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4938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1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食品加工厂设计第05章生产车间的设计.ppt(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生产车间的设计,熊万斌 主编,生产车间的设计,第一节 生产车间的配置 一、生产车间应有的工序: 1.面粉厂:立筒库、清理、润麦仓(毛麦仓可要可无)、楼梯间、休息室、制粉、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风网、打包、吊物洞。 2.米厂:立筒库、毛谷仓、清理、楼梯间、休息室、砻谷、碾米、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风网、打包、吊物洞。 3.饲料厂:立筒库、清理、配料仓、制粒系统(冷却、破碎、分级)、打包、吊物洞、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风网、楼梯间、吊物洞。,生产车间的设计,二、车间的配置原则 1.根据生产规模,加工产品等级,工艺流程图等综合考虑。 2.各工序的配置应有利于操作和管理。 3.配置紧凑,所用的车间面积要小

2、。 4.保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5.对噪音大,灰尘大的设备尽可能单独配置房间。 6.尽可能使厂房的长宽比不要超过3:1,比值越小获得的厂房面积越大。 7.车间厂房超过30m时,应设置主、次楼梯。,生产车间的设计,三、制粉厂各工序的配置 1.小型制粉厂车间的配置 小型制粉厂车间配置常见的方案如图5-1。其中图a是将润麦仓和楼梯间配置在主厂房中间,两边是清理间和制粉间。靠近清理间可以设原粮仓库;制粉间一边设打包间。根据小型厂的规模,主厂房采用四层楼时,打包设备可设在一楼。打包间二楼作拉丝间用,三楼可作堆放平筛格用。打包间旁边设成品仓库。这种配置方案,除了能满足小型厂简单清理流程的生产管理外,将润

3、麦仓和楼梯间布置在中间,并以防火墙将清理间、制粉间隔开,有利于防火安全和清洁卫生。吊物洞可以利用楼梯间中间位置。,生产车间的设计,应用气力输送或车间除尘解决得好的小型粉厂,清理和制粉间中间不用防火墙和楼梯间隔开,而配置在同一个车间内,见图5-1b。这种配置方案,可以简化车间结构,并适当减少每层楼的操作工人,车间采光较好。另外,将布袋滤尘器单独设房,可进一步改善车间卫生条件。这个方案中,吊物洞可布置在清理或制粉间的一个角上。,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 小型粉厂车间配置方案,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2 中型粉厂车间配置方案,生产车间的设计,2.中型制粉厂车间的配置 中型制粉厂车间的配置同小型制粉厂相

4、比,无原则区别。只是由于机器设备增多,所需车间面积较大而已。图5-1b的方案也适用于中型制粉厂。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当需要设置毛麦仓时,可采用图5-2的配置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将毛麦仓和润麦仓配置在清理间一端,楼梯间布置在厂房中间,楼梯间的后面是卫生间和电控室。如果电气设备的控制柜设置在制粉间内时,电控室可改作休息室。,生产车间的设计,3.大型制粉厂车间的配置 大型制粉厂车间的配置,一般也可采用图5-2的方案。如果采用的设备较多,按这种方案配置,整个厂房长度伸延有困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将楼梯间突出布置在车间后面,或者将毛麦仓和润麦仓布置在清理间后面,使厂房配置成“L”形。大型制粉厂若采用

5、较高楼层时,可将打包机配置在打包间的三楼上。这样包装成品可用溜槽直接输送到成品仓库,简化输送设备。,生产车间的设计,制粉间具有两组工艺设备(如分硬、软麦系统或1、2两组工艺流程)的大型制粉厂,其配置方案可采用图5-3。在这个方案中,两组制粉设备采用平行排列形式。打包间一端还配置有面粉及麸皮散装仓,成品和副产品可以进行散存、散运。在散装仓旁边没有第二个楼梯间。 现代化大型制粉厂,如设计有部分自控设备和工艺流程模拟屏时,可采用图5-3的配置方案。一般控制室突出在磨粉机间前面,为两层建筑。一楼用于布置电容柜和低压配电柜;二楼用于布置模拟屏和手动、自动控制设备。,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3 大型粉厂车间

6、配置方案,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4 大型粉厂车间配置方案,生产车间的设计,还有一种配置方案,使主厂房各车间布置成近似正方形,如图5-4。这种配置方案的特点,与长方形厂房相比,在相同的厂房周长条件下,获得的车间面积最大。目前国外较多采用。其不足之处是清理间的自然采光条件较差,但可靠照明设备解决。 四、碾米厂各工序的配置 1.小型米厂: 小型米厂由于产量小、设备少、工艺简单,一般可将清理、砻谷、碾米、打包各道工序配置在一个车间内,这样可以简化厂房建筑结构。,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5 小型碾米厂车间设置,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6 中型碾米厂车间配置,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7 大型碾米厂车间配置,生产

