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875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考点 第05部分 医院感染.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开始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考点一、医院感染考点一、医院感染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 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 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 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内感染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内感染 。 传播途径 感染源 易感宿主 感染链 返回 一、医院感染的因素 1.病原体来源广泛,环境污染严重 2.易感人群增多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4.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5.消毒灭菌不

2、严格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6.感染链的存在 7.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8.介入性诊疗手段增多 9.医院布局不合理,隔离措施和隔离设施不健 全 燃烧法 干烤 灭菌法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煮沸 消毒法 高压蒸汽 灭菌法 1.燃烧法 2. 3.(1)适用范围: 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 需急用的某些金属和搪瓷类 物品。 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在开启 和关闭瓶口时使用。 2. 干烤灭菌法 (1)适用范围围:适用于 高温下不易变质 、损 坏和蒸发物品的灭菌 ,如玻璃器皿、油剂、 粉剂及金属制品等的 灭菌。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3.煮沸消毒法 (2)方法:消毒前先将物 品清洁,然后放入煮沸

3、锅中,加水浸没物品, 加热煮沸。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4.高压蒸汽灭菌法 (1)适用范围围: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 物品的灭菌,如敷料、手术器械(手术刀、剪 除外)、搪瓷、橡胶、玻璃、细菌培养基及溶 液等。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4.高压蒸汽灭菌法 (4)灭菌效果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 物理监测法:用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二、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化学指示胶带 日光曝晒法 紫外线 灯管消毒法 (二)光照消毒法 臭氧灭菌灯 消毒法 复习题 结束 1.日光曝晒法 (1)适用范围围:常用于床垫、 床褥、棉胎、枕芯、

4、毛毯、衣 服、书籍等物品的消毒。 (二)光照消毒法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1)适用范围围:常用 于室内空气和物品消 毒。 (二)光照消毒法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2)方法 空气消毒(配图)有效照射距 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 60min。照射后病室应通风 换气 物品消毒:(配图)有效照射 距离为2560,照射过程中 应定时翻动物品,各个表面均 应照射2030min (二)光照消毒法 (三)电离辐射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如橡 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 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精密医 疗器械、生物医学制品及节育用具等 。 (四)微波消毒灭菌法 微波是一种波长短、频率高

5、的电磁 波。适用于食品及餐具的消毒;化验单 据及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 属材料及器械等的消毒灭菌。 (五)生物净化法 在送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空气的洁净度达到99.98%。适用 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 室和ICU等。 清洁技 考点四: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一)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微生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以确 保其有效浓度。 4.消毒物品洗净、擦干,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管腔内注 满消毒液,并打开器械轴节和容器的盖。 5.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

6、防止降低消毒效力 。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净。 三、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二)方法 1.浸泡法 2.擦拭法 熏蒸灭菌器 4.熏蒸法 3.喷雾法 熏蒸法 用于熏蒸法的常用消毒剂有: (1)纯乳酸:0.12ml/m3加等量水,加热熏蒸,密闭门 窗30120min后打开通风换气。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如手术室、换药室等。 (2)福尔马林(37%40%甲醛溶液):2 10ml/m3加水420ml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min 后打开通风换气。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40 60ml/m3加高锰酸钾2040g柜内熏蒸物品,密闭6 12h。 (3)食醋:510ml/m3加热水12倍,

7、加热熏蒸,密 闭门窗30120min后打开通风换气。用于流感、流脑 病室的消毒。 考点五:无 菌 技 术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 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和无 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二、无菌技术术操作原则则 (一) 操作前准备 无菌技术 操作原则 (二) 无菌物品 保管原则 (三) 操作中 保持无菌的原则 (二)无菌物品保管原则 1.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2.无菌物品不可长时间 暴露于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容 器 或无菌包内,包外注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并按灭菌日 期先后顺序存放和使用。 3.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包布受 潮

8、应重新灭菌。 返回 (三)操作中保持无菌的原则 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 离;手臂需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不面对无菌区 讲话、咳嗽、打喷嚏。 2.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旦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 内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物品使用后,必须重新灭菌 后方可再用。 3.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有污染,不可再用,应更换或重 新 灭菌。 4.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 返回 目的:用于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 三、无菌技术术基本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复习题 结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

9、持物钳的使用 1.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 ,不能触及非无菌物品。 2.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无菌油纱布, 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3.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 无菌持物钳和浸泡溶液,以免无菌持 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 注意事项 无菌容器的使用 目的: 存放无菌物品并使其在一定时 间内保持无菌状态。 1使用无菌容器时, 不可污染盖的内面、 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 超过24h。 注意事项 概念 结束 无菌溶液的使用 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在一定时间 内处于无菌状态。 1.取用无菌溶液时,不可将无菌 敷料、器械直接伸入瓶内蘸取, 也不可将无菌敷料接

10、触瓶口倒液 。 2.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 回瓶内。 3.打开的无菌溶液,如未污染可 保存24h。 注意事项 概念 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 存放无菌物品并使包内物品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无菌状态。 1.打开无菌包时,手不可触及包 布的内面,操作时手臂勿跨越无 菌区。 2无菌包过期、潮湿或包内物 品被污染时,均须重新灭菌。包 布有破损时不能使用。 3. 打开过的无菌包,如包内物品 一次未用完,在未污染的情况下 ,有效期为24h。 注意事项 无菌盘的使用 目的: 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干燥 的治疗盘内,形成一无菌区, 用于短时间放置无菌物品。 1.治疗台及治疗盘清洁干燥 2.操作者的手、衣袖及其他非无

