚锐利,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显示梗阻的原因。 间接征象:邻近肺组织代偿性膨胀,纵隔可向患侧移位,肺门血管可以移位,膈肌上升,肋间隙变窄。,二、肺部基本病变,肺部病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渗出与实变 钙化 结节与肿块 空洞与空腔 肺间质性改变: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渗出与实变,病理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

6、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常见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肿或肿瘤组织。 CT表现 腺泡结节影、片状边缘模糊影、肺段或肺叶分布的均匀致密影、蝴蝶翼状分布大片影、磨玻璃样阴影以及在实变阴影内出现空气支气管征。,结节与肿块,直径2cm的称结节,2cm的为肿块。最常见为肿瘤,其他有囊肿、结核球、炎性肿块等。 表现形式多样 良性:有包膜,边缘锐利光滑,生长慢,一般不坏死 恶性:无包膜,多分叶,有毛刺,呈浸润生长快,中心可坏死 囊肿随呼吸,形态有改变 转移瘤,多发,胸膜下多见,空洞及空腔,空洞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除而形成。常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霉菌感

7、染和坏死性肉芽肿等。 空洞壁 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洞壁周围的薄层肺不张所形成。多见于结核、肺癌。 依病理变化可分为三种: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是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较小,形状不一,多发,洞壁由坏死组织形成,CT:实变肺实质内多发的透明区,轮廓不整,虫蚀状,多见于干酪性肺炎 薄壁空洞 洞壁薄,在3mm以下,由薄层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 CT:境界清晰,内壁光滑,圆形透明区,一般无液面,周围很少实变影.常见于结核. 厚壁空洞 壁厚大于3mm CT:形状不规则透明影,周围由密度高的实变区,内壁凸凹不平,或光滑整齐,多为新形成的空洞.见于脓肿(有液平),肺结核(少),及肿瘤

8、(内不平).,空腔 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 CT:与薄壁空洞相似,但其壁较空洞壁薄,后约1mm。,肺间质病变,是发生在肺间质的弥漫性病变,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及肺泡间隔,而肺泡内无或仅有少许病变。 可发生在许多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病及尘肺等。 CT表现 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广泛小结节状影等,三、胸膜病变,胸腔积液 气胸及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肿块,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侵犯胸膜引起积液 胸腔积液可分: 渗出液 漏出液 脓液 血性积液 乳糜性积液 但CT表现大致相同,难以区别其性质,由于

9、其量的大小不同及位置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游离积液: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 包裹性积液: 胸膜炎时,脏壁层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 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角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叶间积液:为叶间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有时呈梭状或球状,积液量多时可形似肿瘤。 肺底积液:肺底与横隔之间的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气胸:空气进入胸腔则成 进入途径 壁层胸膜破坏 脏层胸膜破坏 病变引起脏层胸膜破裂 由剧咳引起脏层胸膜破裂,自发性气 CT表现 无肺纹理的透光区 液气胸 :胸

10、腔内液体与气体并存 CT表现 横贯胸腔的液面,液面上方为空气及压缩的肺,有膈肌粘连时,也可形成多房性液气胸,第三节 常见胸部疾病的CT表现,支气管扩张 肺炎 肺脓肿 肺结核 肺肿瘤 纵隔原发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病因:继发于支气管、肺的化脓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少数先天性。 发病机制: 慢性感染 管壁破坏 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淤积、咳嗽 管内压增高 肺不张及纤维化 管壁牵拉 临床表现:咳嗽、咳血和咳大量脓痰,支扩,一、支气管扩张,柱状支扩:当支气管水平走行与CT层面平行时可表现为“轨道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囊状支扩: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

11、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液平及囊壁增厚。 曲张形支扩:表现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不规则,可呈串珠状。 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粘液栓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类似“指状征”改变。,CT表现,Case 1,Case 2,Case 3,二、肺炎,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由肺炎双球菌引起,好发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 临床特征:起病急,以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铁锈色痰 病理分期及相应的CT表现,充血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浆液渗出,充血期: 早期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病变区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稍高的模糊影.