7、车间的设计,图5-5是日产30吨、50吨成套碾米设备所用的车间配置图。这里清理、砻谷、碾米、打包都布置在一个车间内。由于成套设备是平地安装或设有钢架平台,所以厂房采用单层建筑。为了保证供料的连续性和改善车间卫生条件,在主车间旁可设置毛谷仓和除尘器。整个厂房宽度可设计成77.5米,主车间长度可根据30吨、50吨设备占地面积,分别为14米和12米。 2.中型米厂: 中型米厂的车间配置,通常按生产工序作直线型排列,如图5-6a。清理间因为容易产生灰尘,而且对下脚要分类处理,所以一般宜与砻谷、碾米间隔开。图中是利用楼梯间将两者隔开。这种配置方案,既符合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又使厂房结构简单、朴实,采光条

8、件也好。至于原粮仓库和成品库,可按实际情况分设在清理和碾米间两端。,生产车间的设计,采用气力输送或通风除尘处理较好的中型碾米厂,由于车间卫生条件好,清理间和砻谷、碾米间可以不分隔。在这种情况下,楼梯间可突出在车间后面,见图5-6b。 3.大型米厂 大型米厂由于产量大、设备多、工艺流程完善,所以大都将清理和砻谷、碾米间分隔配置。同时,为了保证供料的连续性和考虑成品的散装储存,可配置毛谷仓、净谷仓和成品散装仓。图5-7a是采用单跨建筑的大型碾米厂车间配置方案。这种配置方案,厂房所需长度较大。假如想缩短厂房长度,可采用双跨建筑,其配置方案如图5-7b。,生产车间的设计,五、饲料厂各工序的配置 饲料加

9、工工艺过程一般由原料接收、主原料清理、粉碎、配料、混合和成品打包等工序组成,成型的配合饲料还有制粒工序。由于各道工序所用的设备数量较少,而且又无必要分隔,所以通常都将这些工序按顺序配置在一个车间内。 图5-8是产量为5吨/时(年班产1万吨)的配合饲料厂的车间配置图。主车间内配置从清理到打包的全部生产工序。主原料仓和副料仓均配置在主车间后面。这里楼梯间和吊物洞配置在车间的左前侧。,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8 产量5吨/时配合饲料厂的车间配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9是产量为10吨的配合饲料厂的车间配置图。其基本形式与上图相同。但主原料筒库布置在主车间左侧,成品仓布置在右侧,使整个主厂房各车间呈直

10、线型排列。图中打包间仅有定量秤和打包机两种设备,均只需配置三层楼高。楼梯间后面一楼平面可布置配电间,二至五楼可分别布置化验室、休息室和卫生间。 对于大型饲料厂,为了应用微机控制配料,在进行车间配置时,还须考虑自动控制和模拟屏室的位置。,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9 大型饲料厂车间配置,生产车间的设计,第二节 厂房的开间、跨度、层高、层数的确定 一、厂房的开间和长度的确定 1.开间:指横向相邻近的梁和梁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确定开间大小的条件: (1)设备的出料口位置与纵、横梁应有的距离。 (2)设备的传动带穿过楼板的位置与梁的关系。 (3)机器设备的排列及其重量、震动情况。 (4)建筑上的可能

11、性与经济性:建筑行业选用的模数300;长宽比不超过3:1,生产车间的设计,3.开间大小的确定: (1)开间尺寸应选用300mm的倍数(建筑要求)。 (2)确定开间大小首先应确定车间的长度,车间长度L的确定依据是设备的平面布置图,其公式如下: L= L设+L走+L间+L墙+ (5-1) 公式中:L设为所有设备占用车间长度之和,应选用设备最多的楼层。 如:面粉厂:选用磨粉机所在的楼层; 米厂:选用米机所在的楼层; 饲料厂:选用配料仓所在的楼层。 L走:主、次走道的大小,如图5-10。,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0 主、次走道的布置方式,生产车间的设计,L间:设备之间应留有的间距,如图5-11。,图5

12、-11 走道和设备间距,生产车间的设计,L墙 :实际墙厚。 :拉丝间、楼梯间、麦仓等占车间长度。 (3)开间大小及个数 开间大小(s) 开间大小受厂房的建筑结构型式影响,当厂房是框架结构,采用单跨时,开间大小选用3.000m;当厂房是框架结构,采用双跨时,开间大小选用3.000m、4.200m、6.000m。对于砖混结构的厂房,只可能采用单跨,开间大小一般选用2.400m、2.700m。如表5-1。,生产车间的设计,表5-1 粮食工业厂房的开间大小,开间个数(n) 开间个数是车间的总长度除以开间大小得到的整数,n=L/s ,四舍五入取整。车间的实际长度等于开间个数乘以开间的大小。 粮食工业厂房