11、 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 无菌盘有效时限不超过4h。 注意事项 概念 戴脱无菌手套法 1.戴手套时,避免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 任何有菌物品。 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 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 的内面(非无菌面)。 3.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4.戴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 以内,避免污染。 5.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 强拉手指和手套的边缘,以免损坏。 注意事项 考点六、隔 离 技 术 隔离 是将传染病病人和高度易感人群 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 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对 传

12、染病病人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 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称为保护 性隔离。 (一)隔离区域的设置 一、隔离基本知识 1远离普通病区、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 2病区出入口应使工作人员和病人分道进出。 3隔离室配置必要的消毒设备、隔离标志及隔离 衣、避污纸等。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二)隔离单位的划分 一、隔离基本知识 1以病人为隔离单位 2以病种为隔离单位 隔离基本知识 结束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三)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一、隔离基本知识 1. 清洁区 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治疗 室、配餐室、库房、更衣室等。 2半污染区 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

13、物污染的区域, 如走廊、检验室、消毒室等。 3. 污染区 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 污染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浴室等。 复习题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一)一般消毒隔离 二、隔离原则 1.悬挂隔离标志,配备必要的消毒隔离设备及物品。 2.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 为病人做治疗和护理前,应备齐所需物品,尽量将各种操作集中 进行,避免反复穿脱隔离衣。 4. 病室应每日进行消毒。 5.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 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票证等须消毒后 才能送出;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必须经消

14、毒处理后方 可排放。 6.向病人、陪伴者及探视者宣传、解释有关知识,使其遵守隔离要求 和制度。 7. 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隔离基本知识 结束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二)终末消毒处理 二、隔离原则 1病人的终末处理 出院或转科的病人应洗澡、更换清洁衣裤,将个人用 物消毒后一并带出。死亡的病人,应用消毒液擦拭尸体 ,并用无菌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 并更换伤口敷料,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 2病室的终末处理 将病室的门、窗封闭,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 床垫,按规定用消毒液进行熏蒸消毒。用消毒液擦洗家 具;被服类放入标明“隔离”字样的污物袋内,消毒后再行

15、清洗;床垫、被芯和枕芯还可用日光曝晒处理。 隔离基本知识 结束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三、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保护性隔离 隔离基本知识 结束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隔 离 的 种 类 细菌性痢疾 、气性坏疽、肺结核、 霍乱 、 破伤风 、 乙型脑炎 、 乙型肝炎 、 流脑、 严重烧伤、 器官移植、甲肝。 目的:口罩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 避免互相传染,并防止飞沫污染 无菌物品或清洁食物等;帽子防 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或 头发被污染。 四、常用隔离技术术 (一)口罩、帽子的使用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16、 常用隔离技术 口罩、帽子的使用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1戴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触 口罩;口罩潮湿时,立即更换。 2口罩用后,立即取下,不可悬挂 在胸前,取下时手不可接触污染面。 3纱布口罩使用48h应更换;一 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每次接触严 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 注意事项 隔离基本知识 复习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目的:除去手上的污垢及病原微生 物,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 污染无菌物品及清洁物品。 (二)手的消毒 隔离基本知识 复习题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操作步骤 手的消毒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17、 1.洗手时身体勿靠近水池,以 免隔离衣污染水池边缘或溅 湿工作服。 2.流水冲洗时,腕部要低于肘 部,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 ,并避免水流入衣袖内。 3.肥皂液应每日更换,手刷及 容器应每日消毒。 注意事项 隔离基本知识 复习题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避免 交叉感染。 (三)穿脱隔离衣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操作步骤 穿隔离衣 取隔离衣隔离衣清洁面向自己穿上一袖穿另一袖扣领扣 扣袖扣 将一侧衣襟捏至前面同法捏另一侧将两侧衣襟对齐向一侧折叠 系好腰带 复习题 1.隔离衣长短要合适,须全部遮盖工作服 ;有破损时则不可使用。 2.隔离衣

18、的衣领及内面为清洁面(如为反 向隔离,则内面为污染面),穿脱时要避 免污染。 3.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 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 4.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 5.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内面污 染,应立即更换。 注意事项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操作步骤 (四)避污纸的使用 避污纸的使用 隔离基本知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 常用隔离技术 复习题 1下列情况哪些属于医院感染?哪些不属于医院感染? (1)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2)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3)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 (4)病人在入院前就已开始的

19、感染。 (5)病人在入院前已处于潜伏期,入院后才发生的感染。 2医院感染是如何形成的? 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什么? 4下列情况是否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什么? (1)用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 (2)无菌敷料取出后如未用完,应立即放回原容器内。 (3)使用已开包2天的无菌包。 (4)将潮湿的无菌包晾干后使用。 (5)铺无菌盘时,将上层无菌巾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到对侧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内。 (6)已戴手套的手触碰另一手套外面。 5. 一位甲型肝炎病人治愈出院,护士应进行哪些消毒处理? 6. 隔离的种类有哪些?下列疾病应分别采取何种隔离? 细菌性痢疾 霍乱 破伤风 乙型脑炎 乙型肝炎 流脑 严重烧伤。 7. 病例分析 李先生,22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巩膜黄染、食欲减退伴恶心 呕吐3日就诊,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收入传染病区。 (1)对该病人应采取何种隔离? (2)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