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937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6.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第三章病毒病(6).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立克氏病(MD),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防治,MD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M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等部位单独或多发的的单核细胞浸润,且形成肿瘤病灶。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 目前呈世界分布,可导致感染鸡动脉硬化。,概 述,1907年: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首次报道,曾称为“鸡麻痹”、“多发性神经炎”。 1964年统一名字马立克氏。 为更好控制MD,每45年举办一次MD国际会议。第6届:2002年在埃及举行。 第7届:2004年7月

2、1014日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 第8届:2008年在澳大利亚举行。 MD在一定区域内可反复发生急性流行,造成免疫失败(免疫抑制)。,历史与分布,MD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B群)、型鸡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毒。 双股DNA,有囊膜。 病毒在体外有两种形式: 1.不完全病毒即裸露粒子(核衣壳) :严格细胞结合, 2.完全病毒(有囊膜的完整病毒粒子。):非细胞结合性V,对外界抵抗力强,传播起重要作用。 分三个血清型: 1型:致病致瘤,包括强毒超强毒,2型:自然无毒株(SB-1) ,3型:HVT 培养:DEF和CK,产生CPE(常见A型包涵体)。,病原MDV,MDV接种411

3、日龄的鸡胚卵黄囊后,经1214d后,可在绒毛尿囊膜(CAM)上看到病毒痘斑。,1. MDV的毒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最早弱毒mMDV强毒VMDV(50年代)超强毒VVMDV(80年代)超超强毒VV+MDV (90年代)。 Witter报道,从近年(19891995年)分离的31株MDV进行分析,毒力属于vMDV的有3株,占9.6%,属vvMDV的有21株,占67.74%,属于vv+MDV的有7株,占22.58%。可见MDV毒力有增强趋势,这是马立克氏病防治中的一个新问题。,病原毒力,易感动物:对鸡(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的场)危害最严重。多见25月龄鸡,应注意MD发病日龄的提前和延后。70年代18

4、20周龄,目前为 514周龄。 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病毒存在于血液,肿瘤、羽毛囊上皮,其中以后者传播作用最为重要。 传播途径:高度接触传染,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 传播媒介:脱离的角化毛囊上皮、毛屑、灰尘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流行病学,1.神经型(古典型) :肢体麻痹为主要症状 2.内脏型(急性型):多见 3.眼型:银眼 4.皮肤型:毛囊形成小结或瘤状物 有时可混合发生,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瘫痪,对外界刺激 反应迟钝,极度消瘦,脸色苍白,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多见于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鸡(24月龄), 主要侵害外周神经,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体一个或

5、数个部位。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性, 翅:下垂,拖地而行。 腹神经:腹泻 迷走神经:失声。,1.古典神经型,坐骨神经受侵,导致大劈叉,呈劈叉姿势,一腿前伸,一腿后伸呈大“劈叉”状,爪屈曲等麻痹症状,脚麻痹, 倒地, 一肢前伸,颈肌神经麻痹,头颈歪斜,病鸡呈 蹲坐姿势,翅神经和颈神经肿瘤导致翅和 颈麻痹,俗称“穿大褂”,内脏器官发生肿瘤。 缺乏特征性症状, 突然发病, 流行迅速, 病程短, 死亡率高。,2.急性内脏型,虹膜色素(特征)消失,变为灰色, 俗称:灰眼,鱼眼、蛤蟆眼, 瞳孔边缘不整, 视光反应迟钝或失明。,3.眼 型,右眼瞳孔小, 边缘不整, 虹膜变色,,左眼正常,虹膜增生褪色,

6、瞳孔收缩, 边缘不整,似锯齿状,此种病型仅在宰后拔毛时发现。 羽毛囊肿大,形成结节或瘤状物, 此种病变常见于躯干、背、大腿等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4.皮肤型,皮肤型肿瘤:毛囊肿瘤呈结节状,常见大小不一的 弥漫性肿瘤结节,腿部和爪部皮肤 也可见肿瘤病变,1.古典神经型: 受害神经肿大,增粗23倍, 外观似水中浸泡过,黄(灰)白色, 纹理不清或消失, 与对侧神经对比,有助于鉴别;,病理变化,正常侧对照,病变侧腰荐神经增粗,病变侧 神经变粗,正常侧,正 常,左侧坐骨神经肿胀变粗,是正常的23倍,内脏神经肿大,病变侧 坐骨神经肿大、 变粗、横纹消失,翼神经肿大,颈部迷走 神经肿大,性腺最多见; 肾、脾

7、、肝、心、肺、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组织等; 出现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灰白色肿瘤快; 肿瘤呈弥漫性增长时,器官肿大。,2.内脏型,胸肌病变、有块状瘤病灶,胸肌有条状 瘤病灶,心肌有结节性增生、病变,肝弥漫性 肿瘤结节,肝肿大,有白色肿瘤病灶(肿块),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脾脏肿大 有白色病灶,脾脏、心脏、腺胃肿瘤,脾脏肿大,脾极度肿大,脾脏变形 有肿瘤病灶,腺胃增生 肿大,腺胃壁增厚,乳头融合 肿胀,有出血溃疡,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融合,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肠管上有肿块或结节性增生,肺脏肉变,肺内有褐色病灶,肺脏切面完全瘤化,多内脏肿瘤,肾肿大、退色、浑浊,卵巢肿瘤,肾肿大、退色、浑浊