13、的开间大小,一般是统一的,规格是一致的;因考虑在楼梯间中布置吊物洞,所以楼梯间的开间可适当加大。,生产车间的设计,二、车间跨度的确定 1.跨度 跨度指厂房横向相邻近的两墙或墙与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2.确定跨度的条件 (1)机器设备的宽度和排数(与生产规模有关); (2)走道的宽度;如图5-11 (3)提升设备所占宽度; (4)各种设备之间的间隙之和; (5)维修和拆换筛面等所需的宽度。,生产车间的设计,3.跨数的确定 (1)跨度是指单跨建筑物的宽度,它受建筑业主梁的经济长度的限制。最经济的主梁长度是7.07.5m。因此,我们确定单跨跨度为7.07.5m,当厂房的宽度超过7.5m时,把厂房设计

14、成双跨。 (2)跨数指跨度的数量,包含有:单跨、双跨、三跨。跨数受粮食工厂生产规模的限制。一般情况下,生产规模低于100吨/天的面粉厂和生产规模低于150吨/天的米厂,选用单跨;生产规模高于100吨/天的面粉厂和生产规模高于150吨/天的米厂,选择双跨。,生产车间的设计,(3)实际跨数的确定: 根据初步设计画好的设备平面布置图,设备的技术参数等,车间的实际宽度: B宽=B设+B纵走+B间+B墙 (5-2) 公式中:B设:所有设备的宽度方向尺寸之和。 B纵走:纵向主走道的宽度之和。 B间:设备之间必须保留的间距。 B墙:一个标准墙厚。 当B宽7.5m时,确定车间为单跨,跨度为7.5m。 当B宽7

15、.5时,确定车间为双跨,第一个跨度为7.0m或7.5m。第二个跨度为B宽-7.0m或B宽-7.5m。,生产车间的设计,三、层高、层数的确定 1.层数的确定: 厂房的层数与工厂的规模以及生产工艺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生产能力大和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的工厂,其厂房通常采用多层建筑;生产能力小和生产工艺过程比较简单的厂房,可采用较低层的建筑。粮食工厂厂房层数主要根据工艺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可参考表 5-2选定。,生产车间的设计,表 5-2 粮食加工厂楼层层数参考,生产车间的设计,2.层高的确定:参考表 5-3 (1)层高:地面线到楼面或楼面线到楼面线之间的距离。 (2)确定层高的根据: 车间内最高的设备尺

16、寸加上操作距离。一般情况下,整个厂房同层车间宜取齐,以最高者为准,不宜因个别车间较低而有所错落,否则结构不好处理,外形也不好看。 要考虑输粮管道的自流角,使物料能顺利地到达下层设备。,生产车间的设计,有利于采光通风。粮食工厂层高都比较高,一般均在4m左右,如果是双面侧窗,采光和通风问题都不大。窗高有时会影响立面的处理,一般厂房窗子高度,根据立面造型情况,最高处可以一直顶到圈梁。如果层高较大,且有操作平台,此层窗子可能和其他层窗高配合不起来,可以将窗子以平台为界分为上下两层,设置两层窗子。 确定室内高度还需考虑梁的高度,如果设备刚巧安排在梁的下面,则房屋的层高为设备高加安装操作距离,再加梁高。主

17、梁高在初步设计估算时,可按车间跨度(进深)的1/10,板厚为100mm左右估算。,生产车间的设计,由上所述,工厂楼层高度决定于:楼层上最高机器的高度;机器顶部到板梁的间隙;溜管角度;楼板及横梁的高度。 由于粮食加工厂厂房各车间的楼层层次不一,设备类型与设备高度不同,因而对每一楼层的层高都要经过计算求得。 (3)确定层高的目的: 确定层高的目的是:保证输送物料有安全的输送角度。便于设备安装、生产、检修。,生产车间的设计,(4)层高的确定 面粉厂各层高度的确定: a:底层:磨粉机传动设备,气力输送接料器,提升机机座。单跨3.84.2米。 b:磨粉机层:磨粉机层的高度与三楼是否有分配层有关,有分配层

18、为3.7m;无分配层44.5m。 c:分配层和清粉机层:分配层如果只有管网,则高度3.6m以上;有刷麸机和少量清粉机,则高度大于4m。否则会使三楼的管网联系困难。,生产车间的设计,d:平筛层:平筛层的高度计算公式为:H平=h1+h2+h3 h1:平筛的安装高度3.5m h2:楼板与横梁的高度之和(0.15+0.55)m h3:固定平筛的金属梁的高度0.18m 所以平筛层的高度一般为4.34.5m。 e:布筒过滤器层:布筒过滤器层为4.55.1m。 f:顶层:面粉厂的顶层很多与布筒过滤器层合二为一,4.55.1m。 为施工方便,面粉厂的每层高度除顶层取4.55.1m外,其余均可定为4.5m。面粉

