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29478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水文地质测绘》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联的各种现象进行观测、描述、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查明调查区宏观的水文地质条件。 其成果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也为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和动态观测等工作提供依据。,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一、基本要求 (1)地质底图要求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要求有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作为底图。 (2)地形底图要求 如无地质图或已有地质图的精度不合要求时,则应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同时填绘出地质图。 这种测绘又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

2、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地形底图比例尺1:5万,成果图比例尺1:10万,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3)其它要求 在测绘开始前,水文地质人员必须了解测区内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的研究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测绘工作,以保证测绘成果的水平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开展水文地质测绘时,还要求在测区内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露头点,否则就必须增加人工水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二、基本任务 1、确定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与

3、相互联系; 2、确定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 3、 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4、 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及地下水污染情况,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二、基本任务 5、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6、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7、掌握区内现有地下水开采情况和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8、结合收集到的勘探及试验资料,对区内深部水文地质条件亦应加以相应地研究。,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1 水文地质测绘

4、的基本任务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 、准备工作 1收集与熟悉测绘区资料; 2针对当地条件确定各项工作量,对测绘点、测绘路线作出合理安排; 3对航、卫片进行解译; 4现场踏勘; 5按照有关“规范”及“定额”,编制各项技术要求,工作规程和成果标准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二 、野外工作 1实测控制(标准)剖面 主要是为了确定各种界线划分的标准,了解调查区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 2布置观测点与观测线 (1)观测点的布置原则是既能控制全区又能照顾到重点地段,一般不宜均匀分

5、布。例如:平原与山区、构造破碎带与非构造破碎带、主要含水层与次要含水层等,前者多布点,而后者少布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二 、野外工作 (2)观测线的布置原则是用最短的路线观察最多内容。 具体如下: A、从主要含水层(带)补给区向排泄区,即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B、能见到更多的井、钻孔等天然和人工地下水露头点及地表水体的方向布置; C、所布置的观测线上应有较多的地质露头。 3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探和抽水试验。 4作好野外工作时期的内业工作。,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三、室内工作 1. 仔细校对、检查野外获得的全部原始

6、资料; 2. 进行实验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样分析,实验和鉴定工作; 3修改、丰富报告大纲,确定图件和报告的编制原则; 4进行某些问题的专题研究; 5送审报告,按评审意修改与补充; 6保存好资料,不得丢失。,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需掌握三方面知识:(1)熟知所要观测的项目;(2)掌握对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观测点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的基本方法;(3)掌握不同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的重点研究内容。 为了完成水文地

7、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下水露头调查、地表水体调查、植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主要内容),一、地质调查 地质体是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场所,地下水质和量的变化都受地质条件制约,因此地质条件的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1、地层岩性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岩石是地下水赋存的介质,而岩石的空隙性是决定地下水类型及赋存和运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层

8、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地下水类型的基础。 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 和地层调查。 1)基岩调查 基岩的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是研究岩石含水性的重要依据。,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岩石类型 岩石按力学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即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和塑性岩石。 A、脆性岩石受力后易断裂,往往形成宽大裂隙,裂隙一般延伸较长,但数量较少,分布较稀疏,多构成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例如石英岩、玄武岩、白云岩、非常坚硬的石灰岩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

9、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岩石类型 B、塑性岩石受力后容易弯曲,节理、劈理发育,形成的裂隙一般短小、闭合,但密度大,多赋存结合水,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层。例如片岩、大理岩等 C、半脆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处于上述两者之间,裂隙分布中等延伸也较远,一般含水较均匀,多构成含水层。例如石灰岩、砂岩、花岗岩、凝灰岩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可溶性 按可溶性岩石可分为可溶岩、半可溶岩和非可溶岩。可溶岩、半可溶岩经地下水溶蚀作用可使裂隙不断加宽、扩大,形成溶隙或溶洞,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因此往往是最好的含水层。 层厚 层厚直

10、接影响变形破坏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来说,薄层岩石受力易弯曲,厚层岩石受力后易断裂,产生大的裂隙,因此厚层岩石含水性一般比薄层含水性好。,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 层序组合 层序组合也是影响岩石含水性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果脆性、半脆性或可溶岩分布连续且厚度大时,有利于形成贯通程度好的裂隙网络,则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含水系统。 如果脆性半脆性岩石与柔性岩石相间分布时,不利于形成连通程度较好的裂隙系统,则不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 因此在基岩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应注重岩石力学性质、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

