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127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71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能力职业倾向测试11(最新修订版).ppt(2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概述,一、行政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影响人们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行政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公务员职业所应具备的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对事实、理论、系统、规则、惯例和其他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的知晓和理解。技能是指个体运用既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行政职业中所指的技能主要是智力动作方式,主要表现为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经验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AAT)是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

2、职业成功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我国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由人事部考试录用司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招考非行政领导职务工作人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行政职业通用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 1、题目数量多。 2、测验时间紧。 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在时间充分的情况下,一般考生都会取得高分;但在时间紧、题量大的条件下,这种测验可以有效的反映出考生反应快慢,区分出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快速解决问题的水平差异。

3、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这种特点要求考生必须了解这一测验的性质和方式,熟知各种题型和答题方法,以避免因不了解这一考试形式而影响成绩。,四、怎样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预测一个人在行政管理职能领域 成功可能性的一种考试手段。这种考试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稳定的能力。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只需要在考前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尽

4、可能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方式而带来的考试误差就行。,考试要求:,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

5、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本部分有两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

6、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事务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 本部分有四种题型。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

7、试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应试者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

8、算和判断处理,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

9、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2012年考试大纲行测解读,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仍然由五大模块组成,120分钟的考试时间与100分的分值保持不变,各模块的排列顺序也与2011年国考大纲保持了一致,依次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通过对今年行测大纲的分析,我们发现,2012年大纲与2011年大纲相比,一字未改,没有变化。这对考生来讲,复习备考的

10、内容和往年保持一致,所以对参加过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并不需要改变之前的复习内容。不过对于多数首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还是需要了解今年大纲的要求,从而做有针对性的复习工作。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给出的常见题型为“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三类,正式规定了各类题型的名称。其中“语句表达”类题型在国考中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考查过,是否会在今年考试中再度出现,值得引起考生的重视。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在2012年的国考大纲中明确的表明其题型依旧主要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以及语句表达。2011年言语理解与表达是40道题,2012年预计仍然为40道题。,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在

11、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达到了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即依然考查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2011年数量关系是15道题目,题目难度明显增加了,2012年预计仍然会是15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组专家提醒考生,在2012年国考中,数量关系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考生在在复习过程中,建议每天定时定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数字直觉与运算直觉,查漏补缺,稳步提升。 今年的行测中数量关系的大纲中依然列出了考查的两部分内容: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从2011年的国考真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数字推理部分的内容,而增加了数学运算的题目的数量,也就是说与2010年相比,数学运算的题目数量从10增加

12、到15。而这并不能说明,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依然没有数字推理的题目。还有就是数学运算依然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因为,在数量关系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备考策略】数量部分的准备不同于其他部分,要早做准备,历年真题仍然是复习重点,还有就是切忌搞题海战术,要注意方法的应用,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题是每年国考的必考题型,大纲中对于这类题型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2011年行测图形推理题是10道题目,2012年预计仍然会有10道题目,难度与去年相当。 另外,从题型变化上来看,2012国家公务员考

13、试综合教材编写组专家提醒考生,图形推理题可能出现新的形式。例如,2011年的图形推理题目中出现了一些点,要求通过点的移动来推出选项;将图形进行分类也是图形推理题的一种新的出题方式。然而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题型的本质是不会变的,都是围绕着基本的考点来出题的,所以,考生不要被新的形式所吓倒,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巧,训练到位,还是可以找到解题突破点的。 (二)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题出题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题目更加复杂化了,有些题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量增多了,比如有的在题干中给出了两个定义,有的在一个定以前会交代一些相关的背景或在定义背后增加一些补充说明。所以考生的阅读量增多了,对于考生的信息筛选和提取的能

14、力要求更高了。,(三)类比推理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大纲中对于这部分的规定有一些新的变化:由原来的“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变成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给出的词语由“一对”变成了“一组”,考生不要认为这样一来题目就此变难了,实际上这样一来题目的争议性就减少了,如果掌握了科学方法后做这类题会更加轻松的。 (四)逻辑判断 通过观察2011年国考逻辑判断真题,我们会发现一些新的趋势:题目中的背景涉及到的领域更加广阔,而且与时事越来越贴近了,如2011