19、厂楼层的实际高度,应该随新工艺、新设备的实际尺寸和应留的空间而定。,生产车间的设计,米厂各层高度的确定: 碾米厂楼层层高的确定,是根据碾米厂设备本身高度,自溜管的斜度,检修设备应留的余地。楼板高度等因素来决定。一般高度在35004500mm,对于砻谷机和米机层的高度,视设备上方是否有吊挂仓斗而定,有吊挂仓斗则高度为42004500mm,无吊挂仓斗,高度为39004200mm。,生产车间的设计,表 5-3 粮食工厂楼层高度参考,生产车间的设计,第三节 主要车间的设计 一、清理间的设计 1.设计原则和方法 清理间的设计,首先应根据原料情况和产品要求,设计出能达到规定技术经济指标的工艺流程图,并按设

20、计要求,选定应采用的工艺设备,然后根据所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设计出合理的布置图。关于工艺流程的设计,在第六章中详细探讨,我们这里着重研究工艺设备的布置。,生产车间的设计,(1)清理间工艺设备布置的原则 各种清理设备,必须按工艺流程布置在相应的楼层上;在多层车间内,设备布置时应尽量考虑减少物料提升次数。 上道工序设备的物料注入下道设备时,要尽量多用溜管,不用或少用水平输送设备。 相同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配置在同一楼层上,以便于操作和管理。 主要设备及设备的操作面,应布置在靠近窗户的一边,以便有良好的采光条件。,生产车间的设计,机器设备应布置整齐,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走道和操作距离。按目前的设计要求:一

21、般走道宽为1000毫米;主走道宽为1500毫米,设备之间的横向走道宽为800毫米;非操作面设备离墙距离和成组设备之间的距离为350500毫米。如图5-11所示. 清理间的楼层高度一般应与制粉间相同。,生产车间的设计,(2)设备分层配置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按初步确定的楼层数作几条水平平行线,每条平行线表示相应的层数,然后按确定的工艺流程顺序定出各设备在各层楼上的分配方案。在设备分层配置图上,提升机或气力输送垂直输料管用垂直线表示,机器设备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设备分层配置图是不按比例绘制的。 在作设备分层配置图时,可以拟定几种分层配置方案,然后根据物料提升次数最少,相同设备配置在同一楼层上,设备分

22、层布置均匀和重型设备设在底层等原则,选定其中最优方案。 在绘制出最后确定的设备分层配置图后,就可以进行各层楼设备的平面布置设计。,生产车间的设计,2.清理设备布置要求 在基本确定清理间同制粉或砻碾间的相对位置,初定车间的平面尺寸和高度以后(在通常情况下,车间的平面尺寸按设备最多,占地面积较大的那一层确定),就可以进行车间内部各层楼面设备的布置。 (1)设备布置的内容: 工艺设备、输送机械、通风除尘设备、传动设备等位置的确定。 工艺设备、输送机械、通风除尘设备、传动设备的布置要求.,生产车间的设计,(2)主要工艺设备布置要求: 下谷井 作用:接收人力或推车运来的原粮。弥补立筒库之不足,适于不同的

23、进料方式。 规格:长12001800mm,宽600900mm。 要求:一边垂直,三边倾斜4555,出口一般为200mm400mm。井面上设置铁栅,用10圆钢。料斗用钢板焊接而成。上设吸尘装置。如图5-12。,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2 下料坑大样图,生产车间的设计,汽车下料坑:3500mm3000mm,四面倾斜55,料斗用钢板焊接而成,容量为汽车容量的1.2倍,设吸尘处理。 振动筛、高速筛、平面回转筛、初清筛 在双跨车间内,布置振动筛、高速筛和平面回转筛时,一般均以进口端作主要操作面,朝向窗户一面。但有时为了照顾工艺流程和考虑溜管的角度,可不以进口端为主要操作面。例如副流高速筛在承接上一层主流

24、高速筛的物料时,就可以出口端作为操作面布置。在单跨车间内,上述设备的操作面应面向不装提升管的一边。,生产车间的设计,b.为了便于更换筛面,在抽出筛面一边应留出足够的间距: SZ型自衡振动筛不小于1500mm;TQLZ型振动筛不小于1500mm,两侧不小于500mm;SG型高速不1400小于mm;SM型平面回转筛不小于1100mm;SCY型圆筒初清筛不9501150mm. c.上述筛选机械,由于出口位置较低,不宜配置在底层。如果必须设在底层时,则应垫高设备,或将提升机置于地坑中。,生产车间的设计,d.振动筛和高速筛,在操作与安装不善的条件下,会产生震动。因此,在进行平面布置时,应尽量设法跨在梁上

25、,以免楼板受震。但必须注意物料出口洞眼要避开横梁。 e.使用集中风网的振动筛、高速筛和平面回转筛,在布置时,它们的位置应有利于风网的组合。 比重去石机 如图5-13,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3 比重去石机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a. 比重去石机的两端都要操作,故应留有不小于1000mm的走道,两台并排布置时,间距不小于500mm。 b. 比重去石机尽量布置在没有振动的地方,以免影响去石效果。 c. 比重去石机使用单独风网。 d. 重力分级去石机。应有三个出口:重质,第二层;轻质,第一层;石子,第二层。 打(擦)麦机 打(擦)麦机的打板、齿板、筛板需经常维修,四周应留出8001000mm的间距。

