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936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5).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潜伏期短,发病率高。 法氏囊、肾脏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概 述,1957年: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镇首发-“甘布罗病”。 1962年:肾脏病变,命名为“禽肾病”。 1965年:传入亚洲(日本等)、欧洲(瑞士、法国) 1970年:得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972年:Allan报道早期感染可引起免疫抑制。 1980年:我国广州、北京分别报道。 1985年:分离到变异毒株。,历史与分布,鸡的发病和死亡 早期感染后

2、,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 1日龄感染,对ND抗体抑制最大,7日龄感染中度,14或21日龄感染抑制不明显,感染鸡对IBDV自身的免疫是正常的。,经济意义,双股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 5565nm,核酸为双链双节段RNA,无囊膜。,病 原学,血清型:I型和II型。 血清型为鸡源毒株,只对鸡致病; II型火鸡源性,对鸡不致病, I型各毒株存在明显的抗原差异、分为6个亚型,其相关性为1070%,可能是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病 原 IBDV,1.变异株:主要以亚临床感染的免疫抑制为主,不引起法氏囊的明显炎症反应,但可引起它迅速萎缩,感染鸡胚后死亡率不高,但引起肝脏坏死和明显的脾脏肿大。

3、2.超强毒株:能突破高母源抗体而感染鸡只,感染鸡群的死亡率达60%100%,病变为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出现严重的胸腺和骨髓样病变以及全身的炎症反应。,IBDV的致病性,IBDV 引 起 鸡 胚 的 肝 脏 坏 死,理化特性,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d(24个月)以上。 病毒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56/5h,60/0.5h则迅速灭活。 耐冻融,-58保存18个月的IBDV乳剂毒的毒价不降低,反复冻融5次毒价不降低,超声波裂解不能灭活。 耐酸不耐碱,pH2经1h不被灭活,pH12则受抑制。 病毒对胰酶、乙醚和氯仿不敏感。 对一般的消毒药敏感。,1.易感群体: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鸭、

4、鹅也感染。发病日龄较以前明显拓宽:最小为5d,最大210d,主要集中在1040d。 2.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 3.传播方式:水平传播。 4.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流 行 病 学,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100%)、而死亡率不高(5%左右,20%30%或更高) 。 爆发区难以用弱毒疫苗控制,因多呈散发和鸡场内轻度爆发; 超强毒株感染死亡率高。 变异株,以出现亚临床型(法氏囊迅速萎缩和严重的免疫抑制)为主, 常与ND、CRD、盲肠球虫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5.流行特点,另一特点是发病后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导致ND、MD等疫苗的免疫失败,从而使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免疫抑制

5、程度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而异,初生雏鸡感染最严重,法氏囊发生坏死性的不可逆病变。1周龄后的鸡,其影响有所减轻。 养殖老区特别是养鸡比较集中的地方,发病率高,疫苗免疫对本病的预防效果不佳,二免后的鸡群仍可爆发本病,并且病程较长,用药不当可导致重复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 温度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因发生球虫病,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IBD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北方,每年秋天由于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高,引起饲料潮湿、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鸡群采食后会影响IBD免疫效果。,潜伏期23d。 典型感染 非典型感染(亚临床感染),临 床 症 状,多见于新疫区和高

6、度易感鸡群。 常呈急性爆发。发病突然,病程1周左右, 早期症状:啄自己肛门,后出现腹泻,排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 食欲逐渐消失,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 颈和全身震颤,步态不稳,羽毛蓬松,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死亡。 出现症状12d后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 57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典型发病鸡群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和迅速平息的特点。 死亡数量再次增多,预示着继发感染,病程达半月之久。,典型感染,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全身震颤 最后衰竭死亡,精神不振 极度沉郁,拉白色稀粪,病鸡脱水 爪干燥无光,主要见于老疫区和有一定免疫力的鸡群; 由