12、,病理分期,CT表现,大叶性肺炎,红肝样变期: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大量纤维蛋白及红、白细胞等渗出,使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代之以大量的白细胞,切面呈灰色 消散期 炎性渗出物逐渐被吸收,消散,肺泡重新充气.,实变期: 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累及肺的一部分,其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气像.炎症累及的范围不同,CT表现也不一样,随解剖区域不一样. 消散期: 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消散是不均匀的,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片状影,分布不规则.进一步吸收,呈少量索条状影或完全消散.,病变的吸收晚于症状的好转 两周内吸收完,少数时间较长,12月. 偶可机化成机化性肺炎,Case 1

13、,Case 2,Case 3,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常为链球菌,葡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或术后并发症 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可发展为小叶性肺炎 病理:小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肺间质内炎症浸润,以及肺小 叶渗出和实变的混合病变 范围:小叶性的,可融合成片 CT表现:两肺中、下野,中内带 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变,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小叶性渗出与实变,沿肺纹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可融合成片.,间质性肺炎,三、肺脓肿,系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肺坏死性炎性疾病 急性 慢性 早期为化脓性炎变,继之发生坏死液化形成脓肿,感染途径: 吸入性 最常见途径,从口腔,鼻腔吸入含菌分泌

14、物、坏死组织和异物; 也可继发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肺不张. 血源性 继发于金葡菌引起的脓毒血症,病灶多发. 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胸壁感染,膈下脓肿,肝脓肿等蔓延累及肺部.,发病机理: 感染物吸入支气管阻塞,细菌繁殖局部肺组织炎症,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 空洞外周有明显的炎性浸润,病变可累及肺段,肺叶或扩展至另一肺叶,空洞转归: 急性期经恰当治疗,空洞内容物排净,周围炎症逐渐吸收消散,空洞缩小,消失(约3月),病灶消失或仅留少量纤维性变 持续不愈,超过3月,转为慢性。空洞周围纤维增生,洞壁增厚。炎症经窦道形成多房脓肿;邻近支气管感染、阻塞、粘连及牵引,可至支气管扩张 贴近肺表面的

15、病灶,引起胸膜肥厚、粘连、或破入胸腔,至脓胸、脓气胸,临床症状: 高热,寒战 咳嗽,胸痛 咳脓臭痰 腥臭味,带血,静置分三层 泡沫层 混悬粘液(脓性) 坏死组织,肺脓肿CT表现 急性化脓性炎症阶段 肺内有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均匀,范围可大可小。 病变中心肺组织坏死液化,出现空洞。 空洞内有液平,内壁略不规整。 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四、肺结核,致病菌 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变化比较复杂。,病理改变主要决定于 机体的免疫力 细菌的致病力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病变的性质、病程和转归。 结核杆菌侵入肺组织引起的基本病变 渗出结核性肺泡炎 增殖结核性

16、结节肉芽肿 1998年中华结核病学会制定了新的结核病分类方法:,(一) 原发型肺结核(),为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多见儿童,也见于青年。全身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 原发型肺结核 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 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症,侵入肺 结核菌 肺中部近胸膜处 病灶周围炎 急性渗出性病变 (原发灶) 结核菌 沿淋巴管侵入相应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CT表现,原发综合症 原发灶及周围炎 淋巴管炎 纵隔淋巴结炎,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可大可小,病灶中心可见相对低密度干酪样坏死区 数条索条状致密影,可被病灶周围炎掩盖。 可表现为肿块,预后 原发灶 淋巴结干酪灶 难吸收

17、完全吸收 纤化、钙化 抵抗力 愈合 干酪样化、液化 干酪坏死物 空洞 经支气管播散到它处 进入血液 干酪性肺炎 血行播散,Case 1,Case 2,(二)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根据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可分为: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亚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大量菌一次或短期内数次血播散至肺 临床:发病急 高热、寒战、呼吸困难 咳嗽 头痛、昏睡、脑膜刺激征 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 体征少,CT表现:CT扫描可早于胸片作出诊断,尤其是HRCT 早期:整个肺实质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 约10日后出现 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相同,1.