15、年出现了“房价“限行“等问题,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此外,逻辑判断题目的承载主体也更加丰富了,如很多题目在推理过程中涉及到了数量关系中的比例关系问题、集合问题、概率问题等,虽然对于相关数量关系考察的难度并不大,但是这其中要求考生要学会灵活掌握各学科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四、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大纲没有变化,从近年的资料分析题来看:国考的资料分析题难度在加大,而且计算量也越来越大,今年的资料分析题难度会与去年相当,所以考生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平时多做练习,加强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解题效率。题型题量:资料分析部分,2011年资料分析的题量由2010年的25道题减少到15道题,今年的题量可能会

16、稳定在15道题。,五.常识判断 此次大纲中继续提出了“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对考生对于国情、时事、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程度要求增加,因此考生要多看新闻资讯,关注了解国情,多看时事。另外,常识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考生的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注意这类知识的积累,积少成多。此次考试对于法律知识的考查可能会更少些。2011年考试大纲中删除掉了2010年考试大纲中的法律例题,这也可以反映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单纯法律知识的考查将会变少,考查的范围更广。题型题量:2011年常识判断的题量为25道题,今年的题量应该会保持在20-25道,今年的大纲依然是全方位的考查,不再单纯考查法律。这就需

17、要大家在这方面在多下一点功夫了,多积累。 【备考策略】以历年真题为主线复习,兼顾时事政治和社科知识的积累。,第二讲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尽管数量关系考试的内容都是中、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成所有题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这项考题的题型有两种 ,即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本部分参考时限15分钟。,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这类试题都是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而成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考生必须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导出应从四个所给出的数中选填的数字。,解题策略,在作答这种数字推理的试题时,反应要快,既要利用直觉,还要掌握恰当的方法。首先找出两相邻

18、数字(特别是第一、第二个)之间的关系,迅速将这种关系类推到下两个相邻数字中去,若还存在这种关系,就说明找到了规律,可以直接地推导出答案;假如被否定,应该马上改变思考方向和角度,提出另一种数量关系假设。如此反复,直到找到规律为止。有时也可以从后面往前面推,或“中间开发”往两边推,都是较为有效的。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字排列时所依据的某种规律,通过相邻两数字间关系的两两比较就会很快找到共同特征,即规律。规律被找出来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在进行此项测验时,必然会涉及到许多计算,这时,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例如,下面就是一道数字推理题:给出按如下顺序排列的七个数字“1011235()

19、”,要求从所给的四个答案“A、6,B、7,C、8,D、9”中选出能反映这七个数字排列规律的一个填补缺项。,讲解,仔细观察这七个数,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前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101,112,123,235)。依此规律,括号中的数应是8(即35),故答案为C。,1、 0 ,1,3,7,15,31,( ) A.32 B. 45 C. 52 D.63 2 、2, 3, 10, 15, 26, 35,( ) A.51 B. 48 C.49 D.50 3、26,17,10,( ),2,1 A.4 B. 5 C. 6 D.8 4、343,453,563,( ) A.673 B. 683 C. 773

20、D.783 5、 2,7,28, 63,( ) ,215 A.125 B. 126 C. 127 D.128,6. 1,10,31,70,133,( ) A.136 B. 186 C. 226 D.256 7. 1,2,3,7,46,( ) A.2109 B. 1289 C. 322 D.147 8. 0,1,3,8,22,63,( ) A.163 B. 174 C. 185 D.196 9. 2,3,10,15,26,( ) A.29 B. 32 C. 35 D.37 10. 3,4,6,12,36,( ) A.8 B. 72 C. 108 D.216,要点讲解,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an=

21、a1+(n-1)d (一)一级等差数列 1、2/3,2/5,2/ 7,2/9( ) A、3/9 B、4/9 C、1/5 D、2/11 2、2,5,8,( ),14,17 A、10 B、11 C、12 D、13,(二)二级等差数列 1、-2,1,7,16,( ) ,43 A.25 B.28 C.31 D.35 2、80,63,48,( ) A、32 B、40 C、26 D、35 3、8,8,6,2,( ) A.-4 B.4 C. 0 D.-2,(三)三级等差数列 1、1,10,31,70,133,( ) A.136 B. 186 C. 226 D.256 2、0,4,16,40,80, ( )