26、 着水机,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4 着水机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着水机通常都直接布置在润麦仓上面;或在仓顶附近。这样,着水后的小麦经搅拌混合后,由螺旋输送机送进各个麦仓。图5-14。 碟片、滚筒和两者组合精选机 a. 上下重叠布置,节省平面面积。 b. 产量较低,成组布置,检查用的精选机,放在下层。 c. 防止灰尘外溢,可分隔开,加吸尘装置。,生产车间的设计,自动秤 a. 需较好光线,附近不宜有振动,以免影响精度。 b. 上下部应设有大于一次称量的存粮斗,作流量缓冲用。 磁选 磁选设备一般布置在仓柜的上面,也可以有目的地布置在楼板面上;如果是永磁盒、磁铁,则布置在溜管上,离地高度1.6m。

27、,生产车间的设计,3.毛麦(谷)仓,润麦仓和净麦仓的确定 在设计清理间时,必须确定各种仓的仓容,形状和尺寸、个数。 (1)毛麦(谷)仓的仓容量按下式确定: (5-3) 式中 清理间计算产量(公斤/时); t储存时间(小时),当三班生产,两班供料时,取t=1820小时;连续供料时,取t=0.5小时,可不设毛麦(谷)仓; 谷物容重(公斤/ )。,生产车间的设计,毛麦(谷)仓的仓数为: (5-4) 式中 K-仓的有效容积系数,一般取K0.85; V-每个仓的容积( )。 (2)润麦仓的仓容量仍可用公式(5-3)计算,润麦储存时间,取t1824小时,一般硬麦的润麦时间比软麦要长。 润麦仓的仓数为: (

28、5-5),生产车间的设计,(3)净麦仓的仓数为: (5-6) 式中 C-原粮含杂率(%); t-净麦储存时间,取t0.51.0小时,以0.5小时为多数。 (4)毛麦(谷)仓和润麦仓的截面形状,多数为方形筒仓,也有矩形筒仓。一般毛麦(谷)仓边长为33.5m,小型厂可取1.52.5m。在确定麦仓尺寸时,应结合清理间的开间和跨度一起考虑。为了减少死角,仓内四角应做成斜棱或圆弧形。,生产车间的设计,毛麦(谷)仓和润麦仓的仓底应设计成截锥体。锥面的斜度,毛麦(谷)仓应为4555,润麦仓应为60。 为了克服原粮出仓时产生自动分级,现在毛麦(谷)仓和润麦仓都采用多出料口。根据麦仓的截面尺寸,出料口一般设49

29、个。出料口大小,一般为220250mm边长的方口。 净麦仓因设在车间内部,其截面形状多数采用圆形,仓底可设计成截面锥体,锥面的斜度为45。,生产车间的设计,(5)毛麦仓、润麦仓的个数的确定 毛麦仓、润麦仓的个数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同时还受单只毛麦仓、润麦仓的规格的影响。而单只毛麦仓、润麦仓的规格又受到厂房的开间、跨度、层高的影响。因此,要确定毛麦仓、润麦仓的个数,必须先确定它们的规格。也就是确定毛麦仓、润麦仓在厂房内的布置形式。 单只毛麦仓或润麦仓的体积: 。 l:毛麦仓或润麦仓的长度,受厂房的跨度,厂房的宽度,中间仓的个数的影响。确定l时,考虑中间仓的布置方式,既要布置整齐,又要方便生产,满足

30、生产要求。,生产车间的设计,b:毛麦仓或润麦仓的宽度,受厂房的开间大小的控制,b的大小应等于开间的大小减去一个梁宽和两个仓壁厚度。 h:毛麦仓或润麦仓的高度,受厂房的高度影响,h为毛麦仓或润麦仓占用厂房的楼层高度之和,尽量占用每一层,而不要占用部分。 毛麦仓或润麦仓的个数: (5-7) (5-8),生产车间的设计,当Z为小数时,四舍五入取整,由公式5-5、5-6反推出blh的大小,以h为变数,b、l为已知,算出h的大小。 当Z的数值在厂房内不利布置时,需要调整。如在厂房的宽度方向可以布置3个润麦仓,当 Z=5时,不合适。令 Z=6,由公式5-7、5-8推算出blh的大小,以h为变数,b、l为已

31、知,算出h的大小。,生产车间的设计,二、制粉间的设计 1.各层楼面设备的配置 国内外现代化制粉厂的制粉间,现在普遍采用气力输送系统。各层楼面设备的配置一般是:一楼配置磨粉机的传动设备和接料器;二楼配置磨粉机;三楼配置刷(打)麸机和清粉机;四楼配置平筛;五楼配置卸料器、高压通风机和布筒滤尘器。当然,由于生产能力的不同、产品等级要求的不同和工艺流程繁简的不同,制粉间楼层和各层楼面设备的配置也有差异。,生产车间的设计,对于小型制粉厂,制粉间通常采用34层楼,如图5-15a、b。3层建筑只适用于农村粉厂。当采用4层建筑时,可将磨粉机配置在二楼,平筛配置在三楼,卸料器和集尘设备配置在四楼。上述两种方案,