18、52mm的粟粒状病灶,与支气管走行无关 适当治疗 恶化 数月内逐渐病灶吸收 偶尔以纤维硬结或钙化愈合 病灶融合 小、大片状边缘模糊影 可干酪坏死空洞,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少量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循环,播散致肺,患者抵抗力较好,病灶多以增殖为主。 临床表现: 可不明显 反复的 发热、寒战 低热、盗汗、乏力、消瘦 由于病灶系多次血行播散,故有四不均病灶特点,CT表现: a.大小不一:小如粟粒,大如结节 b.密度不均 c.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两肺上中肺野 d.病灶新旧:早期的已钙化,近期的为渗出增殖 病程发展较慢病灶 新病灶 旧病灶 恶化 治疗吸收 纤维钙化愈合 融合形成空洞 逐渐迁移

19、慢纤空,(三) 继发性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为成年人中结核最常见类型 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重新活动 偶为外源性再感染 由于机体已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病变趋向于局限,多在肺的肺尖、锁骨下区、下叶背段 临床表现:症状不一,一般有 中毒症状 痰菌阳性高 血沉快,CT表现:表现多种多样 1. 结核性肺内浸润(旧称浸润型肺结核) 一般呈陈旧病灶周围炎,锁骨上、下区。 中心高密度,边缘模糊的致密影 也可出现新的渗出病灶 小片状云絮状影,病灶大时肺段、肺叶受浸润 多呈慢性过程 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空洞等多种性质病灶同时存在。,2结核球 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或干酪样物质充填空洞形成 CT表现

20、: 圆、椭圆及分叶状 24cm,单发(也可多发) 锁骨下区(或其它部位) 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可有空洞) 可有层状、环状、斑点状钙化影 卫星灶,3.干酪性肺炎 见于抵抗力极差,对结核杆菌高度过敏者,临床症状重。 大叶性大片渗出性炎变干酪坏死 小叶性干酪坏死经支气管播散而成 CT表现: 大叶性:肺段或残肺叶的大部分呈致密的实变,似大叶肺炎,但密度较高,可见虫蚀样空洞。 小叶性:两肺内分散的小叶性致密影,有时与大叶性同时存在。,4.纤维空洞性肺改变 为肺结核的晚期类型。 出现肺纤维化, 肺体积缩小, 肺门上提,下肺野的肺纹理拉直呈垂柳状, 纵隔向患侧移位,可出现多个虫蚀样空洞。 预后与病灶的大小有

21、关。,(四) 结核性胸膜炎型(),最常见的胸膜炎。浆液性多,可独立或复合出现。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肺部可无异常表现 ;无渗液、仅表现为胸膜增厚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 (五)其他肺外结核(),五、肺肿瘤,分类 原发性:良性、恶性,恶性中98%为原发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少数为肺肉瘤。 转移性 肺癌 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腺体上皮。 1、按部位分类: 中心型:主支、肺叶支、肺段支 外周型:肺段以下至细支以上,如发生在肺尖的癌,称为肺上沟癌(Pancoast tumor) 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或肺泡上皮,2、按生长方式分类: 管内型:自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息肉或菜

22、花样,逐渐引起阻塞 管壁型: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管壁厚,狭窄、 阻塞 管外型:向壁外生长,在肺内形成肿块,支气 管行于肿块中 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向肺内生长,易形成肿块 细支、肺泡上皮:早期小结节状,晚期弥漫性肺 炎样或粟粒状癌灶,3、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组织学分型:,小细胞肺癌:发病年龄轻,多为中央型,转移早 非小细胞肺癌 鳞癌:常见,占40,男性多见,多为中央型, 生长慢,转移晚 腺癌:占30,女性多见,多为周围型,转移早 复合癌 :同一肿瘤内有两种类型的癌细胞,腺鳞癌多见 大细胞未分化癌:少见,多为周围型,转移早,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咳血及呼吸困难等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喉返、膈神经麻痹,

23、胸痛及血性胸水,Horner综合症(肺上沟瘤) 杵状指及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等内分泌症状,1、周围型及肺泡癌症状出现晚 2、中央型症状出现早,管内、管壁生长 向管壁外生长 肿块大,坏死 瘤体与纵隔结构间脂肪间隙消失,分界不清 纵隔L横径15mm,肺门L10mm 远处其他脏器侵犯,支气管壁增厚,3mm 支气管腔狭窄、闭塞 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炎 阻塞性肺不张 肺门肿块:不规则形,偏心空洞 侵犯纵隔结构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CT表现: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早,晚,1、中央型肺癌,Case 1,Case 2,Case 3,瘤体内部: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钙化、空洞等。 瘤体肺交界:分

24、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等。 瘤体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等。 转移征象:淋巴、骨、脑等。 增强扫描:呈密度均匀的中等强化,CT值可增加20HU以上。,2、周围型肺癌,Case 1,Case 2,Case 3,Case 4,早期:可为孤立的结节状(3cm),其中多有 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 晚期: 可为弥漫性改变 一肺或两肺 弥漫分布腺泡结节状或斑片状影,大小不等(多 1cm),境界不清,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进一步发展 癌性实变 融合成大片肺炎样实变 (近肺门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3、细支气管肺泡癌,肺泡癌时由于癌细胞分泌多量粘液,实变区内密度较低,可见其内高密