11、合的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2)松散岩层调查 松散岩层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孔隙性,因此应着重进行松散岩石粒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以及排列和级配的调查。 而磨圆度和分选性又与成因类型有关,所以在松散岩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要重点查明各类松散岩石的成因类型、厚度、物质来源及其分布规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1、地层岩性调查 3)地层调查 地层是识别地质构造的基础,又是分析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的主要依据。在水文地质测绘中仍是以地层作为主要的填图单位,因此地层

12、仍是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研究内容。 但必须注意,在地质调查中,地层划分是以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的,考虑岩性特点不够,常不能满足含水层、隔水层划分的要求。 因此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开始之前,应重新进行地层划分,将岩性作为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建立起水文地质剖面,以此作为水文地质填图的单位。,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地质构造不仅控制一个地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和分布,而且对于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断裂和裂隙的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

13、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1)褶皱构造调查 褶皱构造可构成承压水含水结构,特别是向斜构造,往往构成自流盆地。 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着重查明褶皱的形态类型、规模及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特征,以及与地形的组合关系; 查明主要含水层在褶皱构造中的部位,以及断层、裂隙发育特征及对地下水富集的控制作用,为地下水系统边界的圈定和富水地段确定提供依据。,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断层是地应力集中释放造成的岩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是基岩地下水主要聚集场所,往往形成地下水的强径流带。 在有

14、些情况下,断层又可使含水层错开,常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因此断层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的重要内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断层的性质和两盘岩性是控制断层富水性和导水性的主要因素。按断裂带富水性能可将断层划分为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按断裂带的导水性能将断层分为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表1)。 因此在水文地质测绘中要仔细观察断层(断层面、构造岩)及其影响带的特征,分析断层性质和发育期次,调查断层规模及在空间展布规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表1 断层水文地质分类,第三章 水文地质

15、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3)裂隙调查 裂隙是基岩地下水的主要储水空间和运移通道,因此裂隙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影响裂隙储水和导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裂隙的长度、宽度、产状、密度及充填性质。 因此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详细测量各种地层岩性的裂隙长度、宽度、产状、密度及充填情况。,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3)裂隙调查 裂隙测量方法有分组测量法和测线法两种。 A、分组测量法是在基岩露头面上首先进行裂隙分组,然后分别测量每组裂隙的长度、宽度、产状、密度和充填情况,这种方法

16、一般求得裂隙参数的平均值。 B、测线法是在岩石露头上沿测线逐条测量裂隙的长度、宽度、产状和隙距,然后通过绘制裂隙玫瑰花图求得裂隙组数及参数,这种测量方法更方便于建立裂隙网络系统。,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一、地质调查 小结 1、地层岩性调查 (1)基岩调查: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 (2)松散岩层调查 (3)地层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1)褶皱构造调查 (2)断层调查 (3)裂隙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二、地貌调查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综合反映了地形与岩性、地质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因此地貌

17、不仅控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而且还能反映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如在侵蚀构造山区,地形切割强烈,一般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多向河谷径流排泄,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好。 在山前扇形地貌区,地下水埋藏,分布及径流条件从扇顶向前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在第四系覆盖的隐伏岩溶区地表的微地貌形态(如串珠状洼地、塌陷等)反映了岩溶水系统的分布状况。,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二、地貌调查 1、地貌调查的任务: (1)对各种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 (2)查明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变历史,分析其与地层岩性、构造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3)分析地

18、貌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内在联系,从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2、地貌调查的方法 地貌调查一般是与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故在布置观测路线时要考虑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并将观测点布置在地貌控制点及地貌变化界线上。,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二、地貌调查 1、地貌调查的任务: A基座阶地;B内置阶地;C上叠阶地,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二、地貌调查 1、地貌调查的任务: A阶地类型;B断层确定;C水文地质条件,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地下水露头是地下水存在的直接标志,对地下水露头进行

19、调查研究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核心工作。地下水露头的种类有: (1)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地下水溢出带、某些沼泽湿地、岩溶区的暗河出口及岩溶洞穴等; (2) 地下水的人工露头水井、钻孔、矿山井巷及地下开挖工程等。 在水文地质测绘中一般应对各种露头点进行详细的调查,但最多的是水井(钻孔)和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1、泉的调查 (1)泉的调查内容 A、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和出露的高程; B、观测泉的流量及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 C、确

20、定泉的形成条件及成因类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1、泉的调查 (1)泉的调查内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1、泉的调查 (1)泉的调查内容 C、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D、对矿泉和温泉,在研究前述各项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E、对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剖面图。,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1、泉的调查 (2)泉的调查意义 A、通过对