22、A.160 B. 128 C. 136 D.140,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an=a1qn-1 (一)等比数列 1、11,22,44,88,( ) A.128 B.156 C.166 D.176 2、1,1/2,( ),1/8 A.1/3 B.1/6 C.1/4 D.1/7,(二)等比数列的变式 1、36,70,138,274,( ) A.348 B.548 C.346 D.546 2、1/59, 3/70, 5/92, 7/136, ( ) A.9/272 B.1/224 C.9/224 D.11/224 3.6,6,9,18,( ),135 A.25 B.45 C.54 D.60,三、双重数

23、列(一),1、257,178,259,173,261,168,263,( ) A.275 B.279 C.164 D.163 2、3,8,6,24,12,72,24,( ) A.216 B. 48 C. 144 D.36 3、234,126,236,124,239,121,243,( ) A.119 B. 117 C. 245 D.247,四、四则运算规律型 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及其变式,1、 34,35,69,104,( ) A.138 B. 139 C. 173 D.179 2、 1,2,3,6,12,( ) A.18 B. 16 C. 24 D.20 3、 1,1,3,7,17,41,(

24、) A.89 B. 99 C. 109 D.119,(二)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及其变式,1、5,3,2,1,1,( ) A.0 B. -3 C. -2 D.2 2.153,179,227,321,533,( ) A.789 B. 919 C. 1229 D.1079,(三)、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及其变式 1、2,5,10,50,( ) A.100 B. 200 C. 250 D.500 2、2,3,6,18,108,( ) A.216 B. 1080 C. 2160 D.1994 3 、3,7,16,107,( ) A.1707 B.1704 C. 1086 D.1072,(四)、两项之商等于第三

25、项,1、100,50,2,25,( ) A.1 B. 3 C. 2/25 D.2/5 2、1000,25,40,( ) A.5/8 B. 8/5 C. 25 D.1/40,五、平方、立方及其变式(一),(一)求平方数 1、25,225,625,( ) A.1325 B.1425 C.1125 D.1225,(二)求平方数的变式 1、66,83,102,123,( ) A.144 B. 145 C. 146 D.147 2、1,2,3,7,46,( ) A.2109 B. 1289 C. 322 D.147,五、平方、立方及其变式(二),(一)求立方数 1、1,8,27,( ) A.36 B.

26、64 C. 72 D.81 (二)求立方数的变式 1、0,6,24,60,120,( ) A.186 B. 210 C. 220 D.226 2、0,2,10,30,( ) A.68 B. 74 C. 60 D.70,六、其他规律,(一) 、简单有理化,(二)质 数 1、8,10,14,18,( ) A.24 B.32 C. 26 D.20 2、3,11,13,29,31,( ) A.52 B.53 C. 54 D.55 3、3,8,24,48,120,( ) A. 148 B. 156 C. 168 D. 178 【解析】C 本题考察的是质数平方与常数项的叠加数列。本题规律如下:2的平方减1

27、 等于3,3的平方减1等于8,5的平方减1等于24,7的平方减1等于48,11的平方减1等于120,13的平方减1等于168,(三)分子分母的变化,1、8/9,-2/3,1/2,-3/8,9/32,( ) A.-27/128 B.25/128 C. 3/64 D.5/64,(四) 数字图形推理,A. 14.2 B. 16.4 C. 18.6 D. 15,5,3,4,5,6,1,3,5,8,2,4,5,6,11,?,A. 3 B. 5 C. 7 D. 9,12,2,5,3,8,1,7,4,7,1,7,2,30,9,?,A. 1 B. 2 C. 3 D. 5,(五) 特殊数字数列,例1:21648

28、,2165,217,22,( ) A. 4 B. 3 C. 2 D. 1 【解析】C 这是一道特殊数字数列。规律是:数列的前项除以10,结果四舍五入之后得后项。此类题目可从题干前后项之间的变化看出。 例2:2,12,121,1121,11211,( ) A11121 B. 11112 C. 112111 D. 111211 【解析】D 这是一道特殊数字数列。规律是:2的前后依次加上1。,强化练习,1、26,17,10,( ),2,1 A. 4 B.5 C.6 D.8 2、13,9,31,71,173,( ) A. 235 B.315 C.367 D.417 3、2,12,36,80( ) A.