25、度的血管影,为其重要特征,4、转移性肿瘤,原发灶 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至肺部 CT特征:多发、球形,直径1数cm不等,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或有空洞、钙化和骨化。,Case 1,肝癌病史,Case 2,六、纵隔原发性肿瘤,发病率居前六位的有: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组织。 恶性淋巴瘤淋巴组织。 胸腺癌胸腺组织。 畸胎瘤原始生殖细胞。 胸内甲状腺异位、颈部甲状腺。 支气管囊肿胚胎期气管芽突脱落演变。,a.早期:无明显症状或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b.晚期:压迫症状 上腔V综合症头、面、颈肿胀、青紫 气管受压气急、刺激性干咳 喉反N声嘶 交感N霍纳氏综合症 迷走N心率慢、恶心、呕吐 膈N呃噎、胸麻痹 食管吞咽困

26、难 皮样囊肿、畸胎瘤与气管相通,可咳毛发及豆渣样脂物 胸腺瘤: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可出现甲亢(少数)。,临床表现,a 肿瘤的部位 前纵膈胸腺癌、畸胎瘤、甲状腺肿 中纵膈急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 后纵膈神经源性肿瘤 b 肿瘤的形态、密度 分叶、边缘不规则恶性 边锐、光滑密度均匀良性 含骨、牙畸形瘤 c 肿瘤的活动 甲状腺随呼吸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随呼吸与气管活动一致,并形态改变,纵隔肿瘤影像诊断中注意事项,(一)前纵隔肿瘤,1、胸腺瘤 Thymoma CT表现(良/恶) 位于前纵隔的中部偏上 圆形、类圆形或梭形,恶性者可呈分叶状 密度高而均匀,或内可见坏死、钙化 良性者边界

27、光滑、锐利;恶性边界不清,可侵及邻近组织,引发胸膜反应。,Case 1,Case 2,2畸胎瘤 Teratoma 先天性肿瘤,来自原始生殖细胞。 囊性:皮样囊肿含外胚层衍生物,如毛发、 皮脂物,少量中胚在衍生物,多良性 实质性:含三胚层衍生物,毛发、牙、骨、 脂肪、腺体、呼吸及胃肠道组织等 可良可恶,CT表现 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脉连接区。 含多种组织、密度不均,含有脂肪、软组织、牙或骨。 囊性者CT值近似水,壁厚、可出现壳状钙化。 良圆、卵圆状、边光滑 恶分叶状实性、很少含脂肪及钙化,中心可发生坏死,边缘不规则,,3胸内甲状腺肿 Goiter,Goitre 又称异位甲状腺,胸前后甲状腺 多

28、位于气管及其前方,恶性少 肿块可以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囊肿,腺瘤等 CT表现 前纵隔上部 卵圆、梭形 密度高于周围软组织,内可见钙化、囊变,C明显强化 边缘光滑锐利,上界与颈部甲状腺相连 气管受压移位,多向对侧或向后,(二)中纵隔肿瘤,1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病理:发生在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全身性恶性肿瘤 何杰金病 非何杰金淋巴瘤 对放疗放敏感,可明显变小,但不能治愈,CT表现 累及纵隔两则及肺门淋巴结 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融合,呈分叶状 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 可压迫侵犯纵隔血管、气管及支气管 可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 可侵犯胸膜致胸腔心包积液,2支气管囊肿 Bronchogenic cyst 胚胎期原始前肠的气管芽突脱落的胚胎组织 演变而来。 CT表现 中上纵隔气管周围,气管前、后附于气管壁上 圆形或卵圆形,无分叶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水样密度或较高,无钙化 增强扫描无强化,(三)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多良性,恶性少 良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节细胞神经瘤 恶 神经纤维肉瘤 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 好发于后上纵隔,前、中少见 密度均匀,肿瘤含脂量高故略低于肌肉组织, 中等程度强化 圆、椭圆、边锐, 时有哑铃状 可压近椎间孔(扩大)及肋骨头、脊椎(边缘光滑压迹) 恶性者,常分叶,伴骨质破坏,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