21、泉出露条件和补给水源的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层位。 B、据泉的出露标高,确定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C、据泉水流量大小,分析含水层的富水性。 D、据泉水水质及其动态,分析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类型承压水还是潜水。,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1、泉的调查 (2)泉的调查意义 (4)据泉水化学成分及含量,分析含水系统的径流条件及确定地下水的用途。 (5)据泉水的出露条件,判别某些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如断层、侵入体接触带或某种构造界面的存在,或区内存在多个地下水系统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2、水井(

22、钻孔)的调查 (2)水井(钻孔) 调查的内容: A、水井(钻孔) 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情况; B、水井(钻孔)的地质剖面和结构; C、水井(钻孔)的出水层位及水位埋深; D、水井(钻孔)的出水量及动态变化特征,水井(钻孔)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2、水井(钻孔)的调查 (1)水井(钻孔) 调查的内容有: E、水井(钻孔)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F、必要时还需对水井(钻孔)进行简易抽水试验,以便确定水井(钻孔)的出水量及水文地质参数。,第三章

23、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2、水井(钻孔)的调查 (2)调查研究的意义: A、调查水井(钻孔),确定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出水段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含水层的类型; B、调查水井(钻孔),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和动态特征。,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四、地表水和植被的调查 1、地表水调查 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常是相互转化的。在某些条件下,地表水是地下水的排泄去路;而有些情况下地表水又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因此只有查明它们的转化关系才能正确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 (1)地表水的调查内容 A、查明地表水的分布与周围地下水水

24、位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 B、观测河床形态及岩性结构; C、观测河流的流速及流量,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量的转化性质,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段或排泄地下水地段的位置;,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四、地表水和植被的调查 1、地表水调查 (1)地表水的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D、观测地表水水位及动态变化,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形式,常见的有: 集中补给(图2-11):常见于岩溶地区; 直接渗透补给(图2-11):常见于冲洪积扇上部的河道两侧; 间接渗透补给(图2-11):常见于冲洪积扇中部的河谷阶地; 越流补给(图2-11):常见于丘陵岗地的河谷地区。,第

25、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四、地表水和植被的调查 1、地表水调查 (1)地表水的调查内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四、地表水和植被的调查 1、地表水调查 (1)地表水的调查内容 E、测定地表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分析、对比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查明它们的水质特征及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F、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情况; G、对已被污染的地表水,还应查明污染物的组分及形成来源,为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四、地表水和植被的调查 2、植被调查 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既可以

26、影响地下水的补给,也可以间接反映地下水的埋深、水质及土壤含盐量。因此植被也是水文地质测绘必须调查的内容。植被的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1)植被的种类和生态特征; (2)植被的分布及与地下水的关系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五、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 地下水是地质环境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都与地下水的作用有关,并可间接反映地下水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重视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1、分清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 (1) 在天然条件下,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滑坡、地震、塌陷、崩坍、沼泽化、盐渍化以及地方病等; (2)

27、 在供、排水条件下,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崩坍、地震、井(泉)水枯竭、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土地沙漠化、植被衰亡、次生盐碱化及地方病等。,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五、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 2、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 (1) 调查区内地下水开采或排水前后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形成条件; (2) 调查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开发利用间的关系; (3) 了解各种环境地质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 (4)对现存和预测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第三章 水文

28、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小结 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包括: 一、地质调查 二、地貌调查 三、地下水露头调查 四、地表水体与植被调查 五、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松散沉积物特点:含水层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与基岩区相比,其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易于开采。 主要研究内容: (1)不同部位上各种松散沉积物的分布、岩性、矿物成分

29、与颗粒成分、结构、成因类型、厚度、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时代; (2)判断基岩含水层与松散含水层间的补排关系,探讨深部的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山间盆地、山区河谷、山前平原、河流平原、滨海平原、黄土、沙漠等七个地区。,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1、山间盆地 山间盆地系指四周为基岩山区,中间有较广阔的松散沉积物分布的盆状区。 侧重研究的内容: (1)盆地的形成条件、类型和发育历史; (2)调查盆地从边缘到中心,主要松散含水层的各种水文地质特征和分带现象,着重了解主要含水层的渗透性、富水地段及水位、水量的变化规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30、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1、山间盆地,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2、山区河谷 山区河谷系指河流流经山地的地区。 侧重研究的内容: (1)河谷的结构和类型; (2)阶地的性质、成因、级数、年代及分布特征; (3)河谷地貌对河谷地下水的控制作用。,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2、山区河谷,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3、山前平原 山前平原系指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前的一种典型地貌。 山前倾斜平原的特征:由山麓到平原,地形逐渐低下,松散沉积物

