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3049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近三年会考试卷分析.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9-11中考试题归类分析,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命题。 2、试题突出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3、试题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和乡土地理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 4、结合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适当减少“识记”内容的考查,加强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人地关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体现创新、创造、实践意识。 6、试题题型的设置更加多样化,加强用图考试,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试卷的亲和力。 7、试题难度为1:4:5(“

2、1”难度较大的题目,“4”中档难度的题目,“5”基础知识的题目)。,2012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命题。 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一要看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二要熟读课程标准,明白课程标准的要求,虽然我们用的教材跟青岛的不一样,但是现在考的是课程标准,只要按照课标进行有效复习,把握试题动向,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2、试题突出重点,覆盖面广 试题基本覆盖了四册书的各章节,试题的考点涵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加强对“双基”的考查,同时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核心知识的考查,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

3、的能力。,3、试题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和乡土地理知识的考查。,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乡土地理问题入手,增强生活气息和时代感。通过分析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形式考查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关注。考查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4、关注热点问题,综合试题分析,1、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区域特征及各要素联系 3、各区域之间特征差异比较 4、数据图表分析题 5、人口、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 6、探究试题,2009年41读“

4、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7分),(1)图中B点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2)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河流的是 ,理由是 。 (3)图中主干河流的流向是 ,D、E、F三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计划将小河水引到处,和线路中最合适的是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等高线地形图,2010年 41.读图20“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A点所在地形部位名称是_。 (2)A点与B点相对高度是_米。 (3)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线而不选线, 原因是_。 (4)C河和D河比较,流速较快的是_。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等高线地

5、形图,2011年:41读图21“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7分),图21,(1)图中河的流向大致是 。 (2)图中标注的两河,不存在的是 ,原因是 。 (3)图中A、C两地段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原因是 (5)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等高线地形图,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是对等高线地形图基本判读技能的掌握。 解题的时候,充分利用图中给出的条件,如:地图三要素在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观察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给题目提供线索)、根据已知的等高线的海拔推算等高距从而判断某点高度、山体五种部位的

6、判读(重点注意山脊山谷的区别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向海拔高出凸出的是山谷,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在大区域等高线图中判断五种地形类型、陡坡缓坡的分辨(登山路径的判断依据)、河流流向及支流位置的判断等,常见的等高线图是以地形图为背景,选择所需的“点”、“线”、“面”, (1)选“点”:根据要求考虑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居民点、城市的形成要在地势平坦、地面开阔、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河流与交通线路之地。 (2)选“线”:主要有铁路和公路线、引水线选择等。 选择交通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

7、才可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等地段。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由高处流往低处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引水路线。 (3)选“面”: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 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开辟梯田,应该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选定工

8、业和居民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B交通便利,接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C选择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发展前景广阔;,2009年 42读下列欧洲西部相关信息图,回答问题。(6分),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2009年45读下列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问题。(8分) (1)根据甲图,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山东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甲图中山脉是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的 。 (3)据甲图判断济南的年平均降水量 (大于、小于)800 mm。 (4)小航从青岛乘火车去北京观看奥运会比赛,他依次经过的铁路

9、线是 铁路和 铁路。 (5)为了实现绿色奥运,首都钢铁工业基地从北京市搬迁到河北的曹妃甸港。请根据乙图信息分析,在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比在北京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2010年 42.读图21“某大洲部分地区图”和图22“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1)该大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 (2)该大洲河流流向特点是_,试分析其原因。 (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它与乙地气候特征的相同点是_。 (4)分析甲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5)请列举该二项大洲的世界之最。,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2010年 43.读欧洲西部和法国有关地图(图23),回答问题。,(1)法国地势

10、特征是_。 (2)法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分析法国种植该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 (3)法国葡萄酒闻名世界。葡萄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_沿岸,这里葡萄质地优良,糖分含量高,试分析其成因。 (4)法国重要工业资源_、铁等矿产比较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方位).,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2011年,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2011年,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把握区域整体,协调各要素间关系 1、在进行区域复习的时候,注意梳理主干知识,归纳典型要素,归纳出每个区域中最具特色的地理特征。在区域主体特征的影响下,每个区域都涉及一些典型的区域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有利将各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实现有效复习