29、 100 B.125 C.150 D. 175 4、4,13,40,121,364,( ) A. 1092 B.1094 C.728 D.1093 5、3/2,1,7/10,9/17,( ) A. 11/24 B.11/27 C.11/26 D.15/26,6、2,7,28,63,( ),215 A. 125 B.126 C.127 D.128 7、( ),120,60,20,5,1 A. 360 B.240 C.180 D.120 8、1/2,2/3,3/5,( ),8/13 A. 5/8 B.1/15 C.5/7 D.5/9 9、3/5,7/10,11/15,( ),19/25 A. 3/

30、4 B.3/5 C.5/8 D.3/8 10、11/3,7/3,1,-1/3,( ) A. 5/3 B.7/3 C.-4/3 D.4/3 11、2,6,13,39,15,45,23,( ) A. 46 B.66 C.68 D.69,12、1,2,2,3,4,6,( ) A. 7 B. 8 C.9 D.10 13、2,6,12,( ) ,30 A.18 B.19 C.20 D.21 14、400,225,100,25,( ) A.9 B.10 C.1 D.0 15、1/2,1/3,1/6,1/18,1/108,( ) A.1/1944 B.1/324 C.1/1080 D.1/216 16、0,

31、1,1,2,4,7,13 ,( ) A.22 B.23 C24 D.25 17、101,122,145,170,( ) A.195 B.201 C.197 D.196,18.0,7,26,63,( ) A.89 B.108 C.124 D.148 19. 1,4,3,5,2,6,4,7( ) A.1 B.2 C.3 D.4 20.71,5,61,0,51,5,( ) A.46 B.41 C.10 D.40,211, , ( ) A. B. C. D.,22 -1, , , ( ) A. B. -2 C. 1 D. -,232 , 4 , 6 , 10 , ( ) A.16 B.16 C.60

32、D.16,24 1, 2, 9 , 121, ( ) A.251 B.441 C.16900 D.690,250, 5, 8, 17, ( ),37, 48 A.26 B.25 C.23 D.24,答案,1.B 2.D 3.C 4.D 5.C 6.B 7.D 8.A 9.A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C 17.C 18.C 19.C 20.B 21.C 22.B 23.A 24.C 25.D,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算术问题的能力。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数学运算的解题原则,把握5个原则 1、心算胜于笔算 2、先易后难 3、数字推理

33、题中要由表及里,重点是逻辑关系的把握 4、质量重于速度 5、运用速算方法,事半功倍,例如 1、6.1+0.045+2.9 A. 10 B.10.045 C.9.045 D.8 2、958-592 A. 360 B.362 C.366 D.372 3.173173173 -162162162 A. 926183 B.936185 C.926187 D.926189,要点讲解:,一、四则运算法 (一)凑整法 1、1998+1999+2000+2001的值为( ) A. 5998 B.6998 C.7998 D.8998 2、12.5X0.25X0.5X32的值为( ) A. 50 B.100 C.

34、50.25 D.25,(二)基准数计算法 1、1997+1998+1999+2000+2001的值为( ) A. 9993 B.9994 C.9995 D.9996 (三)首尾估算法 1、425+683+544+828的值为( ) A. 2488 B.2486 C.2484 D.2480,(四)约分法 1、3/5X0.250.15的值为( ) A. 1 B.1.5 C.1.6 D.2.0 (五)拆项巧解法 1、2004x20052005-2005x20042004的值 A.-60 B.0 C.60 D.80,(六)运用数学公式求解法 1、252+1-232的值是( ) A.96 B.97 C.