7、低毒力的变异株引起。感染率高,死亡率低(3%以下),症状不典型。 主要表现少数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 病程和鸡群的整个流行期较长,可在一个鸡群反复发生。 主要引起免疫抑制。 鸡群对ND、IB、AI、CRD以及大肠杆菌等病的易感性增加。,非典型感染(亚临床型),病理变化典型感染,胸肌有条状出血斑,腿部内侧肌肉有条状出血斑,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斑,心肌 苍白,肝脏黄染、出血,呈斑驳状,先水肿,比正常大23倍,囊壁增厚34倍,外形变圆,呈土黄色,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粘膜皱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 随病程延长法氏囊萎缩变小,囊壁变薄,第8d后仅为其原重

8、量的1/3左右。 强毒株致法氏囊肿胀、出血,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 变异毒株致其萎缩。,法氏囊浆膜面 胶冻样水肿,法氏囊肿大 皱褶水肿,法氏囊 黏膜出血,法氏囊出血 污染泄殖腔,法氏囊出血 呈紫葡萄样,法氏囊黏膜出血、坏死,呈紫红色,法氏囊 浆膜出血,法氏囊 浆膜出血,法氏囊 黏膜出血,随着病程延长,法氏囊萎缩、干酪样坏死,病程较长者可见法氏囊 萎缩干酪样坏死,(一)初步诊断 根据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剖解法氏囊特征变化可以作出诊断。 (二)确诊 1.病原分离与鉴定:接种911日龄鸡胚尿囊膜,易感鸡感染试验;中和试验鉴定。 2.血清学试验:AGP、VNT、ELISA。 3

9、.PCR进行IBDV的检测。,诊 断,中和试验,(一)做好环境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 1.环境消毒,防止野毒感染,接种7天后才有免疫力。 2.免疫接种: (1)选好疫苗:不应损伤法氏囊功能而引起免疫抑制; (2)制定免疫程序,防治措施,温和型:对法氏囊无任何影响,可用1日龄鸡多种方式免疫。714天后产生中和抗体。特点:保护率低。国内复制出荷兰PBG弱毒苗。 中等毒力活疫苗:对法氏囊有轻度可逆行影响,但不影响发育,出现抗体早(5天),效价高(1:6402560),保护率高达8595%。如北京兽研所将CU1M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代号BJ-836),又如国内复制的荷兰D78鸡胚弱毒苗。 毒性型:目

10、前都不使用。如J-1株。,(1)疫苗选择,a.提高种鸡抗体水平使子代34周龄得到保护, b.雏鸡的免疫 c.首免时间的确定,(2)制定免疫程序,母源抗体监测:最好为微量中和,但琼扩最易推广。 1日龄阳性率小于80%,可在1017日龄接种; 1日龄阳性率大于80%,则10日龄再测, 若大于50%,则1724日再接;若小于50%,1421日接种。,首免时间的确定,发生后处理: 注射卵黄抗体(尽量不打); 对证治疗(补液-复方补液盐); 使饲料蛋白含量控制在15%(消除肾肿), 饲料中加1-3倍VB、VK和VC。 疾病初期可全群肌注、饮水免疫。 控制继发感染。,(二)对 策,1. 变异毒株或亚型的存在 2. 养鸡环境的严重污染(病毒耐受力强) 3. 疫苗选择不当(首选活苗毒力强、免疫后发病) 4. 母源抗体的影响(均匀度、保护力强弱) 5. 操作失误(配制疫苗的水含氯及其它消毒剂,用金属容器盛疫苗或水中含金属离子过高) 6. 饮水免疫的鸡群多发IBD (不均匀),免疫失效分析,小 结,1.IBD的流行病学 2. IBD的临床症状(重点) 3. IBD的病理变化(重点) 4. IBD的防治(难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免疫抑制性疾病? 2.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哪些? 致病机理怎样? 3.IBDV的理化特性。 4.IBD的典型剖检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