11、。 2、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区域地理整体,探求某个地理要素受另一个或多个地理要素影响。 3、多图组合,题目出示的图片对答题有很大帮助,在分析区域特征时,一方面要抓住分区地理中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那些与共性特征不相符的特殊区域。,2009年43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日本和澳大利亚均属 国家。但两国发展工业的条件不同,日本的 资源贫乏;而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特别是 、 和铝土矿的开采和出口,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2)填写下面表格,比较两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差异。,区域之间特征差异,2010年 47

12、.读图27“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问题。,(1)“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轮南气田位于_区(填字母)。 (2)C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是_,其洁净能源有_、_等。 (2)请参照图中A区特征的描述,完成D区特征的描述。,区域之间特征差异,2011年,区域之间特征差异,2011年:45、读图25“我国两省区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A、B两省区的分界山脉是_。 (2)总体来说,A省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有我国最大的 沙漠。此环境下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被称为 农业。该省区拥有的优势能源矿产是 。 (3)B省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高、寒”,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 、豌豆、小麦

13、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 谷地。近年来建成的 铁路,大大加强了该省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特征差异,区域特征的差异性:突出区域特点,加强横向比较。复习时候要抓住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相同地理要素的特征差异 多进行大洲与大洲、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各要素的比较。 在答题的时候,尤其是列表比较异同点的时候,分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别。如给出一部分限定条件,则按要求补充完整,这样的题目答案会比较固定。 此题型考察最基本的知识点,地图中有时会有提示条件,难度不大。,区域地理综合题解题的一般方法 审题:审题过程一般有:一要细审试题的背景材料,包括文字、数字、图例、比例尺、注记、图形

14、等。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区域地理综合题常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必须先把地图读懂才能根据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去组织答案,所以审题要注重层次性,第一层次一般是确定地理位置;第二层次是思考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属于哪方面的内容。 二要细审设问,包括设问的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知识范围,领悟命题者考查的意图,把握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联系,从提供材料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中找到突破口。所以,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细节,特别是对试题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细致的综合的分析,获得有效信息。 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从而解

15、答试题。,2009年44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7分) 资料一: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资料二:十五期间我国重要能源调配工程示意图,(1)资料一反映出我国能源消费量最大的是 地区。 (2)资料二中由A地区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该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各有什么好处? (3)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西电东送。其中C地区是以 发电为主,原因是 ,而B、D、E地区是以 发电为主。,数据图表分析题,数据图表分析题,2009年46读下列长江、黄河流域相关信息图,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化图可知,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 游

16、河段,该河段主要流经 (地形区),该地形区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 (2)通过B城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可以把黄河中游地区丰富的 (能源矿产)运送到长江流域。 (3)A为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长江武汉段流量变化图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具有 的显著特点。,2010年 45.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是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乙图表示华北地区多年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材料二

17、 图24(甲、乙、丙、丁四幅图) (1)读甲图,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强沙尘暴多发地区地表景观多为_和荒漠。 由乙图可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_季,说明其自然原因。 (3)根据丙图描述,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丁图分析其成因。 (4)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迅速,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企业闻名全国。试分析内蒙古发展畜牧业有力的自然条件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同一区域特征及联系,数据图表分析题,2010年46.图25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构成图,图26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表1是与两省相邻的两个省份中心城市的相关材料,阅读图表

18、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图25分析,甲省种植业产值最大,乙省产值最大的是_。 (2)20002005年时期,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 说明甲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4)根据表1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个各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个项目资料的数字代码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中。 1月平均气温:(1)-2.3;(2)5.6 年平均降水量:(1)453.9;(2)1400.7 农业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水田为主的耕地;(2)草地主要农作物: 主要农作物(1)青稞、油菜等 (2)水稻、茶叶等:,第一步:仔细审读: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

19、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第二步:认真思考: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

20、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2009年 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重旱 中旱 轻旱,2008年11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 材料二: 从干旱到大旱,再到特大干旱,牛年春节以来,旱魔以惊人的速度在北方大地无情地肆虐起来。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09年

21、2月6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6l亿亩,加上去年冬三北地区干封地面积140亿亩,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30l亿亩,比常年同期多11l亿亩,有437万人,2l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北方冬麦区受旱面积154亿亩,重旱面积5372万亩、干枯394万亩。 (1)据材料一可知,此次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 (2)据材料二可知,受损最严重的生产部门是 ,其中 (粮食作物)将大幅度减产。 (3)为缓解该地区长期缺水现状,正在实施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有效措施?(至少写出两条),热点问题,2010年44.地球变暖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