32、由于平筛层直接布置在磨粉机层上,若采用高方筛,则平筛出口物料进入磨粉机有时会遇到困难,故一般只宜用挑担式平筛。图5-15c是采用磨膛吸粉磨粉机的设备配置方案。它将磨粉机配置在一楼、二楼配置管网和刷麸机。根据山东省设计经验,这种类型的粉厂,虽厂房楼层不高,但管网联系较好,对磨粉机的操作也很方便。,生产车间的设计,我国大中型粉厂采用最多的是5层建筑,如图5-15d。由于三楼配置管网分配层和刷(打)麸机,故管道安排比较整齐。这种单跨建筑,既适用于配置单排磨粉机,也适用于配置双排磨粉机。当配置成双排磨粉机时,输料管可靠两边窗户布置。如果生产优质面粉,使用较多的清粉机和刷(打)麸机时 ,可采用六层建筑。

33、此时,三楼可配置刷(打)麸机;四楼配置清粉机;五楼配置高方平筛。 图5-15e是拥有20台以上磨粉机的大型粉厂的设备配置方案。它采用双跨的六层建筑,磨粉机配置在二楼,分四排布置。假如当地的地价昂贵,主厂房有条件采用较高层次的建筑时,可将成品库配置在一楼或一、二楼。此时,可采用78层建筑,如图5-15f。,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5 制粉间设备配置方案,生产车间的设计,2.主要设备的组合与排列 (1)磨粉机 磨粉机的组合与排列是由传动形式和数量而定的。当前,我国粉厂大多数采用单独传动,对不同数量的磨粉机(MY8型为例),则采用如下排列方式: 6台磨粉机以下,采用单排,单跨厂房宽度为77.5米;8

34、20台磨粉机,采用双排,单跨厂房宽度为7.5米;2040台磨粉机,采用四排,双跨厂房宽度为1415米。,生产车间的设计,每排磨粉机可以34台组成一组。两组之间留出一定宽度的走道,而同组中各磨粉机之间一般应留出350毫米的间距,以便检修时拆卸传动轮用。在布置磨粉机时,考虑到它的机重,还应尽量使之骑在横梁上。图5-16推荐采用磨粉机的三种排列形式。 如选用全气压FMFQ102型磨粉机,由于其总长度为1830毫米,若用2400毫米开间的车间,则每一开间可布置一台磨粉机。,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6 磨粉机的三种排列形式,生产车间的设计,(2)平筛 在粉厂设计中,平筛的组合与排列应与磨粉机相对应。当磨

35、粉机为单排时,平筛也采用单排;磨粉机为双排时,平筛可采用12排;磨粉机为四排时,平筛可采用24排。就磨制标准粉而言,基本上平筛用的排数与磨粉机相同。 平筛排列的方向,大多采用纵向排列,即平筛长度方向同车间的纵轴线相平行。这对挑担式平筛而言,可以使面粉出口安置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面粉进入下面的螺旋输送机(即配粉绞龙)。图5-17所示是纵向排列的双排高方筛布置图。有时为了缩短设备布置长度,也可将平筛横向排列,这对高方筛拆装筛格特别有利,但不适用于挑担式平筛。,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7 高方筛的双排布置,生产车间的设计,(3)清粉机 清粉机的使用,目前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型粉厂,粉路较短,只

36、对部分粗粒进行清粉工作,所用设备仅12台;在这种情况下,清粉机可布置在磨粉机上一层楼面;另一种是大中型粉厂,采用较长的中路出粉粉路,所用的清粉机较多;此时,设备可布置在三楼或四楼。根据经验,当采用双排磨粉机时,可配置一排清粉机;当采用四排磨粉机时,可配置两排清粉机。,生产车间的设计,清粉机布置时,为方便出口物料的去向,都采用横向排列,即使其长度方向与车间纵向轴线相垂直,并以进口端面向主要纵向走道。为便于抽出筛面,在出口端至少留1000毫米以上的操作间距。清粉机的横向间距可取8801100毫米。 考虑到机器的震动负载,清粉机应安装在横梁上。为了缩短通风管道长度,清粉机用的布筒滤尘器可以设置在同一

37、楼层上。,生产车间的设计,(4)刷(打)麸机和振动圆筛 刷(打)麸机一般按工艺流程可布置在管网联系比较方便的位置上,其排列无特殊要求。刷麸机之间的距离,通常留8001000毫米。当采用直立电机传动时,电机可布置在45分角线上,这样不会影响走道宽度。 为了减小机器占地面积,布置打麸机时,可将两台机器背对背靠拢。但在安装时必须注意在两背间垫以木板或橡胶板。,生产车间的设计,振动圆筛应布置在牢固的楼板上,必要时在四个底脚上使用双层U型橡胶垫。为了保证拆装筛筒,在机器出口端至少应留1200毫米的操作空间。机器两侧应留500毫米以上的间距。为便于更换轴承,在机器进口端应留600毫米以上的空间。对流动性差