35、98 D.99 2、982 +4x98+4的值为( ) A. 10000 B.1000 C.100000 D.9000,二、比例问题 (一)比较大小 1、已知甲的12%为13,乙的13%为14,丙的14%为15,丁的15%为16,则甲、乙、丙、丁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二)求比值(或倍数)问题 例1 养鱼塘里养了一批鱼,第一次捕上来200尾,做好标记后放回鱼塘,数日后再捕上100尾,发现有标记的鱼为5尾,问鱼塘里大约有多少尾鱼? A200 B4000 C5000 D6000 解析:方程法:可设鱼塘有X尾鱼,则可列方程,100/5X/200,解得X=4000,

36、选择B。,(三)比例分配问题 1、有一笔资金,想1:2:3的比例来分,已知第三个人分到450元,那么总共有多少钱?( ) A.1250 B.1000 C.900 D.750 2、有一根一米长的绳子,每次都剪掉绳子的2/3,那么剪掉三次后还剩下多少米? A.8/27 B.1/9 C.1/27 8/81,三、工程问题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A.5天 B.6天 C.7.5天 D.8天 答案为B。工程问题一般的数量关系及结构是: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我们可以把全工程看作“1”,工作要N天完成推知其工作效率为1/N,两组共同完成

37、的工作效率为1/N1+1/N2,根据这个公式很快可以得到答案为6天。另外,工程问题还可以有许多变式,如水池灌水问题等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题。,2、有一个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3天,乙单独完成需要6天,那么两个人合作完成这个工程则需要多少天?( ) A.1 B.2 C.5 D.3,四、路程问题,这类问题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 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问题,为节省空间只需记住以下结论: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除以2,水速=(顺水速度

38、逆水速度)除以2.当然题目不会单纯明显的考你相遇、追及、流水问题,存在许多变形。,1、平均速度问题 一个人以6米/秒的速度慢跑一段路程,然后以4米/秒的速度返回到原处,那么这个人的平均速度是( )。 A.5米/秒 B.4米/秒 C.4.5米/秒 D.4.8米/秒,2、追击问题 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到B地,丙从B地步行到A地。已知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乙和丙相遇。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是85米/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A、8000米 B、8500米 C、10000米 ,D、10500米 解题关键: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击时间,3、流水问题

39、 甲乙两地相距720千米,轮船往返两港需要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帆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4千米,问帆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时间? A.58小时 B.60小时 C.64小时 D.66小时 解题关键: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了80米后姐姐去追他。姐姐每分钟走60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跑150米。小狗追上了弟弟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小狗才停下来。问小狗共跑了多少米? A.600米 B.800米 C.1 200米 D.1 600米 答案:A设x分钟后相遇,则40x+80=60x。

40、则x=4。 因小狗的速度为150米/分钟,故小狗的行程为1504=600,故A正确,五、植树问题 1、若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345米的道路上栽多少棵树? A.343 B.344 C.345 D.346 2、有一条路,现在想在路边的一边立电线杆,已知路长为100米,且每隔10米立一个电线杆,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 A.9 B.10 C.11 D.12 3、在圆形的花坛周围种树,已知周长为50米,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话,一共可以种多少? A.9 棵 B.10棵 C.11棵 D.12棵 4.某市一条大街长7200米,从起点到终点共设有9个车站,那么每两个车站之间的平均距离是( ) A.780M B.

41、800M C.850M D.900M,六、年龄问题 1、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A34岁,12岁 B34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 10岁 2、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四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和妈妈各是多少岁?,七、日历计算问题 1、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200天以后是星期几?( ) A.星期五 B.星期二 C.星期六 D.星期四 2、2003年7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2005年7月1日是( ) A.星期三 B.星期四 C.星期五 D.星期六,八、跳井问题 有一只青蛙在井底,