22、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代表共商全球减排协议。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次很重要的努力。 材料二倡导低碳,从日常生活做起。一组相关数字: 家居用电1度=减少排放0.785千克二氧化碳; 私家车用油1升=减少排放2.7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天然气1立方米=减少排放0.19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自来水1吨=减少排放0.91千克二氧化碳 简要说明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并分析地球变暖的主要危害。 (2)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发展中国家提出让发达国家就全球变暖问题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你认为“更重要责任”主要指哪些方面? (3)从个人层面

23、,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谈谈你生活中可以节能的好的做法,热点问题,2011年: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自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山东、 河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苏等地罕 有降水。在河北,已有37万人遭遇饮水 困难,另有900万人口的生活受到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 在山东,全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 等级,为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 材料二:图26“北方干旱示意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材料可知,北方受此次干旱 影响最严重的是 省。 (2)造成北方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入侵我国北方的冷空气活动频繁,二是送至北方的水

24、汽偏 (多或少)。再加上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 人们对水资源的 意识薄弱,导致经济损失巨大。 (3)此次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尤其对该区域 (粮 食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4)此次旱情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热点问题,2011年47.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材料二: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

25、,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三: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材料四: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阅读材料,结合

26、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与 政策的落实密不可分。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的 问题越来越明显,可能带来 等社会问题。 (3)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目前人口总数居全国第一位的是 省。,热点问题,平日教学应多关注此类问题。加强学生材料阅读辨析能力,理解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联系,能够说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多从报纸、网络等途径注意国内外及社会热点,往往与之联系密切。 复习时不要停留在热点本身,要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关注与热点地区有关的典型地理问题,尤其是教材或考纲涉及的典型问题。因为热点事件只是个出题的切入点,

27、出题未必用热点事件;能猜到热点事件未必能猜到出题角度;扎实搞好基础知识复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地理复习的根本。比方说今年的热点问题: 1.“天宫”“神舟”太空对接、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 2.京沪高铁开通、西气东输二线贯通 3.油价上涨 4.世界人口达到70亿 5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6. 西亚北非动荡 7. 德班气候变化大会 8.康菲石油泄漏 9.金砖五国峰会 10.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热点问题,2009年4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道完成探究过程。(6分) 探究资料:北美地形图、北美气候类型图和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尝试探

28、究: (1)探究北美地形 据北美地形图可知,北美地形分为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2)探究北美气候 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因此气候类型 。,(3)探究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受西部山脉影响,北美洲的 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 冬季,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穿过中部 (地形区),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归纳总结: 由于北美洲地形的分布特点,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因此该大洲 气候分布广泛。 拓展延伸: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综合探究,2010年4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影

29、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道完成探究过程吧。探究的主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探究资料:图28图29 尝试探究: (1)地形与人口分布。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从海陆位置看,图29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 (3)纬度与人口分布。我国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大部分位于降水较多、气候温和中低纬度 (4)综合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地区、中低纬度地区和-_地带的趋向性.,验证迁移: (5)从世界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有_,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它们都位于中低纬度的邻海平原地

30、带。 拓展延伸: (6)图A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_ _。 (7)图30中B地区紧邻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_ _。,综合探究,综合探究,拓展延伸:,(1)图28中,甲河和乙河都是世界著名的河流。其中,乙河的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乙河主要流经 气候区,降水丰富;乙河所处的主要地形区为 ,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2)历史上甲河会定期泛滥。试分析其原因。,综合探究,综合探究,四步曲 观察现象 思考原因 总结规律 探究未知,针对会考试题分析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综合分析的训练还

31、不够充分。 平日的教学注重的是教材中的活动题的研讨,复习时也大部分是以做题训练为主,没有足够的时间提炼概括、整合。这种教学方法不对,学生不能够融会贯通,达不到把知识变成能力的境界。 2、分析概括归纳能力还需要提高。 从阅卷中发现试题中出错最多的还是涉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延伸出来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偏低的现象,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有意识培养,从身边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强化。 3、教学过程中和方法关注不够。 今后教学方向:重过程,教方法。 (1)在读图、用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读图方法。 (2)加强综合分析、分类强化,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3)用身边的事物整合教学资源,强化训练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4)通过平日训练,关注学生知道什么,理解掌握什么,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生活地理常识及能力,用人地关系的思想去分析地理事物、现象与规律,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愉快学习氛围。,欢迎大家给予指导 谢 谢,预祝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