38、的筛下物,溜管倾角应不小于6070。 (5)松粉机 在等级粉厂中通常将撞击松粉机布置在前路心磨系统,而在后路心磨系统则布置圆筒松粉机,通常布置在磨粉机至平筛之间的管道上,其布置形式如图5-18。,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8 松粉机布置形式,生产车间的设计,三、砻碾间的设计 1.各层楼面设备的布置 砻碾间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前述的清理间、制粉间设计相同。但是,同样规模的碾米厂与制粉厂相比,采用的设备要少,车间楼层数也相应减少,所以设备配置,相对来说较好安排。 我国目前规定的碾米厂生产规模以日产标二米30、50、80吨为基数的成倍系列。30吨和50吨成套设备的小型碾米厂,砻碾间都采用单层建筑。

39、其中30吨厂,设备都配置在地面;50吨厂,有的将设备配置在地面上,有的将主要设备配置在钢架平台上。日产80吨的碾米厂,一般采用二楼一阁的建筑。主要设备大部分配置在二楼上,一楼配置提升机机座,阁楼上配置提升机机头。,生产车间的设计,2.主要设备的组合与排列 (1)砻谷机 图5-19砻谷机布置图 由于砻谷机经常要调换胶辊,所以在进行设备布置时,都采用单个排列,并且使周围留有0.81米的设备间距。当砻谷机数量超过4台时(日产大米300吨以上的碾米厂),才考虑成组排列。成组排列时,可以23台为一组,同组砻谷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50毫米左右。 布置砻谷机时,应将调节手轮一边面向主要纵向走道(双跨车间应面

40、向窗户一边),以便操作时有良好的采光条件。考虑到设备的震动负载,应尽量使之跨在横梁上。,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19 砻谷机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2)碾米机 在车间内布置成排碾米机时,一般采用纵向排列,如图5-20。这里,两台米机的间距应不小于500毫米,对于轴向抽辊的碾米机,则应留1米以上的间距。这种布置形式,便于操作,但台数多时占用车间位置较长,不利于溜管配置。若要减小车间长度,可采用斜向排列。 对于自带电机的喷风米机,以采用横向排列为好,如图5-21a。因为这种排列形式,可以缩短车间。对于其它米机,由于传动电机装在同一楼层上,如保持一定中心距会影响米机间的走道,如图5-21b,所以只有

41、将电机设置在楼板下的平台上时,才宜采用这种排列形式。,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20 碾米机的纵向排列,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21 碾米机的横向排列,生产车间的设计,(3)谷糙分离筛 布置谷糙分离筛时,可将进口端作主要操作面,朝向主要纵向走道。两筛之间的间距可留600800毫米。必须注意,无机架的谷糙分离筛应比有机架的间距稍留大一些。图5-22谷糙分离筛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22 谷糙分离筛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4)气流流化床 气流流化床用于精制大米的生产流程,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大米的温度,防止大米的爆腰。如果后续生产工艺中布置有色选机、配 米器等工序时,可以不布置气流流化床。 布置气

42、流流化床时,其周边的间距不小于500800毫米。高度要满足溜管角度的要求;配备的风网工作状态要稳定,风速不宜过大,否则易出现爆腰,碎粹增加。图5-23 气流流化床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图5-23 气流流化床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5)大米精选机 大米精选机是将米粒中整米与碎米分离的精选设备,同时可以去除与米粒宽度相当的圆粒石子及稗子等杂质,用于米厂的后道处理。与白米分级筛组合使用,可实现良好的效果。布置时要注意:三边间距不小于500mm,抽出精选筒的一端最好面向主走道。进料溜管的倾角要达到要求。 当选用滚筒精选机时,有单层、两层和三层串联三种,要注意三层串联精选机的安装高度与厂房高度的协

43、调,使进料溜管能正常工作。,生产车间的设计,(6)色选机,图5-24 色选机布置图,生产车间的设计,四、饲料车间的设计 1.主要设备的布置 (1)提升机 饲料厂内提升机的布置有两种形式:提升机在车间内,优点是方便操作管理,减少维修费用,缺点是增加了主厂房的建筑面积和主厂房的高度。提升机布置在车间外,优点和缺点与布置在车间内的相反。 (2)粉碎机 粉碎机由于功率大、震动大,一般布置在一楼,由于重量大,需额外配置基础;由于噪音大,一般布置在单独的房间且设置消声装置。粉碎物料的输送采用气力输送,有利于提高粉碎机的工作效率。,生产车间的设计,(3)配料秤 配料秤附近不宜有产生震动的设备,以免影响其称量