8、,肾脏肿胀 弥漫性肿瘤增生,卵巢肿瘤,卵巢呈菜花状,正常对照,卵巢肿大、浑浊、 有时呈脑回样,睾丸肿胀、变形,卵泡停止发育 卵巢肉样变,皮肤病变以羽毛囊为中心,呈半球状突出于表面,或融合呈丘状; 法氏囊变化,通常萎缩。,3.皮肤型,皮肤上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一)初诊 (二)确诊 1.病毒分离 2.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 3.免疫荧光试验 4.组织学检查:若为MD肿瘤,组织学检查可发现从小到大的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浆细胞和MD细胞组成的混合群。,诊 断,取鸡的血液或血液棕黄层细胞经卵黄囊接种于4日龄鸡胚,于19日龄的绒毛尿囊膜上可生成病毒性痘斑。,1.病毒分离,以MD标准阳性血清检测羽

9、根或羽囊浸出物, 或以MD阳性抗原检测鸡的血清, 若出现白色沉淀线, 则说明检测鸡感染过MD, 排毒或有MD抗体存在。,2.琼脂凝胶沉淀试验,取鸡的淋巴细胞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培养57天可出现蚀斑, 以MD型单抗做间接荧光试验, 若为阳性(黄绿色病毒蚀斑),则说明分离毒为MD型病毒。,3.免疫荧光试验,MD常与淋巴白血病(LL)或网状内皮增生症(RE)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一)综 合 防 治 措 施 1.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场、育雏舍的消毒,努力净化坏境,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环境条件差或某些疾病,如球虫病

10、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3.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4.防止应激因素和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IBD、CIA、腺病毒感染)。,防 治,(二)疫 苗 接 种 1.接种时间:初次:1日龄或1819胚龄;1021日龄第二次加强。 2.疫苗选择 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不能抵抗超强毒的感染,在不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仍可应用,为提高效果,可增加免疫剂量; 血清型毒株:用SB-1株和301B株病毒制造疫苗。自然情况下,这些病毒存在于临床上正常鸡群,是非致癌性、非致病性细胞结合性病毒,免疫效果比HVT好,但易激发某些品种鸡的淋巴性白血病的发生。 血清型疫苗(如CVI9

11、88和“814”)或二价苗(型+型),二价苗效果比HVT单苗显著提高。因二价苗与型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其效果受母源抗体影响很小,因此,在存在超强毒的鸡场,应该使用二价苗和血清型疫苗。 血清型+ 型+ 型的多价疫苗:保护效果好,须液氮保存。,(一)鸡群本身与环境因素 1.品种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有遗传易感性。 2.MDV病毒的严重污染:我国商品鸡主要饲养地区MDV污染十分严重。另外,我国所有的商品肉鸡均不实施MD免疫。 3.MDV的毒力越来越强。,免疫失效分析,4.鸡群的营养与应激:饲料蛋白质的或维生素的缺乏特别是VE及微量元素硒等都会影响抗体的生成。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鸡,对

12、接种的疫苗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 5.鸡群潜在感染免疫抑制性病毒。 6.母源抗体的干扰。 7.早期感染:细胞结合苗免疫力产生至少710天,冻干苗需1014天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率。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野毒的早期感染问题成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二)疫苗方面的因素 1.疫苗的质量不佳,(蚀斑数不足、可能污染其它病、种毒传代次数过高。) 2.疫苗的储存与运输不当,疫苗的反复冻溶,接种剂量不够;稀释液变质或选择不当;疫苗的稀释及免疫操作不当; 疫苗中抗生素等的添加。,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流行广泛的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能在外界环境中长期生存。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免疫

13、抑制性疾病,常伴有肿瘤病变。它无法被治愈。 鸡会长期带毒和排毒 (甚至那些接种过的鸡),有时也可能没有症状,这就导致了长期持久的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它鸡的感染。,结 论,小鸡感染越早,患病就越严重,所以小鸡出世的头34个星期防止野毒感染是很重要的。 小鸡必须处于严格的消毒卫生条件下以减缓感染的可能。 由于MDV到处都是,所以鸡很容易染上病毒。 由于MDV的生物特性,所以现在还无法根除这种病。 一些超强毒株出现引起了新的临床形态,导致许多免疫的失败。,小 结,1.MD的流行病学 2. MD的临床症状(重点) 3. MD的病理变化(重点) 4. MD的防治(难点),复习思考题,1. MD免疫失效的原因? 2. MD的主要症状和病变是什么? 3.MD与LL和RE的鉴别诊断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