31、的颗粒由粗变细,厚度由薄变厚,多呈扇形。主要是洪积和冲积作用形成的。,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3、山前平原,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3、山前平原 侧重研究的内容: (1)研究松散沉积物的纵向和横向的粒度变化与地表水流的分布、变迁、流量变化的关系; (2)分析冲、洪积扇的地貌特征与主要含水层的关系; (3)研究其中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位及流量的变化; (4)研究松散沉积物、地表水与地下水三者间的关系,观察其中地下水的分带现象。,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

32、散沉积区 4、河流(中下游)平原 河流(中下游)平原是指大型冲积和湖积平原,或近海处的海积平原。 侧重研究的内容: (1)查明地区内浅、中、深主要松散含水层的埋藏、分布特点; (2)查明地下水类型,补径排条件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3)查明地貌形态特点及其对地区内地下水形成条件的影响。,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5、滨海平原 滨海平原从地貌条件分析,滨海平原包括海积平原和海蚀平原。 侧重研究的内容: (1)海、陆源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中咸淡水的赋存特征,着重了解其中具开发意义的淡水层的水质、水量; (2)调查滨海地区地下水与河水、海水间的水力

33、联系; (3)调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及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6、黄土地区 侧重研究的内容: (1)调查黄土地区的地貌特征,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以及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等; (2)通过对井、泉水等的研究: A、确定黄土层中的含水层位,寻求地下水的赋存规律; B、了解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寻找基岩含水层的富水层位及富水地段; C、研究黄土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合理开发黄土地区地下水的方案,预估开采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提供本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意见。,第三章 水

34、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一、松散沉积区 7、沙漠地区 应侧重研究的内容是: (1)调查风沙区可能集水的沟谷、凤蚀洼地。查明砂丘内淡水体的埋藏及分布规律; (2)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运动规律和排泄特点,调查山地与戈壁带的接触条件和地下水溢出带; (3)研究山前到腹地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二、基岩区 在基岩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应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基岩含水介质类型; (2)探讨裂隙或岩溶的发育规律。 1、裂隙水地区 裂隙水富水程度通常是从弱到中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般为: (1)研究各种基岩的岩性和

35、其中的原生孔隙及裂隙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研究成岩后各种动力对岩层(体)的破坏作用和各种裂隙的分布与破坏规律;,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二、基岩区 1、裂隙水地区 (3)分析区内各种岩层(体)的含水性,判定裂隙含水层(体)的埋藏及分布特征; (4)从基岩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含水特征,分析裂隙水构造类型及其水文地质规律; (5)观察区内地貌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6)对区内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进行研究; (7)实测地下水露头的出水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8)搜集现有裂隙水供水源地和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对裂隙水的合理开发和疏干进行研

36、究。,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二、基岩区 2、岩溶水地区 测绘内容是: (1)岩层的岩性结构、分布特征,以及可溶岩层与非可溶岩层的组合关系少; (2)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3)观察研究可溶岩中原生和后生的孔隙、裂隙形成规律,发育程度及其含水性; (4)观察可溶岩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二、基岩区 2、岩溶水地区 测绘内容是: (5)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确定区内岩溶水构造类型及其中的富水地段; (6)了解河水动态,观测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 (7)分析

37、主要岩溶含水层补、径、排特征; (8)取水样分析,研究主要岩溶含水层的水质特征; (9)搜集资料,研究合理利用或有效排除岩溶水的问题。,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三、冻结区 在多年冻结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应着重进行: (1)收集资料,测定融冻期融冻层厚度,常年积雪区的范围,积雪和融雪量,查明封冻期及融冻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2)了解区内不同地层及构造、地貌类型等与冻结层分布的关系; (3)查明多年冻结层上水、冻结层间水和冻结层下水的埋藏条件,彼此沟通情况,含水层厚度,地下水类型,补径排特征和水量,各层地下水的温度与水化学特征; (4)了解由于开采和排除地下

38、水等人为作用引起的融冻情况。,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三、冻结区 冻结层下地下水,通常水量丰富,动态稳定,水质好,是开采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结束时,应及时对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编制各种图件和统计表,并对测绘工作进行总结,编写水文地质图件及测绘报告。,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小结 一、松散沉积区 1、山间盆地;2、山区河谷; 3、山前平原;4、河流平原; 5、滨海平原;6、黄土;7、沙漠 二、基岩区 1、裂隙水地区;2、岩溶水地区 三、冻结区,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第三章 水文地质测绘,1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2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3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或内容) 4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