42、每天爬上4米,又滑下3米,这井有9米深,那么他爬上这口井需要多少天?( ) A.2 B.6 C.4 D.7 九、预算问题 有一个市开会,预算用一笔钱来做经费,发给每个参会者的生活补助用了20%,大会资料准备用了1000元,还有其它经费用了30%,还剩下5000元,那么原预算数额是多少元?( ) A.6000 B.12000 C.3000 D.8000,十、排列组合问题 1. 要求厨师从12种主料中挑选出2种,从13种配料中挑选出3种来烹饪菜肴,烹饪的方式共有7种,那么该厨师最多可以做出多少种不同的菜肴? A.131204 B.132132 C.130468 D.133456,例题2:1名老师和

43、6名学生排成一排,要求老师不能站在两端,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A720 B.3600 C.4320 D.7200 【答案】B. 解析:本题中特殊元素是老师,特殊位置是两端(即排头和排尾),优先考虑老师的位置。 方法一:考虑特殊元素 这里特殊元素是“老师”,可优先考虑老师,老师在中间5个位置选一个有5种选法,其余的6名同学在6个位置全排列有 =720种排法,故共有5720=3600种。 方法二:考虑特殊位置 这里特殊位置是“排头和排尾”,那优先考虑这两个位置。排头的排法有6种(6个同学任选其一),排尾的排法有5种,剩下五个位置的排法有 =120种,故共有65120=3600种。,十一、比赛计

44、数问题,足球世界杯决赛圈有32支球队参加,先平均分成八组,以单循环方式进行小组赛;每组前两名的球队再进行淘汰赛。直到产生冠、亚、季军,总共需要安排()场比赛。 A48 B63 C64 D65 【 解析】首先将32人平均分成八组,则每组有4支球队,每组球队要进行单循环赛,则每组有,则八组总共需要;又因为在小组赛中每组决出前两名,八组一共决出16支队,也就是再对这16支队伍进行淘汰赛,直到产生冠、亚、季军,则有16场比赛。所以总比赛场次为48+16=64。,十二、牛顿问题 俗称“牛吃草问题”,牛每天吃草,草每天在不断均匀生长。解题环节主要有四步: 1、求出每天长草量; 2、求出牧场原有草量; 3、

45、求出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牛吃的草量- 生长的草量= 消耗原有草量); 4、最后求出可吃天数。,例:牧场上有一片青草,牛每天吃草,草每天以均匀的速度生长。这片青草供给10 头牛可以吃20 天,供给15 头牛吃,可以吃10 天。供给25 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A.15 B.10 C.5 D.12 【分析】如果草的总量一定,那么,牛的头数与吃草的天数的积应该相等。现在够10 头牛吃20 天,够15 头牛吃10 天,1020 和1510 两个积不相等,这是因为10 头牛吃的时间长,长出的草多,所以,用这两个积的差,除以吃草的天数差,可求出每天的长草量。 求每天的长草量 ( 10201510 )(

46、 2010 ) 5 ( 单位量) 说明牧场每天长出的草够5 头牛吃一天的草量。 求牧场原有草量 因为牧场每天长出的草量够5 头牛吃一天,那么,10 头牛去吃,每天只有1055( 头)牛吃原有草量,20 天吃完,原有草量应是:( 105 )20100 ( 单位量)或:10 头牛吃20 天,一共吃草量是1020200 ( 单位量) 一共吃的草量20 天共生长的草量原有草量 200100 100(单位量) 求25 头牛吃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因为牧场每天长出的草量够5 头牛吃一天, 25 头牛去吃,(吃的长的 消耗原草量)即:25 5 20 ( 单位量) 25 头牛去吃,可吃天数 牧场原有草量 25

47、 头牛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可吃天数 100 20 5 ( 天) 【解答】C。 ( 10201510 )( 2010 )5010=5(单位量) - 每天长草量 ( 105 )20520100 ( 单位量) - 原有草量 100 ( 255 )100205 (天),答案C满足。,火车站的售票窗口8 点开始售票,但8 点以前早就有人来排队,假如每分钟来排队的人一样多,开始售票后,如果开3 个窗口售票, 30 分钟后,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5 个窗口售票, 15分钟后,不再有人排队。求第一个来排队的人是几点钟到的? A.7 B.8 C.7点15分 D.7点45分 解析: 到窗口排队售票的人,包括两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