44、精度,其上方的螺旋喂料器与配料秤的间距尽量减小,既可减小物料对秤的冲击,又能减小称量误差。 (4)混合机 混合机下方必须安装缓冲斗,其容量为混合机容量的1.2倍,与埋刮板输送机成为一整体,埋刮板输送机一般固定在地槽内,不影响工作人员的来回走动。混合机的周边应留有1000mm以上的间距。 (5)制粒机 制粒机配置在冷却器的上一层楼面,这种布置方式既能保持颗粒料的完整,又可避免热水汽对输送设备的腐蚀。制粒机重量大,其底座的一端跨在梁上或加设次梁。待制粒料须经磁选后才能进制粒机。,生产车间的设计,2. 饲料厂的中间仓的设计 (1)饲料厂的中间仓种类很多: 原料仓:包含立筒库、房式仓。 配料仓:包含有

45、待粉碎仓,配料仓,载体仓,待制粒仓、成品仓。 (2)待粉碎仓和待制粒仓的设计步骤 仓容的确定: (5-9),生产车间的设计,式中: :待粉碎料的单位产量。 V:待粉碎仓的总仓容。 t=12小时。 K:装满系数为0.85。 r:待粉碎料的容重。 形状的确定:待粉碎仓的形状有圆形、矩形,出料斗呈偏心机构。,生产车间的设计, 规格的确定:待粉碎仓的规格受开间,跨度和层高的限制,一般确定为2400mm1500mm5000mm。 个数的确定:根据生产规模、原料种类,一般确定待粉碎仓为23个,比实际需要多一个。 偏心机构的出料斗,其倾斜角度65左右,出口一般连接振动喂料器。 待粉碎仓一般用钢板,角钢焊接而

46、成,固定在梁上。,生产车间的设计,(3)配料仓的设计步骤 仓容的确定: (5-10) 式中: :配合饲料的单位产量。 V:某一种原粮的总仓容。 n:某一种原粮占的比例。 t:贮存时间6小时。 K:装满系数为0.85。 r:某一种原粮的容重。,生产车间的设计,形状的确定:配料仓的形状有圆形、矩形,出料斗呈偏心机构。 规格的确定:配料仓的规格受开间,跨度和层高的限制,一般确定为2000mm1500mm4500mm。 个数的确定:根据生产规模、原料种类,配料仓的个数为实际计算的个数。 偏心机构的出料斗,其倾斜角度65左右,出口一般连接螺旋喂料器或叶轮式喂料器。 配料仓一般用钢板,角钢焊接而成,固定在

47、梁上。,生产车间的设计,五、原粮和成品仓库的设计 1.原粮接收设施 粮食工厂原粮接收设施或装置的设计,其主要任务是计算与确定设施或装置的生产能力、合理选用装置结构形式和卸粮设备。接收装置的生产能力,与工厂的生产规模,长年接收量和运输车船的吨位有关。加工厂的原粮是由接收装置直接输入工厂设置的毛麦(谷)仓;还是由接收装置接纳后输入原粮筒库,再由原粮筒库将粮食输送到加工厂,与确定接收设施或装置的生产能力也有密切关系;通常后者要求的生产能力比前者要大,至于选用接收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卸粮设备,则根据原粮运输方式而定。,生产车间的设计,(1)水路来粮的接收装置 水路来粮的粮食工厂,有座落在沿海港口的,也有座

48、落在江河沿岸的。 根据我国情况,座落在沿海的粮食工厂主要是加工进口小麦的制粉厂。港口制粉厂一般生产规模较大,并常与港口主筒库联在一起。设计港口制粉厂原粮接收装置,通常以国际间通航的船舶类型、构造和吨位作为主要依据,由此确定接收装置的生产能力和选择合理的卸粮设备。 当明确了船舶类型和吨位后,根据船天量(每天卸船量)确定接收装置的生产能力:,生产车间的设计,(吨/时) (5-11) 式中: 船天量(吨); C 入库系数(进口船舶运来的粮食,有时不全部接收入粉厂原粮立筒库。一部分可通过船上卸粮设备,直接卸到驳船上,由驳船转运到内地粮食工厂或仓库。在这种情况下,入库系数是指接收入港口粉厂原粮立筒库的那

49、部分); 每天非工作时间(时)。,生产车间的设计,每台卸粮设备的生产能力 (5-12) 式中:n卸粮设备台数。 例如:当 =15000吨, =6小时,C=0.9时,则 (吨/时) (5-13),生产车间的设计,码头每年接收量可按下式计算: (吨/年) (5-14) 式中:q 船舶实载量(吨); T 每年工作天数(日); 每天非生产时间(时); t 船舶纯卸船时间(时); 卸船辅助作业时间; K 进粮不平衡系数。,生产车间的设计,设:船舶实载量q=15000吨,码头每年工作时间T=300天,每天非生产时间=6小时,船舶纯卸船时间t=18.8小时,船舶辅助作业时间 =7.2小时,进粮不平衡系数K=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